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必修1(人教版)
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1课时 金属与非金属、水、酸和盐的反应
1.下列关于金属钠的叙述中,说法正确的是( )
A.钠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
B.钠在空气中燃烧,产物是Na2O
C.钠是银白色金属,硬度大,熔点高
D.取用金属钠时,剩余的钠不能放回原瓶
解析:钠在空气中加热先熔化后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Na2O2,故钠的熔点低;同时,钠能用小刀切割,说明钠的硬度小;用剩的钠应放回原瓶。
答案:A
2.(双选题)将一块铝箔用砂纸打磨表面后,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熔化的是铝 B.熔化的是Al2O3
C.熔化物滴落 D.熔化物不迅速燃烧
解析:打磨掉氧化膜的铝又迅速被O2氧化为Al2O3包裹在Al的表面,保护内层的Al不被继续氧化;由于Al2O3的熔点比Al高,当加热至铝熔化时,Al2O3薄膜依然完好存在,里面熔化的铝不能与O2接触,因此不能迅速燃烧。
答案:AD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铁能被磁铁吸引
②在人体的血红蛋白中含有铁元素
③镁在空气中可剧烈燃烧,并发出强光
④铁能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黑色的Fe3O4
⑤在空气中加热铜可生成黑色的CuO
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 D.全部
答案:D
4.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铝粉在氧气中燃烧生成Al2O3,故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Fe2O3
B.铁能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铜,故钠也能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铜
C.活泼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故活泼金属铝也保存在煤油中
D.钠与氧气、水等反应时钠均作还原剂,故金属单质参与反应时金属均作还原剂
答案:D
5.在相同的条件下,下列金属与盐酸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铁 B.镁 C.铝 D.铜
解析:金属的活动性越强,反应越剧烈,反应速率也越快。
答案:B
6.下列物质放置在空气中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变质的是( )
A.NaOH B.Na2O C.Na D.CaO
解析:NaOH、Na2O和CaO放置在空气中都会吸收空气中的H2O、CO2生成其他物质而变质,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A、B、D三项均错误;Na放置在空气中会被氧气氧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变质,故C项正确。
答案:C
7.(双选题)等质量的两块钠,第一块在足量氧气中加热,第二块在足量氧气(常温)中充分反应,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第一块钠失去电子多
B.两块钠失去电子一样多
C.第一块钠的反应产物质量大
D.两块钠的反应产物质量一样大
解析:解答本题时,不要受产物中氧元素化合价的影响,应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及钠原子守恒去分析处理。钠原子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因此等质量的Na失去电子一样多,与反应生成Na2O还是Na2O2无关,故A项错误,B项正确;根据钠原子守恒,n(Na2O)=n(Na2O2),但由于M(Na2O2)>M(Na2O),所以m(Na2O2)>m(Na2O),故C项正确,D项错误。
答案:BC
8.(1)在探究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实验过程中,某课外小组同学记录了如下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请填写下表中的空格(从①~⑧中选择,填序号):
①有碱生成 ②溶液变红 ③钠四处游动 ④钠浮在水面上 ⑤有气体产生 ⑥钠的密度比水小 ⑦钠熔成光亮的小球 ⑧反应放热,钠熔点低
实验现象
⑦
③
实验结论
⑥
①
答案:
实验现象
④
②
实验结论
⑧
⑤
(2)少量金属钠投入到CuSO4溶液中,正确的反应方程式是( )
①2Na + CuSO4===Na2SO4 + Cu↓
②Cu + 2H2O===Cu(OH)2+ H2↑
③2Na+ 2H2O===2NaOH + H2↑
④2NaOH + CuSO4===Cu(OH)2↓+ Na2SO4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①
答案:C
9.如图,在玻璃管中放入还原铁粉和石棉绒(成分是硫酸盐材料,是铁粉的载体)的混合物,加热并通入水蒸气,用试管收集产生的经干燥的气体,并靠近酒精灯的火焰。
(1)所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关反应的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干燥管内可装入的试剂是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干燥管还可用________(装置)代替。
(3)实验开始时应先点燃________,实验结束时,应先熄灭________。
解析:在高温下,Fe与H2O(g)反应生成Fe3O4和H2,因铁粉和Fe3O4均为黑色,因此实验过程中固体颜色无明显变化,但产物H2可用点燃的方法证明。实验开始时,应先加热烧瓶,产生的水蒸气把装置内的空气排净后再加热玻璃管,防止铁粉氧化;实验结束时,应先撤去酒精喷灯,不提供高温条件,使反应自行结束。
答案:(1)红热的铁与水蒸气反应,放出气体,这种气体靠近火焰点火时,能燃烧或发出爆鸣声
3Fe+4H2O(g)Fe3O4+4H2,2H2+O22H2O
(2)碱石灰(或无水CaCl2、硅胶等) 吸收水蒸气,使收集的氢气易点燃 U型管
(3)酒精灯 酒精喷灯
10.(1)分别取W g钠、铁、铝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在相同条件下产生氢气的体积比是________。
(2)分别取0.1 mol 钠、铁、铝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在相同条件下产生氢气的体积比是________。
(3)若产生相同物质的量的氢气,所需钠、铁、铝的质量比是________。
(4)若产生相同体积(同温同压)的氢气,所需钠、铁、铝三种金属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
解析:该题考查金属与酸反应时,金属的物质的量、消耗H+的物质的量及生成H2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同时也考查了过量计算型题,应先进行过量判断,然后按照不足量进行计算。注意钠等极活泼金属与酸反应时,不仅考虑金属与酸的反应,在金属过量时,一定要注意它们还会跟水反应,同样能生成H2。
(1)W g钠、铁、铝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mol、 mol、 mol,由钠、铁、铝与足量的盐酸反应的方程式:2Na+2HCl===2NaCl+H2↑;Fe+2HCl===FeCl2+H2↑;2Al+6HCl===2AlCl3+3H2↑;得2 mol 钠生成1 mol氢气,1 mol 铁生成1 mol氢气,2 mol铝生成3 mol氢气,故W g钠、铁、铝生成氢气的体积比为 mol∶ mol∶ mol=∶∶;同理可解得到(2)、(3)、(4)的答案。
答案:(1)∶∶
(2)1∶2∶3
(3)23∶28∶9
(4)6∶3∶2
化学·必修1(人教版)
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2课时 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1.在铝和NaOH溶液的反应中,作为氧化剂的是( )
A.水 B.铝
C.氢氧化钠 D.氢氧化钠和水
解析:铝和NaOH溶液的反应过程是2Al+6H2O===2Al(OH)3+3H2↑,Al(OH)3+NaOH===NaAlO2+2H2O。H2O中+1价的氢变为0价,H2O得电子,是氧化剂。
答案:A
2.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2Al+2Na++2OH-+2H2O===2NaAlO2+3H2↑
B.Al+OH-+H2O===AlO+3H2↑
C.2Al+2OH-+2H2O===2AlO+3H2↑
D.Al+2OH-+H2O===AlO+2H2↑
解析:NaAlO2是易溶于水的盐,应该改写为离子的形式,Na+前后消去,故A项错误;氢原子和氧原子不守恒,故B项错误;氧原子不守恒,电荷不守恒,故D项错误。
答案:C
3.铝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钾溶液反应,如果放出等体积的气体(同温同压下)。则两份铝粉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中消耗的HCl和K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________________,相关的离子反应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1 3∶1 2Al +6H+===2Al3+ +3H2↑
2Al+2OH-+2H2O===2AlO + 3H2↑
4.(双选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B.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量之和
C.各反应物与各生成物之间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它们的质量之比
D.各反应物与各生成物之间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它们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解析:化学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但是物质的量不守恒,故A项正确,B项错误;各反应物与各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与质量不成比例,故C项错误;各反应物与各生成物之间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它们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也等于分子个数之比,故D项正确。
答案:AD
5.等质量的钠进行下列实验,其中产生氢气最多的是( )
A.将钠放入足量水中
B.将钠放入足量稀硫酸中
C.将钠用铝箔包好并刺一些小孔,再放入足量水中
D.将钠放入足量稀盐酸中
解析:将等质量的钠投入到水、稀硫酸、稀盐酸中,放出的氢气的量相等;将钠用铝箔包好并刺一些小孔,再放入足量的水中,首先是钠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氢气,然后铝与NaOH溶液反应也生成氢气,故C项生成氢气最多。
答案:C
6.若在加入铝粉能放出H2的溶液中,分别加入下列各组离子,肯定不能共存的( )
A.Fe3+、Mg2+、Cl-、Na+
B.Ba2+、Mg2+、HCO、AlO
C.NO、Na+、K+、CO
D.NO、K+、AlO、OH-
解析:根据铝会与酸和碱都会生成氢气,加入铝粉能放出H2,说明溶液中存在大量的氢离子,也可能存在氢氧根离子。四种离子之间不会反应,也不会与氢离子反应,可以共存,故A项错误;碳酸氢根离子会与氢离子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碳酸氢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会生成水和碳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和钡离子、镁离子生成碳酸钡沉淀和碳酸镁沉淀,不能共存,故B项正确;溶液中存在氢氧根离子时可以共存,故C项错误;溶液中存在氢氧根离子时可以共存,故D项错误。
答案:B
7.由钠、镁、铝、锌四种金属单质中的两种组成的合金共12 g,跟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5.6 L氢气(标准状况),那么此合金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 )
A.Na B.Mg C.Al D.Zn
解析:方法一,平均值法。
依题意,当产生H2 22.4 L即1 mol时,消耗合金的质量为48 g。产生1 mol H2,所消耗的Na、Mg、Al的质量分别为46 g、24 g、18 g,均小于48 g。根据平均值原理,必有一种金属生成1 mol H2消耗的质量大于48 g。只有Zn符合要求。所以,该合金中必含有Zn。
方法二,摩尔电子质量法。
n(H2)==0.25 mol,故金属的平均摩尔电子质量为=24 g·mol-1,Na、Mg、Al、Zn的摩尔电子质量分别为23 g·mol-1、12 g·mol-1、9 g·mol-1、32.5 g·mol-1,由于比24 g·mol-1大的只有Zn,故合金中必含有Zn。
答案:D
8.a g铁粉与含有H2SO4的CuSO4溶液完全反应后,得到a g铜,则参与反应的CuSO4与H2SO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1∶7 B.7∶1 C.7∶8 D.8∶7
解析:设参与反应的CuSO4和H2SO4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则根据相应的化学方程式得:
Fe+CuSO4===FeSO4+Cu
x x x
Fe+H2SO4===FeSO4+H2↑
y y
又根据题意,固体的质量不变,故有:
(x+y)·56 g·mol-1=64 g·mol-1·x=a g
解得=。
答案:B
9.选择适当的方法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Fe(Al)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后过滤
2Al+2OH-+2H2O===2AlO+3H2↑
(2)Cu(Al)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加入过量稀硫酸或盐酸后过滤
2Al +6H+===2Al3+ +3H2↑
10.把铁、铝混合物1.1 g溶于200 mL 5 mol·L-1盐酸中,反应后盐酸的浓度变为4.6 mol·L-1(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求:
(1)反应中消耗HCl的物质的量。
解析:消耗HCl的物质的量:
0.2 L×5 mol·L-1-0.2 L×4.6 mol·L-1=0.08 mol。
答案:0.08 mol
(2)该混合物中铝、铁的物质的量。
解析:设Al、Fe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则:
2Al + 6HCl===2AlCl3+3H2↑
2 mol 6 mol
x 3x
Fe + 2HCl===FeCl2+H2↑
1 mol 2 mol
y 2y
27 g·mol-1×x+56 g·mol-1×y=1.1 g,
3x+2y=0.08 mol,
解得x=0.02 mol,y=0.01 mol。
答案:0.02 mol 0.01 m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