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网络成瘾 拒绝电子鸦片
一、指导思想
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工作。
二、学情分析
网络在学生中渗透速度较快。现在学生基本上每天上网(通过电脑或者手机)的时间都超过1小时,如此长的上网时间容易形成网络成瘾。如何预防和了解沉迷网络的危害,对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三、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网瘾,并了解网瘾一般标准,掌握预防网瘾的方法。 2、通过测试,能够初步判断自己是否网络成瘾;通过对网络成瘾的信息收集、加工、整理、表达、对沉迷网络的危害有更为深刻的认识,进而学会科学、理性的使用网络,提高自控力和约束力。 3、通过对一个个鲜活案例的直接感受,了解网瘾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危害,自觉形成对网络危害的认同感,进而自我警醒,在讨论过程中形成清晰的防范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
了解网络成瘾的危害;如何预防网络成瘾。
2、难点:
如何预防网络成瘾。
五、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上网吗?为什么喜欢?请说说理由。
生:回答问题,列举网络给自己学习和生活带来的诸多便利。
师:你的家长会控制你上网吗?既然网络有诸多积极影响,家长为什么还要控制你的上网时间呢?
生:回答问题。
师:看来这一点上绝大多数家长的做法是一致的,家长担心长时间上网会影响你们的学习成绩和身心健康,更重要的是预防你们网络成瘾。那么,什么是网瘾呢?网瘾有什么危害呢?它为什么会令家长诚惶诚恐?它真的有那么可怕吗?我们今天就聊聊这个话题。播放视频,初步了解网瘾。
2、讲授新课
(1)网瘾及其判断标准
①什么叫网瘾?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
PPT展示:网瘾是指上网者由于长时间和习惯性地沉浸在网络时空当中,对互联网产生强烈的依赖,以至于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而难以自我解脱的行为状态和心理状态。
师:你身边有网络成瘾的朋友吗?他们对网络痴迷到什么程度?怎么样才能判定自己是否网络成瘾呢?
②判断网瘾的标准。
PPT展示:心理学家提出10项标准可以自我诊断“网瘾综合症”:下网后总是念念不忘网事;总嫌上网时间太少而不满足;无法抑制上网的冲动;一旦减少上网时间就会焦虑不安;一上网就能忘掉种种不愉快;上网比上学更重要;为上网宁愿放弃学习和重要的人际交往;不惜支付巨额上网费;对亲友掩盖频频上网的行为;下网后有疏离、失落感。针对以上症状,只要出现5项以上,即说明有上网成瘾的病症。 师:请大家做一个自我测试,看看自己是否患上了“网瘾综合症”。 生:自我检测。
(2)网络成瘾者的心理成因。
师:所有人上网都会成瘾吗?什么样的青少年容易网络成瘾呢?为什么? 生:讨论回答。 教师归纳总结:学习失败的学生;因环境变化导致成绩下降又难以适应的学生;性格内向、不善交往、十分孤僻的;自制力弱的;家庭关系不和谐的。 师:因为这些孩子在现实生活中经常感受到的不是成功或温暖,而是挫折或失败,所以希望在网络上得到安慰,于是网络成为他们逃避现实、获得认可、享受成功体验的“避难所”。
(3)网瘾的危害
教师展示系列案例,印发深入全面思考。 PPT展示第一组资料。 案例一:义乌蒋姓小伙子上网玩4个小时游戏后猝死
11月13日晚8点多,来自江西上饶的蒋姓小伙子吃完晚饭,来到了离自己上班的工厂不远的一家网吧上网。本来很普通的一件事,却不料却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4个小时之后,也就是11月14日凌晨2点多,小蒋突然“啪”地一声一头倒在了地上,浑身抽搐了一会儿之后就一动不动了。网吧老板见状立即拨通了急救电话,和工厂老板一起将小蒋送到了医院。医生经过半个多小时的抢救,还是无力回天,终于小蒋和这个世界告别了,永远的告别了。这让小蒋的母亲无法接受,她不相信平时身体一直都不错的儿子就这样离开了自己。师:看了上述案例,你有什么感受?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简单解读:由于上网时间长,大脑神经中枢持续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会引起肾上腺素激素水平异常增高,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容易引发血压升高、脑出血、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机体不良反应,严重者导致猝死。 总结:危害一:网瘾严重危害身体健康 PPT展示第二组资料。
案例二:16岁网瘾少年弑母后砍父亲 13日零时30分,因沉溺于网络与父母发生口角,在杀害母亲、砍伤父亲后潜逃的重大犯罪嫌疑人“涛涛”(化名)被广州越秀警方抓获。“我两年前就已经有杀他们的念头了”,涛涛面无表情地斜靠在派出所的靠椅上,漫不经心地说出这句话时,在场的人无比的震惊。据警方资料,涛涛是1991年11月出生,今年不满16周岁。“那天(12日)下午起来后,我一直告诉自己不能想太多,一定要等他们两个之中的一个不在的时候才能动手。”涛涛平静地叙说。于是下午2时50分许,其趁母亲张某不备,先是用木棍将其打晕在地,随后抓起家里的菜刀将母亲连砍数刀,在确认母亲已经死了之后,又平静地用拖把将家里满屋子的鲜血拖干净,把已经停止呼吸的母亲拖到洗手间内。下午3时许,父亲回来在洗手间发现妻子时,涛涛又将手中的刀砍向了父亲,其父亲躲闪不及,脸上挨了两刀后逃出房门。行凶后,涛涛躲到了附近楼房楼顶一直到被抓获。 师:你们相信这是真的吗?未成年的孩子竟然因为上网抢劫甚至亲手杀害自己的亲生父母,多么令人难以置信,又多么令人痛彻心扉。这组案例给我们什么警示呢?为什么在网瘾孩子身上容易发生弑父杀母的血案呢? 学生讨论分析。
教师解读:网络暴力游戏往往设置为积分制、对抗情景类似于现实的场景,长时间感受这种近似逼真的体验,使青少年习惯了打打杀杀与血腥场面,已经分不清虚拟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把游戏与生活实际相混淆,从而使他们的思想、情绪变化更剧烈,富于攻击性,暴力倾向更强,一旦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体验到类似网络暴力的情感和环境时,往往容易丧失理智,毫不犹豫的把在虚拟游戏中的行为运用于现实的人际冲突,导致一些悲剧发生,这正是当前青少年犯罪的一个重要诱因。 总结危害二:网瘾容易诱发违法犯罪行为。 PPT展示第三组资料。
案例三:晓冶(化名)曾是一个文静的孩子,学习成绩在班里居中游。读初中时。因为沉溺网络游戏,成绩随之逐渐下降。网瘾6年,辍学至今。和很多家庭一样,晓冶开始玩网络游戏的时候.父母并没有太多干涉。但随着晓冶熬夜的次数越来越多。父母开始苦13婆心地规劝,可晓冶越听越烦.最后干脆戴上耳机打游戏.甚至还出现了逃学现象。于是,父母禁止晓冶使用电脑。如果父母强行关掉电脑.晓冶就会像疯了似的摔东西。父母无奈。索性把家里的电脑送了人。于是。晓冶就去网吧玩游戏.他常常连续几天窝在网吧不回家.除非父母找到他。带他回家。晓冶玩电子游戏的巨大成功使他对自己充满了自信。因为在网络游戏中。他是“大侠”、是“盟主”。有自己的“工会”,弹指间可决定别人的生死。 师:这组资料说明了什么?你是否有过因为网瘾辍学或学业成绩大幅下降的同学或朋友吗?沉迷网络为什么会影响学习,荒废学业呢? 学生谈论发言。 教师解读:青少年一旦沉迷网络,便整天想着网络中的事,注意力不能集中和维持,逻辑思维活动迟钝,逃避现实中不愿负担的社会责任与义务,如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或干脆不上课,只对网络“一网情深”,理所当然学习成绩下滑,学业无法顺利完成。 总结危害三:网瘾容易荒废学业。 PPT展示第四组资料。
案例四:9月20日凌晨3时许,两名面孔稚嫩的“男子”闯进咸阳市东风路上的捷客便利店。女店员李某赶紧叫起在收银台旁边休息的保安。保安便和两名男子缠斗在了一起。后来,一名男子跑到收银台去拿钱,另一名男子则跟保安继续打斗。抢劫得手后,两名男子便逃离现场。保安的手和身上被匕首刺伤,随后被送往附近医院救治。 办案民警侦查发现,9月10日金旭路也发生了类似抢劫案件。比对两个店内的监控,确定两起案子为同一伙人所为,并将嫌疑人锁定在永寿16岁少年夏某和乾县14岁少年习某身上。10月9日,夏某和习某在礼泉县城被抓获。 经审问,二人对抢劫盗窃便利店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在不到一个月时间内,夏某和习某在咸阳市区持刀抢劫了6家便利店,最疯狂时一晚连抢两店,最多一次抢得14000多元。此外,从今年4月份到8月份,他们还在咸阳市区砸车玻璃盗窃90余起,赃款已被全部用于游戏充值。目前,夏某和习某已被刑拘。总结危害四:网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PPT展示第五组资料。
案例五:
2004年12月27日清晨6点,家住天津市某小区8号楼21层的13岁少年张小艺在闹钟响过后,连忙起床。不久,他穿上校服,拿上一袋牛奶塞进书包就出了屋子。这一天,张小艺没有像往常一样向父母道别,也没有像往常一样朝就读的博文中学走去,而是坐电梯从21层到15层,犹豫一下后上了最高层24层,然后攀登铁梯推开天窗爬到楼顶,悄然写下了4页遗书。大厦电梯的监控录像印证了整个过程。之后,像是许多游戏中出现的场景,这名正在就读初二的13岁少年面朝东南——大海的方向,纵身跃下。 警方根据遗书判定,张小艺系自杀。在这几页遗书中,到处可见“角鹰骑士”、“复仇天神”、“转世重生”等字眼。事后,他的父亲找了他的几位同学,解读了他的遗书,才知道儿子提到的“角鹰骑士”、“复仇天神”都是网络游戏中的人物。“暗夜”是张潇艺玩的网络游戏中的一个种族名称,“守望者”则是这一种族中的英雄,也是在游戏中的虚拟角色。而“暗夜小组”是他和其他四位爱玩网络游戏同学的代称,“师傅”则是教会张小艺玩游戏的另一位同学。张小艺玩网络游戏走火入魔,虚拟与现实混淆,引发了这场悲剧。 师:这组资料与第一组(猝死)的资料相比,其后果有什么区别? 学生回答。 师:为什么花季少年如此轻生呢? 学生尝试分析。
教师解读:心理专家指出,如果过分沉迷于网络游戏,在获得短暂快乐的同时,可能失去现实中人与人交流的机会,就会导致社交障碍。网络游戏玩的越多,与人交流就越少,就越不会与人交流,不知道和别人说什么、怎么说。时间长了就可能不会表达自己、不能体察人情世故,从而感到社交笨拙,陷入恶性循环,把自己逐渐封闭起来。长此以往,网络沉迷者就会变得孤独、敏感、忧郁、暴躁,甚至出现精神障碍、自杀等现象。另一个原因是这一年龄段儿童期的原始思维还没有褪尽,分不清网络和现实的区别。所以更容易在网络游戏中受诱导,尝试用自己的生命来探究生死的奥秘。网络游戏中扮演角色的“死而复生”更加强化了未成年人对生死轮回的误解。 总结危害五:网瘾影响心理健康。 (4)青少年如何预防网络成瘾 师:网瘾如毒瘤,给无数家庭和个人带来无法弥补的伤害,让多少花季少年早早凋零,令人痛心,令人叹惋。一个个残酷的事实往我们不得不思考:如何预防网络成瘾做到防患于未然?你认为青少年自身应该怎么做? 各组讨论,形成本组观点,派代表交流。 教师总结,PPT展示: ①明确上网的目的,科学安排上网时间; ②不进营业性网吧,远离不良游戏诱惑; ③培养广泛兴趣爱好,增加户外运动量; ④主动与他人沟通交流,多参加集体活动; ⑤正确看待成功与失败,培养耐挫能力。
3、小结
师:请同学们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学生回答。 师:老师希望所有同,远离网瘾,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