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错题集:比例(单元测试)-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北师大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期末错题集:比例(单元测试)-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北师大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5-18 12:15: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末错题集:比例(单元测试)-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北师大版
一、选择题
1.已知x,y(均不为0)能满足,那么x∶y=( )。
A.1∶4 B.2∶1 C.1∶2 D.4∶1
2.把一个长28m,宽15m的长方形篮球场画在作业本上,选择( )比例尺比较合适。
A.1∶20 B.1∶200 C.1∶2000 D.200∶1
3.根据a×15=8×c写出比例,下面比例正确的是( )。
A.a∶15=8∶c B.a∶15=c∶8 C.a∶c=8∶15 D.a∶c=15∶8
4.一个机器零件长8毫米,画在比例尺是10∶1的图纸上的长度是( )。
A.8分米 B.8毫米 C.8厘米 D.8米
5.A÷2=B×5,A和B的最简整数比是( )。(A和B都不为0)
A.5∶1 B.2∶5 C.5∶2 D.10∶1
6.在比例尺是1∶8的图纸上,甲、乙两个圆的直径比是2∶3,那么甲、乙两个圆实际的直径比是( )。
A.1∶8 B.4∶9 C.2∶3 D.8∶1
二、填空题
7.把一个正方形按1∶4的比缩小后,周长缩小到原来的( ),面积缩小到原来的( )。
8.北京到上海的实际距离是1200千米,在一幅地图上量得两地的图上距离是24厘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
9.如果2x=5y(x、y均不为0),那么x∶y=( )∶( )。
10.在比例尺为1∶1000的地图上量得教学楼的长是4.8cm,宽是1.2cm,教学楼的实际占地面积是( )m2。
11.一个比例的两个外项分别是2.5和4,其中一个内项是5,另一个内项是( )。
12.如果7a=8b(a,b均不为0),那么a∶b=( )。
三、判断题
13.一个长方形按的比放大后,得到的新图形与原图形比较,面积扩大到原来的4倍。( )
14.如果(、都不为0),那么a∶b=8∶9。( )
15.将一条长2mm的线段画在图上,测量后得到图上长度为4cm,这幅图的比例尺是20∶1。( )
16.甲数的等于乙数的(甲数、乙数不为0),那么甲数与乙数的比是15∶8。( )
17.和可以组成比例。( )
四、计算题
18.下列哪组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12∶18和24∶36 9∶12和∶ 和
五、解答题
19.在比例尺是1∶20000000的地图上量得两地间的铁路长3.75厘米。甲、乙两列火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3小时相遇,甲火车的速度是135千米/时,乙火车的速度是多少?
20.在比例尺为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距离是12厘米,一辆汽车以每小时90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几小时到达?
21.学校要修建一个圆柱形的水池,在比例尺1∶200的设计图纸上,水池的半径是3厘米,深为2厘米。
(1)按图施工,这个水池实际应该挖多少米深?
(2)按图施工后,这个水池能装下多少立方米的水?
22.一幅中国交通地图比例尺为在这幅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座城市之间相距6厘米,一辆出租车从甲城开出,3.75小时后到达乙城。出租车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23.看图回答问题。
(1)将图形A绕O点顺时针旋转90度得到图形B;
(2)画出图形B按一定的比放大后的图形C,你选择放大的比是( )∶( );
(3)放大后的三角形C与原来三角形B的面积比是( )∶( )。
参考答案:
1.A
【分析】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比例的两个内项之积等于两个外项之积,据此解答。
【详解】x=y
x∶y=∶
x∶y=(×6)∶(×6)
x∶y=1∶4
已知x,y(均不为0)能满足x=y,那么x∶y=1∶4。
故答案为:A
【点睛】熟练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B
【分析】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代入数据分别求出图上距离,再结合实际进行选择即可。
【详解】28m=2800cm
15m=1500cm
A.2800×=140(厘米),1500×=75(厘米),太大,不符合实际;
B.2800×=14(厘米),1500×=7.5(厘米),合适,符合题意;
C.2800×=1.4(厘米),1500×=0.75(厘米),太小,不符合题意;
D.2800×200=560000(厘米),1500×20=30000(厘米),太大,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睛】熟练掌握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三者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3.C
【分析】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比例的两个内项之积等于两个外项之积,据此解答。
【详解】a×15=8×c
a∶c=8∶15
a∶8=c∶15
c∶a=15∶8
c∶15=a∶8
根据a×15=8×c写出比例,下面比例正确的是a∶c=8∶15。
故答案为:C
【点睛】熟练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C
【分析】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即可求解。
【详解】8×10=80(毫米)=8厘米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考查了比例尺的意义,注意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要一致。
5.D
【分析】由A÷2=B×5,可得A×=B×5,依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即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即可写出这个比例式,再化简即可。
【详解】由A÷2=B×5,可得A×=B×5
则:A∶B=5∶
5∶
=(5×2)∶(×2)
=10∶1
故答案为:D
【点睛】此题应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的逆运算进行解答。
6.C
【分析】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比例尺。两个圆按相同的比例尺画到图纸上,直径比不变,据此分析。
【详解】在比例尺是1∶8的图纸上,甲、乙两个圆的直径比是2∶3,那么甲、乙两个圆实际的直径比是2∶3。
故答案为:C
【点睛】比例尺没有单位名称。为了方便,通常把比例尺的前项化作1(图上距离大于实际距离的,常把后项化为1)。
7.
【分析】把一个正方形按1∶4的比缩小,是指边长缩小为原来的,可以假设缩小后边长为1,则原边长为4,缩小后正方形周长是原正方形周长的=;缩小后正方形面积是原正方形面积的=。
【详解】周长缩小到原来的,面积缩小到原来的。
【点睛】此题重点考查图形缩小是指长度缩小,而面积缩小的倍数是长度缩小倍数的平方。
8.1∶5000000
【分析】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代入数据,即可解答。
【详解】1200千米=120000000厘米
24∶120000000
=(24÷24)∶(120000000÷24)
=1∶5000000
北京到上海的实际距离是1200千米,在一幅地图上量得两地的图上距离是24厘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5000000。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比例尺的意义,牢记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注意单位的统一。
9. 5 2
【分析】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比例中两个内项之积等于两个外项之积”进行解答即可。
【详解】因2x=5y
所以x∶y=(5)∶(2)
【点睛】灵活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0.576
【分析】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代入数据求出实际的长与宽,再将实际的长与宽的值代入长方形的面积公式:S=ab计算即可。
【详解】4.8÷
=4.8×1000
=4800(厘米)
4800厘米=48米
1.2÷
=1.2×1000
=1200(厘米)
1200厘米=12米
48×12=576(平方米)
教学楼的实际占地面积是576m2。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换算。
11.2
【分析】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外项积等于内项积,用外项积除以其中一个内项,就是另一个内项。
【详解】2.5×4÷5
=10÷5
=2
另一个内项是2。
【点睛】熟练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12.8∶7
【分析】根据比例的性质,把所给的等式7a=8b(a和b都不等于0),改写成一个外项是a,一个内项是b的比例,则和a相乘的数7就作为比例的另一个外项,和b相乘的数8就作为比例的另一个内项,据此写出比例。
【详解】如果7a=8b(a和b都不等于0),
那么a∶b=8∶7。
【点睛】此题考查把给出的等式改写成比例式,在改写时,要注意:相乘的两个数要做内项就都做内项,要做外项就都做外项。
13.×
【分析】一个长方形按4∶1的比放大后,就是把边长扩大到原来的4倍,设原来长方形的长是a,宽是b,根据长方形面积公式:面积=长×宽;原来长方形的面积是ab;扩大后的长是4a,宽是4b,扩大后的长方形的面积是4a×4b,求出扩大后长方形的面积,再除以原来长方形的面积,即可解答。
【详解】设原来长方形的长是a,宽是b;扩大后长方形的长是4a,宽是4b。
(4a×4b)÷(a×b)
=16ab÷ab
=16
一个长方形按4∶1的比放大后,得到的新图形与原图形比较,面积扩大到原来的16倍。
原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图形放大后的面积与原来面积的关系。
14.×
【分析】根据比例的性质把乘积式改为比例式,再化简即可。
【详解】因为a×=b×,所以a:b=∶=9∶8,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内项的积等于两外项的积。
15.√
【分析】根据比例尺的意义作答,即比例尺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
【详解】4cm∶2mm
=40mm∶2mm
=40∶2
=20∶1
这幅图的比例尺是20∶1。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比例尺的意义,注意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要统一。
16.√
【分析】由题意可知:甲数×=乙数×,于是逆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即可求出两个数的比。
【详解】因为甲数×=乙数×,则甲数∶乙数=∶=15∶8。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比例的基本性质的灵活应用。
17.×
【分析】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比例的两个内项之积等于两个外项之积,据此解答。
【详解】∶和∶2
×2=
×=
≠,所以∶和∶2不能组成比例。
原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熟练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8.见详解
【分析】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两个外项之积等于两个内项之积,据此解答。
【详解】12∶18和24∶36
12×36=432,18×24=432
432=432,能组成比例;12∶18=24∶36
9∶12和
9,122
≠2,9∶12和∶不能组成比例;
:和:

=,能组成比例;::。
19.115千米/小时
【分析】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代入数据求出实际距离;再根据路程和÷时间=速度和,代入数据求出速度和,最后用速度和-甲火车的速度即可求出乙火车的速度;据此解答。
【详解】3.75÷
=3.75×20000000
=75000000(厘米)
75000000厘米=750千米
750÷3-135
=250-135
=115(千米/小时)
答:乙火车的速度是115千米/小时。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换算,熟记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20.8小时
【分析】根据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代入数据,求出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再根据时间=路程÷时间,用甲乙两地的距离÷汽车行驶的速度,即可解答。
【详解】12÷
=12×6000000
=72000000(厘米)
72000000厘米=720千米
720÷90=8(小时)
答:8小时到达。
【点睛】熟练掌握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换算以及利用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的关系进行解答。
21.(1)4米
(2)452.16立方米
【分析】(1)比例尺1∶200,表示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200厘米,即2米。已知水池图上的深为2厘米,用2乘2,即可求出圆柱形水池实际的深度。
(2)已知水池的图上半径是3厘米,由(1)可知,用2乘3即可求出圆柱形水池实际的底面半径。求这个水池能装下多少立方米的水,就是求圆柱的容积。圆柱的容积=底面积×高=πr2h,据此代入数据计算。
【详解】(1)200厘米=2米
2×2=4(米)
答:这个水池实际应该挖4米深。
(2)2×3=6(米)
3.14×62×4
=3.14×36×4
=452.16(立方米)
答:这个水池能装下452.16立方米的水。
【点睛】本题考查比例尺和圆柱体积公式的应用。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出圆柱实际的底面半径和高是解题的关键。
22.80千米
【分析】根据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代入数据,求出甲、乙两座城市之间的实际距离,再根据速度=路程÷时间,代入数据,即可解答。
【详解】6÷
=6×5000000
=30000000(厘米)
30000000厘米=300(千米)
300÷3.75=80(千米)
答:出租车平均每小时行80千米。
【点睛】本题考查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的换算,以及根据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的关系解答问题,注意单位名数之间的换算。
23.(1)见详解
(2)1;2;图见详解
(3)4;1
【分析】(1)根据旋转的特征:三角形绕点O顺时针旋转90°,点O的位置不动,其余各部分均按相同的反响旋转相同的角度,即可画出旋转后的图形B;
(2)按照1∶2扩大后,三角形的底1×2=2;高2×4=4;据此画出扩大后的三角形C;
(3)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面积=底×高÷2,代入数据,求出扩大后和扩大前三角形的面积;再根据比的意义,用扩大后三角形面积∶扩大前三角形面积,化简,即可解答。
【详解】(1)见下图
(2)放大的比是1∶2;底:1×2=2;高:2×2=4;见下图;
(3)扩大后三角形面积:
2×4÷2
=8÷2
=4
扩大前三角形面积:
1×2÷2
=2÷2
=1
扩大后三角形面积∶扩大前三角形面积=4∶1
【点睛】本题考查作旋转后的图形,扩大后的图形,以及比的意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