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学案】2014-2015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同步课时检测:第4章第3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金版学案】2014-2015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同步课时检测:第4章第3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4-07-29 10:42:54

文档简介

化学·必修1(人教版)
第三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
第1课时 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

1.用某溶液浸湿滤纸后置于集气瓶口,以检验瓶中是否收集满SO2气体。则该溶液是(  )
A.BaCl2溶液 B.酸性KMnO4溶液
C.KI淀粉溶液 D.澄清的石灰水
解析:SO2与BaCl2溶液、KI溶液都不发生反应,而与滤纸上的石灰水反应生成少量的白色CaSO3沉淀,现象不明显,只有酸性KMnO4溶液氧化SO2后,紫色变淡或褪去,现象明显。
答案:B
2.(双选题)下列物质中的硫元素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是(  )
A.H2S B.S C.H2SO4   D.SO2
解析:硫元素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必须处于中间价态,S有-2、0、+4、+6价,标出化合价就可以得出答案。
答案:BD
3.(双选题)下列变化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
A.SO2→H2SO3 B.SiO2→H2SiO3
C.SO2→S D.S→SO3
解析:SO2+H2O?? H2SO3,2H2S+SO2===3S↓+2H2O,故A、C两项能实现;SiO2难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故B、D两项都不能一步实现。
答案:BD
4.检验SO2中是否混有CO2气体,可采用的方法是(  )
A.通过品红溶液
B.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澄清石灰水
C.通过澄清石灰水
D.先通过KMnO4酸性溶液,再通过澄清石灰水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SO2和CO2在性质上的相似点与不同点。它们在性质上的相似点很多,如都是酸性氧化物,都为弱酸的酸酐;能与Ca(OH)2、Ba(OH)2等碱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不同点主要表现在:SO2具有漂白性,可使品红褪色,CO2不具有漂白性;通过NaHCO3饱和溶液时,由于H2SO3>H2CO3(酸性),所以SO2能与NaHCO3反应放出CO2,但CO2不反应;SO2中S为+4价,未达到最高价态,故SO2有还原性,但CO2不具有还原性。由以上知识对题目逐项分析即得答案。A项检验的是SO2;B项不管是否混有CO2都不会产生白色沉淀;C项,不管有没有CO2都会产生白色沉淀,均不能验证有无CO2;D项,KMnO4酸性溶液将SO2完全吸收,通过澄清石灰水若有白色沉淀,说明一定有CO2,若无沉淀,则无CO2。
答案:D
5.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SO2气体,最好选用的试剂是(  )
A.澄清石灰水 B.品红溶液
C.NaOH溶液 D.饱和NaHCO3溶液
答案:D
6.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三氧化硫同时具备的性质是(  )
A.都能使品红试液褪色
B.都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
C.都有刺激性气味
D.常温下都是气体
解析: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三氧化硫都是酸性氧化物,都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故B项正确。
答案:B
7.下列物质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且褪色原理基本相同的是(  )
①活性炭 ②氯水 ③二氧化硫 ④臭氧 ⑤过氧化钠 ⑥双氧水
A.①②④⑥ B.①②③⑤
C.②④⑤⑥ D.③④⑤⑥
答案:C
8.二氧化硫分别通入下表所列溶液(装入试管)中至现象明显,下列实验报告记录的实验现象正确的是(  )
石蕊试液
品红溶液
饱和硫化氢溶液
氯水
A
无色
无色
乳白色浑浊
无色
B
红色
无色
黄色浑浊
无色
C
红色
无色
乳白色浑浊
黄绿色
D
无色
无色
乳白色浑浊
黄绿色
解析:二氧化硫不能漂白紫色石蕊试液。
答案:B
9.溶液中可能有下列阴离子中的一种或几种:SO、SO、S2-、CO、Cl-。
(1)当溶液中有大量H+存在时,则不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存在。
(2)当溶液中有大量Ba2+存在时,则不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存在。
(3)当溶液中有________和________等阳离子存在时,上述所有阴离子都不可能存在。
(4)当向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l2时,__________________离子在溶液中不可能存在。
解析:离子通常因发生化学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1)当H+存在时,可与H+反应的SO、S2-、CO离子就不可能存在。
(2)当有Ba2+存在时,可与Ba2+反应的SO、SO、CO就不可能存在。
(3)选择的阳离子一般是易与阴离子结合生成沉淀的离子,所以本题选Ag+、Ba2+(或Ca2+)。
(4)当通入氯气时,与氯气直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SO、S2-不能存在;同时,Cl2与水反应会产生HCl和HClO,可与其中的HCl反应的CO就不可能存在。
答案:(1)SO、S2-、CO 
(2)SO、SO、CO
(3)Ag+ Ba2+(或Ca2+) 
(4)SO、S2-、CO

10.某化学学习小组为探究SO2的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向BaCl2溶液中通入SO2气体,无明显现象,将溶有SO2的BaCl2溶液分成两等份。其中一份加入NaOH溶液,出现白色沉淀A;另一份通入少量Cl2,产生白色沉淀B。试回答下列问题:
(1)若不考虑SO2与水的反应向BaCl2溶液中通入SO2无明显现象,“无明显现象”可能是“不反应”,也可能是“反应但无现象”。此处应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沉淀A的化学式为________,该沉淀能否溶于稀盐酸?________。
(3)写出生成沉淀B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成2.33 g沉淀B,需消耗标准状况下的Cl2______mL。
解析:
加入NaOH溶液发生的反应为:
Ba2++SO2+2OH-===BaSO3↓+H2O①
通入Cl2发生的反应为:
Ba2++SO2+Cl2+2H2O===BaSO4↓+2Cl-+4H+②
由方程式②:BaSO4↓  ~  Cl2
233 g 22 400 mL
2.33 g V(Cl2)
解得V(Cl2)=224 mL。
答案:(1)不反应 弱酸不能制强酸
(2)BaSO3 能 
(3)Ba2++SO2+Cl2+2H2O===BaSO4↓+2Cl-+4H+
(4)224
化学·必修1(人教版)
第三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
第2课时 二氧化氮、一氧化氮及酸雨

1.下列物质与水反应生成强酸的是(  )
A.Na2O       B.SO3
C.CO2 D.NO
答案:B
2.下列气体中,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
A.NO B.NO2
C.SO2 D.N2
答案:D
3.关于NO2和SO2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与水反应都表现氧化性
B.密度都比空气大
C.都有颜色有刺激性气味
D.都是酸性氧化物
解析:SO2与水作用生成H2SO3,不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A项错误;NO2和SO2的密度都比空气大,故B项正确;二氧化硫是无色、二氧化氮是红棕色的气体,均具有刺激性气味,故C项错误;NaOH溶液能与NO2、SO2反应:2NO2+2NaOH===NaNO2+NaNO3+H2O,SO2+2NaOH===Na2SO3+H2O,但二氧化氮不属于酸性氧化物,故D项错误。
答案:B
4.下列对NO、NO2的描述,正确的是(  )
A.NO是红棕色气体,易溶于水,是酸性氧化物
B.NO2可用排水法收集,且可由N2和O2化合而得到
C.NO、NO2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且二者都是引起光化学烟雾的大气污染物
D.NO、NO2互为同素异形体,且NO是汽车尾气的有害成分之一
答案:C
5.一定条件下,将等体积的NO和O2的气体通入倒立于水槽中的试管中,充分反应后剩余气体的体积为原总体积的(  )
A.1/4 B.3/4
C.1/8 D.3/8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NO和O2的反应,NO2溶于水及有关的计算。NO、O2、H2O之间的反应,先判断是否适量,若不是适量,找出剩余的气体,体积是多少,最后算出剩余气体的体积占原总体积的分数。常见错误是误选A项,其原因是已算出消耗O2 3/4体积,剩余1/4体积,没有把剩余O2 1/4体积换算成原总体积的体积分数。NO和O2反应生成NO2,NO2溶于水又会生成NO:
2NO+O2===2NO2①
3NO2+H2O===2HNO3+NO②
由方程式可知等体积混合时,O2过量,②中生成的NO会再被O2氧化,多次循环,将①②两方程式合并成4NO+3O2+2H2O===4HNO3,等体积混合,余O2 1/4体积,原混合气为2体积,余气为原气体体积的1/8。
答案:C
6.(双选题)某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Cl2、O2、SO2、NO、NO2中的两种或多种气体。现将此无色透明的混合气体通过品红溶液后,品红溶液褪色,把剩余气体排入空气中,很快变为红棕色。对于原混合气体成分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A.肯定有SO2和NO
B.肯定没有Cl2、O2和NO2
C.可能有Cl2和O2
D.肯定只有NO
解析:该气体是无色的,则一定不能含有氯气(黄绿色)和NO2(红棕色);混合气体通过品红溶液后,品红溶液褪色,说明含有SO2;把剩余气体排入空气中,很快变为红棕色,这说明含有NO,因此一定不能含有O2,故答案选AB两项。
答案:AB
7.已知X、Y、Z、W(含同一元素)有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若X是一种单质,W为一种含氧酸,则X不可能是(  )
XYZW
A.N2 B.C
C.S D.Si
解析:Z能和H2O生成W,由于SiO2不溶于水,故可排除Si。
答案:D
8.把少量NO2气体通入过量小苏打溶液中,再使逸出的气体通过装有足量的过氧化钠颗粒的干燥管,最后收集到的气体是(  )
A.氧气 B.二氧化氮
C.二氧化氮和氧气 D.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
解析:少量NO2气体通入过量小苏打溶液中,逸出的气体为NO、CO2,二者物质的量比为1∶2,同时还有少量水蒸气逸出,再使逸出的气体通过装有足量的过氧化钠颗粒的干燥管,CO2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的O2与NO反应生成NO2,O2有剩余,同时逸出的少量水蒸气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O2,故最后收集到的气体是NO2和O2。
答案:C
9.(双选题)将盛有12 mL NO2和O2混合气体的量筒倒立于水槽中,充分反应后,还剩余2 mL无色气体,则原混合气体中O2的体积可能是(  )
A.1.2 mL B.2.4 mL
C.3.6 mL D.4 mL
解析:剩余的2 mL无色气体有两种可能情况:
(1)若为O2,则发生反应:4NO2+O2+2H2O===4HNO3,V(NO2)=×(12 mL-2 mL)=8 mL,V(O2)=12 mL-8 mL=4 mL。
(2)若为NO,则发生反应:
4NO2+O2+2H2O===4HNO3①
3NO2+H2O===2HNO3+NO②
反应②中消耗NO2的体积为2 mL×3=6 mL,则原混合气体中V(O2)=×(12 mL-6 mL)=1.2 mL。
答案:AD

10.氮氧化物进入大气后,不仅会形成硝酸型酸雨,还可能形成光化学烟雾,因此必须对含有氮氧化物的废气进行处理。
(1)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废气中的氮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2NO2+2NO+4NaOH===4NaNO2+2H2O ①
2NO2+2NaOH===NaNO3+NaNO2+H2O ②
在反应①中,氧化剂是________;还原剂是________。在反应②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NO2 NO 1∶1
(2)汽车尾气中含有CO和NO,消除这两种物质对大气的污染的方法是安装催化转化器,使它们发生反应生成N2和C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CO+2NON2+2CO2
11.利用如下图所示装置收集以下八种气体(图中烧瓶的位置不得变化):
①H2 ②Cl2 ③CH4 ④HCl ⑤NH3 ⑥NO
⑦H2S ⑧SO2
(1)若烧瓶是干燥的,则由B口进气收集的气体有________(写序号)。
(2)若烧瓶充满水,可收集的气体有________,这时气体由____________口进入。
(3)若烧瓶是干燥的,则由A口进气,可以收集的气体有______________。
(4)若在烧瓶内装入浓硫酸使气体干燥,则可用此装置来干燥的气体有________,这时气体由________口进入。
解析: 此装置若从A口进气则相当于向下排空气法集气,若从B口进气则相当于向上排空气法集气,若充满水则相当于排水法集气。
答案:(1)②④⑦⑧ 
(2)①③⑥ A 
(3)①③⑤
(4)①②③④⑥⑧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