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说课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
长方体的认识
教材分析
流 程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教法学法
长方体
的认识
教材分析
学生已有知识基础
学生已有生活经验
学生在一年级时初步认识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研究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然后在三年级时深入研究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它们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本单元教学内容就是在学生全面认识了平面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础上来研究立体图形当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
学生在学习本单元内容之前已经能从生活中找到大量立体图形的物体,例如:学生知道牙膏盒、药盒、磁带盒等的形状是长方体,魔方的形状是正方体。并能通过这些物体总结出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例如:它们都有六个面,都有好多边、点等。这些生活经验的储备,是学生深入探究本单元内容的重要基础。
长方体的认识
知识技能
目标分析
目标确定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
1、通过观察、操作、演示,使学生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2、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初步学会看长方体的立体图;
通过探究合作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长方体的特征。
难点:帮助学生实现由“形”到“体”的空间观念的转化。
通过自主探索、讨论交流、实践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能力。
在认识长方体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应用意识。
过程设计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情况,依据本课的教学环节,我是这样设计这一课的:
一、单元导入 创设情境
1. 单元导入 明确目标
2. 创设情境 介绍要点
二、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根据任务分为四个自学指导)
1. 自主学习
2. 互查互助(先二人讨论 后四人小组交流)
三、大组汇报 教师点拨
(形成本课知识树)
四、巩固训练 拓展提高
五、达标测验 单元回归
(完善单元知识树)
过程设计
20′
6′
3′
7′
4′
长方体的认识 例1、例2
正方体的认识
长方体和正方体
表面积定义
长方体表面积 例1
正方体表面积 例2
体积和体积单位
长方体体积
正方体体积
容积和容积单位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一、单元导入 创设情境
1. 单元导入 明确目标
设计意图:出示单元知识树,建构单元立体知识结构,让学生整体了解本单元知识点。
2. 创设情境 介绍要点
长方体
正方体(立方体)
出示生活中长方体或正方体物体的图片,并且让学生说说自己课前准备的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拿出你们各自课前准备好的长方体的物体,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的过程进行自我探究,然后通过小组互相交流的方式,完成下面的自学指导任务。看哪个小组完成的最好最认真。
1、长方体有几个面?
2、每个面是什么形状?(有没有特殊的形状?)
3、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
自学指导一:面的特征
设计意图:幻灯片的直观展示,加深了学生对长方体面的特征的进一步认识,巩固了新知识点。
1、长方体有几条棱?
2、哪些棱的长度相等?
3、以相等的棱长为一组可分为几组?
自学指导二:棱的特征
设计意图:幻灯片直观演示,更加清晰的体现出棱的特点以及分组,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新知识点。
长方体有几个顶点?
自学指导三:顶点的特征
设计意图:教师用幻灯片直观演示顶点的个数,验证了学生的结论
面
长方体
顶点
棱
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8个
顶点
12条棱
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6个面
长方形(或有两个
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可以分成三组(每组四条)
设计意图:将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知识点进行汇总,加深了学生对前面自学内容的印象。使学生整体感知了长方体的特征。
长
宽
高
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
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是为了后面学生能更好地完成自学指导四的内容打好基础。
1.用细木条和橡皮泥,小组合作制作一个长方体的框架。
2. 请你摸摸看长方体框架中哪是长、宽、高。
3.以同一顶点上的长,宽,高为一组,可分为哪几组?
自学指导四:
自主学习
大组讨论、汇报
小组互查互助
教师点拨
设计意图: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发现的过程。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初步得出结论。整个环节二这样设计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三、大组汇报 教师点拨
首先,让每个小组边讨论边在导学案上制作出本课学习内容的知识树,然后让每个小组各派代表上前展示自己小组合作完成的知识树,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结果进行相应的评分,最后由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本课的知识树。
长方体的认识
长方形(特殊:正方形)
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6个面
12条棱
分三组,每组四条
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分四组长、宽、高
8个顶点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绘制知识树并上前展示的过程,帮助学生整体回顾了本课的学习内容,并在脑海中形成知识点框架,有助于学生更深刻的掌握本课学习的新知识点。
填空:
长方体有( )个面,每个面都是
( )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 )
形,( )的面完全相同。有( )条
棱,( )的棱的长度相等。
6
长方
正方
相对
12
相对
四、巩固训练 拓展提高
思考题(我最棒!)
看图,并填空。 单位:厘米
1、这个长方体长( )厘米,宽( )厘米,高( )厘米。
2、由一个顶点引出的三条棱的长度和是( )厘米。
3、棱长总和是( )厘米。
4、上下两个面是( )形。
5
3 3
3
3
5
11
44
正方
设计意图:根据本课所学基本核心知识,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编制练习题,巩固本课学习内容,并且通过小组记分的形式开展练习,提高了学生做题的认真态度和积极性。
7厘米
2厘米
4厘米
3厘米
5厘米
6分米
6分米
2厘米
看图说出下面每个长方体的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五、达标测验 单元回归
设计意图:本着基础知识堂堂清、人人清的原则,每堂课完成前要有达标测验。达标测验不能走过场,要及时进行反馈。
4厘米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长方体的认识
正方体的认识
长方体和正方体
面
棱
顶点
设计意图:最后通过将本课学习内容回归到单元知识树,更加提升了学生对本单元学习内容的进一步认识。为第三单元后面知识点的学习打好基础。
长、宽、高
板
书
设
计
多媒体课件是流动的,而板书是相对静止的。通过设计合理的板书能够帮助教师对教材知识点的更好展示。本节课的板书如下:
长方体的认识
面: 6个面 长方形
(或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棱(léng): 12条棱 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顶点: 8个顶点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板书,可以让学生很容易的知道要从面、棱、顶点三方面对长方体进行认识,帮助学生更好的梳理了本课知识点。
以上就是我这节课的说课内容,感谢各位专家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