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必修1(人教版)
专题一 碳、硅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碳和硅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如下:
下列有关硅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晶体硅具有金属光泽,可以导电,属于金属材料
B.常温下,硅的化学性质稳定,所以自然界中的硅大部分以游离态存在
C.SiO2是一种酸性氧化物,能够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
D.除去SiO2中混有的CaCO3可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解析:晶体硅虽然具有金属光泽,但它属于非金属单质,其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故A项错误;虽然常温下硅的化学性质稳定,但自然界中没有游离态的硅,它主要以二氧化硅和硅酸盐的形式存在,故B项错误;SiO2不同于其他酸性氧化物,它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故C项错误;SiO2不溶于稀盐酸,可使用稀盐酸除去其中混有的CaCO3,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CO2↑+H2O,故D项正确。
答案:D
?变式应用
1.下列关于硅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硅是构成一些岩石和矿物的基本元素;②水泥、玻璃、水晶饰物都是硅酸盐制品;③高纯度的硅单质广泛用于制作光导纤维;④陶瓷是人类应用很早的硅酸盐材料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②中水晶的成分为SiO2;③中用作光导纤维是高纯的SiO2,而不是硅单质。
答案:C
专题二 氯元素不同价态的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
氯元素是中学化学中非金属元素的典型代表,试题往往以Cl2、氯水的性质(氧化性为主)对其发生的化学反应及其化合物在生活中的应用为选择背景,一般以选择题、物质推断题的形式进行考查。在离子共存及离子方程式书写中出现频率较高。
单质氯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如下:
已知在热的碱性溶液中,NaClO发生如下反应:3NaClO===2NaCl+NaClO3。在相同条件下NaClO2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其最终产物是( )
A.NaCl、NaClO B.NaCl、NaClO3
C.NaClO、NaClO3 D.NaClO3、NaClO4
解析:由给定反应知,氯元素的化合价既有升高,也有降低,据此判断发生了歧化反应,NaClO2也有类似的反应,即氯元素的化合价既有升高,也有降低,NaClO2中Cl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所以产物中Cl的化合价应该有的比+3价高,有的比+3价低,而题目显示NaClO不稳定,故NaClO不是最终产物。
答案:B
?变式应用
2.一定条件下磷与干燥氯气反应,若0.25 g磷消耗掉314 mL氯气(标准状况),则产物中PCl3与PCl5的物质的量之比接近于( )
A.1∶2 B.2∶3 C.3∶1 D.5∶3
解析:根据P、Cl两元素守恒,不考虑反应中间过程。设PCl3、PCl5的物质量分别为x、y,则:
磷元素物质的量为=0.008 mol,
氯元素物质的量为2×=0.028 mol,
则
解得
故n(PCl3)∶n(PCl5)=3∶1。
答案:C
3.用氯气消毒过的自来水配制下列溶液时,会使所配溶液的溶质发生变化的是( )
①NaOH ②AgNO3 ③Na2CO3 ④NaBr ⑤FeCl2
A.只有①② B.只有①④⑤
C.只有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解析:氯气消毒过的自来水含有氯气分子、次氯酸、氢离子、氯离子等,与氢氧化钠、硝酸银、碳酸钠、溴化钠、氯化亚铁都能发生反应。
答案:D
专题三 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涉及氮及其化合物的考题在高考卷中出现率极高,尤其是NOx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NH3、铵盐、硝酸的性质几乎连年出现,涉及上述内容的试题一般有选择题、填空题、框图题等题型。
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如下:
将22.4 L某气态氮氧化物与足量的灼热铜粉完全反应后,气体体积11.2 L(体积均在相同条件下测定),则该氮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
A.NO2 B.N2O2
C.N2O D.N2O4
解析:根据2NxOy+2yCu===2yCuO+xN2以及题中数据,反应后气体体积为反应前气体体积的一半,可以得到x=1,故只有A项符合题意。
答案:A
?变式应用
4.在a L Al2(SO4)3和(NH4)2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b mol BaCl2,恰好使溶液中的SO离子完全沉淀;如加入足量强碱并加热可得到c mol NH3,则原溶液中的Al3+浓度(mol/L)为( )
A. B.
C. D.
解析:设Al2(SO4)3、(NH4)2SO4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该过程发生的反应有:
Al2(SO4)3+3BaCl2===2AlCl3+3BaSO4↓
X 3x
(NH4)2SO4+BaCl2===BaSO4↓+2NH4Cl
y y 2y
NH+OH-NH3↑+H2O
2y 2y
得关系式:①3x+y=b mol,②2y=c mol
解得:x=[b-(c/2)]/3 mol,y=c/2 mol
故:c(Al3+)=2×[b-(c/2)]/(3×a)=(mol/L)。
答案:C
5.相同质量的铜片分别与体积相同且过量的浓硝酸、稀硝酸反应,二者比较相等的是( )
①反应中氧化剂得到电子的总数
②铜片消耗完所需时间
③反应后溶液中铜离子浓度
④反应生成气体的体积(同温、同压)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铜与浓、稀硝酸反应均被氧化为Cu2+,铜片质量相同时氧化剂得到电子的总数相同,故①对;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与铜反应的速率快,故②错;浓、稀硝酸足量且体积相同,相同质量的铜片全部参与反应,因此反应后溶液中Cu2+浓度相同,故③对;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对浓HNO3:Cu~2NO2,对于稀HNO3:3Cu~2NO,故④错。
答案:A
专题四 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硫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多以氧化还原反应为主,该考点为命题的热点是因为它既能对重点元素化合物知识考查又能对氧化还原基本理论作考查,而且以此知识作切入点,可以联系环境保护、化工生产背景进行一些综合性较强的推断题、实验题,综合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硫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如下:
右图表示某固态单质A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某些产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化合物B在常温常压下为气体,B和C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4∶5,化合物D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1)写出A在加热条件下与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E与A的氢化物反应生成A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一个由D生成B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5 mL 0.10 mol·L-1的E溶液与10 mL 0.10 mol·L-1的NaOH溶液混合,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常见的固体单质除了金属之外还有B、C、Si、P、S、I2,而能在空气中反应生成气体化合物的只有C、S。由A在加热条件下可与氢气反应,便知A是单质硫。从B、C的
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4∶5,确定A是单质硫,因为SO2和SO3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恰为4∶5,硫酸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化合物E应为H2SO3。
将5 mL 0.10 mol·L-1的E(H2SO3)溶液与10 mL 0.10 mol·L-1的NaOH溶液混合,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所得为Na2SO3溶液。
答案:(1)H2+SH2S(写成可逆反应也正确)
(2)H2SO3+2H2S===3S↓+3H2O
(3)C+2H2SO4(浓)CO2↑+2SO2↑+2H2O或Cu+2H2SO4(浓)CuSO4+SO2↑+2H2O(合理即可)
(4)H2SO3+2OH-===SO+2H2O
?变式应用
6.锌与100 mL 18.5 mol·L-1的浓硫酸充分反应后,锌完全溶解,同时生成气体甲33.6 L(标准状况)。将反应后的溶液稀释至1 L,测得c(H2SO4)=0.05 mol/L,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反应中共消耗1.8 mol H2SO4
B.气体甲中SO2与H2的体积比为1∶4
C.反应中共消耗97.5 g Zn
D.反应中共转移3 mol电子
解析:反应前n(H2SO4)=1.85 mol,反应后剩余H2SO4为0.05 mol,推知气体甲应该是Zn与浓H2SO4反应产生的SO2及Zn与稀H2SO4反应产生的H2的混合气体。设生成SO2、H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 mol、y mol,则有x+y=1.5,根据反应:Zn+2H2SO4(浓)===ZnSO4+SO2↑+2H2O,Zn+H2SO4(稀)===ZnSO4+H2↑,得2x+y=1.8,解得x=0.3,y=1.2。n(SO2)/n(H2)=0.3 mol/1.2 mol=1/4。反应中消耗Zn的质量=1.5 mol×65 g/mol=97.5 g。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1.5 mol=3 mol。综合上述知B项错误。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