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课件(共22张PPT+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课件(共22张PPT+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4.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5-18 15:55:28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学习目标】
1.理解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及其实施的必要性。
2.掌握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情况及其历史意义。
3.理解我国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措施、作用。

武力
和亲

和亲
设立机构

册封
设立机构
册封
封五世达赖为“达赖喇嘛”,另一位为“班禅额尔德尼”,设驻藏大臣、伊犁将军
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设立安西都护府等;册封怀仁可汗等
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昭君出塞;张骞出使西域;设西域都护
设立机构
◎列举我国古代汉、唐、清朝与边疆少数民族的典型事件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多民族国家,自秦汉以来,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上长期相互依存,不可分离,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大家庭,同时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也存在差异。
知识整合
(1)从历史传统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渊源。
(2)从民族分布看,中国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状况,以及自然、经济、文化的多样性和互补性,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现实条件。
(3)从民族关系看,在中华民族的格局中,各民族之间密切而广泛的联系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经济文化基础。
(4)近代政治:各族人民在共御外敌、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中休戚与共,在根本利益上一致;
(5)现实特点:建国初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存在较大差异。
张骞出使西域
孝文帝改革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新课讲解
1.背景
1、含义: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
2、特点:在自治区域内,由当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利。
前提条件
依据
地域
权限
自治
独立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与特点
1949年:确定
1954年:载入宪法
1984年:颁布实施
(1)形成过程(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共同纲领》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地位: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
我国已建立了哪几个省级民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族
自治区
1955年10月1日
宁夏回族自治区
1959年10月25日
内蒙古自治区
1947年5月1日
西藏自治区
1965年9月9日
广西壮族自治区
1958年3月5日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
目前,我国已经成立了5个省级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 70%以上的少数民族人民生活在民族自治地方 。
注:民族乡不属于民族自治地方,是与乡、镇平级的行政单位。
材料2:……国务院新闻办今天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本自治区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内蒙古GDP增速连续七年保持全国第一;新疆各族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广西贫困人口锐减;宁夏粮食自给有余,工业由零到强;西藏成功实现两大跨越
……人民网《人民日报》
材料1:我们党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既继承了“天下一统”“因俗而治”的政治传统,又实现了各民族一律平等、共同当家作主,有利于各族人民把爱祖国与爱家乡、爱中华民族与爱本民族有机结合起来
——《坚持好完善好落实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人民日报)
结合材料思考: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
(1)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的精神,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具有重要意义
(2)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
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我国各民族发展很不平衡,很多少数民族的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
封建地主经济占统治地位
处于封建农奴制
处于奴隶制
保留原始公社制度残余
有30多个民族,当时有3000多万人口;
约400万人口
100万人口
当时有60万人口
新中国成立时,少数民族有四种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
目标导学二、共同繁荣发展
1.背景
后经过民主改革,各民族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措施 具体表现 结果
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政治上)
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经济上)
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文化上)
西部大开发战略(国家战略上)
兴边富民行动 (国家战略上)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62-63页,将下列表格补充完整。
2.措施
①政治上: 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各族人民翻身做主人,迈进了社会主义社会。
1959—1961年西藏民主改革运动彻底废除西藏的封建农奴制度,百万农奴和奴隶成为自己命运和社会的主人。1965年9月,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实现了西藏历史上划时代的伟大变革。
②经济上:国家采取许多优惠政策,派出大批人员,还通过技术、资金、物资等多种方式,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各民族也根据本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发展经济,取得了很大成就。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援藏干部——孔繁森
1944年出生于山东聊城,
1979年和1988年两次进臧,
1993年工作期满,继续选择留在西藏。
被誉为:“新时代的雷锋”“90年代的焦裕禄”
③文化教育上:国家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蒙古文
藏文
维吾尔文
壮文
傣族的泼水节
56个民族火炬手共同点燃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圣火
2016年8月,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开幕式文艺晚会在北京举行
英雄史诗
国家按照自愿的原则,帮助少数民族创制文字。
尊重各民族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保护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
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收集、整理和出版工作。
④国家战略上: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同时还实施了兴边富民行动。
西部大开发战略覆盖了5个民族自治区、27个民族自治州和83个民族自治县,还有3个民族自治州参照享受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
西部大开发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加快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历史机遇。
我国兴边富民行动不断加大专向投入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对少数民族地区有什么影响?
西部大开发,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加快发展创造了巨大了历史机遇。
在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教育和文化卫生事业等方面建设了一大批项目,极大地带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边疆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措施 具体表现 结果
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政治上)
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经济上)
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文化上)
西部大开发战略 (国家战略上)
兴边富民行动 (国家战略上)
废除剥削和压迫
翻身做主人,迈入社会主义社会
给予政策、人力、技术、资金、物资等支持
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创制文字、尊重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重要意义
建设大批项目,如青藏铁路等
极大地带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推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
进一步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2.措施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62-63页,将下列表格补充完整。
各民族也根据本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发挥自身优势,发展经济,取得了很大成就。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3.结果
新中国成立后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1)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为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指明了方向。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3)各民族团结奋斗,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直接原因。
作为当代青少年,你应该为维护民族团结做些什么呢?
1、做到“三个尊重”,即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2、要坚决反对一切危害各民族大团结的言行。
合作探究
4.原因
板书设计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民族大团结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依据
含义
确立
实施
意义
共同繁荣发展
原因
措施
意义
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长期以来我国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
少数民族人民翻身做主人,迈进社会主义社会。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传承和发展了少数民族文化。
1.(2022年广西梧州)广西在农历三月三开展壮族歌圩、抢花炮、打扁担、打铜鼓等民族风俗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壮乡民族风情、壮族传统文化的魅力。这反映少数民族重视
A.经济开发 B.文化传承 C.科技创新 D.民族平等
2.(2022年湖南湘潭)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通道侗族自治县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实行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基层村民选举制度
B
B
中考链接
3.(2021年湖南衡阳中考真题)新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针对这种现状,我国实行
A.联邦共和国制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一国两制” D.独立国家联合体
4.(2021年内蒙古鄂尔多斯中考真题)1952年,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农业总产值为46.5亿元,到2014年,增长到1352.3亿元。“增长”的原因有
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②推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④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重视
A.①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B
中考链接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