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机械效率
第1课时认识机械效率
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含义,知道三者之间的关系.
2.知道机械效率的概念,能结合具体实例认识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总功,会计算机械效率.
重点:知道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难点:计算机械效率.
一、新课导入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效率”这个词,例如学习效率、工作效率等.利用机械帮助我们完成某项任务,也会涉及到效率问题,我们称为机械效率.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就是机械效率.
二、探究新知
知识模块一: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教师提问】小明家最近买了一套新房,家在三楼.想把洗手间、厨房装修一下,需要把沙子运到三楼.请同学们根据需要,选择机械帮助小明家解决这个问题,看看哪种方法最好?
如图所示的三种方法可供参考:第一种是人直接提着沙子上楼;第二种是把沙子放进桶里,人通过动滑轮把沙子拉上楼;第三种是把沙子放进质量较小的袋子里,人通过动滑轮把沙子拉上楼.
请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各种方案,并对各个方案进行讨论,比较优缺点.
【交流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
【教师提问】在把沙子从一楼运上三楼的过程中,每种方法中各对哪些物体做了功?
【学生作答】第一种方法人对沙子和桶做了功;第二种方法人对沙子、桶、绳子和动滑轮做了功,还要克服摩擦力做功;第三种方法人对沙子、袋子、绳子和动滑轮做了功,还要克服摩擦力做功.
【教师提问】无论他采取哪种方法都必须做的功是他对什么做的功?
【学生作答】无论他采取哪种方法都必须做的功是他对沙子做的功.
【教师提问】这三种方法中,哪种方法最好?
【学生作答】第三种方法最好.因为第一种方法用力最大,第三种方法用力最小,且做的额外功比第二种少.
【教师讲解】必须要做的功叫做有用功,用W有表示.克服机械本身所受的重力和摩擦力等因素的影响而多做一些功,这部分功叫做额外功,用W额表示.有用功和额外功之和是总共做的功,叫做总功,用W总表示.
知识模块二:机械效率
【教师讲解】工作中,我们总是希望额外功越少越好,也就是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越大越好.在物理学中,用机械效率表示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
计算公式:η= ×100%
对于实际机械,由于总是有额外功存在,一定有η <1.
【教师提问】机械效率有单位吗?
【学生作答】没有.
【教师提问】为什么机械效率一定小于1?
【学生作答】由于使用任何机械,都不可避免要做额外功,因此机械效率一定小于1.
【教师提问】如图所示,利用动滑轮提升货物,在竖直向上、大小为250 N的拉力F作用下,把重为400 N的货物在20 s的时间内匀速上升5 m.求:
(1)有用功W有;
(2)拉力F的功率P;
(3)此过程中动滑轮的机械效率η.
【学生作答】(1)有用功W有=Gh=400 N×5 m=2 000 J;
(2)拉力F做功=Fs=250 N×(2×5)m=2 500 J,
P= = =125 W;
(3)动滑轮的机械效率η= = =80%.
三、课堂演练
1.用铁桶从井中打水,此过程中 (A)
A.人对铁桶做的功是额外功
B.人对水做的功是额外功
C.人对水和铁桶做的功都是额外功
D.人对水和铁桶做的功都是有用功
2.如图所示,小聪用滑轮组拉动水平地面上重为500 N的物体A,使它匀速前进2 m,地面对它的摩擦力为150 N,小聪施加的拉力F=100 N(忽略绳重和滑轮重),则滑轮组做的有用功为 300 J,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75%.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收获了不少知识.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理解了什么是机械效率,从而得到了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并能据此进行计算.
五、板书设计
第3节机械效率
第1课时认识机械效率
一、三个功的概念
1.有用功(W有):为了达到某一目的必须做的功
2.额外功(W额):无用而又不得不做的功
3.总功(W总):有用功和额外功的总和,W总=W有+W额
二、机械效率
1.定义: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
2.公式:×100%
3.注意:任何机械效率都是小于1的,η<1;机械效率是个比值,没有单位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机械效率.在区分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时,可以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明白三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实际过程中使用机械做的功为总功.理解机械效率时,可以结合身边使用机械的实例,设计数据计算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再计算机械效率,这样既熟悉了功的计算,又加深了对机械效率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