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长方体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本课内容的学习是在学生直观地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并已经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以及它们的周长和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是即将学习的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的基础,又是学生认识立体图形的开端,对今后进一步学习立体几何知识以及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均起着重要的作用。
记
忆
宝
库
教材分析:
记
忆
宝
库
本节课是小学五年级的课程,五年级的学生已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已能识别出长方体和正方体,在前面几册的学习中已经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的特征及周长面积计算方法,为本课时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同时,通过前四年的学习,学生已有一定的观察、合作、交流能力,为本课时学习提供了经验支持,但是由于学生是初次研究立体图形,空间观念比较差。所以在教学中要特别关注并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空间观念,让学生在动眼、动手、动耳、动脑中自主探究,获得成功的体验。
学情分析: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初步学会看立体图形的能力,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合作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教学难点: 形成长方体的概念、建立空间观念。
多媒体、纸巾盒
教学用具:
记
忆
宝
库
一.学习目标
1、我能初步认识立体图形,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2、我能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3、我能在观察、比较和测量形成空间观念
二.自主学习
日常生活中,我们见到的粉笔盒、牙膏盒都属于立体图形,它们的形状都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准备一个长方体模型,观察:
1、长方体有 个面, 条棱, 个顶点。
2、用上下、前后、左右标在长方体的面上,然后沿着棱剪开,比一比, 哪两个面是完全相同的。
3、用尺量一量,长方体 的棱长度相等。
长方体的认识助学单:
活动评价
在课堂中,我会以学生自评、互评、他评的形成性评价为主,之后我进行知识升华,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合作意识,在课堂中我会对学生进行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现实生活中见过哪些长方体的物品?”
无论学生回答的恰当与否,我都会给予
鼓励性的评价,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法
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辅之以演示法和练习法,这样有利于深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来完成探究任务,使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法
我将引导学生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养成主动思考和团结合作的习惯。
教学过程:
导入环节:
首先让学生先回忆已学过的平面图形,接着呈现一些立体图形实物,让学生初步感知认识长方体,从而揭示本节课的课题《长方体的认识》
新授环节:
1、首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实物或模型用手摸一摸,通过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大脑的分析活动,鼓励学生交流讨论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及特征。
2、师生共同探讨长方体的特征,解决重点。
这部分我将采用分组讨论,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动手操作,用数一数、比一比、量一量、剪一剪并动脑想一想,长方体有哪些特征?有几个面?几个顶点?几条棱?相对的面和棱之间有什么特点?给学生留下广阔的探究和思考空间,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汇报交流。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巩固环节:
我将长方体的特征编成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
长方体立体形,
8顶6面12棱,
棱分长宽高,
每组4条要记好,
6个面对着放,
对应面都一样。
我会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总结,
请学生们说说“这节课都学到了什么?”从
而反馈出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和教学目标
我会针对学生在本节课中的具体表现进行
总结!
总结环节
我会设计两种不同难易程度的作业,由学生自行选择,这也符合新课标所提倡的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的理念。
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面:6个都是长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棱:12条,互相平行的棱长度相等
顶点:8个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分别叫做
长方体的长、宽、高
长方体的认识
在本堂课中,我紧扣新课标和学情分析,充分
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采用启发式
的教法,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学习,运用合作交流
的学法,帮助学生养成团结协作的习惯。
教学体会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