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6.5 《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6.5 《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沪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5-17 15:09: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6.5 《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杠杆,能根据实物画出杠杆的示意图。
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会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初步领会从具体到抽象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杠杆在实际中的应用,体会物理知识是有用的,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二 教学重点
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分析计算杠杆问题的理论依据,也是研究其他简单机械的基础,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并运用它分析有关问题是重点。
三 教学难点
很多学生尽管能正确说出力臂的定义,但遇到实际问题时仍把支点到动力或阻力作用点的距离作为力臂,所以力臂的概念及其画法是本节的难点
四 教学安排
2课时
五 课程类型:讲授与实验课
六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1. 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展示跷跷板两幅图,引起学生美好的回忆。再展示撬棒撬石块让学生找出它们工作时的共同点,从而引出杠杆的概念。
2.新课内容
杠杆: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直或曲棒)。关键词:固定点 硬棒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杠杆:撬棒撬石块 起子起瓶盖 羊角锤起钉子 剪子剪东西等。
介绍杠杆的五要素
多媒体展示跷跷板 撬棒撬石块说明五要素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叫支点0。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叫动力F1。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叫阻力F2。
动力臂: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L1。
阻力臂: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
让学生到黑板画力臂,然后订正说明如何找力臂。
让学生总结画力臂的步骤:1.找支点 2.画作用线 3.作垂线 4.标力臂
杠杆平衡:杠杆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叫杠杆平衡。
探究跷跷板中的道理
提出问题
跷跷板为什么能上下转动?
猜想与假设
如何使跷跷板保持水平状态
可能与F1 F2 L1 L2大小有关
3)设计实验
简化模形:直尺----跷跷板 钩码----人
4)进行实验
让学生分组探究实验将数据填到书中的表格中
5)结论
由学生的实验数据分析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
动力乘以动力臂=阻力乘以阻力臂
6)评估:实验中注意的问题 1.实验时首先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处于水平平衡状态。 2.改变钩码数量和它们离开点O的距离使杠杆处于水平静止状态。3.每组至少做3次
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分析书中的例题(略)
书中的讨论提出下节课解决
七 课堂小结
杠杆的概念及五要素
杠杆平衡概念
杠杆的平衡条件
八 课后作业 书P29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