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阜南实高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阜南实高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17 06:56:10

文档简介

国/臣岂能独全/
C.人欲自见/其形必资明镜/君欲自知其过/必待忠臣/苟其君愎谏自贤/其臣阿谀顺旨/君既失
国臣岂能独全/
D.人欲自见其形必资明镜/君欲自知其过/必待忠臣/苟其君愎/谏自贤其臣阿谀顺旨/君既失
国/臣岂能独全/
11、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再拜,古代礼节,拜两拜,表示恭敬;也做敬辞,用于书信的开头或末尾。
B弑,杀、杀死,古代专指臣下杀死君主,是专用词汇,不能用于普通百姓。
C.“若纵之不已”与“沛公已出”(《鸿门宴》)两句中的“已”字含义不同。
D西域,汉代以后对玉门关、阳关以西地区的总称,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有人告发魏征,太宗派温彦博调查却查无实据,温彦博认为魏征不避嫌疑,应予责备:
魏征认为君臣要竭诚相待,上下一心。
B.太宗长相英伟刚毅,大臣们朝见时都手足失措,因此太宗在有人奏事时,总和颜悦色,
希望听到规谏的话,还拿隋朝的事来劝朝臣畅所欲言。
C有人向太宗进言主张秦王府原来的士兵都应授予军职,让他们担任皇帝的警卫,太宗则
认为只要是贤良之士都应亲近、任用。
D在谈论有人剖开身体来收藏美珠时,太宗认为官吏受贿、帝王穷奢极欲与此相同,魏征
则拿孔子的话及夏桀和商纣的行为加以印证。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秦始皇营宫室而民怨叛者,病人以利己故也。
(2)然。朕与公辈宜戮力相辅,庶免为人所笑也。
14、魏征认为忠臣与良臣有什么区别?:请简要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问菊①
潇湘妃子(林黛玉)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②可相思?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③何妨片语时。
【注】①《问菊》出自《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②蛩
病:蟋蟀将要死去。③解语:能说话。.在这里的意思是如果花能说话的话。语出王仁裕《开元
天宝遗事》中唐玄宗把贵妃比作“解语花”事。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诗人紧扣“问”字,既因“秋情众莫知”而问,亦因唯有菊可认作知己而问。
B领联紧承上联,借问菊花“花开为底迟”,赞美了菊花不趋时不从众的品性。
C颈联描写菊花的生长环境,园圃露水冷清,庭院寒霜凝降,又清新,又孤寂。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多歌唱正面的东西,很少描述黑暗”错误,选项理解不当。原文是“属于人民的作品不一定总是描述黑暗”,属于人民的作品有描述黑暗的,没有程度上的要求。
2、答案:B
解析:A.“是盛唐气象的源头和先声”错误。根据材料一第二段,盛唐时代不同于屈原所处的战国时代,《楚辞》的风格与盛唐诗歌风格不同,可知选项无中生有。C.“盛唐气象因此形成”以偏概全,原文“中外文化的交流,打开了盛唐人的眼界,开阔了他们的胸襟,这对气象的形成无疑起了积极作用”“唐朝实行抑制门阀士族的政策,以科举取士,打破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使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台”,可知盛唐气象形成的原因有多个方面。D.“门阀士族长期以来垄断政治的局面因此被打破”因果颠倒。原文“唐朝实行抑制门阀士族的政策,以科举取士,打破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使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台”可知是唐朝实行抑制门阀士族的政策打破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
3、答案:D
解析:《夜雨寄北》抒发的是离别之苦和思念之情,缺乏蓬勃朝气,不属于盛唐气象。
4、答案:①举例论证,列举李煜《虞美人》论证它表现出来的情感和形象绝不是盛唐气象;列举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论证“是典型的盛唐气象”;②对比论证,将李煜《虞美人》的“一江春水向东流”与“黄河之水天上来”进行对比,说明它们在形象上简直是无法比拟的全然不同的境界。③引用论证,引用李白、王昌龄的诗句证明盛唐气象形象的充沛饱满。④比喻论证。把盛唐气象比作一朵小小的蒲公英,形象说明“它玲珑透彻而仍然浑厚,千愁万绪而仍然开朗”。(每点1分,共4分)
解析:
5、答案:①南北文化、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对盛唐气象的形成起了积极作用。②和平安定、经济繁荣的社会局面,为盛唐气象的形成奠定了基础。③自由开放的思想氛围,对盛唐诗人的诗歌风格形成起了重要作用。④抑制门阀士族政策的实行,使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台,他们冲破旧的藩篱开拓新的局面,创造出盛唐文化。(每个要点2分,答对三个要点即可得6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由“唐朝继隋之后,经过太宗贞观之治,加速了南北文化的交融……一种融合了南北文化之长、与唐帝国的政治经济形势相适应的新文化达到了成熟的地步。盛唐气象正是这种富有深厚内涵的新文化的升华”“中外文化的交流,打开了盛唐人的眼界,开阔了他们的胸襟,这对气象的形成无疑起了积极作用”可得出:南北文化、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对盛唐气象的形成起了积极作用。由“无法想象,在一个民生凋敝、战乱频仍、国家分裂的时代会有什么气象可言。关于盛唐经济繁荣的局面,文献不乏记载”可得出:和平安定、经济繁荣的社会局面,为盛唐气象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由“在安定的局面下,儒、释、道三教得以并用,思想界出现比较自由的气氛。在思想比较自由的气氛中,诗人们可以从各方面汲取营养”可得出:自由开放的思想氛围,对盛唐诗人的诗歌风格形成起了重要作用。由“唐朝实行抑制门阀士族的政策,以科举取士,打破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使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台……这批在唐朝建国后成长起来的新人,有丰富的生活阅历,比较了解社会的实际、政治的利弊和民生的疾苦。他们有抱负、有见识、有能力,敢于冲破旧的藩篱开拓新的局面。盛唐文化实际上主要是这批新人创造出来的,盛唐气象也就是这批新人的气象”,可得出:抑制门阀士族政策的实行,使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台,他们冲破旧的藩篱开拓新的局面,创造出盛唐文化。
6、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A.“大家都心急如焚又无计可施”错,由原文“小永先打电话给工商局,再拨打‘110’”可知,人们还是有办法的,并非无计可施。B.“表明大厨早已成竹在胸”错,由原文“时常有金点子的大厨一声不吭,坐在角落里,似乎心事重重”可知,大厨对于老板跑路和眼前的困境也是没有料到的,谈不上“早已成竹在胸”。D.“而最后真就实现了愿望”错,大厨端来一锅炖老鳖,并不能说明他就钓出了传说中的那只老鳖精。
7、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文本的艺术特色的能力。“这与开篇写大厨坚持离开酒店的情节形成了前后照应”错,开篇写大厨离开酒店采用了倒叙手法,当老板归来后,大厨把酒店还给老板,准备自己离开。这与他后来自己开火锅店并无必然联系,也谈不上照应。
8、答案:①展示了大厨果敢坚定的性格和非同寻常的号召力,为后文写大厨带领大家走出困境做铺垫。②开篇便将人物置于矛盾之中,设置了悬念,吸引读者。(每点2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原文中写大厨出场时“汪洋恣肆”“有种大将风度”,语言描写只有干净利落的两个字——“我走”,表现了他精干坚决、豪迈果敢的性格;“身后紧跟着女友小桃和五十多名员工”,则显示了他在众人心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这为下文写大厨带领大家一起早出晚归,以及饭店摆脱困境做了铺垫。小说开篇就写大厨要离开酒店,为后文制造了紧张的氛围,设置了悬念,更能吸引读者的阅读。
9、答案:①老板跑路后,酒店负债累累,陷入困境,后来大家在大厨带领下齐心协力,扭亏为盈,迎来转机。②当面对困境和挫折时,大家要团结起来,握紧拳头努力拼搏,劲往一处使,就有机会战胜困难,渡过难关。③不管遇到什么样的不利条件,都不要丧失信心。精神的力量是强大的,只要自信坚强,永不放弃,终究会柳暗花明,迎来胜利的曙光。(每个要点2分,答对三个要点即可得6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分析句子的含意需要结合文章的语境,从表层、深层、象征等方面进行分析。题干中的句子出自酒店员工之口,是对酒店从亏损到盈利的原因的概括,答题时,应先从表层意义上分析,即酒店陷入困境后大家在大厨带领下齐心协力扭亏为盈,由此可得出答案①。然后从“两手一摊”和“都握紧拳头”分析出面对困境和挫折时,大家要团结起来,努力拼搏,这样才有机会战胜困难,渡过难关,由此可得出答案②。最后从“什么都没有”和“就挺了过来”分析出不管遇到什么样的不利情况,一定要充满信心,鼓足干劲,由此可得出答案③。
10、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原文标点:人欲自见其形,必资明镜。君欲自知其过,必待忠臣。苟其君愎谏自贤,其臣阿谀顺旨,君既失国,臣岂能独全。
1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专指臣下杀死君主,是专用词汇,不能用于普通百姓”解说错误。封建时代臣杀君、子杀父母均可称为“弑”,并不是“专指臣下杀死君主”。
1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温彦博认为魏征不避嫌疑,应予责备”概述错误。根据原文温彦博所说“征不存形迹,远避嫌疑,心虽无私,亦有可责”可知,温彦博是认为魏征做事没有留下痕迹,远远避开嫌疑之事,内心即使没有私心,也有可以责备之处。
13、答案:(1)秦始皇修建宫殿而百姓怨怒反叛,是因为他使百姓困苦而使自己获利。
(2)对。我与你们应该同心合力相互辅助治国理政,希望可以避免被人耻笑。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第(1)小题:“营”,建造,修建;“病人”,使百姓困苦,古今异义词;“者……,也……”,判断句的标志。第(2)小题:“然”,对;“戮力”,尽力,合力;“庶”,表示可能或期望。
14、答案:①良臣与君主同心,也与君主共享尊荣。②忠臣和君主当面争论,自己被杀,国家也灭亡了。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解题时,先要找到问题的答题区间,进行分析探究,然后分条作答。
15、答案:C
解析:菊花的生长环境是“清冷孤寂”,不是“清新”。
16、答案:①清高孤傲。颔联描写菊花轻俗傲世,花开独迟,道出了林黛玉清高孤傲、目下无尘的品格性情。②孤独愁苦。颈联“圃露庭霜何寂寞”描写菊花的生长环境恶劣,暗寓林黛玉身居贾府,处境艰难,孤独愁苦。③渴望知音。尾联诗人视秋菊为知己并与之谈心,表现了林黛玉不为世俗所理解、欣赏,因此渴望知音。
解析:
17、(1)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3)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18、答案:①家喻户晓;②背道而驰;③家常便饭
解析:第①空看语境横线处的成语是对“著名词作家乔羽作词的歌曲”的形容,从省略号前的内容来看,这些歌曲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横线后“贯穿几代中国人的成长记忆”也强调了人们对这些歌曲的熟悉程度。思成语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横线处所填成语有人们很熟悉、都知道的意思,故可填“家喻户晓”之类的成语。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知道。第②空看语境横线所在句子说的是某一类歌曲不能流行开来,横线前说“能引起大多数人的感情共鸣”的好歌能流传开来,那么相对应,不能流行开来的歌曲应该是跟人民大众的所思所想相反的。思成语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横线处所填成语有相反的意思,故可填“背道而驰”之类的成语。背道而驰:朝着相反的方向走,比喻方向、目标完全相反。第③空看语境横线前说“他一向不把歌词看作‘锦衣美食,高堂华屋’”,后文说“歌词应当是虽不宽敞却也温馨的小小院落”,与“高堂华屋”相照应,那么此处应与“锦衣美食”相照应。思成语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横线处所填成语有日常饮食的意思,故可填“家常便饭”之类的成语。家常便饭:家庭日常的饭食。
19、答案:好歌因谱写了一个时代大多数人的心愿,故能和大多数人的心灵合拍,能引起大多数人的感情共鸣,能久久流传。
解析:阅读画框线的句子,可以发现该句存在主语残缺和不合逻辑的语病。首先,画框线的句子是一个因果句,两个分句的主语都是“好歌”,所以应将“好歌”放在“因”前。其次,正是因为歌曲谱写了一个时代大多数人的心愿,才能与人心灵合拍,引起感情共鸣,应将“谱写一个时代大多数人的心愿”和“和大多数人的心灵合拍,能引起大多数人的感情共鸣”互换位置。
20、答案:(1)构成:本体为“歌词”,喻体为“虽不宽敞却也温馨的小小院落”。
(2)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歌词朴素、温情的特点,较为具象地说明了乔羽对词的看法。
解析:题干已经指出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要求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命题指向明确。首先,分析其构成时,要指出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在该句中,比喻词“是”连接了本体“歌词”和喻体“虽不宽敞却也温馨的小小院落”。其次,分析表达效果时要结合语境。一般来说,比喻的作用有使文章中的事物生动、形象、具体,能够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使文章更有感染力,将深刻、抽象的道理浅显、具体地表达出来等。在该语段中,这一比喻的使用是为了更加形象生动地说明歌词的特点,将乔羽对歌词的认识更加具象化地表达出来。
21、答案:C
解析:“吃了汤圆大一岁”的引号表直接引用。A.表示特定称谓。B.表示特殊含义。C.表直接引用。D.表示强调。故选C。
22、答案:①要考虑地区间的差异;②个人体质不同;③适宜多吃保护心脑血管的食品
解析:第一空,根据原文“北方冬季寒冷,进补宜选温热之品……南方气温相对较高,应以平补为主……高原地区雨量较小且气候偏燥,人们应该适当多吃甘润生津的食品”可知,北方、南方、高原地区针对地区气候差异,所进补的食材有所不同,由此可填“要考虑地区间的差异”。第二空,根据后文“饮食调养也要有所区分,阴虚体质的人可适当多吃豆浆、鸡蛋、鱼肉、蜂蜜、山药、萝卜、牛奶等柔和甘润的食物;阳虚体质的人,可适当多吃南瓜、韭菜、大枣等温热熟软的食物”可知,阴虚体质和阳虚体质的人在饮食调养上也有所不同,故可填“个人体质不同”。第三空,根据前文“进入冬季,这个时候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时节”可知,冬季应专攻对心脑血管疾病的疗养,而根据后文“此外,还宜多吃降血脂的食品,如苦瓜、玉米、荞麦、胡萝卜等”中的“还”可知,文中列举的“丹参、山楂、黑木耳、西红柿、芹菜、红心萝卜等”都是能有效克制心脑血管疾病的食物,故可填“适宜多吃保护心脑血管的食品”。
23、答案:略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杂草是有害之物”的概念,一直在人们脑海中根深蒂固。果农沿袭这样的观念,一则是前人经验,二则是果农可能本由稻农转换而来(“稻农的经验,未必是果农的法宝”),这是他的思维固化。而农艺师的提醒,改变果农的观念,也必将影响到他的工作和收益。这说明,我们在生活中常常会囿于自己的思维固化,做出一些错误的判断。对此,我们必须改变自己的思维定式,认识到事物不分绝对好坏,而看如何利用。我们不能忽视那些看似有害之物,或许能化有害为有利,化弊为利。人们认为杂草会阻碍农作物生长,这种经验来源于农民种植庄稼的体会。而稻农的经验,未必是果农的法宝。杂草或许是庄稼的敌人,却可以成为果树的朋友。
写作时,要注意“这是种植之理,也是生活之理”“对自己的生活,对世事人生”等提示语,应从“种植之理”说起、说清,再适当结合生活与社会,关联延伸到“生活之理”。对于改变思维定式这一主题,小可谈学习心得、待人接物,比如我们看待自己的竞争对手,不能仅仅看到竞争,还应看到我们在竞争中获得进步的特殊之处。因此,我们身处这个多元时代和社会,要看到人、物、事之间关系的多样复杂,不能简单粗暴地做非黑即白的界定划分。此外我们还应着力探求、维系并利用好事物之间相依相存的关系,做到共荣共生,和谐发展,而减少彼此对立、排斥、斗争带来的损耗。从大处讲,可以评议社会现象,比如从新颖的角度思考手机的利弊、互联网的是非乃至发展核武器的对错,还可以谈生态文明,环境保护,比如对待自然界的“敌人”,甚至抗疫经验、治国理念,比如世界多极化趋势下的国际关系。对此,可指出我们应正确对待、理性分析、合理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而不是直接嫁接、盲目照搬,并注意尊重科学,把握规律,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不能脱离实际,并时刻注意与时俱进,破旧图新,要及时更新知识与观念,而不被思维定势约束禁锢。
立意:
1.学点辩证法,莫搞“一刀切”。
2.扎根实际之壤,结出丰硕之果。
3.摆脱思维定式的桎梏。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