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2张PPT)
20 在哪里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
wù
说教材
教材分析
《雾在哪里》是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二篇课文,《雾在哪里》是一个童画故事,作者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雾”这一人们熟悉的自然现象,描述成小孩子和世界捉迷藏的故事。雾把大海、、天空、城市等景物依次藏起,呈现出大雾笼罩下世界一片朦胧的奇妙景象。作者赋予雾以孩子的语言,把大雾笼罩称作“雾藏起了世界”,把云开雾散称作“雾藏起了自己”,因此整篇课文显得生动有趣。
因此在教学本文时除了让学生掌握生字词外,更重要的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借助课后题,仿照课文句式想象说话,体会雾的顽皮淘气。
教学目标
1.认识“雾、淘”等11个生字。会写“切”。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借助生活经验理解课文;能读好含有多个短语的长句子;读好雾的语言,体会雾的淘气。
3.学习课文第一至第六自然段,仿照课文用“无论……还是……都……”说一说雾来的时候的景色,感受雾的神奇,让学生体会自然景物中所蕴含的生活情趣。
教学重点
1、认识“雾、淘”等11个生字。会写“切”。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借助生活经验理解课文;能读好含有多个短语的长句子;读好雾的语言,体会雾的淘气。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第一至第六自然段,仿照课文用“无论……还是……都……”说一说雾来的时候的景色,感受雾的神奇,让学生体会自然景物中所蕴含的生活情趣。
说学情
二年级的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比较乐于阅读童话类文本,但是二年级的学生在学习《雾在哪里》这篇课文的过程中有部分生字会造成阅读障碍,同时,二年级新课程标准要求: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3、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所以,本课的教学目的主要为培养学生识字、写字和说话的兴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展开想象,仿照课文句式想像说话。
说教法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规律,我选择了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演示有关幻灯片激发学生充分想象,主要采用了如下的教学方法:
1、多种方法识字
归类法、同音字、编口诀、图文释义、随文识字等方法让在学生识字过程中获得不同的识字体验,积累多种识字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2、朗读法。指导读好雾说话时的语气语调,体味雾的淘气。
3.情景教学法。为了加深学生对雾这一形象的理解和认识,我设计了与雾孩子交流对话的情景,引导学生在反复的阅读课文中,动脑、动口,逐步体会雾淘气的性格特点。
4.读说结合法。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说话写话还处在模仿阶段,模仿是提高写话能力的重要一步。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我采用读说结合的方法,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通过适当的想象完成仿照课文句式写话的教学任务,如此以读促说,读说结合,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
说学法
1.朗读法。新课标规定:“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学习本课着重从朗读入手,通过范读、自由读、齐读、指名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到童话语言的生动有趣,容易从朗读中获得学习童话的喜悦感。
2、自主—合作—探究。课堂上,调动各种手段,把学生的眼、耳、脑、手各个感官调动起来,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在这个过程中读好雾的语言,感受有雾的世界,体会雾的淘气。合理想象,仿照课文句式练习说话,提高说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二、初读课文,理解内容。
三、学习课文,体会淘气。
四、发挥想象,拓展说话。
五、小结回顾,做好铺垫。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设计意图:
看图直观感受有雾与没雾的区别,对雾有具体的认识。锻炼学生用完整句子进行看图说话,培养学生说的能力。通过给课题加标点的方式指导朗读,培养学生正确把握句子情感的能力。
二、初读课文,理解内容
1、通过朗读,整体感知课文。提取课文中心信息:雾是一个淘气的孩子。
2、读好字、词、句
运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识字能力。归类法:同音字“暗和岸”。反义词法“暗”。字谜法“街”。会意法“梁”。还有加一加,减一减等方法。而且字不离句,在朗读句子的过程中巩固生字同时指导读好长句。
重点教写“切”字:从结构、笔顺、占格、书写、评价几方面扎实落实生字教学。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积累识字方法。让学生能正确书写生字,从教一个字到一类字的引导,让学生发现汉字的书写规律。指导学生评价字,初步体会中国汉字的美。
三、学习课文,体会淘气
本环节通过设置与雾说话,与雾同行的情景让学生融入文本去学习。从而学习第一到六自然段,帮助学生整体把握文本内容,解决问题。
1、雾说了什么
通过与雾的对话,提取重要信息。读好雾的语言,体会雾的淘气。
2、雾做了什么
3、雾把这些东西藏起来后的景色是怎样的。
通过图片直观感受同时指导学生朗读。
设计意图:
这三个问题联系紧密、环环相扣,无痕地让学生感受有序地表达。在这个环节中,通过自读、合作读、加上动作读等方式,引导学生读好长句,读出画面、读出情感。
联系生活实际感受藏什么东西难度更大,理解“甚至”的意思,训练了学生在具体语境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用补充句子的形式检测词语的运用能力,有梯度地落实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四、发挥想象,拓展说话
“我要把 藏起来。”于是,他把 藏了起来。无论是 ,还是 ,都看不见了。
设计意图:
这个环节相对来说对学生就有一定的难度了,我继续引导学生在和雾孩子一起同行的情境中,设置场景,让学生仿照课文中的句式,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引导学生进行说话练习,培养学生说话能力,落实语文素养。
五、小结回顾,做好铺垫
雾把 藏了起来,真是一个 的孩子。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回忆本课学习重点,并留下悬念,雾接下来还会把什么藏起来,藏起来之后世界会发生变化,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