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学案】2014-2015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同步课时检测:第1章第2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金版学案】2014-2015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同步课时检测:第1章第2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4-07-29 10:24:08

文档简介

化学·必修1(人教版)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第1课时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每摩尔物质约含有6.02×1023个粒子
B.摩尔是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C.摩尔是物质的质量单位
D.摩尔是物质的数量单位
解析:根据物质的量的概念要点分析,每摩尔物质约含有6.02×1023个粒子,故A项正确;物质的量是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摩尔是其单位,故B项错;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而不是质量和数量的单位,质量的单位是kg,数量是一个值,无单位,故C、D两项均错。
答案:A
2.(双选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2的摩尔质量是2 g
B.1 mol H2O的质量是18 g
C.氧气的摩尔质量是32 g·mol-1
D.2 g H2含1 mol H
解析: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1,故A项错误,C项正确;1 mol H2O的质量是18 g,故B项正确;2 g H2的物质的量是1 mol,含有2 mol H,故D项错误。
答案:BC
3.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32 g O2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A
B.0.5 mol H2O含有的原子数目为1.5 NA
C.1 mol SO2含有的SO2分子数目为NA
D.0.5 NA个Cl2的物质的量是0.5 mol
解析:32 g÷32 g/mol=1 mol,故32 g O2所含分子数为NA,原子数为2NA,A项错误。
答案:A
4.下列物质含分子数最多的是(  )
A.0.8 mol SO2
B.1.806×1022 H2O
C.11.2 g CO
D.32 g SO2
解析:根据公式计算,B项是0.3 mol,C项是0.4 mol,D项是0.5 mol。
答案:A
5.1 mol MgSO4·7H2O含有结晶水的质量为(  )
A.16 g B.18 g
C.112 g D.126 g
答案:D
6.在0.1 mol Na2SO4中所含Na+数目为(  )
A.6.02×1022 个 B.1.202×1023 个
C.0.1个 D.0.2个
解析:0.1 mol Na2SO4中含Na+0.2 mol,0.2×6.02×1023=1.204×1023个。
答案:B
7.1.6 g某物质中含有6.02×1022个分子,则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16 B.64
C.32 D.96
解析:相对分子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摩尔质量,因而只要求出该物质的摩尔质量即可,由题可知该物质的物质的量是n=0.1 mol,由M===16 g/mol,故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
答案:A
8.比较1 mol N2和1 mol CO的下列物理量:①质量;②分子总数;③原子总数。其中相同的是(  )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②③
解析:1 mol N2与1 mol CO的分子总数都是6.02×1023;两者都是双原子分子,物质的量相等时,原子总数也相等;两者的摩尔质量相等,所以物质的量相等时,质量也相等。
答案:C
9.请填写下表:
物质
摩尔质量
物质的量
质量
分子或离子数目
CO2
88 g
SO
0.1 mol
答案:44 g/mol 2 mol 1.204×1024个 96 g/mol
9.6 g 6.02×1022
10.(1)相同物质的量的SO2和SO3,所含分子的数目之比为______,所含原子数目之比为________,所含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它们的质量之比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相同质量的SO2和SO3,所含分子的数目之比为________,所含原子数目之比为________,所含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解析:
答案:(1)1∶1 3∶4 2∶3 4∶5
(2)5∶4 15∶16 5∶6

11.(1)2.5 mol Ba(OH)2中含有____个Ba2+,含有____个OH-,2.5 mol Ba(OH)2的质量是________g。
解析:已知1 mol Ba(OH)2含有1 mol Ba2+和 2 mol OH-,又1 mol 的粒子数为6.02×1023,则用Ba2+和OH-的物质的量分别乘以6.02×1023即可得出答案。Ba(OH)2的摩尔质量是171 g·mol-1,故其质量为2.5 mol×171 g·mol-1=427.5 g。
答案:1.505×1024 3.01×1024 427.5
(2)0.3 mol NH3分子中所含原子数与________个H2O分子中所含原子数相等。
解析:设 0.3 mol NH3与x个H2O分子中所含原子数相等,则有: 0.3 mol×4=(x/6.02×1023)×3,解得x=2.408×1023。
答案:2.408×1023
(3)含有0.4 mol Al3+的Al2(SO4)3溶液中所含SO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
解析:根据Al2(SO4)3中Al3+与SO之比为2∶3,已知Al3+为0.4 mol,所以SO为0.6 mol。
答案:0.6 mol
化学·必修1(人教版)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第2课时 气体摩尔体积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一定温度、压强下,气体体积由其分子的大小决定
B.一定温度、压强下,气体体积由气体的物质的量的多少决定
C.气体摩尔体积是指1 mol 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为 22.4 L
D.不同的气体,若体积不等,则它们所含的分子数一定不相等
解析:一定温度和一定压强下,气体的体积由分子数多少决定,故A项错误;气体摩尔体积是指1 mol 任何气体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所占的体积,22.4 L是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故C项错误;对于不同的气体,若气体体积不等,则它们所含的分子数有可能相等,故D项错误。
答案:B
2.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常温、常压下,11.2 L N2含有的分子数为0.5 NA
B.标准状况下,22.4 L H2和O2的混合物所含分子数为NA
C.标准状况下,18 g H2O的体积是22.4 L
D.1 mol SO2的体积是22.4 L
解析:常温、常压下的气体摩尔体积不是22.4 L·mol-1,A项错误;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 L,其分子数为NA,B项正确;标准状况下,H2O为液体,C项错误;未指明标准状况,D项错误。
答案:B
3.在两个容积相同的容器中,一个盛装氯化氢气体,另一个盛装氢气和氯气的混合气体。在同温同压下,两容器内的气体一定具有相同的(  )
A.原子数 B.密度
C.质量 D.相对分子质量
解析: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气体所含分子数相等,由于H2、Cl2、HCl都是双原子分子,故它们所含原子数也相等。
答案:A
4.标准状况下,下列物质所占体积最大的是(  )
A.98 g H2SO4
B.6.02×1023 CO2
C.44.8 L HCl
D.6 g H2
解析: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相同状况下气体体积比等于气体物质的量之比;再根据公式,将各量转化为物质的量再比较。
答案:D
5.标准状况下,与12 g H2的体积相等的N2是(  )
A.质量为12 g
B.物质的量为6 mol
C.体积约为22.4 L
D.分子数约为6.02×1023
解析:12 g H2的物质的量为6 mol ,则N2的物质的量也为6 mol ;6 mol N2的质量为168 g ;体积约为134.4 L(标准状况);分子数约为3.612×1024。
答案:B
6.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4个容积相同的容器中分别装有4种气体:a.CO2;b.O2;c.N2;d.CH4。则4个容器中气体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A.c>d>b>a B.b>a>d>c
C.a>b>c>d D.d>c>a>b
答案:C
7.(双选题)下列各组物质中,分子数相同的是(  )
A.5 L Cl2与5 L HCl
B.36 g H2O与标准状况下44.8 L CO2
C.25 ℃,1.01×105 Pa时,等体积的空气与H2
D.0.2 mol O2与标准状况下2.24 L水
解析:A项中缺少温度和压强的条件,虽然体积相同,但是分子数不一定相同,故A项错误;B项中36 g H2O与标准状况下 44.8 L CO2的物质的量都是 2 mol ,具有相同的分子数,故B项正确;C项中的条件是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故C项正确;D项中2.24 L水大于0.2 mol ,故D项错误。
答案:BC
8.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1体积的A2气体和3体积的B2气体化合成2体积的C气体,则C的化学式为(  )
A.AB3 B.AB C.A3B D.A2B3
答案:A
9.N2、CO2、SO2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比为1∶1∶1时,它们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_;质量比为________;同温、同压下体积之比为________。
答案:1∶1∶1 7∶11∶16 1∶1∶1

10.在标准状况下,由CO和CO2组成的混合气体为6.72 L,质量为12 g,此混合物中CO和CO2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 CO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_。
解析: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n=V/Vm=6.72 L/22.4 L/mol=0.3mol,所以n(CO)+n(CO2)=0.3 mol;n(CO)·28 g/mol+n(CO2)·44 g/mol=12 g,求得n(CO)=0.075 mol,n(CO2)=0.225 mol。
答案:1∶3 17.5% 40
化学·必修1(人教版)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第3课时 物质的量浓度

1. 1 L 0.1 mol·L -1 的K2SO4溶液中(  )
A.K+的物质的量为0.1 mol
B.SO的物质的量为0.2 mol
C.K+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ol·L-1
D.SO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ol·L-1
解析:根据公式 n=c·V,n(K+)=0.1 mol·L-1×2×1 L=0.2 mol, 同理计算得n(SO)=0.1 mol。
答案:D
2.关于0.1 mol/L H2SO4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1 L该溶液中含有H2SO4的质量为9.8 g
B.0.5 L该溶液中氢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 mol/L
C.从1 L该溶液中取出100 mL,则取出溶液中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1 mol/L
D.取该溶液10 mL,加水稀释至100 mL后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1 mol/L
解析:由m=c·V·M=0.1 mol/L×1 L×98 g/mol=9.8 g知,A项正确;由于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与溶液的体积无关,所以无论多少体积的0.1 mol/L H2SO4溶液中,c(H+)=0.2 mol/L,c(H2SO4)=0.1 mol/L,故B项正确,C项错误;由于溶液由10 mL加水稀释至100 mL,溶液的体积扩大了10倍,物质的量浓度变为原来的,故D项正确。
答案:C
3.用已准确称量过的氯化钠固体配制1.00 mol·L-1的氯化钠溶液0.5 L,要用到的仪器是(  )
①500 mL容量瓶 ②试管 ③烧瓶 ④胶头滴管 ⑤烧杯
⑥玻璃棒 ⑦托盘天平 ⑧药匙
A.①④⑤⑥ B.①②④⑤
C.①④⑤⑥⑦⑧ D.全部
解析:由于只需要进行溶解、转移、洗涤和定容操作,故需用的仪器只是①④⑤⑥。
答案:A
4.1 mol/L FeCl3和1 mol/L KCl溶液中,Cl-物质的量浓度之比是(  )
A.1∶1 B.2∶1 C.3∶1 D.1∶3
解析:1 mol/L FeCl3溶液中Cl-物质的量浓度是3 mol/L,1 mol/L KCl 溶液中Cl-物质的量浓度1 mol/L,故其比值是3∶1。
答案:C
5.(双选题)下列溶液中c(Cl-)与50 mL 1 mol·L-1的AlCl3溶液中c(Cl-)相等的是(  )
A.150 mL 1 mol·L-1 NaCl
B.75 mL 2 mol·L-1 CaCl2
C.150 mL 3 mol·L-1 KCl
D.75 mL 1 mol·L-1 FeCl3
解析:溶液中c(Cl-)与体积无关。
答案:CD
6.将100 mL 0.1 mol/L的BaCl2溶液与50 mL 0.2 mol/L的NaCl溶液混合,若不考虑溶液混合时体积的变化,则混合溶液中氯离子浓度是(  )
A.0.2 mol/L B.0.01 mol/L
C.0.1 mol/L D.0.02 mol/L
解析:混合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混合溶液中氯离子浓度为(100 mL×2×0.1 mol/L+50 mL×0.2 mol /L)÷(100 mL+50 mL)=0.2 mol/L。
答案:A
7.有K2SO4和Al2(SO4)3的混合溶液,已知其中Al3+浓度为0.4 mol/L,SO的浓度为0.7 mol/L,则该溶液中K+的浓度为(  )
A.0.1 mol/L B.0.15 mol/L
C.0.2 mol/L D.0.25 mol/L
解析:这类题根据溶液中电荷守恒进行计算。由3c(Al3+)+c(K+)=2c(SO)得该溶液中K+的浓度为0.2 mol/L。
答案:C
8.实验室中需要配制2 mol/L的NaOH溶液850 mL,配制时应选用的容量瓶的规格和称取的NaOH的质量分别是(  )
A.950 mL,76 g B.500 mL,80 g
C.1 000 mL,80 g D.1 000 mL,76 g
解析:容量瓶没有 850 mL规格的,故配制 850 mL 溶液,需用 1 000 mL 的容量瓶,所需 NaOH的质量为2 mol/L×1 L×40 g·mol-1=80 g。
答案:C
9.等物质的量氧化铁、氧化铜、氧化镁溶于盛装相同体积的过量稀硫酸的烧杯中,在固体完全溶解所得溶液中,Fe3+、Mg2+、Cu2+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
A.2∶1∶1  B.4∶2∶1
C.1∶1∶1 D.1∶2∶1
解析:等物质的量的氧化铁、氧化铜、氧化镁,n(Fe3+)∶n(Mg2+)=2∶1∶1,题中稀硫酸体积相同,根据c=n/V,A项正确
答案:A

10.用18 mol/L 浓硫酸配制100 mL 3.0 mol/L 稀硫酸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计算所用浓硫酸的体积 ②量取一定体积的浓硫酸
③稀释 ④转移、洗涤 ⑤定容、摇匀
回答下列问题:
(1)所需浓硫酸的体积是________,量取浓硫酸所用的量筒的规格是________。(从下列中选用)
A.10 mL B.25 mL
C.50 mL D.100 mL
(2)第③步实验的操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⑤步实验的操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情况对所配制的稀硫酸浓度有何影响?(选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A.所用的浓硫酸长时间放置在密封不好的容器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容量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残留有少量的水。________
C.所用过的烧杯、玻璃棒未洗涤。________
D.定容时俯视溶液的凹液面。________
解析:(1)用浓硫酸配制100 mL 3.0 mol/L 稀硫酸,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物质的量不变,c(浓)·V(浓)=c(稀)·V(稀),需要硫酸的物质的量为0.1 L×3.0 mol/L=0.3 mol,所需浓硫酸的体积为0.3 mol÷18 mol/L=16.7 mL,故选用25 mL的量筒。
(4)浓硫酸长时间放置在密封不好的容器中会吸水,其浓度变小,因量取的浓硫酸体积不变,故所含溶质减少,导致所配制稀硫酸的浓度偏小;容量瓶残留有少量的水,不会影响浓度;未洗涤烧杯、玻璃棒,溶质会损失,浓度偏小;定容时俯视溶液的凹液面,液面实际未到刻度线,溶液体积偏小,浓度偏大。
答案:(1)16.7 mL B 
(2)先向烧杯中加入30 mL蒸馏水,然后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慢倒入烧杯中,并用玻璃棒搅拌 
(3)继续向容量瓶中注入蒸馏水至离刻度线1~2 cm处,改用胶头滴管向容量瓶中滴加至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为止。塞紧瓶塞,倒转摇匀 
(4)A.偏小 B.无影响 C.偏小 D.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