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7张PPT。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栏目链接世界是由各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是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据统计,目前人类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超过3 700万种,而且人们发现或合成的物质以每年十几万种的速度在增加。化学是认识、研究、探索物质结构、性质、用途和创新的学科,面对如此繁杂的物质世界,应从何入手去进行研究呢?你是否想过:当你走进图书馆,面对许许多多的书籍,为什么能很快找到你所要的图书? 栏目链接当你走进超市,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为什么能迅速找到你所要买的东西?原因在于管理人员已对它们进行了分类处理,按照预先设定的标准进行了“分类”。
对于数千万种的物质,我们应如何对其进行分类?各类物质各有何特点?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1.了解物质分类的方法和依据,认识分类方法对化学学习和化学研究的作用。
2.了解分散系分类方法和依据。
3.了解胶体的制备、性质及应用。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要点1 简单分类法1.把大量事物按照事先设定的“______________”进行分类,是人们最熟悉、也是最方便的一种工作方法。________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____________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性可以帮助我们做到__________,对于____________的了解使我们有可能做到________。标准分类同类中的事物举一反三不同类事物由此及彼 栏目链接不同同一事物 栏目链接同类再分类FeCuCSCO2SO2H2SO4NaOHCa(OH)2Na2CO3BaCl2HCl 栏目链接2Ca+O2===2CaOCaO+H2O===Ca(OH)2Ca(OH)2+CO2===CaCO3↓+H2O 栏目链接CO2+H2O===H2CO3Ca(OH)2+H2CO3===CaCO3↓+2H2O碱性氧化物碱盐酸性氧化物酸盐 栏目链接 1.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有什么区别?应 用
思 考提示:(1)交叉分类法中类别之间存在交叉关系;如Na2SO4、K2SO4分别属于钠盐和钾盐,但它们都属于硫酸盐。
(2)树状分类法中的物质类别之间存在从属关系;如盐属于化合物,而化合物又属于纯净物。 栏目链接一、简单的物质及化学反应的划分
综 合
拓 展 栏目链接2.氧化物。
(1)非金属氧化物:一般是酸性氧化物( SO2、CO2等)。
(2)金属氧化物:一般是碱性氧化物(CuO、Fe2O3、MgO等)。
(3)中性氧化物:常见的中性氧化物有H2O、NO、CO等。
(4)氧化物的化学性质。
①酸性氧化物: 栏目链接综 合
拓 展a.和H2O反应生成相应的酸;
b.和碱反应生成盐和H2O。
②碱性氧化物:
a.和H2O反应生成碱(必须是强碱);
b.和酸反应生成盐和H2O。
3.常见化学反应类型(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 栏目链接综 合
拓 展 栏目链接综 合
拓 展1.下列各组物质的化学式、名称(或俗名)和分类三者不完全对应的是( )
A.CaO、生石灰、氧化物
B.CH4、沼气、有机物
C.Na2CO3、纯碱、碱
D.CH3COOH、醋酸、有机物尝 试
应 用 栏目链接解析:Na2CO3是盐,而不是碱。
答案:C要点2 分散系及其分类1.概念:把___________物质分散在__________(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
2.分类标准:按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一种或多种另一种溶液胶体浊液 栏目链接2.如何区分胶体与溶液?应 用
思 考 栏目链接提示:利用丁达尔效应。二、几种分散系的比较综 合
拓 展 栏目链接2.下列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最大的是( )
A.雾 B.石灰乳
C.FeCl3溶液 D.氢氧化铁胶体尝 试
应 用 栏目链接答案:B要点3 胶体的制备和性质沸水红褐饱和FeCl3溶液 栏目链接2.性质。
(1)介稳性:胶体的稳定性介于________和________之间,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属于________体系。
(2)丁达尔效应:当光束通过胶体时,可以看到_______________,这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________形成的。
丁达尔效应可用来区分____________。
(3)聚沉:胶体形成沉淀析出的现象。
其方法主要有:①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溶液浊液介稳一束光亮的通路散射溶液和胶体加热加入电解质溶液 栏目链接 3.制备Fe(OH)3,胶体时,为什么使用饱和氯化铁溶液?
4.能否用氢氧化钠溶液代替沸水?应 用
思 考提示:为了提高Fe3+ 的浓度,从而提高生成氢氧化铁的速率使之迅速聚集成胶体。提示:不能,此时氢氧根离子浓度过大,会产生氢氧化铁沉淀。 栏目链接三、胶体的其他性质综 合
拓 展1.胶粒带电性:胶体粒子通过吸附离子而带有电荷,同种胶粒吸附同种电性的电荷。如Fe(OH)3胶粒吸附带正电的阳离子,硅酸胶粒则吸附带负电的阴离子,它们之间相互排斥,阻碍了胶粒的变大,使之不易聚沉。
2.电泳:胶体粒子在电场作用下定向移动。因为胶体粒子带有一种电荷,通入直流电后,胶粒向某一电极移动,如Fe(OH)3胶粒吸附带正电荷,移向阴极,阴极区的颜色逐渐加深。 栏目链接3.渗析:利用半透膜把胶体中混有的离子或分子从胶体中分离出来的操作。溶液中的离子或小分子能透过半透膜,胶体微粒不能通过,将所得溶胶盛于半透膜制作的渗析袋中,置于流动的蒸馏水里一段时间即可除去胶体中的小分子或离子。 栏目链接3.为了除去蛋白质溶液中混入的少量氯化钠,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
A.过滤 B.电泳
C.渗析 D.加入AgNO3溶液,过滤尝 试
应 用解析:蛋白质分子的直径大约在1~100 nm之间,可采用渗析除去其中的氯化钠。
答案:C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一、物质的分类例1 实验室里有4个药品橱,已经存放以下物品:
实验室新购进一些碘,应该将这些碘放在( )
A.甲橱 B.乙橱 C.丙橱 D.丁橱 栏目链接解析:同类物质应放在同一橱内。根据题目信息知,甲橱中存放的为酸,乙橱中存放的为碱,丙橱中存放的为非金属单质,丁橱中存放的为金属单质,而碘属于非金属单质,故应放在丙橱中。
答案:C 栏目链接1.下列物质的分类、名称(或俗名)、化学式都正确的是( )
A.碱性氧化物、氧化铁、FeO
B.酸性氧化物、碳酸气、CO
C.酸、硫酸、H2S
D.盐、纯碱、Na2CO3变 式
应 用 栏目链接答案:D二、胶体的性质应用与制备例2 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 )
A.在豆浆里加入盐卤做豆腐
B.在河流入海处易形成沙洲
C.一束平行光线照射蛋白质溶液时,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束光亮的通路
D.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时,出现红褐色沉淀 栏目链接解析:豆浆里的蛋白质是胶体,遇电解质(盐卤)发生聚沉;河流中土壤胶粒遇海水中的电解质发生聚沉;蛋白质胶体能发生丁达尔效应;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为:FeCl3+3NaOH===Fe(OH)3↓+3NaCl。
答案:D 栏目链接2.下列现象或新技术应用中,不涉及胶体性质的是( )
A.向CuSO4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B.使用微波手术刀进行外科手术,可使开刀处的血液迅速凝固而减少失血
C.清晨,在茂密的树林中,常常可以看到从枝叶间透过的一道道光柱
D.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引起的血液中毒,可利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变 式
应 用 栏目链接解析:A项发生的是复分解反应;B项加热使胶体聚沉;C项为气溶胶发生的丁达尔效应;D项是利用渗析提取血液胶体。
答案:A变 式
应 用 栏目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