八年级语文上册 27曹刿论战导学案(无答案) 语文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语文上册 27曹刿论战导学案(无答案) 语文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7-28 18:46: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7曹刿论战
学习目标:
1、掌握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2、了解《左传》及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把握表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
学习重点:
课文背诵、翻译句子。
学习难点:
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
第一课时 预习案
一、知识链接
《左传》也称《左氏春秋传》,是我国一部叙事较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止于鲁哀公二十年,书中保存了大量史料,文字优美,有很重要的史学和文学价值。21教育网
二、初读课文
在课文教学之初,学生朗读课文之后,教师纠正读音,纠正语调。
同学们朗读课文, 教师根据朗读实况正音
又何间焉( ) 牺牲玉帛( ) 小信未孚( )
长勺之战( ) 下视其辙( ) 望其旗靡( )
2. 教师根据朗读实况纠正语调。如:
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应读出“反对”的语气。
②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应读出“否定”的语气。
③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应读出“肯定”的语气。
④久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应读出“议论”的语气。
⑤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应读出“解说”的语气。
3. 同学们齐读课文。
三、点读课文
从课文朗读转向阅读课文注释,要求学生“点”着课文注释,一个一个地读。
1 同学们认真点读课文注释。
2. 学生质疑问难,师生共同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3. 教师点出应该重点理解的词语,写出下列粗体字的意思.
齐师伐我 又何间焉
肉食者鄙 何以战
弗敢专也 牺牲玉帛
小大之狱 忠之属
将鼓之 再而衰
既克 齐师败绩
学生边读课文边温习对课文注释的理解。
四、作业:课后练习一
第二课时 探究案
一、“译读”,同学们自读课文,自译课文,读读译译,译译读读。
1.各人自读自译。
2.同桌交替一人读课文,一人说译文。
3. 教师听学生的读与译,指出译得不当之处。
4. 同学们质疑。
5. 翻译、识记句子
⑴.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⑵.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21cnjy.com
(4).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5).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6).既克,公问其故 21·cn·jy·com
(7).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www.21-cn-jy.com
(8).彼竭我盈,故克之
二、“品读”,在整体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对课文进行分析、品味
l.学生介绍本文的背景。
2.由文章题目入手,通过“题眼”——“论”确认课文的文体。
明确:课文标题的题眼是“论”字,即“论述”之意。但我们不能由这个“论”字就认为它是一篇议论文,事实上,本文是一篇记叙文。找出记叙的要素并根据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给文章划分层次,分别用四个字概括每层的层义。2·1·c·n·j·y
3.学生展示,教师点拨、板书, 学生更正.
三、“理读”, 是对所学课文的内容进行 ( http: / / www.21cnjy.com )梳理,进行整理,从而形成知识板块以供积累的一种读法。这种读法的好处是有利于积累,有利于提炼,有利于高效率学习。我们学习《曹刿论战》,重点是理读课文中的文言字词。【来源:21·世纪·教育·网】
⑴理解以下古今异义词的含义
鄙: 古义:         今义:
牺牲:古义:         今义:
狱: 古义:         今义:
可以:古义:         今义:
⑵解释句中的通假字:
小惠未徧
(3)一词多义:
间:①又何间焉
②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故: ① 公问其故
②两狼之并驱如故
③故逐之
以: ①必以情
②何以战
③必以分人
(4)词类活用:
① 一鼓作气
②神弗福也
隆回县万和实验学校八年级语文导学案
班级: 姓名: 组号: 主备:邹聪玲 审核: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悟课文内容, 探究以下问题.
1.为什么作者要在战前写其乡人对曹刿的劝阻
2.你认为“长勺之战”鲁国取胜的关键原因是什么
3.读完全文,曹刿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4.如何看待鲁庄公这个人物 请结合课文内容简单分析.
五、课堂小结
本文运用对话的方法,,围绕着"远谋"这条贯穿全文的线索组织材料.曹刿的远谋表现在,他使鲁庄公明白,战争的决胜条件是要取信于民,得到人民的拥护.战斗中要抓准战机,在"彼竭我盈"时反攻,在"辙乱”、“旗靡”时追击.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六、巩固练习
1. 背诵全文
2. 默写以下句子:
① ,未能远谋。
② ,民弗从也。
③牺牲玉帛, .
④小大之狱, , .
⑤下视其辙, 。
⑥ ,故克之。
3.课后练习二、三。
七、课后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