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学案】2014-2015高中地理必修1(中图版)配套课件:第三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3份)

文档属性

名称 【金版学案】2014-2015高中地理必修1(中图版)配套课件:第三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3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3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4-07-29 11:56:02

文档简介

课件25张PPT。第三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
域差异
第一节 气候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栏目链接地理环境及气候 自然地理  气候  水文  生物  土壤  人文地理  水文  生物  土壤  地貌  人类活动  大气环流  栏目链接地理环境及气候 海陆差异  释放废热  改变大气成分 改变下垫面性质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知识点1 地理环境下图为“我国某地区1月、7月等温线图”。读图,完成(1)~(2)题。
师 生
互 动 栏目链接师 生
互 动(1)造成甲、乙两地1月等温线闭合且数值低于周边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地形
C.人为因素 D.距海远近
(2)下列四组地方,气温年温差最大的是(  )
A.甲地、黄河河口附近 B.丙地、石家庄
C.乙地、黄海沿岸 D.甲地、丁地
栏目链接师 生
互 动解析: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主要有:太阳辐射(纬度位置)、大气环流、地面状况(地形、海陆差异、植被等)、人类活动(如释放人为热、改变大气状况、地面性状等)。本题中甲、乙分别位于山东丘陵、泰山附近,等温线受地形影响呈闭合状态且中间数值低于四周。7月份,等温线分布有两大特点,一是东部沿海,等温线基本与海岸线平行;二是西部石家庄以西的太行山区,等温线基本与山脉走向平行,反映等温线分布与地形和海陆位置有关。对于气温年较差的判断要注意在海洋的影响下年温差较小,海拔较高的地区年温差小。
答案:(1)B (2)B 栏目链接师 生
互 动【思考】 (1)影响气温的因素有哪些?
(2)怎样计算气温年较差?【点拨】 (1)纬度、洋流、海陆位置、地形等;(2)气温年较差=最热月均温-最冷月均温。
栏目链接知 识
精 讲1.自然地理环境。
自然地理环境又称自然环境,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环境。自然地理环境由气候、水文、生物、地貌、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组成。
2.人文地理环境。
人文地理事物以自然环境中的自然地理事物为基础,经人工改造具有地域分布规律,因而并非全部人工环境中的事物均是人文地理事物。例如自然保护区是人们开辟的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自然区域,属于自然地理事物,保持原始自然面貌。
栏目链接知 识
精 讲3.气候——一种重要的自然地理要素。
(1)气候的概念。
气候是一个地区长时期内大气的一般状态,是该地区经常性天气的综合表现。在各种自然要素中,气候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2)影响气候的因素。
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是通过影响气温和降水、改变水热的组合状况而起作用,具体总结如下:
栏目链接知 识
精 讲表格 栏目链接知 识
精 讲4.气候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1)改造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
经过漫长的演化,从25亿年前至今才形成今天的地理环境。在气候作用下,地面上的水蒸发到空气中,在大气中又凝结成雨雪降落到地面,促进了水的循环运动,使水的性质和分布发生了变化。增温、降温、刮风、下雨等大气现象,在漫长的地质时代里,不断地雕塑着地球表面的形态。
栏目链接知 识
精 讲(2)大气环境提供了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温度条件和生物呼吸的大气。
一切生物的活动都离不开大气,没有大气就没有生物界没有人类。美国科学家米勒模拟原始大气中生命物质产生的实验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栏目链接举 一
反 三1.下列环境或环境构成要素中属于人文地理环境的是(  )
①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 ②丘陵和低山地区的缓坡梯田 ③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 ④沿海滩涂 ⑤苏州拙政园和北京颐和园 ⑥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⑦北京天安门广场
A.①③④  B.②⑤⑦
C.①②③  D.②⑤⑥⑦
栏目链接举 一
反 三解析: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自然原貌,属于自然地理环境。天然草场和沿海滩涂也属于自然地理环境。法院和检察院属于人文社会环境因素,不是在自然环境基础上改造形成的人文地理环境。只有梯田、园林、广场是人文地理环境。
答案:B
栏目链接举 一
反 三2.下表为某地气候相关数据。读表完成下题。
栏目链接举 一
反 三影响该地气温特征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 D.植被
栏目链接举 一
反 三解析:根据表格中的经纬度信息,并调动区域地图知识,可以判断该地位于青藏高原,冬季寒冷、夏季凉爽,影响该地气温特征的主导因素应是地形。
答案:C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教材P62学习指南
提示:
1.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由气候、水文、地貌、生物、土壤等要素组成,人文地理环境是人类在自然地理环境基础上改造形成的。
2.气候是一个地区长时期内大气的一般状态,是该地经常性天气的综合表现。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包括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和人类活动等。
3.气候在整个地理环境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他自然地理要素如地貌、水文、生物、土壤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气候的制约。
栏目链接教材P66案例研究
提示:
1.热岛效应指一个地区(通常是城市)由于工业集中、人口稠密、建筑物密集以及植物稀少等诸多原因,造成该地比周围地区气温高的现象。
2.城市“热岛”效应对城市气候、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等各个方面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栏目链接教材P67复习题
提示:
1.下垫面是对流层大气的热源和水源,下垫面会直接影响到大气的水热状况乃至运动特征。
海陆差异的影响: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水分条件存在差异,所以海陆上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及降水量都有所不同,分别形成大陆性和海洋性气候。
洋流影响:暖流经过使气温升高,降水量增多;寒流经过使气温降低,降水偏少。 栏目链接地形影响:地形影响太阳辐射、气温、气流运动、降水等,从而影响气候。地表反射率影响气温。
2.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有正负两个方面,植树造林、修水库等都有利于改善局部地区气候,而砍伐森林、过度放牧、围湖造田等会使气候趋于恶劣。
3.(略)。
栏目链接课件19张PPT。第三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
域差异
第二节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
第一课时 地球环境的整体性 栏目链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生物  水   生物  岩石圈  合成有机物  光合作用  稳定  栏目链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统一  整体性  栏目链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状态  生物  水  岩石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知识点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右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完成1~2题。
师 生
互 动 栏目链接师 生
互 动1.松花江和珠江水文特征不同,关键是图中哪个箭头所起的作用(  )
A.①   B.②
C.③  D.④
栏目链接师 生
互 动2.黄土高原地区植被遭到严重破坏,致使水土流失严重,该实例体现了(  )
A.环境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一致
B.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
C.不同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
D.一个区域的变化会影响到另一区域
答案:1.A 2.B 栏目链接师 生
互 动【思考】(1)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哪些要素?
(2)各要素之间关系如何?
解析:自然地理环境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文、生物等要素;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
栏目链接知 识
精 讲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气候、地貌、水文、生物、土壤等。
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形成一个整体,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例:我国西北内陆地区。
栏目链接知 识
精 讲(2)陆地环境的整体性还表现在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
例:植被破坏一引起的连锁反应。
植被破坏→水土流失 栏目链接知 识
精 讲 栏目链接举 一
反 三近年来,我国北方的沙尘暴天气逐年增多,其主要是由于地理环境中哪个因素发生变化造成的(  )
A.土壤  B.植被   C.地貌  D.水文
栏目链接举 一
反 三解析:我国北方地区的植被退化导致地表覆盖物减少,沙源增多。
答案:B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教材P68学习指南
提示:
1.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
2.自然地理环境整体及其组成要素往往在某个确定方向上保持特征的相对一致,而在另一确定方向上表现出差异性,这种有规律更替的现象就是地域分异规律。
3.纬度地带性形成的主要因素是热量,经度地带性形成的主要因素是水分。
4.垂直地带性带谱的分布类似于纬度地带性。 栏目链接教材P72案例研究
提示:
珠穆朗玛峰地区南坡的自然带类型更丰富,同一自然带分布的相对位置更高。珠穆朗玛峰地区垂直自然带与纬度地带性的自然带的分布从热量带的角度来看是基本一致的。 栏目链接课件31张PPT。第三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
域差异
第二节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
第二课时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栏目链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普遍  气候  植被  土壤  带状  栏目链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纬度  太阳辐射从赤
道向两极递减  热量  苔原  针叶林  热带雨林  栏目链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水分  森林  荒漠  中纬度  栏目链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水热状况  水平带  水平地
带谱  越低  越高 越多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知识点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同学们可以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推测气候的形成与特征;而气候又是影响自然带分布的最重要因素。读图,完成(1)~(5)题。
师 生
互 动 栏目链接师 生
互 动 栏目链接师 生
互 动(1)“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与“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之间的对应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________性。
(2)在“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中甲地风向是________。
(3)从“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上可以看出,C地是________气候,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地冬季的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栏目链接师 生
互 动(4)在“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中,自然带类型相同的是________(填序号)。
(5)①②③④⑤自然带的更替是以________为基础的________分异规律,⑤⑥⑦自然带更替更符合________分异规律。
栏目链接师 生
互 动解析:气压带和风带影响了气候的形成,而不同的气候形成了不同的自然带,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甲地为北半球西风带,风向为西南风,C地是地中海气候,⑤⑧同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①②③④⑤自然带的更替是南北方向上的更替,是热量为主导。⑤⑥⑦自然带的更替是东西方向上的更替,水分为主导。
答案:(1)整体 (2)西南 (3)地中海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温和多雨 (4)⑤⑧ (5)热量 从赤道到两极的 从沿海到内陆(或经度地带性) 栏目链接师 生
互 动【思考】 (1)气压带与风带、气候类型、自然带,这三者的关系如何?
(2)说出图中ABCDE代表的气候类型名称,以及①②③④⑤⑥⑦⑧所代表的自然带名称。
栏目链接师 生
互 动【点拨】气压带和风带影响了气候的形成,而不同的气候形成了不同的自然带,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草原气候,C.地中海气候,D.温带海洋性气候,E.温带季风气候。①热带雨林带,②热带季雨林带,③热带草原带,④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⑤温带落叶阔叶林带,⑥温带草原带,⑦温带荒漠带,⑧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栏目链接知 识
精 讲1.地域分异的形成。
栏目链接知 识
精 讲世界陆地自然带及对应的气候类型和典型植被如下表所示。
表格 栏目链接知 识
精 讲2.地域分异规律。 栏目链接举 一
反 三1.下面的甲图为“某大陆局部地区自然带现状图”,乙图是“该地区未来可能出现的自然带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栏目链接举 一
反 三下列关于甲图的说法正确的有 (  )
①图示地区可能是亚欧大陆 ②图示地区可能是非洲大陆 ③图示反映了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④图示反映了非地带性现象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栏目链接举 一
反 三解析:甲图中由南向北分布有荒漠带、草原带、针叶林带、苔原带、冰原带,反映了纬度地带分异规律,这种自然带最典型的分布地区应为亚欧大陆。
答案:C
栏目链接举 一
反 三下图为“我国北方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略图”。读图,完成2~3题。
栏目链接举 一
反 三2.图中甲、乙、丙的自然带依次是(  )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B.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
D.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3.自然带的这种变化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
A.纬度地带性 B.经度地带性
C.垂直地带性 D.没有规律
栏目链接举 一
反 三2~3.解析:图中甲、乙、丙的自然带依次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这种变化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答案:2.A 3.B 栏目链接举 一
反 三读“南美洲自然带分布图”,完成4~5题。 栏目链接举 一
反 三4.自然带①出现在南回归线附近的沿海地区,这种分布属于(  )
A.纬度地带性分异现象 B.经度地带性分异现象
C.垂直地域分异现象 D.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
5.自然带②南北延伸较长,主要是受到沿岸(  )
A.向北流动的寒流影响 B.向南流动的暖流影响
C.向北流动的暖流影响 D.向南流动的寒流影响
栏目链接举 一
反 三4~5.解析:第4题,热带雨林带主要分布在0°~10°之间,自然带①为热带雨林带却分布在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主要是由于受东南信风及地形(西北部为巴西高原,地势抬升多地形雨)影响,加之受巴西暖流的影响而形成,其区别于赤道附近的热带雨林带。第5题,自然带②为热带荒漠带,其南北延伸较长主要是由于秘鲁寒流的降温减湿作用导致的。
答案:4.D 5.A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教材P73复习题
提示:
11.可以长江中下游为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如:
气候与水文:丰富的降水使河网密布,湖泊众多,河流径流量大。
气候与生物:在亚热带季风气候条件下,生长着典型植被常绿阔叶林。
气候与土壤:热量、降水丰富,使土壤中有机质分解快,淋溶作用强,所以自然土壤的肥力偏低。 栏目链接 2.地域分异规律主要是热量和水分差异造成的。不同的水热条件形成不同的气候、植被、土壤、水文、生物等特征,导致各地区地理环境的差异。除此之外,地形、海陆分布也会对地理环境产生影响,使得地理环境更加复杂。
栏目链接 3.地理环境是由各自然地理要素组成的整体,任一要素的改变都会影响到其他要素,进而影响整个地理环境,而且一个地区环境的改变也会影响其他地区甚至全球,所以人类活动中要考虑环境的整体性,不能只顾自己眼前利益和局部地区的利益而不顾环境的变化。地域分异规律表明各地区地理环境存在差异,人类活动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和利用环境及资源,与环境和谐共处,才能可持续发展。
栏目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