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江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图为世界范围内农业发源地示意图(部分存在争议)。据此可知( )
A.不同文明可以独立发生 B.世界文明在交流中发展
C.农业起源均处大河流域 D.农耕文明具有扩张潜能
2.某历史活动课场景:同学们激烈讨论,畅所欲言,内容涉及孝德天皇、大化改新、阿拉伯半岛统一、伊斯兰教。这堂课正在研究的是( )
A.中古亚非文明 B.亚洲封建国家 C.欧洲封建国家 D.中古欧洲文明
3. 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导致了文艺复兴的到来。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材料反映了( )
A.阿拉伯商人推动了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
B.阿拉伯商人传播了中国的四大发明
C.阿拉伯人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D.阿拉伯商人以宗教指引为准则
4. 16世纪以前,中国的茶叶、巴西的砂糖都是极具地方特色的消费品。17世纪初期的欧洲,砂糖和茶都是在药店里出售的贵重药品。19世纪,英国城市工人的早餐普遍包含红茶、砂糖。这些变化说明( )
A.海外贸易减小了社会贫富分化
B.世界市场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
C.殖民扩张助推了各地消费升级
D.工业革命消除了地区性饮食差异
5.随着荷兰东印度公司带回越来越多的香料、辣椒和茶叶,股票价格逐渐上涨,股票交易量不断增加。1609年,阿姆斯特丹诞生了世界上以金融股票为主要交易对象的证券交易所。这表明新航路开辟( )
A.导致了欧洲商业格局改变 B.使荷兰成为世界的金融中心
C.引发了商业经营方式变化 D.加剧了欧洲商业资本的竞争
6.1592年,荷兰出版了《摩鹿加群岛》海图。该图描绘了从中国南部沿海、中南半岛,一直到所罗门群岛的东南亚海域。图的下方绘制了肉豆蔻、丁香和檀香等当地特产,并附有简要说明。这幅海图的出版( )
A.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 B.体现了区域物种的交流
C.促成了黑奴贸易兴起 D.加速了殖民扩张的进程
7. 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以理性和科学的光芒,驱散蒙昧、迷信、宗教狂热和专制统治带来的黑暗。启蒙运动思想家的主张有()
①提倡三权分立②宣扬主权在民③赞同君主专制④倡导天赋人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 文艺复兴倡导“人文主义”,其思想核心是
A.追求人生的快乐
B.追求公正社会的自由权利
C.讴歌美好生活、表达人类的最高情感
D.倡导人文价值观,以人性反对神性
9.1846-1851年,英国外交大臣帕麦斯顿对重要的外交部公文,不是呈报过晚使女王来不及审批,就是压根不呈报。对此,维多利亚女王致函首相,建议帕麦斯顿如不改正就将其罢免。结果帕氏仅道歉了事,这说明当时英国
A.女王掌握外交决定权 B.实行三权分立的制度
C.国王已成为了“虚君” D.责任内阁制尚未完善
10.下图描绘的是法国共和制确立过程,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B.尚未实现真正的民主共和
C.落后的农奴制的阻碍 D.启蒙思想还没有深入人心
11.下表是两位启蒙思想家对英国政治制度的看法,其共同点是
A.主张行政权高于立法权 B.深刻反省了理性主义的弊端
C.猛烈抨击了教会的专制统治 D.强调要对权力进行制约
12.“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再能满足需要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结合所学,材料说明了什么?
A.市场需求的扩大是工业革命的直接动力 B.市场需求是蒸汽机问世的根源
C.蒸汽和机器出现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D.蒸汽和机器引发了工业革命
1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我们发觉自己处于这样一个世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这世界是有生以来唯一的一种经济统治—工业文明统治的一部分;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在此,作者强调的是( )
A.工业文明的传播具有单向性、平等性
B.西欧文明引领着世界文明的发展潮流
C.人类文明的传播具有互通性、整体性
D.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是必然的趋
14.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主要包括
①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②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各国普遍建立
③马、恩长期的理论研究与革命实践 ④欧洲工人运动的不断发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5.1872~1893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先后为《共产党宣言》的德文版俄文版、意大利文版等写了七篇序言。并根据无产阶级革命的经验和教训,对《宣言》做了补充和修改。这说明马克思主义
A.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思想 B.指导了各国革命
C.成为世界思潮的主流 D.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16.历史事实是指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对历史事实的看法和态度。下列表述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波斯帝国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B.汉谟拉比在位时统一了两河流域
C.亚历山大建立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D.字母文字对文化传播产生了巨大作用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3小题,第17题14分,18题16分,19题22分,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世纪晚期,西欧基督教社会陷入了一种深刻的文化矛盾之中,典型地表现为基督教的崇高理想与罗马教会的卑污现实之间的巨大反差。为了克服这种理想与现实、神性与人欲相分裂的魅尬状况,中世纪末期的西欧社会可能采取的变革方案只有两种:第一种是顺应罗马教会人欲横流的社会现实,撕破虚幻的神性面纱,理直气壮地为人性的合理性进行辩护;第二种则是以虔诚的信仰来对抗堕落的教会,以圣洁的神性来驾驭败坏的人欲,重振早期基督徒的纯真信仰和淳朴道德。
—— 摘编自[美]布林顿《西方近代思想史》
材料二 德意志城市大多兴起于修道院和城堡附近、帝王驻跸地以及逃亡农奴聚居地。中世纪 时代,繁荣起来的德意志城市从自己的利益着眼,特别希望在一个统一的帝国中有强大的中央集权,但此时皇帝没有成为民族凝聚力的代表,德意志区域只是罗马教皇的“乳牛”,是天主教会充当欧洲精神权威的最后支撑。最终,思想的、精神的和民族等矛盾日益尖锐,1517 年终于爆发了路德的宗教改革。
—— 摘编自丁建弘《德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解决中世纪末期西欧社会思想问题而出现的两种变革方案及其核心主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德国爆发宗教改革的原因。(8分)
18.政体的演变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权利法案》确定: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设立审理宗教事务之钦差法庭之指令,以及一切其他同类指令与法庭,皆为非法而有害。
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兵,皆属违法。
材料二: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本宪法所制定的立法权,均属合众国国会,国会由一个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众议院由各州人民每两年选举的议员组成行政权力赋予美利坚合众国总统。……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
总统应为联邦的陆海军及奉调为联邦现役的各州民兵的总司令合众国的司法权属于一个最高法院以及由国会随时下令设立的低级法院。
材料三: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信仰等自由;人民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及被选举等权利……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权利法案》在哪些方面限制了国王的权力?据此英国确立了什么政体?(4分)
(2)根据材料二,1787年《美国宪法》体现了哪些原则?(4分)
(3)结合材料一、二,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中国资产阶级在推进近代政治民主化进程中向西方学习了什么?(4分)
(4)综合上述材料,从近代各国政体的发展历程中你能得出哪些结论?(4分)
19.美洲金银的大量流入对同时代的东西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美洲金银的流入所引起的欧洲社会财富和阶级结构的变化,最终给予了君主专制政体以致命的冲击。英国比其他西欧国家更早地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新兴阶级对早期斯图亚特王朝统治的反抗,是在“保护私有财产的动机”的推动下进行的。英国革命的胜利也为那些同受美洲金银冲击的西欧国家树立了一个成功的样本。
——据张燕宇、高程《美洲金银和西方世界的兴起》整理
材料二 根据明亡时户部司务蒋臣的估计,其时全国银货约为2.5亿两,其中除极少量的国内银产外,二者之间的差额都源自海外贸易。晚明短短70多年的光景里,中国的货币存量起码增加了1倍以上。需要指明的是,以上这些数目仅包括中国与日本、西葡美洲殖民地之间的贸易所得。此时,明朝的生丝以及丝织品的生产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明初苏州府吴江县仅种桑1.8万余株,宣德年间已增至4.4万余株,17世纪下半叶达到10万余株。突然扩大的海外市场和数额可观的白银流入为晚明中国商人提供了暴富之路。当时主要的大商帮,几乎都参与了对海外白银这一大块财富增量的争夺。
——据王涛《明至清中期中国与西属美洲丝银贸易的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等整理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16世纪美洲金银的流入”欧洲的原因,概述其对欧洲社会的影响。(10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晚明时期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的原因,说明白银大量流入对明至清中叶社会经济的影响。(12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详解】从世界范围内农业发源地示意图来看,分布相对分散,说明古代限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交通条件的限制,古代各个文明基本独立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A项正确;古代美洲文明与欧亚文明相对隔绝,排除B项;由示意图可知,并非所有农业起源均处于大河流域,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农耕文明对外扩张的学校,排除D项。故选A项。
2.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与孝德天皇、大化改新、阿拉伯半岛统一、伊斯兰教相关的知识均与中古时期的亚洲国家相关,B项正确;材料中所涉及的国家与地区不是非洲,欧洲,而是亚洲,排除ACD项。故选B项。
3.C
【详解】根据材料“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导致了文艺复兴的到来。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可知,阿拉伯人将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到欧洲,促进欧洲的一些列变革和革命的发生,成为东西方交流的桥梁,C项正确;阿拉伯人传入的四大发明推动欧洲的文艺复兴,排除A项;阿拉伯人将四大发明传入欧洲,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关于宗教指引,排除D项。故选C项。
4.B
【详解】糖在欧洲从奢侈品演变为普通日用品,说明糖的供应量大大增加,从而大大降低了糖的价格。16世纪以后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商品流通不断发展,说明世界市场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B项正确;海外贸易加速了商品流通,而非缩小了社会贫富分化,排除A项;这些变化并不是消费升级的表现,排除C项;“消除了”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
5.C
【详解】据题意可知,新航路开辟带回来更多的商品,从而刺激了股票交易的发展和证券交易所的诞生,这说明通过新航路开辟引发了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股票交易的发展和证券交易所的诞生,并不是欧洲商业格局的变化和欧洲商业资本竞争加剧,排除AD项;仅根据材料中的描述不足以说明荷兰成为世界的金融中心,排除B项。故选C项。
6.D
【详解】依据材料“该图描绘了从中国南部沿海、中南半岛,一直到所罗门群岛的东南亚海域。图的下方绘制了肉豆蔻、丁香和檀香等当地特产……”,可以看出这幅海图标出了相应的土特产品的位置信息,更加有利于列强的殖民扩张,D项正确;依据材料时间,此时新航路开辟已经开始,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区域物种之间的交流,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黑奴贸易的兴起,排除C项。故选D项。
7.B
【详解】根据材料“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以理性和科学的光芒,驱散蒙昧、迷信、宗教狂热和专制统治带来的黑暗”及所学知识可得,孟德斯鸠主张三权分立,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主张宣扬主权在民、倡导天赋人仅,①②④符合题意,B项正确;思想启蒙代表主要反对君主专制,③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
8.D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文艺复兴倡导“人文主义”,其思想核心是:强调人的可贵,倡导人文价值观,以人性对抗神性,把人、人性从天主教的束缚着解放出来,故D项正确;“追求人生的快乐”是文艺复兴的内容之一,不是核心思想,故A项错误;“追求公正社会的自由权利”也是文艺复兴的内容之一,不是核心思想,故B项错误;“讴歌美好生活、表达人类的最高情感”也是文艺复兴的内容之一,不是核心思想,故C项错误。
9.C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外交大臣帕麦斯顿是议会选举产生,对议会负责,不对国王负责;而英国国王是“虚君”,统而不治,故C项正确;女王没有掌握实权,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三权分立,排除B;18世纪中期以来,英国责任内阁制在不断发展完善,排除D。
10.A
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反映了法国共和制确立的过程体现出曲折性和艰难性,结合所学可知,造成图示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法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相对弱小,封建势力强大,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法国共和制确立的过程体现出曲折性和艰难性,并不能说明法国尚未实现真正的民主共和,排除B项;法国没有受到落后的农奴制的阻碍,排除C项;启蒙思想对法国影响深远,D项说法错误。
11.D
【来源】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详解】材料中伏尔泰认为英国政体能够“节制君主权力”,阻止了君主做坏事;孟德斯鸠肯定英国政体的分权与制衡,由此可见,两者都强调要对君主权力进行制约,故D项正确;材料中两人均未主张“行政权高于立法权”,故A项错误;启蒙运动崇尚理性,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反对君主专制,而不是教会的专制统治,故C项错误。
12.A
【详解】市场的扩大是技术革新的内在动力,即市场需求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出现,A正确;B错在“根源”,排除;珍妮纺纱机的出现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排除C;蒸汽和机器是工业革命的内容而非原因,排除D。
13.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的世界,即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工业文明统治世界,西欧诸民族、中国人和印度人等都“分享”到了工业文明的成果,说明作者认为人类文明的传播具有互通性、整体性,C项正确;工业文明的传播具有“平等性”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作者并未强调西欧文明“引领”着世界文明的发展潮流,排除B项;材料不能说明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是必然的趋势,排除D项。故选C项。
14.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主义诞生在1848年,这时期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①正确;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制度还未在欧洲各国普遍建立,19世纪后期才在欧洲各国普遍建立,②错误;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分析,长期的理论研究与革命实践,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③正确;19世纪三四十年代,法国、英国和德意志爆发了大规模工人运动,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主要背景,④正确;综上所述,①③④正确,B项正确;排除A、C、D项。
A
【详解】据题干中的“1872~ 1893年,马克思和恩格斯……根据无产阶级革命的经验和教训,对《宣言》做了补充和修改”,可知马克思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不断进行调整的,是与时俱进的,因此A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与B项有关的信息,排除;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世界思潮的主流是自由主义,C项表述错误;马克思主义不是集体智慧的结晶,D项表述与事实不符,排除。
16.D
【详解】“字母文字对文化传播产生了巨大作用”属于对字母文字历史作用的看法,属于历史观点,故D符合题意;ABC反映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属于历史事实,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历史事实是指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对历史事实的看法和态度”,进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
材料题
17.(1)第一种方案是文艺复兴,核心主张是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价值。(3分)
第二种方案是宗教改革,核心主张是反对教会的精神禁锢和罗马教廷对世俗事务的干预。(3分)
(2)原因: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德国各阶层对教会普遍不满;德国每年要向罗马教廷交纳大景苛扪杂税,德国成为“教皇的奶牛”;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马丁·路德等人的宣传。(8分,答出4点即可)
18.(1)法律、司法、财政、军事。君主立宪制(4分)
(2)分权制衡原则;民主原则。(4分)
(3)民主、平等、自由;三权分立(4分)
(4)专制走向民主;政体多样化;政治文明不断推广与传播。(4分,答出2点即可)
19.(1)原因: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海上贸易的发展(三角贸易)。(6分)
影响:引起欧洲的价格革命;资产阶级实力上升,资本主义加速发展,封建制度濒于解体;推动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答出2点即可)(4分)
(2)原因:以澳门为中转站的海上贸易;中日之间的丝银贸易;马尼拉大帆船贸易。这些贸易以运输贩卖中国货物为主,使大量白银流入中国。(6分)
影响:推动生丝和丝绸业的发展;促进了长途和大额贸易的发展;有利于商业资本的集聚;形成了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商帮)兴起了一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进一步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经济的发展;形成了一个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6分,答出3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