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乡村和城镇 单元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乡村和城镇 单元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5-17 09:45: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章乡村和城镇单元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组
绿带是控制城市扩张的有效手段。英国伦敦的完整绿带位于大伦敦外缘,平均宽度约15km。下图为伦敦绿带建设不同阶段的人口密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上图所示,伦敦绿带建设的不同阶段( )
A.内伦敦的人口密度逐渐小于外伦敦 B.内伦敦和外伦敦的人口变化趋势相同
C.伦敦人口规模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 D.内伦敦与外伦敦的人口密度差距缩小
2.城市绿带建设能够( )
A.提高城镇化水平 B.保护乡村地区的完整
C.加快产业化进程 D.均衡城市的人口分布
当城市扩张得越来越大,摩天大楼“身高攀比”日趋激烈,留给看似没有太多经济作用的绿色公园的面积就变得越来越少。但都市人对公园、绿植的渴望一刻都没有停止,在这样的矛盾之下,“口袋公园”也应运而生。口袋公园利用城市中老旧“边角料”的改造,重新焕发新生。近年来,口袋公园如玉珠般散落在国内城市的大街小巷,不仅提升了城市“颜值”,更融入了城市“基因”,传承记载了城市记忆,成为靓丽的城市名片。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导致口袋公园应运而生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扩张 B.城市密度变大 C.城市绿地太少 D.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4.下列关于口袋公园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选址灵活②分布面广③规范统一④职能多样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口袋公园建设中,为防避城市内涝发生,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A.优化城市主干道路,立交桥底下禁止建设口袋公园
B.完善排水设施,口袋公园建设需协调城市管网分布
C.发挥口袋公园生态效益,种植可吸取地下水的树种
D.在城市高温区域建设口袋公园,减弱城市热岛效应
后临河村地处河北省山区,在防洪减灾、因地制宜理念下形成了“山—林—田—村—水”的聚落格局。下图为该村聚落格局剖面示意图和道路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图中林、田的布局,主要有利于增加( )
A.下渗 B.径流 C.降水 D.蒸发
7.后临河村的主要道路布局( )
A.与等高线平行,利于排水 B.与等高线平行,利于通行
C.与等高线垂直,利于排水 D.与等高线垂直,利于通行
吐鲁番盆地的维吾尔族民居,在与自然的长期斗争中,形成生土建筑,当地土质具有粘结性强、易脱水成型等特点。下左图为日本木制建筑示意图,下右图为新疆生土建筑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8.与日本木制建筑相比,新疆生土建筑的优点是( )
①采光通风②隔热效果③防地震④防火性能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9.影响维吾尔族民居选择生土作为建筑材料的因素是( )
A.宗教 B.经济 C.气候 D.地形
城市地下空间,是指城市规划区内地表以下的空间。2016年6月2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印发《广东省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下图为广东省某城市规划的城市地下空间放射状布局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广东省开发地下空间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用地储量不足 B.地表耕地日趋减少
C.夏季防汛压力大 D.地表崎岖不平
11.构成该城市地下空间放射状布局的核心主要是( )
A.地下仓储点、地下公共建筑点 B.地下交通站、地下仓储点
C.地下交通站、地下商业广场 D.建筑地下室、地下停车场
在平整土地上挖坑刨洞建地坑窑院,院心常会栽一株树冠高出地表的高大落叶乔木,这种建造技术在黄土高原已有四千多年历史,“见树不见村,进村不见房,闻声不见人”,堪称人类穴居文明史上的“活化石”。图为某地坑院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照片拍摄地的地貌类型是( )
A.黄土川 B.黄土梁 C.黄土塬 D.黄土沟
13.地坑院的院心栽植高大落叶乔木的原因不包括( )
A.减弱了雨水对地坑院坝的侵蚀 B.夏季便于入门在树下遮荫纳凉
C.冬季可让阳光进入,利于采光 D.安全警示作用,防止行人坠入
14.地坑院顶部四周建有矮墙,其功能作用最小的是( )
A.防止地面雨水灌入院内 B.保障地面劳作人的安全
C.装饰美观协调建筑艺术 D.防火防盗贼防野兽入侵
堤垸是指人们在洞庭湖区修筑堤防、围挽土地,对外挡水,对内围田的一种土地利用模式。洞庭湖区的围垸垦殖始于宋、元,兴于明、清。到了清末,昔日八百里洞庭,已演变为堤垸如鳞,废堤、弃垸密布,湖洲之间隔水相望,河沟水系纵横交错的自然湿地景观。自民国时期开始,政府组织并垸合修,废除中间的间堤,将几垸、十几垸合修成一个大垸。下图示意明清与现在的堤防变化模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推测明、清时期人们大规模修建堤垸是为了( )
A.抵御敌人和野兽侵袭 B.减轻洪涝和干旱灾害
C.增加空气和土壤湿度 D.获得生活和生产空间
16.将几垸、十几垸合修成一个大垸,废除中间的间堤,合修湖堤。主要是为了( )
A.扩大生产 B.养殖水产 C.抗洪排渍 D.拓宽航道
二、综合题
17.城市空间结构的合理性直接影响该城市的发展,下图是某城市土地利用简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②分别是零售商业区和批发商业区,其主要的影响因素分别是①____②____
(2)在A、B、C、D四处开发房地产,何处可以称得上“地王”?理由是什么?
(3)该城市最早的火电厂在E处,后搬迁到F处。早期火电厂布局在E处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后搬迁到F处是考虑____、____
(4)若在图中建绿化带,请你设计位置,并说明作用
(5)城市的快速发展可能会带来的“城市病”有哪些?
18.下图是“某特大城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例应该表示城市中的____功能区。
(2)M、P、Q中____处是高级住宅区。请说明理由____。
(3)拟在乙处规划建设石油化工城,请说明理由。
卫星城是位于大城市周围区域的小城市,通常把中心市区称作母城,外围的卫星城称作子城,具有吸收母城的部分人口,接纳母城的扩散企业,分担母城的某些功能等作用。
(4)请简述甲、乙两卫星城建设对该城市发展的意义。
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嘉兴市地处杭嘉湖平原,隋代后随着京杭大运河的开通和从老城区穿过,嘉兴城得以快速发展。1909年沪杭铁路通车后,嘉兴市沿铁路迅速延伸,主城区和工业区多集中在铁路西北侧发展。2000年以来,嘉兴市政府及诸多机关从沪杭铁路的西北侧老城区迁往铁路东南侧,将原地块置换为商业用地,南部地区也成为近年来大型住宅区的集中建设区。
材料二:20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嘉兴南湖,中国革命“红船”在此启航。嘉兴市将南湖作为城市名片,划定以南湖为核心的文化景观区,建设以商贸、行政办公、文化、居住为主要功能的综合组团区,打造放射状绿地,建设“嘉禾新城”,以期打造全球最佳人居城市。
材料三:图1为嘉兴市及老城区范围示意图,图2为嘉兴市城市规划图。
(1)简析嘉兴早期建城和发展的优势条件。
(2)近年来嘉兴市大型住宅区集中建设于南部地区,请做合理解释。
(3)说明嘉兴市合理利用城市空间的意义。
20.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范围为原通州新城规划建设区,总面积约为155平方千米。外围控制区即通州全区约为906平方千米,进而辐射带动河北三河、大厂、香河三地区协同发展。2019年1月11日,北京市级行政中心正式迁入北京城市副中心。北京中心城区将“强化首都功能”,而城市副中心则“示范带动非首都功能疏解”。下图为北京城市副中心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北京城市副中心在启动建设之初,就规划了“两带、一环、一心”的绿色空间格局。“两带”,一个是通州区和河北三河、大厂、香河之间的沿潮白河延伸的生态绿带,一个是通州区和北京城区之间建设的湿地公园群、森林湿地带。“一环”指城市副中心将被一道周长约56km的“绿环”围绕,13座公园镶嵌其中。“一心”即城市的“绿心”,是一片面积达11.2km2的绿色景观,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绿色空间。
(1)简述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对治理城镇化问题起到的作用。
(2)简述北京城市副中心绿化布局中生态绿带、湿地公园群、森林湿地带、绿色景观等对城市自然环境的影响。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D 2.B
【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绿带建设以前(1911年),内伦敦的人口密度远远大于外伦敦,与1911年相比,1951年至1991年内伦敦与外伦敦的人口密度差距缩小,D正确;由图可知,内伦敦的人口密度远远大于外伦敦,A错误;与1911年相比,1951年至1991年内伦敦与外伦敦的人口密度差距缩小,可知人口变化趋势不同,B错误;建设期间,伦敦的人口规模变化较小,没有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C错误。故选D。
2.城市绿带建设可以限制城市无序扩张,利于保护乡村地区的完整,B正确;城市绿带建设无法增加城市人口,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发展,对提高城市化水平、加快产业化进程影响较小,AC错误;城市绿带建设能控制人口密度,但不会均衡城市的人口分布,D错误。故选B。
【点睛】绿带是城市社区绿地系统的组成部分。指为防止城市盲目扩展或与近邻城市连成一片,在城市四周或在相邻城市之间设置用以限制城市建设的地带,这种地带可以是风景区、林地,也可以是牧场、农田。
3.D 4.A 5.B
【解析】3.根据文字信息可知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使得城市扩张,城市密度加大,导致城市绿地减少,增加许多小块、分散的闲置土地,为口袋公园的建设创造了基本条件;城市化带来的问题使得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增加了对公园、绿植的渴望。所以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是主要因素,D正确;A、B、C是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导致的,A、B、C错误。故选D。
4. 口袋公园利用城市边角地、闲置地块、以及小块现状绿地等打造,选址灵活,①正确;口袋公园选址可能性多样,分布随机性高,能灵活的分布于城市的各个空隙之中,②正确;口袋公园的常见布局位置,又分为街角、街区中部、跨越街区等不同的类型,具体建设形态受周边要素影响,可以呈现不规则的特征,③错误;口袋公园在城市土地利用中属于承担城市绿地的功能,④错误;综上所述B、C、D错误;A正确。故选A。
5.立交桥底下建设口袋公园,可以发挥绿地的增加下渗、迟滞径流,缓解城市内涝,A错误;完善排水设施,协调城市管网分布,可以更好的发挥口袋公园缓解城市内涝的作用,B正确;’种植可吸取地下水的树种,城市地区地下水补给缓慢,会导致口袋公园生态的难以持续;C错误;口袋公园面积小对减弱城市的热岛效应作用非常有限,D错误。故选B
【点睛】口袋公园具有选址灵活、面积小、离散性分布的特点,它们能见缝插针地大量出现在城市中,这对于高楼云集的城市而言犹如沙漠中的绿洲,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城市环境,同时部分解决高密度城市中心区人们对公园的需求。
6.A 7.C
【解析】6.林地、农田可以减缓地表径流流速,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A正确,B错误;林、田增加下渗后,近地表土壤水分增加,蒸发量变大,且林地、农田作物蒸腾作用也能使蒸发量变大,降水略有增加,但根据材料“防洪减灾”可知,当地林地、农田主要是为了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降低洪涝灾害对村庄的影响,故蒸发、降水不是影响该地林、田布局的主要原因,CD错误。故选A。
7.由材料可知,后临河村的主要道路与等高线垂直,AB错误;与等高线垂直,起伏较大,不利于通行,D错误;与等高线垂直,地势起伏较大,结合材料“防洪减灾”可知,道路与等高线垂直,利于排水,C正确。故选C。
【点睛】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及地下径流、地表径流等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目前,人类活动对水汽输送的影响较小,但对其他环节均有影响,其中对地表径流的影响最大。
8.D 9.C
【解析】8.建筑与当地的环境特征有着密切的联系,日本气候主要为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地处板块交界处,所以日本建筑多考虑采光通风、防地震等,在这两方面较新疆生土建筑要好,①③错误,新疆地处内陆,光照充足,但昼夜温差大,在房屋建造的过程中更注重隔热保温效果,②正确;建筑材料多就地取材,日本以木质材料居多,易发生火灾,新疆以生土为材料,防火性能强,④正确,D正确,ABC错误。故选D。
9.建筑材料的选择受宗教因素影响较小,宗教因素多影响建筑的样式与形态,A错误;生土能够起到保温隔热的作用,较好的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所以影响维吾尔族民居选择生土作为建筑材料的因素是气候,C正确;如果生土不能较好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即使价格实惠也不会成为主要的建筑材料,说明经济因素不是主要考虑因素,B错误;地形多影响房屋建造位置的选择,对建筑材料没有影响,D错误。故选C。
【点睛】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非常广泛,包括城市建筑、交通工具、道路及饮食、服饰、居民心理、习俗等方面,但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还是城市中的建筑。
10.A 11.C
【解析】10.当前时代,城市化快速发展,城市用地面积大,而土地储量不足,应合理利用地下空间,提高土地利用率,A正确;地表耕地日趋减少,是农村用地,开发地下空间主要是城市,B错误;夏季防汛压力大与开发地下空间关系不大,C错误;广东东南部城市多位于平原地区,D错误;故选A。
11.根据图中信息,中心布局的地下商业空间和地下交通站导致地下空间的布局核心,C正确,ABD错误;故选 C 。
【点睛】开发地下空间可以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但是地下中空,应防范地面塌陷。
12.C 13.A 14.D
【解析】12.根据材料地坑窑院在平整土地上挖坑刨洞建成的,黄土川、黄土梁、黄土沟地势起伏大,黄土塬(被沟谷切割后存留下来的高原面)地势相对平坦,适合挖坑刨洞建地坑窖院,C正确,ABD错误。
13.地坑院心的高大落叶乔木建在院内,对地坑院坝的防雨水侵蚀作用没有影响,A正确;夏季乔木枝繁叶茂,便于人们在树下遮荫纳凉,B错误;冬季落叶,可让阳光进入,利于采光,C错误;高达落叶乔木树冠露出地面,起到安全警示作用,防止行人坠入,D错误,该题选A。
14.地坑院比周围地势低,四周建有矮墙能够防止地面雨水灌入院内,A错误;矮墙能够防止地面人的跌落,保障地面劳作人的安全,B错误;矮墙体现装饰美观协调建筑艺术的作用,C错误;矮墙不能防火防盗贼防野兽入侵,D正确,该题选D。
【点睛】“黄土塬”通常是指顶面平坦宽阔的黄土高地,又称为黄土台地,周围则分布着深切沟谷,面积较大塬有陇东董志塬、陕北洛川塬和甘肃会宁的白草塬。黄土塬是黄土地貌中相对完整的地貌形态,在平整的塬面上通常可以发展种植业。“黄土梁”顾名思义就是指条带状的黄土丘陵,是黄土覆盖在墚状古地貌上,后经流水侵蚀而形成的地貌。黄土梁根据规模可以分为长梁和短梁,有些黄土梁的长度可以达到数十千米,而有些则只有几百米。有些黄土梁的顶面十分平坦,被称为平顶梁,通常是由黄土塬被沟谷分割而成,此外还有顶面倾斜的“斜梁”,丘与鞍状交替分布的墚称为“峁墚”。“黄土峁”是指沟谷分割的穹状或馒头状黄土丘,是黄土地貌发育到中后期的产物,黄土峁所在地区通常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沟壑纵深,地形十分破碎,黄土峁的顶部面积通常较小。单独分布的黄土峁称为“孤立峁”,多个峁大体上排列在一条线上的为“连续峁”,连续峁通常是由黄土梁经外力侵蚀演化而形成。任何一种地貌都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处在不停地变化之中,黄土地貌也在岁月的流逝中,不断地发展变化,形成一系列黄土塬、黄土梁和黄土峁。
15.D 16.C
【解析】15.明清时期,洞庭湖地区粮食生产较多,促使当地人口大量增加及大量江西、浙江等地民众移民进入,人们便在洞庭湖泥沙淤积成洲滩处围垦堤垸。到了清末,湖区已经出现堤垸如鳞、弥望无际的盛况,其目的应该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粮食和更大的生活空间,D正确;抵御敌人和野兽侵袭的目的主要体现在建设初期宋、元,A错误;大规模修建堤垸无法减轻洪涝和干旱灾害、 增加空气和土壤湿度,BC错误。故选D。
16.洞庭湖水患严重地区,随着大量堤垸修建,将会增加水患灾害。政府组织并垸合修,将几完、十几垸合修成一个大垸,废除中间的间堤,使小垸并成大垸,以利于抗洪排渍,C正确;合并后,获得较多的土地,但不是为了扩大生产,A错误;进行水产养殖并不需要合并形成大垸,B错误;合并后对航道的拓展并不明显,D错误。故选C。
【点睛】地域文化是一定地域人类活动的产物,地域的地理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地域文化的形成,但地域文化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也会产生重要影响。建筑物作为物质文化景观,最能体现一定的地域文化特色,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地理环境特点。
17.(1) 接近消费市场 交通便捷(或租金低)
(2)D地。理由:远离工业区和闹市区;位于市区上风地带;地势较高,靠近河流,空气清新、环境优美。
(3) 靠近煤矿区,节省运费 早期城市规模小,污染物对城区影响小 城区规模扩大,污染加剧,人们对环境的要求逐渐提高,F地处下风向 交通便利
(4)见图
消除噪音,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滞尘
(5)问题:环境质量恶化;居住困难;交通拥堵;社会治安差;就业困难
【分析】本题以某城市土地利用简图为载体,涉及城市功能分区、城市病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详解】(1)零售商业区主要考虑的是要靠近消费市场,要选择人流大的市中心位置;批发商业区占地面积大,货物流通要快,而且运输量也大,因此要选择租金低,交通便利的地区。
(2)“地王”,应该在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地方。A、B、C、D四处中D处远离工业区和闹市区。位于城市的上风地带,靠近河流,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因此D处可以称得上“地王”。
(3)从图中可以看出E处附近有煤矿,所以早期火电厂布局在E处的原因就是靠近煤矿区,节省运费;早期城市规模小,污染物对城区的影响小。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火电厂对城区的污染也在加剧,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迫使火电厂要搬迁,同时F处交通便利,而且根据风频图可以看出F处基本位于M小风频的上风向,所以火电厂搬迁至F处。
(4)绿化带一般分布在工业区与住宅区之间,作用是:消除噪音;吸收污染物;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等。
(5)城市病包括交通拥挤、住房紧张、供水不足、能源紧缺、环境污染、社会秩序不稳,犯罪率上升等。
18.(1)商业区(或中心商务区)
(2) Q Q点位于河流上游,水源洁净;靠近文化教育区;靠近旅游观光带,环境优美;远离重工业区,污染少;离中心商务区近,方便购物(而M区靠近重工业区,环境污染严重,且靠近飞机场,噪声污染严重;P区位于主导风向的下风区,易受污染,且靠近火车站,比较吵杂,不符合形成高级住宅区的选址。)
(3)位于河流下游;位于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垂直的郊外)(水陆)交通便利。
(4)分散城市人口,分担城市职能;缓解城市土地、交通压力;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促进城市合理化发展。
【分析】本题以某特大城市示意图为背景材料,涉及到城市功能去的判读、功能区的区位选址、卫星城的作用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详解】(1)图例 位于城市中心部位,应该表示城市中的商业区(或中心商务区)功能区。
(2)由图中图例可知,Q点位于河流上游,水源洁净;靠近图中文化教育区,环境污染小;靠近旅游观光带,环境优美,环境质量好;远离重工业区,污染少,空气清新;离中心商务区近,方便购物;而M区靠近重工业区,环境污染严重,空气质量差,且靠近飞机场,噪声污染严重;P区位于主导风向的下风区,易受大气污染,且靠近火车站,比较吵杂,不符合形成高级住宅区的选址。所以Q处是高级住宅区。
(3)石油化工污染水源,乙处位于河流下游,对水源污染小;石油化工污染大气,乙处位于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垂直的郊外,对城市的大气污染比较小;靠近河流、公路、铁路,水陆交通便利。
(4)甲乙两城市相当是图中中心城市的卫星城,分散中心城市人口,分担中心城市各种职能;缓解中心城市土地、交通压力;有利于保护和改善中心城市环境;促进中心城市合理化发展。
19.(1)地处杭嘉湖平原,地势平坦;河网密布,水源充足;京杭大运河和沪杭铁路穿过,交通便利;农业发达,农副产品供给充足等。
(2)嘉兴市南部地区用地面积广阔,地价较低;距离主城区和工业区远,环境质量好;距离高铁站较近,交通便利;政府及诸多机关的搬迁,带动住宅区的建设等。
(3)划定文化景观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合理规划与布局功能区,提高土地利用率;扩大城市绿地面积,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卫星城,疏解人口和产业,缓解城市化问题;建设宜居生活空间,提高人居环境质量,改善生活水平。
【分析】本题目以嘉兴市老城区区域合理规划为背景材料,涉及城市区位、功能区分布及城市规划的意义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涉及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核心素养。
【详解】(1)根据材料信息“嘉兴市地处河网密布和农业发达的杭嘉湖平原。”可知,嘉兴地处杭嘉湖平原,地势平坦开阔,利于城市建设;靠近河流湖泊,水源充足,能够提供大量的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根据材料信息“尤其隋代后,京杭大运河的开通和从老城区穿过,嘉兴城得以快速发展。”可知,嘉兴毗邻京杭大运河,水运交通便利;位于杭嘉湖平原,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农业发达。
(2)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嘉兴市南部地区地势平坦开阔,利于大型住宅区的建设;嘉兴市南部地区距离市中心较远,地价相对较低;距离主城区和工业区较远,环境污染较小,环境优美;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嘉兴市南部地区距离高铁较近,交通便利等。
(3)嘉兴市合理利用城市空间的意义的解答注意抓住嘉兴采取的具体措施,根据具体措施来分析其意义。嘉兴将南湖作为城市名片,划定以南湖为核心的文化景观区,有利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建设以商贸、行政办公、文化、居住为主要功能的综合组团区,有利于提高城市土地的利用率;打造放射状绿地,扩大了绿地面积,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建设“嘉禾新城”,属于发展卫星城,可以有效疏解人口产业,缓解城市化问题。最终打造全球最佳人居城市,提高人居环境质量,改善区域交通和人们的生活水平。
20.(1)拓展了城市新的发展空间;疏解了北京非首都功能;加强了城市绿化建设;带动了人口、产业等从中心城区迁出,缓解了中心城区人口、交通等压力。
(2)缓解城市热岛效应,调节局部气候;净化城市空气;降解污染物;增加雨水下渗,减少城市内涝;维护生物多样性等。
【分析】本题以北京城市副中心为材料,设置2道小题,涉及城市区位、城市发展对区域环境影响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详解】(1)依据材料可知,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拓展了城市新的发展空间;迁出了北京市级行政中心,疏解了北京非首都功能;规划了“两带、一环、一心”的绿色空间格局,加强了城市绿化建设;带动了人口、产业等从中心城区迁出,缓解了中心城区人口、交通等压力。
(2)北京城市副中心绿化布局使城市中出现了大片的森林和湿地,能降低城市中心区气温,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增加城市空气湿度,调节局部气候;园林区和道路两旁绿化带能吸烟滞尘、净化城市空气;潮白河和湿地公园群的湿地植物能有效地吸收有毒、有害物质,降解污染物,净化水体;在多雨的季节,湿地储存雨水,减少城市内涝;森林、湿地环境可为野生动物提供丰富的食物来源,营造良好的生存空间,是植物生长和动物栖息的好场所,保护了野生动植物资源,维护了生物的多样性等。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