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单元复习:明清时期
①建明:______年,_______在 _____(今____)称帝,国号____。朱元璋就是 ________。
②灭明:______年,_____指挥军队进攻_____,明朝末帝_____自缢,明朝灭亡。
1368
明太祖
朱元璋
朱元璋
应天府
南京
明
明太祖
李自成
闯王
李自成
一、明清的兴替
1644
北京
崇祯
明代末帝
崇 祯
明成祖
朱 棣
1616年,________统一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_____(史称_____)。
努尔哈赤的后继者_______,于1635年改族名为_____;次年,改国号为_____(清朝建立)。
努尔哈赤
大金
后金
清太祖 皇太极
皇太极
满洲
清
驻守山海关的的明军将领_______降清,引____入关,并与之联合夹击______军队。清朝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吴三桂
清军
李自成
清世祖
顺治皇帝
努尔哈赤
一、明清的兴替
1. 明末农民起义把中国农民战争的斗争水平推到了新的高度,是因为( )
A.李自成起义军推翻了明朝统治
B.李自成起义军活动范围非常大
C.李自成起义军提出“均田免赋”
D.李自成起义军建立了农民政权
2.“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是说螳螂正想要捕捉蝉,却不知道黄雀在它后面正要吃它。如果把李自成比作螳螂,把明朝比作蝉,这里的“黄雀”应该指的是( )
A.辽 B.金 C.元 D.清
3.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继承汗位,以下属于皇太极所为的是( )
①推翻明朝 ②统一女真族 ③改族名为满洲 ④改国号为清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小试牛刀
A
D
D
二、皇权强化
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确立与演变历程
确立
完善
加强
发展
强化
顶峰
巩固
秦朝
隋唐
北宋
元朝
明朝
清朝
西汉
设立军机处
二、君主专制的强化
政治篇:废丞相强化皇权
中央
地方
皇帝
中书省
大都督府
六部
中央
行中书省
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把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并将调兵权和武官任命权统归兵部
丞相
五军都督府
分权
取消行省,设立“三司”
分封诸子,巩固皇室
布政使司
(行政)
按察使司
(司法)
都指挥使司
(军事)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
明朝:改革官制,强化皇权
二、君主专制的强化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皇帝
地方
中书省、丞相
中央
改革前
改革后
皇帝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按察使司
都指挥使司
布政使司
行中书省 (行省)
五军
都督府
厂卫
朱元璋对地方和中央官制的改动,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权力的分散与制衡(拆分权力+互相牵制)
明朝:改革官制,强化皇权
二、君主专制的强化
任务一:
指出漫画反映的汉至清时期君臣关系的变化。
根据教材P101,梳理清朝通过哪些变革实现的。
顺治时期
康熙时期
雍正时期
乾隆时期
议政王大臣会议
(满洲贵族组成,决定军国大事)
设立南书房
(草拟谕旨,处理奏章)
设立军机处
(辅助皇帝处理政务,无实权)
撤销议政王大臣会议
皇权受限
皇权扩大
皇权强化
皇权独控
二、君主专制的强化
清朝:军机处的设置
任务二:
研读史料,说明说军机处的设立强化了君主专制的理由。
材料一:“(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 ,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清·赵翼
材料二:“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
处理一般文书
处理机要文书
直接监督
军机处处理机关要务,但无实权,实权控于帝王
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清朝:军机处的设置
二、君主专制的强化
隋朝以来,我国古代科举考试的发展演变
分科考试
隋文帝
时期
隋炀帝
时期
明朝时期
武则天
时期
创立
科举制
创立殿
试武举
唐太宗
时期
增加科举
考试科目
宋朝初期
增加科举
取士名额
八股
取士
二、君主专制的强化
文化专制——八股取士
捕风捉影——文字狱
康熙
雍正
乾隆
清代的文字狱多因镇压汉族人民的民族意识而发难。这显然是由于身为少数民族的清廷统治者,对数量巨大、文化悠久的汉民族的恐惧。清代帝王认为,汉人的民族意识一日不消灭殆尽,清廷的统治一日不得巩固。
二、君主专制的强化
文化专制——文字狱
任务三:
研读史料,分析清朝文字狱带来的危害。
材料四:今之文人,一涉笔唯恐触碍于天下国家。……人情望风看景,未必太甚……消刚正之气,长柔媚之风。此与世道人心,实有关系。
——李祖陶《迈堂文集》
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
——龚自珍
材料五: 清朝统治者提倡尊孔读
经,组织整理文献和编纂书籍的活动。乾隆帝主持修编《四库全书》,对全国图书进行检查,不利于清朝的文献被禁毁,连前人涉及契丹、女真、蒙古、辽金元的文字都要进行篡改。查缴禁书竟达三千多种,十五万多部,总共焚毁的图书超过七十万部,禁毁书籍与四库所收书籍一样多。
材料六:在清朝残酷的文化压迫下中华文化受到严重的摧残。雍正十一年,清政府下诏征举士人,谁知相应寥寥,只得作罢。
1. 造成社会恐怖,摧残人才,禁锢思想
3. 阻碍按人才培养,文化的进步发展
2. 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二、君主专制的强化
文化专制——文字狱
1. 如图是某朝代政府的改制图,
据此判断该朝代是( )
A.秦朝 B.西汉
C.唐朝 D.明朝
2.在北京王府井大街北端有一条东厂胡同,其命名与明朝设立的机构东厂有关。这一机构是由下列哪位皇帝设立的( )
A.明太祖 B.明成祖 C.建文帝 D.明英宗
3. 《范进中举》通过描写范进参加乡试中了举人一事,运用夸张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他那喜极而疯的形象。该作品批判的( )
A.行省制度 B.民分封制度 C.文字狱 D.八股取士
小试牛刀
D
C
B
D
材料七:
“形胜固难凭, 在德不在险”。
——康熙帝
【翻译】纵使地形有利,却难以成为国家的保障,巩固政权靠的是施行仁德,而不是依仗地形,关城险要。
材料八:
阅读史料,判断明朝、清朝的民族政策。
明朝:被动/防御的民族政策
清朝:主动/仁德的民族政策
清朝巩固和开拓国家疆域时,均实施仁德的民族政策吗?
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任务四:
根据P88-93,完成填空(清朝巩固和开拓疆土的措施),这一过程中,清王朝均实施仁德的民族政策吗?
中俄________之战,迫使沙俄谈判:1689年签订《________条约》
天山以北:康熙三次亲征,平定准____________;
天山以南:乾隆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1762年设置________;
1772,__________回归;
册封____和____;
1727,设置________;
1793年,颁《________
____________》29条。
1662,______收复台湾;
1683,______进攻台湾;
1684,设______,隶属______。
准噶尔叛乱
伊犁将军
土尔扈特部
雅克萨
尼布楚
郑成功
清军
台湾府
福建省
达赖 班禅
驻藏大臣
钦定藏内
善后章程
1
2
4
3
恩威并施
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东南边疆
1624年
荷兰
入侵台湾
1661年
郑成功从金门出发,出兵台湾,
包围赤崁城和台湾城
1662年
郑成功
收复台湾
清军
进攻台湾
1684年
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1885年
台湾正式建省,
成为中国一个行省
1683年
民族英雄 郑成功
经疆略土的方式:
武力出兵、设置机构
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西南边疆
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中央王朝历来重视对西藏的管辖。在搜寻历史文物论证时,以下能够证明这一史实的文物有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此后历代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
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西汉
设置西域都护府,新疆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唐
元
康熙
乾隆
1771年
1.唐太宗设安西都护府
2.武则天设北庭都护府
设北庭都元帅府
亲征噶尔丹;平定准噶尔部
1.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2.设置伊犁将军
渥巴锡率领土尔扈特部回归
清政府为巩固西北边疆,从康熙到乾隆,做出了哪些努力?
武力平叛、
善待百姓、
设置机构、
安置回归部落
西北边疆
巩固统治的方式
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1. 清朝疆域辽阔。清政府把全国划分为18个省、5个将军辖区、2个办事大臣辖区,其中伊犁将军管辖的主要地区是( )
A. 新疆 B. 台湾 C. 西藏 D. 东北
2.“由秀才封王,主持半壁旧河山,为天下读书人顿生颜色;驱外夷出境,开辟千秋新事业,愿中国有志者再鼓雄风。”这段文字评价的是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 )
A. 文天祥 B. 郑和 C. 戚继光 D. 郑成功
3. 清军平定台湾后,主帅施琅认为台湾地大物博,是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东南沿海各省的重要门户,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为此,清政府于1684年设置( )
A. 澎湖巡检司 B. 宣政院辖地 C. 台湾府 D. 台湾省
小试牛刀
A
D
C
何为西洋?
西洋
明初,人们把黄海、东海及其海外的海域称为“东洋”,而把今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一带海域及沿岸地区称为“西洋”。
非洲东海岸
红海沿岸
规模大
航线远
三宝太监 郑和
四、对外交往
1. 郑和下西洋
材料九:
皇上嘉其(海外番国)忠诚,命和(郑和)等统率官校、旗军数万人,乘巨舶百余艘,赍(jī:赠送)币往赉(lài:赐予)之,所以宣德化(宣扬朝廷恩德教化)而柔远人(安抚远方的人民)也。
——《天妃灵应之记》碑文
材料十:
郑和所率船队满载瓷器、茶叶、铁器、农具、丝绸、金银等国内产品,去换取各国的象牙、香料、宝石等奇珍,因此他们的船只被称为“宝船”。
——《中国古代史》高等院校文科教材P274
(1)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
三宝太监 郑和
(2)用中国的货物换取海外的奇珍
任务五:根据材料思考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四、对外交往
1. 郑和下西洋
三宝为何意?为何各国以此命名?
泰国 三宝公寺
印尼 三宝庙
中国云南 三宝楼
三宝太监 郑和
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友好往来
四、对外交往
1. 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之后明政府开始实行海禁政策,从此把辽阔的海洋拱手让给了西方探险者。然而,明政府的海禁政策能够禁止中国人出海,却阻止不了来自于海上的威胁……
四、对外交往
16世纪开始,一些欧洲殖民者相继来到我国沿海地区,进行侵略活动。
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1553年
从明朝手中获得了在澳门的租借居住权,但澳门主权仍属于中国
1573年
1887年
清政府被迫与葡萄牙王国签约,承认了它对澳门的管理权。
四、对外交往
2. 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澳门回归:1999年12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同时成立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葡萄牙结束对澳门的殖民统治。(446年)
《七子之歌—澳门》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掠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啊,母亲!我要回来,母亲!母亲!
四、对外交往
2. 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
戚继光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
3. 戚继光抗倭
四、对外交往
闭关锁国,指闭关自守,严格限制对外经济、文化、科学等方面交流的一种国家政策。
皇上,居住在这样的国家,多安全啊,老百姓都丰衣足食。
严格限制
≠
绝对禁止
四、对外交往
4. 闭关锁国政策
顺治
雍正
乾隆
厉行海禁
严厉限制海外贸易
四口通商
一口通商
开放宁波、漳州等地,但对出口的种类和载重量有严格限制
只开放广州一口,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四、对外交往
4. 闭关锁国政策
中外科技成就发明成果比较表 时期 科技发明 中国 世界其他国家
1—1500年 157 98 59
1501—1840年 472 19 453
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败不堪的旧船,只是幸运地有了几位谨慎的船长才使它没有沉没……只需几艘三桅战舰,就能将其击溃。
——马戛尔尼
清廷故步自封,闭关自守,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四、对外交往
4. 闭关锁国政策
1. 下表所示内容表明郑和下西洋是( )
A.研习交流的远行取经 B.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C.传播文明的远渡弘法 D.开疆拓土的远道征伐
2.戚继光练兵“用破格之号令,施极重之赏罚,严如霜雪,以立威信”。
此举( )
A.造就能征善战的戚家军 B.导致军队内部矛盾重重
C.使军队对后金作战勇猛 D.成功驱逐沙俄侵略势力
3. 《郑和航海图》是明朝与西方海上交通的真实写照,《丝路山水地图》则全面反映了明朝与西方之间的陆路交通。由此可见,明朝( )
A.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B.具备丰富的地理知识
C.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
D.海陆丝路发展到顶峰
小试牛刀
B
C
A
B
时间 船队规模 船载物品用途 最远到达
1405—1433年 60—200多艘 慷慨送礼、贸易 非洲东海岸、红海沿岸
形成的原因
北京城
明长城
书法家董其昌
绘画名家徐谓
戏剧 汤显祖《牡丹亭》
明朝的科技
建筑和文学
科 技
建 筑
艺 术
小 说
近代中国衰落的原因
罗贯中《三国演义》
施耐庵《水浒传》
吴承恩《西游记》
李时珍《本草纲目》
宋应星《天工开物》
徐光启《农政全书》
五、科技与文化
文学
《红楼梦》
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
艺术
昆曲和京剧
戏曲繁荣,雅俗共赏
五、科技与文化
1.历经六百年岁月变迁,紫禁城历久弥新。如今其负责人表示要“把一个壮丽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六百年。”紫禁城值得传承下去的有( )
①气势恢弘的历史建筑 ②瑰丽璀璨的文物国宝
③明清两代的政治制度 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019·临沂·真)如图所反映的这部书是中国历史上一部重要的科学技术著作,其特点是图文并茂、注重实际、重视实践。外国学者称这部书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这部书”是( )
A.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B.明朝时期一部手工业生产技术专著
C.明代中后期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
D.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科技巨著
小试牛刀
B
D
在整个漫长的十八世纪中,清朝幸运地拥有三位非常能干、勤奋且长寿地君主,分别为康熙、雍正与乾隆。
——[美]罗威廉著,李仁渊、张远译《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
康熙
雍正
乾隆
六、盛世与危机
清朝前期的 人口数量统计表 时间 人口数
1660年 19088000
1700年 20411000
1730年 25480080
1741年 143411559
1753年 183678259
1779年 275042916
[美]徐中约著,计秋枫等译《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清朝前期,农业生产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紫地珐琅彩折枝莲纹瓶
(清康熙年间)
粉彩九桃纹过枝盘
(清雍正年间)
六、盛世与危机
材料十一:清朝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直隶永定河边蓄水边防洪的淀泊“水退一尺,则占耕地一尺”,“每遇潦涨,水无所容,甚至漫溢为患”。乾隆四十
六年(1781年),黄河
“河滩地亩,尽皆耕种
麦苗,并多居民村落…
筑围打坝,填塞日多”。
年份 人口数量/亿人 耕地面积/万顷 人均耕地面积/亩
1753 1.81 735.22 4.00
1766 2.08 741.45 3.56
1784 2.86 760.57 2.66
1812 3.34 788.93 2.36
1851 4.32 756.29 1.75
任务六:
比较康雍乾盛世以降,耕地面积、人口发什么什么变化?这些变化与材料九有何关系?
耕地面积
基本稳定
人口稳步增长
人均耕地面积稳步下降
导致围湖造田
招致洪涝灾害
六、盛世与危机
土地兼并严重,民众生活困苦,社会危机严重。
1.官吏腐败
4.社会危机
3.财政危机
2.军队腐败
社会矛盾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清朝早期与后期八旗军士兵
与后期
清朝危机面面观
六、盛世与危机
1.1750年,清政府的财政收入约75%来自于田赋,而到清末田赋所占比重降至3%,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赔款大量增加 B.大片领土丧失
C.农业全而衰退 D.经济结构变动
2.清朝前期,湖北的汉口镇已是一个“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的都会。“贾户数千家”反映出汉口镇( )
A.农业的发展 B.手工业的进步
C.商业的繁荣 D.文化的兴盛
3. 以下是我国封建社会时期曾经出现过的盛世景象,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贞观之治 ②文景之治 ③康乾盛世 ④开元盛世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③④① D.③①②④
小试牛刀
D
C
C
1. 从图片中获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之一。通过解读以下图片你能获得的信息是,清朝后期( )
A.各级官员结党营私
B.广大民众生活困苦
C.政治腐败导致经济衰退
D.政府存在财政危机
2.下面是乾隆皇帝的部分谕令,这表明当时清政府( )
A.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B.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C.禁绝一切中外交流
D.鼓励民间对外交往
小试牛刀
B
A
禁止外国商人在广州过冬
外商必须住在政府指定的“行商”商馆中,由“行商”负责“管束稽查”
不准外商向中国人借款或雇用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