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最苦与最乐 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最苦与最乐 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0.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17 07:48:25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23张PPT)
我经常听到同学们抱怨:上学真苦啊!难道不上学就不苦吗?又有多少人因为上不了学而痛苦。人的一生中,每个人都曾沐浴幸福和快乐,也会历经坎坷和挫折。快乐和痛苦本来就是双胞胎。那么究竟什么事情最痛苦、什么事情最快乐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下梁启超先生的一篇文章《最苦与最乐》,看看他是怎么认为的。
最苦与最乐
ZUI KU YU ZUI LE
梁启超
七年级下第15课
走近作者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思想家、学者。戊戌变法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他一生著述颇丰,著有《清代学术概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等,著作大多收入《饮冰室合集》。其散文议论纵横,气势磅礴,感情充沛。
写作背景
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对此,哲人志土有不少精彩的论述,平常百姓也有许多深刻的思考。思想家梁启超,以他的远见卓识和以天下为已任的情怀,站在儒家的进取精神和佛家的超凡智慧的高度,写下此文,道出了自己对痛苦和快乐的理解。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一种文体。其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
论点(需要证明什么),是正确、鲜明地阐述作者观点的句子,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帅。
议论文
文学常识
论据(用什么来证明),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可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类。
论证(怎样来证明),是用有力的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论证的目的在于揭示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常用的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文学常识
揽 ( ) 契约( )
监督( ) 循环( )
曾孙( ) 悲天悯人( )
卸却( ) 恩惠( )

zēng
xún

mǐn
lǎn
xiè
huì
字词积累
(jiě )解除
(jiè )押解
(xiè )浑身解数


(dé)得罪
(de)过得去
(děi)得亏

(bēi)背负
(bèi)背景
(yīng)应该
(yìng)答应

字词积累
扛(káng)扛着
扛(gàng )杠铃
缸(gāng )水缸
抵(dǐ)抵挡
邸(dǐ)官邸
诋(dǐ)诋毁
契(qì)契约
锲(qiè)锲而不舍
赔(péi)赔偿
焙(bèi)烘焙
字词积累
失意:不得志。
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
无入而不自得: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
悲天悯人:对社会和人类的灾祸苦难等表示忧虑和同情。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海阔天空:像大海一样辽阔,像天空一样无边无际。形容大自然的广阔。
任重道远:任务繁重,道路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
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指奋斗到死为止。
仁人志士:有仁爱之心的人,品德高尚有志向有抱负的人。
字词积累
初读感知
这篇文章给我们讨论了什么论题?
(论题:议论的题目、议论的话题)
最苦与最乐
(1)人生什么事最苦
(2)人生什么事最乐
(3)最苦与最乐之间有什么关系
2、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苦是什么?最大的乐又是什么?
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著一种未了的责任。
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初读感知
初读感知
3、哪些段落是写最苦的,哪些是最乐?划分课文层次,并概括层义。
第一部分(1-3) 论述“身负未尽的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第二部分(4) 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第三部分(5-6) 论述“人生当勇于尽责,而不能逃避责任”。
论 据
事实论据(摆事实)
具体事例、概括事实、统计数字、亲身经历等等
道理论据(讲道理)
经典性的著作和权威性的言论(如名人名言等)、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等
论 据
文章在论述“什么是最苦”和“什么是最乐”时分别主要运用了什么论据?
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事实论据(摆事实)
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道理论据(讲道理)
深层探究
阅读课文第一部分,回答问题
因为贫苦、失意、老、死之类当作最苦,是很多人的想法,否定这些答案,读者就要寻找新的答案,这样就可以水到渠成地引出自己的观点。这样一组设问构成排比句,语气强烈,气势雄浑,使人深受震撼。
1、作者在提出了“人生什么事最苦”这个问题后,一连用了三个设问,构成排比句,请分析一下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深层探究
通过与贫穷、失意、老病死进行对比,说明这些痛苦都有办法排除,而独有责任未了的苦像千斤重担压在肩头,无处可逃,从而说明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责任未了
3、作者是如何提出人生最苦的事是“责任未了”的?
深层探究
“良心”的监督时时刻刻,至死不已,这种“苦”,无法排解,也不能逃躲。
2、在文中找出“不尽责任最苦”的原因。
深层探究
1、作者又是怎样论述“尽责并得快乐”这一观点的?
责任完成才能得到快乐
从尽责任的苦中得来的快乐,才是真快乐。
阅读课文第二部分,回答问题
深层探究
3、文章第6段主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这段话在这里起到补充论证的作用。作者首先提出自己论证过程中的一个漏洞“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 ”,然后论证卸掉责任,只会给你带来更大的痛苦。这样就使论证更完整。
深层探究
“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如何理解这句话中的“解除”“卸了”?
解除是被动的,是由外部造成的责任的消失,如免税、免责、解职等;卸了是主动的,是自己主动放弃了应该负的责任,如逃课、旷工、渎职等。
拓展延伸
什么是苦?什么是乐?以我们的人生经历,能体会到的并不多,所以,我们用不着费尽心机去弄懂这个问题。但关于苦与乐的成语、名言却有不少,同学们课后收集一些这方面的成语、名言,与同学们交流。
课堂小结
在人生的旅途上,尽管人人盼望快乐,但“痛苦与快乐”本是一对孪生姐妹,永远伴随在生活的舞台上。我们学习知识也是如此,为了那眼花缭乱的“数字迷宫”,而呕心沥血;为了那令人心痛的作文而费劲心思。这些表面上看来确实辛苦,然而在辛苦的另一端,迎接我们的将是一串欢乐的音符。相信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对责任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切实感受到了自身的责任,那么就让我们在尽责任的同时感受人生的最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