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有理数的乘法(1)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7 有理数的乘法(1)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4-07-29 09:34: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华山中心中学七年级数学《有理数及其运算》导学案 编号:10 2011-9-5 班级: 姓名:
课题: 有理数的乘法(一)
课标与教材:课标要求掌握有理数的乘法运算。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加法、减法以及加减混合运算,有理数的乘法分为两课时,此为第一课时,主要学习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和倒数的概念。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分别为:
教学重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理解和正确运用。
教学难点:积的符号的确定。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发展观察、归纳、猜想、验证等能力;
2、学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掌握确定多个不等于零的有理数相乘的积的符号的方法。
学情分析: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在小学数学中,学生已经学习过非负有理数的四则运算以及运算律。前几节课中,掌握了有理数的加减运算法则及其混和运算的方法,学会了由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具备了学习有理数乘法的知识技能基础。
学生的活动经验基础:学生已经历了探索有理数的加法、减法运算法则的活动,并且通过观察"水位的变化",运用有理数的加法、减法法则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从而获得了较为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同时学生已经历了合作学习和探索学习的过程。
创新支点:通过讨论、猜想的方式,理解有理数的乘法中的重难点。
学习目标:1、掌握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2、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发展观察、归纳、猜想、验证能力。
学习方法与媒体: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探究 、学案
学习过程:
一、创设问题,引入新课
1、口答:3×2 , 3× , ,,,2.75×0。
2、如果用“+”表示水位上升,用“—”表示水位下降
甲:
乙: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环节一:探究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尝试用已有运算方法进行下列运算:
(-3)+(-3)+(-3)+(-3) = =(-3)×4=_____
依此类推: (-3)×3= =
(-3)×2= =
(-3)×1= =
(-3)×0=
观察以上算式,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猜一猜: (-3)×(-1)=
(-3)×(-2)=
(-3)×(-3)=
(-3)×(-4)=
观察每个式子中的两个因数及积的符号,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典例分析:
(1)、(-4)×5 (2)、(-5)×(-7)
(3)、(-4)×5×(-0.25) (4)、(-)×(-)×(-2)
注:掌握有理数的乘法关键在于确定积的符号。
环节二:倒数
1、计算:(1)、(-)×(-);
(2)、(-3)×(-);
以上两式有什么共同特征?
定义: 互为倒数。
小试牛刀:1、(1)、判断0有没有倒数?(2)、1与-1的倒数分别为 。
(3)、字母a(a≠0)的倒数是 。
2、同桌互相给出3个数,分别写出这3个数的倒数。
环节三:法则的推广
计算下列各式:
(-1)×2×3×4
(-1)×(-2)×3×4
(-1)×(-2)×(-3)×4
(-1)×(-2)×(-3)×(-4)
(-1)×(-2)×(-3)×(-4)×0
你能从中找出符号的规律吗?
三、质疑问难:5分钟左右
四、整体建构:
1、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2、有理数乘法法则如何叙述?
五、当堂检测:
1、确定下列各个积的符号,填在空格内:
(1)(-7.4)×(-3.2)_______;
(2)(-2)×(-2)×2×(-2)________;
(3)(-)×(-)×(-)×(-)________
2、计算:要过程
(1)、(-8)×(-) (2)、(-)×
(3)、×(-1.2)×(-) (4)、×(-)×(-)
(5)、(-)×(-)×0×
六、课后达标:A组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异号两数相乘,取绝对值较大的因数的符号
B.同号两数相乘,符号不变
C.两数相乘,如果积为负数,那么这两个因数异号
D.两数相乘,如果积为正数,那么这两个因数都是正数
2.下列算式中,积为正数的是( )
A.(-2)×(+) B.(-6)×(-2) C.0×(-1) D.(+5)×(-2)
3.计算(-2)×(-3)×(-1)的结果是( )
A.-6 B.-5 C.-8 D.5
4.下面计算正确的是( )
A.-5×(-4)×(-2)×(-2)=5×4×2×2=80
B.12×(-5)=-50
C.(-9)×5×(-4)×0=9×5×4=180
D.(-36)×(-1)=-36
5.计算:
(1)、0×(-2011) (2)、
(3)、(-8)×1.25 (4)、(-)×(-)
(5)、
(6)、7.5×(-8.2)×0×(-19.1)
B组
1、已知|a|=5,|b|=2,且ab<0。
求:1、3a+2b的值, 2、ab的值。
七、课后反思:
甲水库的水位每天升高3厘米,记作:+3厘米;乙水库的水位每天下降3厘米,记作-3厘米。
请用你学过的知识表示4天后甲,乙水库的水位的总变化量各是多少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四天
第三天
第二天
第一天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