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1. 最苦与最乐
【学习目标】
1.简要了解作者生平及其为人处世的态度。
2. 理解作者写作本文的动机。引导学生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掌握文中的生字、生词;了解文章结构,理解各段之间的内在联系。21教育网
3、体会运用对比的方法阐述观点的好处;提炼文章的主旨;领悟作者运用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学习过程】
【自学检测】
给黑体字注音。
恩惠 揽 悲天悯人 卸却 监督
2.释义。
海阔天空:
如释重负:
悲天悯人:
心安理得:
任重而道远:
3、请把下列语句和出处连接起来
古语 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俗语 无入而自得
孔子 任重而道远
孟子 如释重负
曾子 君子有终身之忧21cnjy.com
查阅资料,了解作者。
梁启超(1873~1929) 近代思想家、文学家、学者。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饮冰子,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幼年时从师学习,“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三十自述》),17岁中举。后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宣传家。
【合作探究】
作者认为,痛苦的事情有哪些?其中最苦的事情是什么?
作者认为快乐的事情有哪些?其中最快乐的事情又是什么呢?
3. 文章为什么在第一自然段开始不直接提出观点,而先否定其他答案?
4. 在作者笔下,“最苦”与“最乐”之间是什么关系?依据是什么?
5. 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6. 文章的题目叫做《最苦与最乐》,,最后一段哪些句子分别呼应了“最苦”和“最乐”
7.读了这篇文章,你觉得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获得最大的快乐?
【知识梳理】
【巩固训练】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一)
①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一种未了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死乃是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②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逃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逃躲,反而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21·cn·jy·com
班级: 姓名: 主备人:黄丽红 审核人:
1.按已给空格用原文填空。
在作者笔下,贫而不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失意而不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病、死而不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最后一段中找出与“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内涵相符的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文章最后所说的“卸却”责任与“解除”责任有何不同?
(1)“卸却”责任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字以内)
(2)“解除”责任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字以内)
4.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1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完全文后,概括作者认为真正的痛苦源自什么?你对“责任”是怎样看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堂检测:
一、为下列词语中的黑体字注音、并解释
1.契约 音:_________ 义:_____________
2.恩惠 音:_________ 义:_____________
3.悲天悯人 音:_________ 义:_____________
4.卸却 音:_________ 义:_____________
5.如释重负 音:_________ 义:_____________
二、判断对错
1.课文第一段的中心句是“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
2.课文第四段中引用了孟子和曾子的话,孟子的话引作论据,曾子的话引作论点。( )
3.课文第四段中“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句中的“他”指代的是仁人志士和诸圣诸佛。( )
4.本文以“最苦与最乐”为题,而不以“苦与乐”为题,是因为本文是从“最苦”和 “最乐”两个侧面来谈“人要尽责任”的道理,“苦与乐”与本文的主要内容“尽责任”关系不大,所以,不以“苦与乐”为题。(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5.本文的结构形式是总分结构。( )
6. 本文开头用了反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引人思考,同时从人生最关注的问题出发直奔主题,引出论点。( )www.21-cn-jy.com
三、句型练习——仿写:
学生可以根据示例仿写,也可以仿写自己最喜欢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句子。
例: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_______________若能______________,虽__________________。
2·1·c·n·j·y
例: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人生__________________,莫若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四、积累:
请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与“苦、乐”相关的词语、俗语、谚语、名言等,看谁写得多。
例:
a词语:知足常乐、苦尽甘来、先苦后甜;
b谚语: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c俗语: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d名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学后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