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龙华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期中)
生物
本试卷共6页,24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水稻的花为两性花(即一朵花中既有雄蕊,也有雌蕊),玉米的花为单性花(即一朵花中只有雄蕊或雌蕊)。下列有关植物人工异花传粉的说法,正确的是
A.对水稻进行杂交时需要对父本进行去雄
B.对玉米进行杂交的基本操作程序是去雄→套袋→授粉→套袋
C.无论是水稻还是玉米,在杂交过程中都需要套袋
D.无论是水稻还是玉米,在杂交过程中都需要去雄
2.下列杂交组合属于测交的是
A.eeffgg×EeFfGg B.EeFfGg×eeFfGg
C.eeffGg×EeFfgg D.EeFfGg×EeFfGg
3.下列关于“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显微镜下大多数细胞中能观察到染色体
B.实验操作中,解离和压片有相同的作用
C.染色时,可使用0.01g/mL的甲紫溶液染色3~5min
D.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和分布特点可作为判断有丝分裂各时期的依据
4.图1为细胞周期,图2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确的是
A.b,c时期,染色体的化学本质发生改变
B.甲细胞内含有8个核DNA分子,4条染色体
C.乙与丙细胞中的染色单体数量相等
D.丙细胞的赤道板结构会在a,c时期中出现
5. 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能直接说明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A. F1自交后代中高茎∶矮茎=3∶1 B. 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C. F1产生的雌雄配子比例为1∶1 D. F1产生的配子中D∶d=1∶1
6. 某雌雄同株植物有A/a、B/b、D/d三对等位基因,每对等位基因控制一对相对性状且三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A、B、D分别对a、b、d为完全显性。现有基因型为AaBbDd、aaBbDd的两个体。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型为AaBbDd的个体能产生8种雄配子
B.基因型为aaBbDd的个体自交,后代有4种表型
C.二者杂交,子代中基因型为aabbdd的个体占1/16
D.二者杂交,子代中不应出现显性纯合子
7. 下列关于“假说—演绎法”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测交实验”是对演绎推理过程及结果的检测
B.“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和结果”属于假说的内容
C.“F1(Dd)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属于假说内容
D.“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属于假说内容
8.脑卒中,也叫中风,一般是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局部神经结构损伤、功能缺失引起的。科研人员运用神经干细胞进行脑内移植治疗脑卒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患者局部神经结构损伤、功能缺失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修复和重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干细胞与神经细胞在形态、结构、功能等方面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B.神经干细胞在参与损伤部位修复过程中发生了细胞分裂、分化等过程
C.神经干细胞是未经分化的细胞,其分裂分化成神经细胞的过程中,核酸数量不变
D.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局部神经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坏死
9.有丝分裂过程中存在以下行为:①DNA的复制 ②着丝粒的分裂 ③遗传物质进入子代细胞。下列叙述最合理的是
A.DNA分子数变化的原因是①②③
B.一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变化的原因是①②
C.姐妹染色单体数目变化的原因是②③
D.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原因是①③
10.管家基因是指所有细胞中均要表达的一类基因,其产物是维持细胞基本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而奢侈基因是指不同类型细胞中特异性表达的基因,其产物赋予各种类型细胞特异的形态结构特征与功能。如图是人体三种细胞内的部分基因及它们的活动状态。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基因a属于管家基因 B.细胞A、B、C结构和功能不同的原因是遗传物质不同
C.细胞B最可能为胰岛细胞 D.基因a、b、c的主要差异是脱氧核苷酸序列不同
11.某种细胞中,进入细胞核的蛋白APOE可作用于细胞核骨架和异染色质蛋白,诱导这些蛋白发生自噬性降解,影响异染色质上的基因的表达,促进该种细胞的衰老。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细胞自噬不利于生物体内部环境的稳定B.细胞自噬过程与细胞内酶的功能密切相关
C.衰老细胞细胞膜的物质运输功能增强 D.衰老细胞的细胞体积增大、代谢速率降低
12.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来,其体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如图所示为雄蜂精原细胞进行的减数分裂的大致流程图(图中仅绘出雄蜂的两条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和数量变化)。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雄蜂的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能产生4个精细胞
B.雄蜂减数分裂Ⅱ中期,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最多
C.雄蜂的部分次级精母细胞中至少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
D.雄蜂减数分裂I前期不会出现联会现象和四分体
13.某小组进行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时,向甲、乙两个小桶内各装人20个(其中10个标记D,10个标记d)等大的立方体模型并混匀,然后分别从甲、乙两桶内随机抓取1个模型,记录组合,直至桶内模型全部抓完。经统计发现,组合结果DD:Dd:dd不等于1:2:1。下列建议与分析不合理的是
A.抓后放回原桶摇匀,重复50~100次。保证样本数足够大以减少实验误差
B.把立方体模型换为材质、大小相同的小球,以便充分混匀,避免人为误差
C.每次抓取后,应将抓取的模型放回原桶,保证每种模型被抓取的概率相等
D.将其中一只桶内的D和d各增加10个,因为精子的数量远比卵细胞的多
14.芍药体细胞染色体一般为(2n=10),是我国的传统花卉。科研人员对新品种芍药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进行了研究。一个花粉母细胞通过减数分裂可以形成四个花粉粒细胞,显微镜下观察的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⑤细胞的名称为初级精母细胞 B.图③细胞中有10个四分体
C.图①表示姐妹染色单体分离D.减数分裂过程的顺序为⑤①③④②
15.人对苯硫脲(PTC)的尝味能力是由一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T、t)控制的。PTC为白色结晶状物质,因含有基团而有苦涩味,有人能尝出其苦味,称PTC尝味者,有人不能尝出其苦味,称PTC味盲者。研究发现,体内不含t基因时PTC尝味能力最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PTC味盲者基因型是tt,基因型为Tt的人有PTC尝味能力
B.若两个PTC尝味能力最强人婚配,其子女PTC尝味能力也是最强
C.若两个有PTC尝味能力的人结婚,子女都有PTC尝味能力
D.若基因型为Tt的两个人婚配,生下一个孩子PTC尝味能力最强的概率为1/4
16.下列有关真核生物的基因和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①等位基因都位于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都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②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
③摩尔根利用果蝇进行杂交实验,运用“假说—演绎”法确定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④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染色体就是由基因组成的
⑤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A.①③⑤ B.②③④ C. ②③⑤ D. ①④
17.某XY型雄性动物体内的一个精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得到两个子细胞M1和M2;另一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得到两个子细胞N1和N2,N1再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两个子细胞P1和P2。在不发生染色体互换和变异的情况下,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 M1和M2中染色体形态相同,N1和N2中染色体形态不同
B. M1和N1中染色体数目不同,N1和P1中染色体数目相同
C. P1和P2中的核遗传信息不同,N1和N2中的核遗传信息相同
D. M2和N2中核DNA数目相同,N2和P2中核DNA数目不同
18.浅浅的小酒窝,笑起来像花儿一样美。酒窝是由人类常染色体的单基因所决定,属于显性遗传。甲、乙分别代表有、无酒窝的男性,丙、丁分别代表有、无酒窝的女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若乙与丁结婚,生出的所有孩子都无酒窝
B.若甲与丙结婚,生出的孩子一定都有酒窝
C.若乙与丙结婚,生出的孩子有酒窝的概率为50%
D.若甲与丁结婚,生出一个无酒窝的男孩,则甲的基因型可能是纯合的
19.下图为4个家系的遗传系谱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肯定不是抗维生素D佝偻病(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遗传的家系是甲、乙
B. 可能是色盲遗传的家系是甲、乙、丙、丁
C. 家系甲中,这对夫妇再生一患病孩子的概率为1/4
D. 家系丙中,女儿不一定是杂合子
20.鸡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芦花鸡由位于Z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B控制,非芦花鸡由隐性基因b控制,B对b为显性。以下杂交组合方案中,能在早期根据雏鸡羽毛特征完全区分F1性别的是
A. ZbZb× ZBW B.ZBZb× ZbW C. ZBZb× ZBW D. ZBZB× ZbW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40分。
21.(本题10分, 除特殊说明外,每空2分)下图中表示干细胞的三个发育途径,请据下图回答:
(1)干细胞是动物和人体内仍保留着少数_________的细胞(1分);A细胞的全能性_______(“大于”、“小于”或“等于”)D细胞。
(2)A细胞分化成D细胞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若D为白细胞吞噬并消灭细菌过程的示意图,此过程中细菌进入白细胞的方式是________(1分)。B、D两类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差异很大,但具有完全相同的__________。
(4)C细胞的过程是由_________决定的。
22.(本题10分,每空2分)某种鼠体细胞中有40条染色体,雌鼠的1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可形成1个卵细胞。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团队发现,蛋白质C在卵细胞形成过程中发挥了独特作用,当蛋白质C缺失时雌鼠产生的胚胎不能正常发育。下图是蛋白质C缺失雌鼠和正常雌鼠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对比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正常雌鼠的1个初级卵母细胞会形成_______个四分体。与卵原细胞相比,卵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核DNA数目减半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图可知,蛋白质C影响卵母细胞_____________(填“纺锤体形成”或“同源染色体分离”),蛋白质C缺失的卵母细胞,在减数分裂Ⅰ后期时的姐妹染色单体数是__________个。
(3)已知蛋白质C缺失的卵母细胞仍能正常受精,受精后启动了减数分裂Ⅱ,该过程会发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排出极体并发育为早期胚胎;早期胚胎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数有______条,但所有胚胎在着床后死亡。
23. (本题10分,每空2分)下图为某单基因遗传病系谱图(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据图回下列问题:
(1)如果1号和2号个体都携带致病基因,则4号个体基因型是_________;3号个体是纯合子的概率为___________。
(2)如果1号个体不携带致病基因,则:
①2号个体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5号个体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
②5号个体和正常男性婚配,生出患病女孩的概率是__________。
24.(本题10分, 每空2分)燕麦颖片颜色由B,b和Y,y基因控制(两对基因遵守自由组合定律),B和Y基因分别控制前体物质转变为黑色色素和黄色色素。黑色色素存在时,能够遮盖黄色,使燕麦颖片表现为黑色,如图1,将黑颖(BBYY)和白颖(bbyy)燕麦杂交,F1均表现为黑颖,如图2,请回答问题:
(1)F1自交获得F2,F2表现型有______种
(2)F1自交获得F2,F2性状分离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F2黑颖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是______。
(3)将F1与白颖燕麦杂交,后代中黄颖燕麦所占比例为______,其基因型是______。深圳市龙华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期中)
生物(答案)
一、选择题(20题,每题 3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CAABD CBCBB BDDAC DCABA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40分)
21.(1) 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 大于(2)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3) 胞吞 遗传物质(4)基因
22(1) . 20 .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2) 同源染色体分离 80(3) 120
23 (1). aa (2). 1/3 (3). XAXa (4). XAXA或XAXa (5). 0
24.(1)3 (2) 黑颖:黄颖:白颖=12:3:1 1/6 (3) 1/4 bbY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