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新坐标,同步备课参考】2013-2014学年高中岳麓历史必修1课时作业第2单元古代希腊和罗马的政治制度(4份)

文档属性

名称 【课堂新坐标,同步备课参考】2013-2014学年高中岳麓历史必修1课时作业第2单元古代希腊和罗马的政治制度(4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7-29 17:53:02

文档简介

综合检测(二)
(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她虽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但她……在文学、史学、科学、哲学等方面都独领风骚,而且还孕育了西方近代文明的一切胚胎。”文中的“她”指的是(  )
A.古代中国        B.古代希腊
C.古代罗马 D.古代印度
【解析】 古代希腊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是西方文明的发祥地。
【答案】 B
2.当代学者顾准说:“城邦制度和直接民主两者是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的。”雅典城邦为直接民主提供的条件是(  )
A.城邦人口相对集中,互相比较熟悉
B.城邦公民不从事劳动,闲暇时间多
C.城邦人口较少,而且公民数量更少
D.城邦政务简单,人人都有能力管理
【解析】 古希腊城邦的特点是小国寡民,人口稀少为直接民主的实施提供了可能,而民主政治的实施确保了各城邦的长期独立,故C正确。
【答案】 C
3.古希腊诗人阿尔凯奥斯说:“不是因为房屋最终在这里建起,或是坚固的城墙在这里伫立,不是运河或码头让城邦成为城邦,而是这里的人们能使用他们的机会。”阿尔凯奥斯所言与城邦相关,据此可以说明城邦的一大特点是
(  )
A.城邦林立        B.独立自治
C.民主政治 D.小国寡民
【解析】 关键信息是“这里的人们能使用他们的机会,”体现出一定的民主性。A、B、D三项都与之不太相符。
【答案】 C
4.(2012·浙江金丽衢十二校联考)在古代雅典统计整个城邦的人口时,官方文件的表述是:“雅典人及其妻子和孩子”。这种现象反映了在古代雅典(  )
A.妻子和孩子不属于城邦 B.女子和孩子没有公民权
C.城邦的小国寡民特征 D.城邦政治的民主化特点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古代雅典公民权的理解。根据题干可知A项错误;C、D两项材料未体现。
【答案】 B
5.古希腊民主制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人民主权、轮番而治,具体表现为(  )
①公民大会 ②平民保民官 ③民众法庭 ④五百人议事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表现。平民保民官是古罗马的政治机构,排除②,①③④都是雅典民主政治的表现。
【答案】 C
6.古希腊城邦公民大会与中国封建朝廷在决策方式上的根本区别是(  )
A.公开性 B.民主性
C.效率的高低 D.有无辩论环节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古希腊公民大会由全体成年男性公民组成,是最高权力机关,有权决定国家的重大事务,这种决策方式体现了民主性的特点。中国封建朝廷实行的是皇帝的个人专制独裁。
【答案】 B
7.伯里克利认为:只靠两只手臂提供劳力的人,没有更多的时间积极参加国家事务;这些人不能算作是politus(希腊语“积极公民”)而是idiotes(希腊语“私人”)。这从实质上反映了雅典民主制(  )
A.具有难以克服的阶级局限
B.对体力劳动者的忽视
C.是从事脑力劳动者的民主
D.是雅典居民的直接民主
【解析】 伯里克利认为,积极公民应该是可以“积极参加国家事务”的人,而体力劳动者不能算是积极公民。而前者实质上是奴隶主贵族。C项是现象不是本质。
【答案】 A
8.下列统计表是对古代雅典相关人群及其人数的统计。对统计表格分析正确的是(  )
人群
自由民(含妇女和儿童)
奴隶
享有权利的公民
出席公民大会的公民
人数
90 000人
36 500人
约35 000人
约3 000人
A.政权掌握在绝大多数人手中
B.所有雅典人均能享有平等权利
C.国家大事由全体公民讨论决定
D.雅典民主只是部分人的民主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依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表格的人数比例可得出,享有公民权利的人数要远远少于雅典的人口总数,也就是说更多的人不享有民主权利,民主只是少数人的民主。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答案】 D
9.下列有关《十二铜表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
B.该法没有给平民带来多少好处,根本谈不上是平民的胜利
C.是平民长期斗争的结果,该法的制定是平民的胜利
D.该法对平民的最大好处就是规定按律量刑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现能力。《十二铜表法》虽然没有给平民带来多少好处,但仍是平民的胜利,因为贵族再也不能随意解释习惯法,而必须按律量刑。
【答案】 B
10.下列关于古罗马文明的内容,连接错误的一项是(  )
A.元老院——贵族共和制时期
B.屋大维——元首制的建立
C.戴克里先——帝制的确立
D.查士丁尼——第一部成文法
【解析】 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颁布于共和国时期,而查士丁尼是帝国时期的皇帝。
【答案】 D
11.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曾经说:“环顾我们国家中的其他部分,你会发现一切都依照规则和法律的规定而运转。”这句话反映出当时罗马社会(  )
A.人人精通法律     B.法律适用于所有人
C.法律至上的原则 D.统治阶级没有特权
【解析】 从材料“一切都依照规则和法律的规定而运转”说明的是法律至上的原则。
【答案】 C
12.(2013·湛江高一检测)下列关于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比较,符合史实的是
(  )
A.两者都是民主政治,主权在民
B.两者都拥有发达的农耕经济
C.两者都长期保持小国寡民状态
D.两者都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解析】 古希腊给人类留下了丰富的民主精神财富和宝贵的制度资源,而古罗马则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法制原则和精神,这是二者的共同之处。其他几项都不符合题意。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一次公共演说中,雅典政治家伯里克利对民主政体的这种本质特征做了经典阐述:我们的制度被称作民主制度,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里,而是在多数人手里。就法律而言,一切人在解决他们私人纠纷方面都是平等的。
材料二 为了让更多的公民有机会参与政治生活和国家管理,雅典绝大多数官职均任期短暂,一般一年一任,且不得连选连任。当执政官退任之后,便成为被统治者,形成轮番而治的局面。据统计,雅典大多数公民在一生中至少有一次当议事会议员的机会,出任审判员的机会更多。
——据《走进古希腊文明》整理
材料三 就人的价值而言,无论何人以何种方式显露头角,优于他人担任一些荣耀的公职,那不是因为他属于特殊的阶级,而是由于他个人的才能。
——《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荣耀的公职”包括哪些机构的公职?“任何人”是所有雅典人吗?(6分)
(3)根据所学知识指出,为了保证“全体公民”掌权,雅典创造出了哪些民主运作方式?(4分)
(4)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方面分析雅典民主政治的成因。(6分)
【解析】 第(1)问从材料一、二中提取有效信息,如“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里,而是在多数人手里”“就法律而言,一切人……都是平等的”“任期短暂,一般一年一任,且不得连选连任”等;第(2)问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和民主的范围;第(3)问考查雅典民主政治对后世的影响;第(4)问注意答题的角度,不要答非所问。
【答案】 (1)特点:人民主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轮番而治。
(2)“荣耀的公职”:公民大会成员;五百人议事会成员;民众法庭审判员。不是,指雅典公民。
(3)方式:法治基础上的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
(4)经济:海外贸易和工商业发达,要求民主和自由。政治:众多城邦,小国寡民,便于公民直接参政。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下图是关于罗马法的图示:
材料二 第5表 死者的遗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
——《十二铜表法》
材料三 中国文献中最早关于罗马法的记载,是清朝政府派五大臣出洋考察西洋法制的报告,载泽等人于1906年5月9日在《奏在法考察大概情形折》中称:“大抵欧洲各国政治,悉根源于罗马旧制,言政法者必先言罗马,犹中国学者必首推周秦……”从中国第一所大学——京师大学堂开始到现在,罗马法都被作为一门大学课程开设。
材料四
秦简《法律答问》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罗马法从形式上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化?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
(2)罗莫洛是罗马一支军队的首领,他生前立遗嘱,希望把他一半的财产捐给那些跟随他作战受伤或战死的士兵的家人。但罗莫洛死后,他的家人并不履行罗莫
洛的遗嘱,受伤或战死的士兵的家人因此将他的家人告上了法庭。想一想,如果此事发生在公元前5世纪早期,法官会怎么判决?为什么?还是这个案例,假如发生在公元前5世纪后期,你认为法官应该怎么判决?(8分)
(3)当罗马法学家积极编纂法典时,中国人编纂了《秦律》,从法律体现的意志看,两者有什么异同?(8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第(1)问变化考查罗马法的内容,根据材料一即可回答;罗马法变化的根本原因是贵族与平民矛盾斗争的结果。第(2)问实际考查在成文法诞生前习惯法的缺陷以及成文法《十二铜表法》,把握住公元前5世纪早期还未诞生成文法,法官判决会保护贵族利益;公元前5世纪后期《十二铜表法》已诞生,法官必须按法律判决。第(3)问要注意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可根据东西方当时政治体制的不同分析所体现意志的不同。
【答案】 (1)形式上:从习惯法发展为成文法。根本原因:是平民反对贵族斗争的结果。
(2)法官会偏袒罗莫洛的家人。因为当时只有习惯法,还未诞生成文法,这为法官压迫平民、袒护贵族提供了方便。后期根据《十二铜表法》第5表的规定,死者的遗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罗莫洛一半的财产将捐给那些跟随他作战受伤或战死士兵的家人。
(3)中国秦朝颁布的《秦律》是君主专制下君主意志的体现,而罗马法是当时平民斗争的结果,部分体现民意,但二者从根本上看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一、选择题
1.下列历史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爱琴文明→西方文明→希腊文明
B.爱琴文明→希腊文明→西方文明
C.西方文明→爱琴文明→希腊文明
D.希腊文明→爱琴文明→西方文明
【解析】 爱琴文明是希腊文明的源头,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渊源。
【答案】 B
2.
迈锡尼“狮门”上的石雕
“狮门”是迈锡尼卫城的入口,在拱顶之上是著名的双狮浮雕:两只雄狮分立,脚爪踏在祭坛上,俯视着城门下的人们,威风凛凛。狮雕反映了(  )
A.君主制的发展
B.军事斗争的频繁
C.民主制的发展成就
D.小国寡民的特征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能力。双狮浮雕的威风象征着王权的强大,与A符合,C表述错误,B、D不能体现。
【答案】 A
3.下列各项属于克里特文明与迈锡尼文明相同点的是(  )
A.都产生于公元前16世纪  B.都有泥版文书的出现
C.都被古希腊人摧毁 D.都以迈锡尼为中心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比较能力。克里特文明于公元前1400年被古希腊人的一支灭亡,迈锡尼文明于公元前12世纪被古希腊人的另一支灭亡,故选C。
【答案】 C
4.“我们全都是希腊人。我们的法律、我们的文学、我们的宗教,根源皆在希腊。”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这句话强调的是(  )
A.英国人是古代希腊人的后裔
B.英国文化缺乏原创性
C.希腊文明对西方文明影响深远
D.近代西方法律、文学与宗教之间存在内在联系
【解析】 从材料中的信息:“根源皆在希腊”可以看出雪莱强调希腊文明对西方文明影响深远。
【答案】 C
5.希腊文的“公民”(politus)一词由城邦(polis)一词衍生而来。对古希腊“城邦”(polis)一词的解释,更接近本质特征的是(  )
A.城市国家 B.公民国家
C.独立国家 D.联邦制国家
【解析】 古希腊城邦体制下,实行民主政治,实质是公民政治,因此对“城邦”一词的本质特征的解释应该是B。
【答案】 B
6.所有合法公民均可参加的公民大会是雅典实行民主的具体体现,它每年要召开40次。它能运行的最重要的前提是(  )
A.雅典是城邦小国 B.雅典高涨的参政热情
C.国家发放参政津贴 D.必须参政的法律强制
【解析】 所有合法公民都能参加公民大会,人数众多,次数多,只有城邦小国才有可能实行。
【答案】 A
7.“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
B.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
C.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
D.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
【解析】 希腊独特的地理环境,有利于民主制的形成,但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不是唯一的决定条件。所以,材料只是强调环境对文明的影响。B、C、D三项表述过于绝对。
【答案】 A
8.《剑桥古代史》对古代雅典有这样的描述:“(雅典公民)不仅可以享受阿提卡的橄榄油和葡萄酒,而且可以食用黑海的谷物和……穿波斯的拖鞋,睡爱尔兰的床……”这表明(  )
A.雅典物产丰富人民富足
B.雅典海外贸易非常发达
C.雅典是当时地中海霸主
D.雅典人充当了海盗角色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表明在雅典可以看见来自各地的商品,因此,反映了其海外贸易的发达。
【答案】 B
9.公元前8~前6世纪,希腊出现了两百多个城邦。这些城邦的基本特征是(  )
A.地域辽阔,农业发达 B.法制健全,等级森严
C.小国寡民,独立自治 D.中央集权,分权制衡
【解析】 希腊城邦的基本特征是小国寡民,独立自治。A项是大河文明的表现,D项为近代西方代议制特点,B项与当时的希腊也不相符。
【答案】 C
10.希腊城邦存在的政体形式中,公民在公民大会中参政权利最大的是
(  )
A.贵族制 B.寡头制
C.民主制 D.僭主制
【解析】 贵族制是贵族集体领导的制度,实行贵族平等协商、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国家权力掌握在贵族手中;寡头制是少数贵族的统治,国家权力集中在30人组成的元老院手中,公民大会居于次要地位;民主制的基本特点是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僭主制本质上等同于君主制。由此可见,在民主制中公民在公民大会中的参政权利最大。
【答案】 C
11.“我可断言,我们每个公民,在许多生活方面,能够独立自主;并且在表现独立自主的时候,能够特别地表现温文尔雅和多才多艺。”其中的“公民”是指(  )
A.全体国民 B.全体成年国民
C.所有的成年男子 D.祖籍本邦的成年男性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古希腊的公民通常由除妇女、奴隶和外邦移民之外的本城邦的成年男子组成。
【答案】 D
12.亚里士多德曾说:“十个人的城邦是不可能的,因为它将不能自给;十万人的城邦是荒唐的,因为它将不能适当的治理。”这说明(  )
A.希腊城邦的经济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B.当时的希腊城邦总人口没有超过十万
C.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制不适合古希腊
D.城邦制符合希腊小国寡民的特点
【解析】 希腊的地理环境是纵横的山岭和交错的河流,把土地分成小块,这种地理环境下适合建立城邦国家,材料中大体意思是“人口多了不易于国家的治理”,这说明城邦制符合希腊小国寡民的特点。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海给了我们茫茫无定、浩浩无际和渺渺无限的观念。人类在大海的无限里感到他自己的有限的时候,他们就被激起了勇气,要去超越那有限的一切。大海邀请人类从事征服,从事掠夺,但是同时也鼓励人类追求利润,从事商业。平凡的土地、平凡的平原把人类束缚在土壤上,把他卷入无穷的依赖性里边,但是大海却挟着人类超越了那些思想和行动的有限的圈子……
——黑格尔《历史哲学》
材料二 海也者,能发人进取之雄心者也。陆居者以怀土之故,而种种之系累生焉。试一观海,忽觉超然万累之表,而行为思想,皆得无限自由。彼航海者,其所求固在利也。然求之之始,却不可不先置利害于度外,以性命财产为孤注,冒万险而一掷之。故久于海上者,能使其精神日益勇猛,日以高尚。此古来濒海之民,所以比于陆居者活气较胜,进取较锐……
——梁启超《地理与文明之关系》
请回答:
(1)黑格尔与梁启超在分析沿海与内地居民精神气质时,有何相同认识?
(2)结合古希腊与古代中国的历史,分析二人的说法是否合理?如何认识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文明的关系?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第(1)问从材料中可以看出黑格尔与梁启超都认同地理环境对人的精神气质的影响,从材料一中的“勇气”“超越”“进取”“依赖性”等信息可分析。第(2)问结合古希腊和古代中国的经济方式、文明发展分析。
【答案】 (1)都认为人的精神气质受地理环境影响;沿海居民有进取心,大陆居民有依赖性。
(2)合理。古希腊人多从事航海,工商业发达,殖民扩张频繁,中国古代小农经济发达,安土重迁。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文明的关系密切,人类文明受其影响;但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历史发展不起决定作用。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斯巴达作为希腊最大的城邦,其面积也不过相当于今天北京市的一半,而雅典面积相当于北京市的七分之一,其他小邦则仅相当于中国一个乡镇的大小。
材料二 在希腊国土上,每一城邦都是独立自主的主权国家,各邦之间一般是平等的邻邦关系。
材料三 希腊半岛百分之八十是山地,适合农耕的土地很少,但三面环水,港湾众多,特别是通往西亚的航路上遍布岛屿,有利于航海与文化交流。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出希腊城邦的主要特点。
(2)希腊城邦的这些特点是如何推动希腊民主政治发展的?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希腊城邦之间的关系与中国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关系有何不同。这对两国政治发展的影响有何不同?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古希腊文明独特自然地理条件和历史发展的综合认识。通过细读三则材料对自然地理环境的表述,可以概括出古希腊城邦具有小国寡民、独立自治和海外拓展的主要特点。这些特点恰恰反映了古希腊文明萌生具备了独特的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条件,而这些条件在同一历史时期的中国是无法提供的,这就造成了中国与希腊的文明走向与发展各具特色。
【答案】 (1)主要特点:面积小;独立自治;农耕经济欠发达;商品经济发达和海外活动频繁。
(2)面积小使得公民有更多机会直接参与政治活动;独立自治使城邦民主政治发展具有连续性;商品经济发达和海外活动频繁使希腊人较早接受平等、民主、互利等观念。
(3)希腊城邦之间一般是平等的邻邦关系;中国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不断进行兼并战争。不同影响:希腊没能形成统一的君主专制国家;中国形成了专制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一、选择题
1.英国史学家约翰指出:“如今有个趋势,人们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这里的“她”是指(  )
A.古埃及        B.古罗马
C.古印度 D.古希腊
【解析】 本题考查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和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是关键信息。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是古希腊民主制度。
【答案】 D
2.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说:“因为人民有了投票权,利,就成为政府的主宰了。”这说明(  )
A.雅典人民实现了当家做主
B.公民大会是日常司法机关
C.雅典公民通过投票参与国家管理
D.雅典公民利用陶片投票选举最高权力机构
【解析】 A项雅典民主适用范围具有局限性,只适用雅典城邦成年男子,妇女、奴隶和外邦人无民主权利;B项公民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构,作为司法机关的是民众法庭;D项陶片放逐法用来放逐某些别有企图的野心家。根据材料信息“因为人民有了投票权利,就成为政府的主宰了”,说明了雅典公民通过投票参与国家管理。
【答案】 C
3.(2013·莆田高一检测)恩格斯在论梭伦改革时,曾经写道:“……有产阶级既然开始获得了势力,于是旧的血缘亲族关系的集团就开始被排斥了……”这主要指改革中的(  )
A.颁布“解负令” B.建立四百人议事会
C.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D.鼓励发展工商业
【解析】 梭伦改革通过确立财产等级制度,打破了贵族制强调出身的世袭原则,为平民参政提供了条件。
【答案】 C
4.在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中,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和伯里克利改革被视为三大里程碑式的事件,其中克里斯提尼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得以
(  )
A.酝酿    B.奠基   
C.确立    D.繁荣
【解析】 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制度建立奠定了基础,克里斯提尼改革标志着雅典民主制度的正式确立,伯里克利时期的改革使雅典民主制度达到了顶峰,答案为C。
【答案】 C
5.右面这幅漫画描述的是古代雅典(  )
A.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B.建立公民陪审法庭
C.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
D.实行“陶片放逐法”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领悟能力。克里斯提尼改革时期,如果在陶片上对某人的反对票超出半数,此人便要被赶出国门,以维护雅典民主政治。
【答案】 D
6.辩论是雅典民主决策的一个象征,也是雅典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之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公民大会只是辩论场所,不作出任何决策
B.辩论是公民行使自己权利的重要方式
C.公民大会辩论客观上促进了文化发展
D.辩论的氛围益于诸如苏格拉底等大师的成长
【解析】 公民大会是古雅典最高权力机关,当然不可能不作出任何决策。
【答案】 A
7.苏格拉底因“腐蚀雅典青年,并否定传统的神”的罪名被判处死刑。当时的宣判机关是(  )
A.公民大会 B.五百人议事会
C.民众法庭 D.军事机关
【解析】 民众法庭是日常司法机关。
【答案】 C
8.“想参加陪审团的公民按先后次序依次进入,直到既定的人数到齐为止……开庭审理前,陪审员对案件一无所知,他们了解整个案情、进行判决的唯一依据是诉讼人的演说陈述。”古雅典的这一制度(  )
A.体现了其民主的运作方式
B.表明公民只享有形式上的平等
C.保证了案件判决的公平公正
D.为后世提供了完备的司法程序
【解析】 从材料信息看,陪审团了解案件,进行判决的唯一依据是诉讼人的陈述,很难保证公平、公正,也不可能为后世提供完备的司法程序,故排除C、D。“陪审员对案件一无所知,他们了解整个案情”,避免了事先有人说情、贿赂等,所以公民的平等不仅仅是形式上的,排除B。材料虽然体现出雅典民主具有不足之处,但也体现出其民主的运作方式。故选A。
【答案】 A
9.古希腊在诸多文化领域都取得了辉煌成就,出现了众多文化巨匠。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希腊民主制促进了文化发展
B.人们享有较高程度的自由
C.希腊人渴求知识并乐于探究
D.希腊人享有广阔的思想空间
【解析】 雅典民主制度下,希腊人渴求知识并乐于探究,人们享有较高程度的自由、享有广阔的思想空间,这带来了文化的繁荣。B、C、D三项都是由A项决定的。
【答案】 A
10.(2013·南京高一检测)右图是雅典公民大会上自由发言的情形。有资格参与这种场合发言的是(  )
A.外邦人和全部居民
B.广大奴隶
C.成年男性公民
D.妇女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公民的概念。城邦公民一般祖籍本邦,拥有数量不等的财产,能够自备武装服兵役。出身于公民家庭的妇女拥有不完整的公民权,奴隶以及外邦移民则被完全排除于公民范畴之外。
【答案】 C
11.有人在评价雅典民主时说道:“在一项政策通过时,它往往能够集中多数人的智慧,从而使该政策总是显现出更实际和更安全。”这实际上是说明雅典民主(  )
A.有利于修正错误 B.有利于监督政府行为
C.有利于正确决策 D.有利于促进文化发展
【解析】 本题考查材料理解分析能力。材料讲的是在民主基础上通过的决策正确性更高,即有利于正确决策。故选C项。
【答案】 C
12.古代雅典的民众法庭在一次审判中,一名女犯因漂亮而被法官赦免,这说明了雅典民主(  )
A.主观随意 B.轮番而治
C.三权分立 D.依法治国
【解析】 此题考查对雅典民主制度弊端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女犯因漂亮而被法官赦免”和所学史实,充分暴露了雅典民主制度的局限性:根据个人好恶决定事物评价的标准,反映了雅典民主制度带有强烈的个人臆断和主观随意性。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雅典民主政治发展的过程中,为保护公民利益,制约官员,曾经实行“陶片放逐法”。在公民大会上,如果公民们认为某人的行为有损公民利益,就把他的名字写在陶片上。如写名的人数超过6 000,就意味着多数通过,那这个人就要被流放国外10年,但不得动其财产。
材料二 梭伦组建民众法庭,将贵族法庭的大多数职权转归民众法庭,贵族法庭主要负责宗教和重大刑事案件的审理。 民众法庭实行陪审员制,陪审员不分等级,一律通过抽签产生。诉讼案件首先通过陪审员审查,然后由法官判决,但法官判决后,陪审员仍可起诉。审案时采用投票表决方式,所有公民都有控告和上诉权利。
请回答:
(1)通过材料一,你可以获得哪些重要历史信息?
(2)分析材料二中的措施对当时雅典法制建设起到的积极作用。
(3)以上材料对当今民主法制建设有何重要启示?
【解析】 本题考查雅典的法制建设。第(1)问,材料一反映的是“陶片放逐法”,从其程序、内容、意义几方面来考虑;第(2)问,注意是“积极作用”,可围绕平民利益、民主性等来作答;第(3)问,可从民主集中制、公平公正原则、民主监督等方面回答。
【答案】 (1)信息:雅典公民可以通过“陶片放逐法”弹劾不法官员;民主程序简便易行,具有保密性原则;流放国外是惩治罪犯的重要手段;国家保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体现了雅典政治具有一定的民主性。
(2)作用:设民众法庭,打破贵族对法律的垄断;实行陪审员制,使平民获得参加国家政治事务的权利;抽签和投票表决的方式,更能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有利于防止司法腐败。
(3)启示:应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执政为民;要加强人民群众对政府的监督,用制度遏制腐败;法制的前提是民主;法律必须体现“公众意志”,要坚持公平、公正和公开的原则;只有让人民群众参政议政,才能实现真正的民主。
14.在古代雅典,首次实现了公民普遍参与、轮番而治的民主政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雅典)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在我们这里,每一个人所关心的,不仅是他自己的事务,而且也关心国家的事务……一个不关心政治的人,我们不说他是一个注意自己事务的人,而说他根本没有事务。我们雅典人把决议提交适当的讨论,因为我们认为言论和行动间是没有矛盾的,最坏的是没有适当地讨论其后果,就冒失开始行动。
——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二 雅典民主政治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卓尔不群的雅典》
(1)根据所学知识,在下面表格中填写相应的内容。
时期
政治机构
职能
伯里克
利时代
最高权力机关
五百人议事会
日常司法机关
(2)根据材料一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优势。
(3)根据所学知识,指出雅典民主政治对近代西方的政治文明建设提供了哪些宝贵经验?
【解析】 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答案直接来自于课本基础知识。第(2)问主要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来回答,从“真正才能”中可以看出雅典民主政治中担任公职的是有才能的公民,因而其民主政治有利于选拔人才,从整段材料中还可以看出通过公民的讨论,还可以避免决策的失误。第(3)问主要以材料为切入点,从课本相关内容获取雅典民主政治能为后来西方民主政治提供借鉴的内容。
【答案】 (1)
时期
政治机构
职能
伯里克利时代
公民大会
公民大会的附属机构
民众法庭
(2)有利于选拔人才;能充分调动公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避免盲目决策。
(3)如:法治、民主选举、民主决策、少数服从多数、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

一、选择题
1.雅典民主制度下的公民大会职能相当于罗马共和制下的哪一机关(  )
A.元老院         B.执政官
C.公民大会 D.平民保民官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当时的古罗马最高权力机关是元老院,由贵族把持,与雅典的公民大会职责相似。
【答案】 A
2.古罗马共和制实质上是一种贵族制,它的主要组成机构不包括(  )
A.执政官 B.元老院
C.平民保民官 D.公民大会
【解析】 古罗马共和制主要由执政官、元老院和公民大会三层机构组成,平民保民官并不是主要机构。
【答案】 C
3.使古罗马由共和制向帝制转变的客观因素主要包括(  )
①国内的阶级矛盾激化 ②罗马帝国的对外扩张 
③统治者个人野心的膨胀 ④古罗马建立了完备的法律体系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④
【解析】 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客观因素”,③是主观因素,④还未建立。
【答案】 C
4.下图是为纪念屋大维的丰功伟绩而建立的和平祭坛浮雕。屋大维受尊崇主要是因为他(  )
A.设立平民保民官 B.确立共和制
C.恢复罗马和平 D.推行和平的对外政策
【解析】 屋大维统治时期,确立了较完整的统治秩序,罗马帝国进入了近200年的相对稳定时期,历史上称为“罗马和平”。
【答案】 C
5.屋大维宣称:“我只不过是共和国的‘第一公民’,元老院的‘首席元老’,即元首。”那么元首制的实质是(  )
A.披着共和外衣的君主专制
B.公开的君主统治
C.贵族的集体领导制
D.贵族共和制
【解析】 屋大维时期原来的共和制虽完全保留下来了,但已成为表面文章,屋大维建立起了个人独裁统治。
【答案】 A
6.如果一个艺术家要在欧洲举办一场“法律——蜡像”展览,当他要表达“成文法”这个主旨时,他的灵感应该取材于(  )
A.十二块青铜牌 B.皇帝哈德良画像
C.罗马大竞技场 D.《民法大全》抄本
【解析】 十二块青铜牌所反映的《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故选A项。
【答案】 A
7.《十二铜表法》规定:“凡依‘现金借贷’的方式缔结契约的,其所用的语言即为当事人的法律……债务人在拘禁期间,得自备伙食,如无力自备,则债权人应每日供给谷物粉一磅,愿多给者听便。”上述规定体现出(  )
A.《十二铜表法》实际是习惯法
B.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债务人利益
C.《十二铜表法》兼顾奴隶利益
D.债权人的利益受到严格的限制
【解析】 此题考查对古代罗马法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材料所述体现了罗马法律对于债务人的合法权益予以保护。故选B。
【答案】 B
8.《十二铜表法》规定“利息不得超过一分(年利息最高为8.33%)”;债务人对所欠债务的偿还“有30天的法定宽限期”。这一条款(  )
A.保留了习惯法的条文
B.维护了借贷双方的平等权利
C.否认了高利贷的存在
D.体现了对平民利益一定程度的保护
【解析】 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限制利息和对还债实行宽限体现了对平民利益一定程度的保护;A、B、C三项均与材料不符。故选D项。
【答案】 D
9.(2011年12月黑龙江学业水平考试)罗马《十二铜表法》规定:“用人为方法变更自然水流,以致他人财产遭受损害时,受害人得诉诸赔偿”;“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这反映了(  )
A.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B.贵族的利益得到维护
C.平民的利益得到维护 D.帝国的稳定得到保障
【解析】 题干信息显示:变更水流造成他人财产损失的应赔偿,橡树果实落入邻地时,可以进入邻地拾取,这是一种保护私有财产的措施。
【答案】 A
10.《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三条规定:“如果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则应缴纳罚金300阿司,如为奴隶,则为150阿司。”由此你不能得到的信息是
(  )
A.《十二铜表法》重点保护贵族和平民的利益
B.《十二铜表法》本质上是自由人对奴隶阶级的统治工具
C.《十二铜表法》一定程度上也保护了奴隶的利益
D.《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的标题有可能是“伤害法”
【解析】 公元前5世纪中期,在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中,政府制定了《十二铜表法》。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A、C、D三项说法正确;B项说法错误,每一部法律的本质都是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实行专制的工具,《十二铜表法》是维护私有制度和奴隶主贵族权益的,也是奴隶主贵族对奴隶阶级进行统治的工具。
【答案】 B
11.右面漫画体现了罗马法的哪一原则 (  )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法律至上
C.维护私有财产
D.不告不理及无罪推定
【解析】 漫画体现了罗马法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调节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纠纷,维护公民的私有财产,以调节社会矛盾。
【答案】 C
12.(2013·杭州高一检测)从罗马法的产生发展过程,可以清晰地看到人类社会法律产生和演变的发展过程。罗马法发展的过程中,合乎逻辑的演变是(  )
A.习惯——习惯法——法——法律总结
B.法律理论——习惯——法——习惯法
C.法——习惯——法律总结——习惯法
D.习惯法——习惯总结——习惯法
【解析】 本题考查罗马法的发展脉络,题目较简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答案选A。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古代罗马人相信,在人类之外客观存在着一种必须服从的力量,这就是约束人类的自然法则,法律的目的是保证人类“正直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人生而平等,都享有任何人不能剥夺的一些基本权利。
材料二 任何人在缺席时不得被判罪。同样,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任何人不能仅因为思想而受惩罚。
判刑时必须始终考虑罪犯的年龄与涉世不深。
——《民法大全》
材料三 在罗马帝国,到处都由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从而使地方上的社会秩序都被宣布无效,因为它们与罗马法制不相符合。
——马克思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哪些思想?
(2)古罗马的《民法大全》有许多积极的成分,请根据上面所引条文做一简单的评述。
(3)依据材料三可知罗马法的实施有何积极作用?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罗马法的实质及作用的理解。第(1)、(2)问可结合材料内容逐一进行概括。第(3)问从维系罗马帝国统治的角度回答罗马法的积极作用。
【答案】 (1)自然法思想、人人平等思想和天赋人权思想。
(2)罗马法重事实,重证据,尽量杜绝冤假错案;对持不同思想的人一般不予追究;保护未成年人甚至涉世不深者的权益等。
(3)罗马法的制定和实施是为了维持和稳定帝国统治。它维护奴隶制度,保护统治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巩固帝国社会基础。保护公民平等权利和私有财产。罗马法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
14.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马《十二铜表法》规定:“树枝越界的,应修剪……使树阴不至影响邻地;如树木因风吹倾斜于邻地,邻地所有人亦可诉诸处理。”“在夜间窃取耕地的庄稼或放牧的,如为适婚人,则处死以祭谷神;如为未适婚人,则由长官酌情鞭打,并处以赔偿双倍于损害的罚金。”
材料二 对债权的规定和解释是罗马法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制定了解决各类债务纠纷时适应的条款,而且特别明晰地规定了契约的各种形式,以及契约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材料三 “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的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即使在英国,为了私法(特别是其中关于动产的那一部分)的进一步发展,也不得不参照罗马法的诸原则。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十二铜表法》的特点。
(2)简要说明“对债权的规定和解释是罗马法的一项重要内容”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简要分析罗马法的历史影响。
【解析】 本题考查罗马法的内容和影响,试题提供了大量的材料,设置了新的知识情景,回答时注意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1)问注意不要单纯提取信息,要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概括出其特点;第(2)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第(3)问结合课本知识综合回答其作用与影响。
【答案】 (1)条文内容明晰;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有过去习惯法的痕迹。
(2)罗马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经济问题复杂多样;随着扩张和版图的扩大,罗马公民与非公民的矛盾上升,财产纠纷增多。
(3)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深远影响。罗马法的影响还涉及亚洲,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中国清末和民国时期都受罗马法的影响。罗马法中蕴含的公民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和民族的永恒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