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区 2022-2023 第二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高一数学参考答案
BADD ACCB
9.AB 10.BC 11.ABD 12.ABD
13 2 5. 14.13 15.[ 2,2]
5
【分析】以 C 为原点,BC 为 x 轴正方向,过 C 垂直向上方向为 y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利用向量的坐
标运算直接求解.
【详解】
如图示,以 C 为原点,BC 为 x 轴正方向,过 C 垂直向上方向为 y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因为菱形 ABCD 的边长为 2,∠ABC = 60°,则B ( 2,0) , C (0,0) , D (1, 3 ) , A( 1, 3 ) .
因为点 P 在 BC 边上(包括端点),所以P (t,0) ,其中 t∈[ 2,0] .
所以 AD = (2,0) , AP = (t +1, 3 ) ,
所以 AD AP = 2t + 2 .
因为 t∈[ 2,0],所以 AD AP = 2t + 2∈[ 2,2] .
故答案为:[ 2,2]
16. 14 + 2
【详解】由题意,连接BD,取 AC BD = O ,分别取 SC,CD 的中点G, F ,连接EG,GF , EF ,如下图:
则 SO = 2 3, SO ⊥平面 ABCD,由 AC 平面 ABCD,则 SO ⊥ AC ,
第 1 页,共 6 页
在正方形 ABCD中, AC ⊥ BD, SO, BD SO BD = O, 平面 SBD, AC ⊥平面 SBD,
在△SBC 中,EG / /SB , EG 平面 SBD, SB 平面 SBD,∴EG / / 平面 SBD,
同理可得EF / / 平面 SBD, EF , EG ∴ EF EG = E , 平面EFG , 平面EFG / / 平面 SBD,故 AC ⊥平面
EFG ,则点 P 的轨迹为 EFG的三边,
1 1 1
由中位线定理可知,EG = SB, EF = BD, FG = SD,
2 2 2
在正方形 ABCD中, AB = 2,则BD = 2 2 ,
2
在Rt△SOB 中, SB = SO2 +OB2 = 12 1+ BD = 14 ,同理 SD = 14 ,
2
1 1 1
点 P 的轨迹长为EF + EG + FG = BD + SB + SD = 2 + 14 .
2 2 2
3 2π
17.(1) (2)
2 3
(1)解:∵e1 ,e2 为单位向量,且e1 , e2 的夹角为 120°,
∴ e1 e2 =1×1×cos120
1
° = .
2
( ) ( ) 1 3∴ a b = 2e1 + e2 e2 e1 = 2e1 e2 2+1 e2 e1 = 1 2+1+ = . 2 2
(2)设a与b 的夹角为θ.
( 2 ∵ a = a2 = 2e 11 + e2 ) = 4 4× +1 = 3, 2
b = b 2 = ( 2e 12 e1 ) = 1+ 2× +1 = 3 , 2
∴ cosθ
a b 3 1 1
= = × =
a b 2 3× 3 2 .
又∵θ ∈[0,π ],
θ 2π∴ = ,
3
2π
∴ a与b 的夹角为 . 3
第 2 页,共 6 页
18 3.(1)证明见解析;(2) .
3
(1)连结B1C 交 BC1于E ,连结ED.因为D,E 都是中点,
所以DE //AB1 ,又DE 平面BDC1 , AB1 平面BDC1 ,
所以 AB1 // 平面BDC1 .
(2)因为 AB1 // 平面BDC1 ,所以VA BDC =V1 B1 BDC =V1 D BB1C .
取 BC 的中点F ,连接 AF ,得 AF ⊥ BC .
又CC1 ⊥平面 ABC , AF 平面 ABC ,所以 AF ⊥ CC1 .
又 BC 平面BCC1B1,CC1 平面BCC1B1, BC ∩CC1 = C ,
所以 AF ⊥平面BCC1B1 .
1
又因为D为 AC 的中点,所以点D到平面BCC1B1的距离为 AF . 2
即三棱锥D BB C d
1
1 的高 = AF . 2
又因为 AB = AA1 = 2,所以d
1 AF 1 2 3 3= = × × = .
2 2 2 2
又 S
1
BB C = × 2× 2 = 2
1 3 3
,所以
1 2 VA BDC =V 1 D BB = ×2× =
.
1C 3 2 3
π π
19.(1) 或 ;(2)2 3 .
6 3
(1)由余弦定理知,a2 + b2 c2 = 2ab cosC ,
3
因为 (a2 + b2 c2 )sin C = ab , 2
所以2abcosC sin C 3= ab,即sin 2C 3= .
2 2
π 2π π π
又0 < C < π ,所以2C = 或 ,所以C = 或 .
3 3 6 3
(2)由(1)及C
π π
> ,得C = ,
4 3
因为a + b + c =12,且c = 5,所以a + b = 7 ,
由余弦定理知,c2 = a2 + b2 2abcosC = (a + b)2 2ab 2ab×cos
π
,
3
即 25 = 49 3ab ,所以ab = 8,
1 1 π
所以 S = absin C = ×8×sin = 2 3 ABC 的面积 .
2 2 3
第 3 页,共 6 页
20.(1)证明见解析 (2)2
(1) AB 是半圆D的直径,故 BE⊥ AE ,∠BAC = 90°,即 AB ⊥ AC ,
平面 ABE ∩平面 ABC = AB,且平面 ABE ⊥平面 ABC , AC 平面 ABC ,
故 AC ⊥平面 ABE,又BE 平面 ABE,故BE ⊥ AC ,
AC ∩ AE = A, AC 平面 ACE , AE 平面 ACE , BE ⊥平面 ACE ,
CE 平面 ACE ,故BE ⊥ CE ;
(2) AB 为直径且点E 是 AB 的中点, ABE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点D为 AB 的中点,DE ⊥ AB,
平面与 ABE ⊥平面 ABC 且平面 ABE ∩平面 ABC = AB,故 DE ⊥平面 ABC ,
AB 平面 ABC ,故 AB ⊥ DE ,则过点E 做 BC 的垂线交BC 于点H ,连接DH ,
DE ∩ EH = E ,故BC ⊥平面DEH ,DH 平面DEH ,故BC ⊥ DH ,
故∠DHE 为二面角E BC D的平面角,
Rt EHD DH 3 sin 30 3因在 △ 中 = × ° = ,DE = 3 , tan∠DHE
DE
= = 2 .
2 DH
即二面角E BC D的平面角的正切值为 2.
a cosα sin β
21.(1)h= sin (α β ) ;(2)h=180.
(1)h =1(0 6 + 2)(2)h =180 2
【分析】(1)由已知条件可得∠ABC =α β ,∠BCA = 90° + β,利用正弦定理得到 AB ,再利用h = AB sinα a
即可得出结果;(2)设DE = x ,先求出 tan∠BED, tan∠CED ,再利用两角差的正切公式得到 tan∠BEC ,最
后利用基本不等式即可得出结果.
【详解】(1)解:在 ABC 中,∠ABC =α β ,∠BCA = 90° + β ,
BC AB
由正弦定理得: = ,
sin∠BAC sin∠BCA
AB α sin(90
° + β ) a cosβ
得 = = ,
sin(α β ) sin(α β )
则 h = AB sinα a
a cosβ sinα a cosα sin β
= a =
sin(α β ) sin(α β ) ,
(2)设DE = x ,
tan∠BED h + 20= , tan CED h∠ = ,
h x
tan BEC tan ( BED CED) tan∠BED tan∠CED∴ ∠ = ∠ ∠ = ,
1+ tan∠BED tan∠CED
第 4 页,共 6 页
20
x 20 10= (h =1 + 20)h x h(h + 20)
≤ ,
+ + h(h + 20)
x2 x
当且仅当 x
(h + 20)h
= ,
x
即 x = h(h + 20) 时, tan∠BEC 最大,从而∠ BEC 最大,
由题意, h(h + 20) = 60 10 ,
解得h =180 .
22 21.(1)证明见解析;(2) ;(3)3.
7
(1)
过点D作 DH ⊥ AB交 AB 于H ,
∵四边形 ABCD和CDEF 是直角梯形, AB ∥ DC ∥EF ,
∠BAD = ∠CDE = 60°,
∴ DC ⊥ CB,DC ⊥ CF ,CB ⊥ AB,
∠FCB = 60°,
∴DH = BC ,DC = HB = 3, AH = 2,
在 Rt AHD, AH = 2,∠BAD = 60°,∴DH = BC = 2 3 ,
同理可得CF = 2 3 ,
在三角形CFB 中,CF = BC = 2 3 ,∠FCB = 60°,所以三角形CFB 为等边三角形,
∵ N 为CB中点,∴FN ⊥ BC ,又DC BC = C , DC 平面 ABCD, BC 平面 ABCD,
∴ FN ⊥平面 ABCD .
(2)
取CF 中点G ,连接BG , BD,DG ,
∵三角形CFB 为等边三角形,G 为CF 中点,
∴ BG ⊥ CF ,
又DC ⊥平面CFB , BG 平面CFB ,
∴DC ⊥ BG ,
又DC CF = C ,DC 平面DCF ,CF 平面DCF ,
∴ BG ⊥平面DCF ,
第 5 页,共 6 页
∴∠BDC为直线BD与平面DCFE 所成角,
在 Rt△DCB中,DC = 3,CB = 2 3 ,∴DB = 21 ,
在等边三角形BCF 中,CB = CF = 2 3 ,∴BG = 3,
3 21
∴ sin∠BDC = = .
21 7
(3)连接 AN ,
设点D到平面 ABFE 的距离为d ,
由题意得点D到平面 ABFE 的距离即点D到平面 ABF 的距离,
∵ FN ⊥平面 ABCD, AN 平面 ABCD,
∴ FN ⊥ AN ,
∵ DC ∥ AB ,DC ⊥平面CFB ,
∴ AB ⊥平面CFB ,
∵ BF 平面CFB ,
∴ AB ⊥ BF ,
∴ S
1
ABF = ×5×2 3 = 5 3 , 2
∵VD ABF =VF ADB ,
1 5 3 d 1 1∴ × × = × ×5×2 3×3,解得d = 3 .
3 3 2
第 6 页,共 6 页龙华区 2022-2023 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试卷
高一数学
本试卷共 4 页,22 小题,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题时,必须使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
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5分,共 40.0 分。每小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a .已知向量 = (3, 1) ,b = (1, 2),则 3a + 2b =( )
A. (7,1) B. ( 7, 1) C. ( 7,1) D. (7, 1)
2.已知复数 z = (m 3) + (m 1)i 的模等于 2,则实数m 的值为( )
A.1 或 3 B.1 C.3 D.2
3.m ,n是不同的直线,α , β 是不重合的平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若α / /β,m α, n β ,则m // n
B.若m ,n α,m / /β ,n / /β ,则α / /β
C.若α / /β,m / /α ,则m / /β
D.m , n是异面直线,若m / /α ,m / /β ,n / /α, n / /β ,则α / /β
4.如图,在 OAB 中, P 为线段 AB 上的一点,OP = xOA+ yOB且 BP 3PA,则( )
2 1 1 2
A. x = ,y = B. x = ,y =
3 3 3 3
1 3 3 1
C. x = ,y = D. x = ,y =
4 4 4 4
5.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为 2 ,其侧面展开图为一个半圆,则该圆锥的母线长为( )
A.2 2 B.2 3 C.4 2 D.4 3
第 1 页,共 4 页
6.已知向量a,b满足 | a |=1,| b |= 3,若 | 2a b |= 13,则向量a与b 的夹角为( )
2π π 5π π
A. B. C. D.
3 3 6 6
7.阿基米德( Archimedes,公元前 287 年—公元前 212 年)
是古希腊伟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他推导出的结
论“圆柱内切球体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二,并且球的表
面积也是圆柱表面积的三分之二”是其毕生最满意的数学发
现,后人按照他生前的要求,在他的墓碑上刻着一个圆柱容器
里放了一个球(如图所示),该球与圆柱的两个底面及侧面均
相切,圆柱的底面直径与高都等于球的直径,若球的体积为
36π ,则圆柱的体积为 ( )
A.36π B.45π C.54π D.63π
8.在《九章算术》中,将四个面都为直角三角形的三棱锥称之为鳖臑.已知在鳖臑 A BCD中,满足 AB ⊥
平面BCD,且 AB = BD = 5, BC = 3,CD = 4,则此鳖臑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
A. 25π B.50π C.100π D.200π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5分,共 20.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
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 5分,部分选对的得 2分,有选错的得 0分)
9.下列命题错误的是( )
A.棱柱的侧棱都相等,侧面都是全等的平行四边形
B.用一个平面去截棱锥,棱锥底面与截面之间的部分是棱台
C.若三棱锥的三条侧棱两两垂直,则其三个侧面也两两垂直
D.正棱台的侧棱延长后交于一点,侧面是等腰梯形
10.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 AB AC = BC
B .单位向量a,b ,满足a2 = b 2
C .对于向量a,b ,有 | a b |≤| a | | b |恒成立
D.向量e1 = ( 1,2), e2 = (5,7)不能作为所在平面内的一组基底
第 2 页,共 4 页
11.一艘轮船航行到 A 处时看灯塔 B 在 A 的北偏东75 方向上,距离为 12 3海里,灯塔 C 在 A 的北偏西
30°方向上,距离为 6 6 海里,该轮船从 A 处沿正北方向继续航行到 D 处时再看灯塔 B 在其南偏东60 方
向上,下面结论正确的有( )
A. AD =12 2 海里 B.CD = 6 2 海里
C.∠CDA = 60 或∠CDA =120 D.灯塔 C 在 D 的南偏西60 方向上
12.(多选)如图,在四面体 ABCD中,点P,Q,M,N 分别是棱
AB,BC,CD,AD 的中点,截面PQMN 是正方形,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A. AC ⊥ BD B. AC / / 截面 PQMN
C. AC = CD D.异面直线PM 与BD所成的角为45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5分,共 20.0 分)
13.已知 i为虚数单位,复数 z 满足 z (2 i) = 1+ 2i ,则复数 z 的实部为_________.
14.如图,已知正三棱柱的底面边长为 2cm,高为 5cm,一质点自 A 点出发,沿
着三棱柱的侧面绕行两周到达 A1点的最短路线的长为______cm.
15.已知菱形 ABCD 的边长为 2,∠ABC = 60°,点 P 在 BC 边上(包括端点),
则 AD AP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
16.如图,在正四棱锥 S-ABCD(顶点 S 在底面 ABCD 上的射影是正方形
ABCD 的中心)中,底边长 2,高2 3,E 是 BC 的中点,点 P 在正四棱锥
表面上运动,并且总是保持 PE⊥AC.则动点 P 的轨迹的长度___________.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70.0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
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 10 分)已知e1 ,e2 为单位向量,且e1 ,e2 的夹角为 120°,向量a = 2e1 + e2 ,b = e2 e1 .
(1)求a b ; (2)求 a与b 的夹角.
18.(本小题满分 12 分)如图,在直三棱柱 ABC A1B1C1 中,底
面 ABC 是等边三角形,D为 AC 的中点.
(1)证明: AB1 // 平面BDC1 ;
(2)若 AB = AA1 = 2,求三棱锥 A BDC1的体积.
第 3 页,共 4 页
19.(本小题满分 12 分)
在 ABC A 3中,角 ,B,C 的对边分别为 a,b,c,且 (a2 + b2 c2 )sin C = ab . 2
π
(1)求角 C 的大小;(2)若C > , c = 5, ABC 的周长为 12,求 ABC 的面积.
4
20.(本小题满分 12 分)
如图 1 是半圆D(以 AB 为直径)与Rt△ABC 组合成的
平面图,其中∠BAC = 90°,图 2 是将半圆D沿着直径
折起得到的,且半圆D所在平面与Rt△ABC 所在平面垂
直,点E 是 AB 的中点.
(1)求证:BE ⊥ CE ;
(2)若BC = 2AC = 4,求二面角E BC D的平面角的正切值.
21.(本小题满分 12 分)
山顶有一座石塔 BC,已知石塔的高度为a = 20 2 .
(1)如图(1),若以 B,C 为观测点,在塔顶 B 处
π
测得地面上一点 A 的俯角为α ,在塔底 C 处测
4
π
得 A 处的俯角为β = ,求山的高度 h.
6
(2)如图(2),若将观测点选在地面的直线 AD 上,其中 D 是塔顶 B 在地面上的正投影,当观测点 E 在
AD 上满足 DE =120 5 时,看 BC 的视角(即点 B 与点 C 仰角的差 BEC )最大,求山的高度 h.
22.(本小题满分 12 分)
如图,已知 ABCD和CDEF 都是直角梯形, AB∥DC , DC∥EF , AB=5, DC = 3,EF =1,
∠BAD = ∠CDE = ∠FCB = 60°,M,N 分别为 AE , BC 的中点.
(1)求证:FN ⊥平面 ABCD.
(2)求直线BD与平面DCFE 所成角的正弦值.
(3)求点 D 到平面 ABFE 的距离.
第 4 页,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