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学案】2014-2015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同步课时检测:第2章 章末知识整合

文档属性

名称 【金版学案】2014-2015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同步课时检测:第2章 章末知识整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4-07-29 10:26: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化学·必修1(人教版)

专题一 物质分类方法的应用
物质的分类方法依据很多,按不同的分类方法对同一物质进行分类,得出的类别名称不同。判断氧化物所属类别时,一定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酸性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第二,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是酸性氧化物,Al2O3是两性氧化物。这类知识内容不难,但应用较广,是近年来的高考热点,常在选择题中出现。
1.化合物可分为酸、碱、盐、氧化物,也可分为电解质、非电解质。
2.混合物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
3.掌握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关系。
 某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辨析以下说法:①粗盐和酸雨都是混合物;②沼气和水煤气都是可再生能源;③冰和干冰既是纯净物又是化合物;④不锈钢和目前流通的硬币都是合金;⑤盐酸和食醋既是化合物又是酸;⑥纯碱和熟石灰都是碱;⑦豆浆和雾都是胶体。上述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⑤⑥
C.③⑤⑥⑦ D.①③④⑦
解析:②沼气属于可再生能源,水煤气是由炽热的煤与水蒸气反应制得的CO和H2的混合物,因为煤为不可再生能源,所以水煤气也为不可再生能源,错误;③冰为固态水,干冰为固态CO2,两者均既是纯净物又是化合物,正确;⑤盐酸和食醋不是化合物,而是混合物,错误;⑥纯碱为Na2CO3,不是碱而是盐,错误;⑦豆浆和雾都能产生丁达尔效应,均属于胶体,正确。
答案:D
?变式应用
1.下列物质与常用危险化学品的类别不对应的是(  )
A.H2SO4、NaOH——腐蚀品
B.CH4——易燃液体
C.CaC2、Na——遇湿易燃物品
D.KMnO4、K2Cr2O7——氧化剂
解析:H2SO4、NaOH都具有强腐蚀性,故A项正确;CH4、C2H4属于烃类,都是易燃气体,故B项错误;CaC2、Na遇水会发生反应生成易燃的C2H2、H2,故C项正确;KMnO4、K2Cr2O7都具有强氧化性,故D项正确。
答案:B
2.物质分类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化学工作者经常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研究。近年来发现,在金星大气层中存在三氧化二碳。下列物质与它属于同类的是(  )
A.H2、O3 B.H2SO4、H2CO3
C.SO2、NO D.Na2SO3、KClO3
解析:C2O3属于氧化物,故C项正确。A项属于单质;B项属于含氧酸盐;D项属于金属含氧酸盐,故A、B、D三项均错误。
答案:C
专题二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
离子反应是中学化学的核心内容,离子方程式书写正误的判断是考查离子反应的重要题型。准确熟练掌握离子方程式书写应满足的条件,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基础。
1.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要点。
(1)抓住“两易”、“两等”、“两查”。
“两易”:即易溶、易电离的物质(可溶性的强电解质包括强酸、强碱、大多数可溶性盐)以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非电解质、弱电解质、难溶物、气体、氧化物等用化学式表示。
“两等”:离子方程式两边的原子个数、电荷总数均应相等。
“两查”:检查各项是否都有公约数,是否漏写必要的反应条件。
(2)记住以下能“拆”的物质,其余均写成化学式。
①强酸:HCl、H2SO4、HNO3、HBr、HI、HClO4。
②强碱:NaOH、KOH、Ba(OH)2、Ca(OH)2(微溶、澄清溶液拆)。
③易溶于水的盐记忆口诀:钾钠铵硝盐溶,盐酸盐中除银亚汞,硫酸盐中除钡铅,其他盐只溶钾、钠、铵。
④微溶于水的物质Ca(OH)2、CaSO4、Ag2SO4、MgCO3。
2.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七看”。
(1)看离子反应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不可主观臆造产物及反应。
(2)看“===”、“??”、“↑”、“↓”等是否正确。
(3)看表示各物质的化学式拆写是否正确。
(4)看是否漏写离子反应。
(5)看原子个数、电荷和电子得失是否守恒(待学)。
(6)看反应物或产物的配比是否正确。
(7)看是否符合题设条件及要求。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Fe3+能氧化I-生成I2)(  )
A.向盐酸中滴加氨水:
H++OH-===H2O
B.Fe(OH)3溶于氢碘酸:
Fe(OH)3+3H+===Fe3++3H2O
C.过量的CO2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CO2+OH-===HCO
D.铜溶于稀硝酸:
Cu+8H++2NO===Cu2++4H2O+2NO↑
解析:NH3·H2O是弱电解质,不能改写成OH-形式,故A项错;Fe3+与I-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2Fe3++2I-===2Fe2++I2,故B项错;从电荷守恒角度分析可知D项是错误的。
答案:C
?变式应用
3.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钠与水反应:
Na+H2O===Na++OH-+H2↑
B.氯气与水反应:(HClO为弱酸)
Cl2+H2O===2H++Cl-+ClO-
C.氢氧化铝中和胃酸:
Al(OH)3+3H+===Al3++3H2O
D.用FeCl3溶液腐蚀印刷电路板:
Fe3++Cu===Fe2++Cu2+
解析:A项原子不守恒;B项HClO为弱酸不能拆为H+、ClO-;D项电荷不守恒。
答案:C
4.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A.将铜屑加入Fe3+溶液中:
2Fe3++Cu===2Fe2++Cu2+
B.将磁性氧化铁溶于盐酸:
Fe3O4+8H+===3Fe3++4H2O
C.将氯化亚铁溶液和稀硝酸混合:
Fe2++4H++NO===Fe3++2H2O+NO↑
D.将铁粉加入稀硫酸中:
2Fe+6H+===2Fe3++3H2↑
解析:B错,磁性氧化铁溶于盐酸还会产生Fe2+,且电荷不守恒;C错,电荷不守恒,得失电子相等,正确的应为3Fe2++4H++NO===3Fe3++2H2O+NO↑;D错,铁粉加入稀H2SO4中,应产生Fe2+。
答案:A
专题三 离子能否共存问题的判断
关于离子能否共存的判断题也是高考题中的一类传统题。首先要弄清题干的要求:“共存”还是“不共存”,“可能”还是“肯定”,是否有如“碱性溶液中”、“酸性溶液中”、“无色溶液”等的附加条件,具体判断时先看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即生成沉淀、气体、水等,再看能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本类题目考查的本质是物质间的相互反应,由于目前我们所学元素化合物知识有限,所以只能列举部分选项。
1.能发生离子反应的离子,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
(1)生成难溶或微溶物质不能大量共存,如Ag+与Cl-、Ca2+与CO、Ba2+和SO等。
(2)强碱性溶液中不共存的离子有:OH-和弱酸根离子和弱酸酸式根离子,如ClO-、F-、S2-、HSO、AlO、PO、HS-、H2PO、CO、SiO等。
(3)强碱性溶液中不共存的离子有:H+和弱碱的阳离子,如NH、Fe3+、Cu2+、Al3+、Mg2+等以及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如HCO、HSO、HPO、HS-等。
(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Fe3+与S2-、I-,MnO与S2-、I-、SO、Fe2+,H++NO组合(有强氧化性)与S2-、I-、Fe2+等。
 已知某溶液中存在较多的H+、SO,则该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Al3+、CO、Cl-
B.Mg2+、Ba2+、Br-
C.Mg2+、Cl-、HCO
D.Na+、NH、Cl-
解析:本题通过离子共存的判断考查对离子化学性质的掌握情况。溶液中存在较多的H+、SO,相当于含有较多的硫酸。由于CO、HCO都能与H+反应生成CO2,而Ba2+和SO反应生成BaSO4沉淀,故都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
答案:D
?变式应用
5.在强酸性无色透明溶液中,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
A.Fe3+、K+、Cl-、NO
B.Ag+、Na+、NO、Cl-
C.Mg2+、Al3+、SO、Cl-
D.Ba2+、NH、Cl-、HCO
解析:A项,Fe3+在水溶液中呈黄色;B项,Cl-与Ag+反应生成氯化银;D项,在酸性溶液中HCO不存在;故A、B、D三项均不符合。
答案:C
6.下列离子在对应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pH=0的溶液中:
CO、Cl-、K+、Na+
B.在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中:
Ca2+、Ba2+、NO、HCO
C.在含有Cl-、Ba2+的溶液中:
Na+、K+、HCO、NO
D.在无色透明溶液中:
Ba2+、Fe3+、Mg2+、Cl-、SO
解析:A项,pH=0,表示强酸性溶液,溶液中含有大量H+,由于2H++CO===CO2↑+H2O,故A项错误;B项,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即溶液中含有大量OH-,溶液中Ca2++2OH-===Ca(OH)2↓,HCO+OH-===CO+H2O,故B项错误;C项,碳酸氢钡类似碳酸氢钙,该组离子之间不发生反应,故C项正确;D项,由于Fe3+在溶液中呈黄色,故D项错误。
答案:C
专题四 氧化还原的基本规律
1.守恒规律。
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相等,常用于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及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2.价态规律。
(1)同种元素具有多种价态时,一般处于最低价时只具有还原性,处于最高价时只具有氧化性,处于中间价时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2)元素处于最高价,只具有氧化性,但不一定氧化性最强。
(3)金属元素无负价,F、O无正价。
3.先后规律。
几种不同的物质被氧化或被还原时有先后顺序。
一种氧化剂总是优先氧化还原性更强的微粒,一种还原剂总是优先还原氧化性更强的微粒。一般是分析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从最终得到的物质来分析。
 在常温下,发生下列几种反应:
①16H++10Z-+2XO===2X2++5Z2+8H2O
②2A2++B2===2A3++2B-
③2B-+Z2===B2+2Z-
根据上述反应,下列结论判断错误的是(  )
A.溶液中可发生:Z2+2A2+===2A3++2Z-
B.Z2在①③反应中为还原剂
C.氧化性强弱的顺序为:XO>Z2>B2>A3+
D.X2+是XO的还原产物
解析:关于氧化性,由①得:XO>Z2,由②得:B2>A3+,由③得:Z2>B2,即XO>Z2>B2>A3+,同理,还原性的强弱为:A2+>B->Z->X2+,因此Z2+2A2+===2A3++2Z-可发生;Z2在反应①中为氧化产物,而在③中为氧化剂。
答案:B
名师点睛: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判断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关键是根据化合价变化找出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剂、还原产物,要注意氧化剂在整个反应的所有物质中氧化性最强,而还原剂在整个反应中还原性最强。此类题也可以根据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或不同还原(或氧化)性粒子与同一氧化(或还原)性粒子反应进行的先后顺序。
?变式应用
7.已知有如下反应:
①2Fe3++2I-===2Fe2++I2
②2Fe2++Cl2===2Fe3++2Cl-
③2MnO+10Cl-+16H+===2Mn2++5Cl2↑+8H2O
(1)判断上述三个反应中,氧化性最强的分子或离子是________。
(2)若某溶液中有Cl-和I-共存时,为氧化I-而使Cl-不被氧化,应选用上述反应中的________离子作为氧化剂。
解析:由①②③可知氧化性MnO>Cl2>Fe3+>I2,还原性I->Fe2+>Cl->Mn2+。
答案:(1)MnO (2)Fe3+
8.已知Co2O3在酸性溶液中易被还原成Co2+,Co2O3、Cl2、FeCl3、I2的氧化性依次减弱。下列反应在水溶液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
A.3Cl2+6FeI2===2FeCl3+4FeI3
B.Cl2+FeI2===FeCl2+I2
C.Co2O3+6HCl===2CoCl2+Cl2↑+3H2O
D.2Fe3++2I-===2Fe2++I2
解析:A项中反应物I-的还原性>Fe2+的还原性,故Cl2应首先氧化强还原性的I-而不是Fe2+,因此A项中的反应错误。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