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凉山州宁南县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凉山州宁南县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5-17 10:47: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宁南县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
物理
一、单选题:(每题4分,共32分)
1.如图所示是物体做匀变速曲线运动的轨迹的示意图,箭头表示物体在该点的速度方向.已知物体在B点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垂直,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点的速率小于B点的速率
B.A点的加速度比C点的加速度大
C.C点的速率大于B点的速率
D.从A点到C点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夹角先增大后减小,速率先减小后增大
2.如图所示,两次渡河时船相对于静水的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已知第一次实际航程为A至B,位移为x1,实际航速为v1,所用时间为t1,由于水速增大,第二次实际航程为A至C,位移为x2,实际航速为v2,所用时间为t2,则(  )
A.t2>t1,v2= B.t2>t1,v2=
C.t2=t1,v2= D.t2=t1,v2=
3.一滑块在水平地面上沿直线滑行,t=0时其速度为1 m/s,从此刻开始在滑块运动方向上再施加一水平作用力F,力F和滑块的速度v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分别如图甲、乙所示,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第1 s内,F对滑块做的功为3 J
B.第2 s内,F对滑块做功的平均功率为4 W
C.第3 s末,F对滑块做功的瞬时功率为1 W
D.前3 s内,F对滑块做的总功为零
4.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除受到重力外,还受到一大小不变、方向始终与运动方向相反的外力作用.距地面高度h在3 m以内时,物体上升、下落过程中动能Ek随h的变化如图所示.重力加速度取10 m/s2.该物体的质量为(  )
A.2 kg B.1.5 kg C.1 kg D.0.5 kg
5.如图所示,战斗机沿水平方向匀速飞行;先后释放三颗炸弹,分别击中山坡上等间距的A、B、C三点。已知击中A、B的时间间隔为t1,击中B、C的时间间隔为t2,不计空气阻力,则(  )
A.t1<t2 B.t1=t2
C.t1>t2 D.t1与t2的大小关系无法确定
6.绳a长为L,与水平方向成θ角时绳b恰好在水平方向伸直.当轻杆绕轴AB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时,小球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a、b绳均拉直.重力加速度为g,则(  )
A.a绳的拉力可能为零
B.a绳的拉力随角速度的增大而增大
C.当角速度ω>时,b绳中拉力不为零
D.当角速度ω>时,若a绳突然被剪断,则b绳仍可保持水平
7.如图所示,我国空间站核心舱“天和”在离地高度约为h=400 km的圆轨道上运行期间,聂海胜等三名宇航员在轨工作.假设“天和”做匀速圆周运动,地球半径R=6 400 km,引力常量为G,则可知(  )
A.“天和”核心舱内的宇航员不受地球引力作用
B.聂海胜在轨观看苏炳添东奥百米决赛比赛时间段内飞行路程可能超过79 km
C.考虑到h远小于R,聂海胜可以记录连续两次经过北京上空的时间间隔T,利用公式ρ=估算地球密度
D.“天和”核心舱轨道平面内可能存在一颗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的地球卫星
8.如图所示,光滑斜面的顶端固定一弹簧,一质量为m的小球向右滑行,并冲上固定在地面上的斜面.设小球在斜面最低点A的速度为v,压缩弹簧至C点时弹簧最短,C点距地面高度为h,重力加速度为g,则小球从A到C的过程中弹簧弹力做功是(  )
A.mgh-mv2 B.mv2-mgh
C.-mgh D.-(mgh+mv2)
二、多选题:(每题5分,共20分)
9.初速度不为零的小球只受到一个大小不变的力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可能做曲线运动 B.小球的位置可能保持不变
C.小球的速度大小可能保持不变 D.小球的加速度一定保持不变
10.如图,直径为d的竖直圆筒绕中心轴线以恒定的转速匀速转动.一子弹以水平速度沿圆筒直径方向从左侧射入圆筒,从右侧射穿圆筒后发现两弹孔在同一竖直线上且相距为h,重力加速度为g,则(  )
A.子弹在圆筒中的水平速度为v0=d
B.子弹在圆筒中的水平速度为v0=2d
C.圆筒转动的角速度可能为ω=π
D.圆筒转动的角速度可能为ω=3π
11.如图,可视为质点的小球套在光滑的竖直杆上,一根不可伸长的细绳绕过滑轮连接小球,已知小球重力为1 N,电动机从A端以1 m/s的速度沿水平方向匀速拉绳,绳子始终处于拉直状态.某一时刻,连接小球的绳子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60°,此时小球速度及绳子拉力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小球的速度为2 m/s B.小球的速度为0.5 m/s
C.绳子的拉力大于2 N D.绳子的拉力等于2 N
12.载着登陆舱的探测器经过多次变轨后登陆火星的轨迹如图,其中轨道Ⅰ、Ⅲ为椭圆,轨道Ⅱ为圆,探测器经轨道Ⅰ、Ⅱ、Ⅲ后在Q点登陆火星,O点是轨道Ⅰ、Ⅱ、Ⅲ的交点,轨道上的O、P、Q三点与火星中心在同一直线上,O、Q两点分别是椭圆轨道Ⅲ的远火星点和近火星点.已知火星的半径为R,OQ=4R,探测器在轨道Ⅱ上经过O点的速度为v,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在相等时间内,轨道Ⅰ上探测器与火星中心的连线扫过的面积与轨道Ⅱ上探测器与火星中心的连线扫过的面积相等
B.探测器在轨道Ⅰ运动时,经过O点的速度小于v
C.探测器在轨道Ⅱ运动时,经过O点的加速度等于
D.在轨道Ⅱ上第一次由O点到P点与在轨道Ⅲ上第一次由O点到Q点的时间之比是3∶4
三、实验题:(每空2分,共18分)
1.平抛运动的轨迹是曲线,比直线运动复杂.我们可以按照把复杂的曲线运动分解为两个相对简单的直线运动的思路,分别研究物体在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运动特点.
(1)如图甲所示,用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A球沿水平方向抛出,同时B球由静止自由下落,可观察到两小球同时落地;改变两小球距地面的高度和打击的力度,多次实验,都能观察到两小球同时落地.根据实验,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判断出A球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判断出A球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2)如图乙所示,将白纸和复写纸对齐重叠并固定在竖直的硬板上.钢球沿斜槽轨道PO滑下后从O点飞出,落在水平挡板MN上.由于挡板靠近硬板一侧较低,钢球落在挡板上时,钢球侧面会在白纸上挤压出一个痕迹点.移动挡板,重新释放钢球,如此重复,白纸上将留下一系列痕迹点.
①为了保证钢球从O点水平飞出的初速度是一定的,下列实验条件必须满足的是________.
A.斜槽轨道光滑
B.斜槽轨道末端水平
C.每次从斜槽上相同的位置无初速度释放钢球
②一位同学做实验时,忘记了标记平抛运动的抛出点O,只记录了A、B、C三点,于是就取A点为坐标原点,建立了如图丙所示的坐标系.平抛轨迹上的这三点的坐标值已在图中标出.根据图中数据判断,A点________(填“是”或“不是”)平抛运动的抛出点.小球平抛的初速度为________ m/s.(取g=10 m/s2,计算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某实验小组采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后,沿木板滑行,打点计时器工作频率为50 Hz。
(1)为了消除小车运动过程中所受摩擦力的影响,调整时应将木板________(选填“左”或“右”)端适当垫高以平衡摩擦力。
(2)实验中,某同学打出的一段纸带如图乙所示,相邻两计时点间距离依次为=3.50 cm、=3.80 cm、=====4.00 cm,则匀速运动的速度v=______ m/s。
(3)根据多次测量的数据,画出橡皮筋对小车做功W与小车匀速运动的速度v的关系如图丙所示,根据图线形状猜想,W与v的关系可能为________。
A.W∝       B.W∝v-1
C.W∝v2 D.W∝v3
(4)改变橡皮筋的根数,若实验中的所有操作和数据处理均无错误,则绘出的图线(图中Δv2=v2-0,将一根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1)应为过原点的一条直线,但根据实验结果得到的图线如图丁所示,造成这一偏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1题8分,2题10分,3题12分)
 1.如图所示,升降机内斜面的倾角θ=30°,质量为2 kg的物体置于斜面上始终不发生相对滑动,在升降机以5 m/s的速度匀速上升4 s的过程中.g取10 m/s2,求:
(1)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所做的功;
(2)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所做的功;
(3)物体重力所做的功;
(4)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2.质量为1.0×103 kg的汽车,沿倾角为30°的斜坡由静止开始向上运动,汽车在运动过程中所受摩擦阻力大小恒为2 000 N,汽车发动机的额定输出功率为5.6×104 W,开始时以a=1 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g取10 m/s2).求:
(1)汽车做匀加速运动的时间;
(2)汽车所能达到的最大速率;
(3)若斜坡长143.5 m,且认为汽车到达坡顶之前已达到最大速率,则汽车从坡底到坡顶需多长时间.
3.如图甲所示,游乐场的过山车可以底朝上在竖直圆轨道上运行,可抽象为图乙所示的模型.倾角为45°的直轨道AB、半径R=10 m的光滑竖直圆轨道和倾角为37°的直轨道EF,分别通过水平光滑衔接轨道BC、C′E平滑连接,另有水平减速直轨道FG与EF平滑连接,EG间的水平距离l=40 m.现有质量m=500 kg的过山车,从高h=40 m处的A点由静止下滑,经BCDC′EF最终停在G点.过山车与轨道AB、EF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1=0.2,与减速直轨道FG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75,其他部分光滑.过山车可视为质点,运动中不脱离轨道,g取10 m/s2.求:
(1)过山车运动至圆轨道最低点C时的速度大小;
(2)过山车运动至圆轨道最高点D时对轨道的作用力大小;
(3)减速直轨道FG的长度x.(已知sin 37°=0.6,cos 37°=0.8)
参考答案
1.答案 C
2.答案 C
3.答案 C
4.答案 C
5.答案B 
6.答案 C
7.答案 D
8.答案 A
9.答案 AC
10.答案 ACD
11.答案 AC
12.答案 CD
三、实验题:
1.答案 (1)能 不能 (2)①BC ②不是 1.5
2.[答案] (1)左 (2)2 (3)CD (4)平衡摩擦力过度
四、计算题
1..答案 (1)300 J (2)100 J (3)-400 J (4)0
2.答案 (1)7 s (2)8 m/s (3)22 s
解析 (1)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mgsin 30°-Ff=ma
设匀加速过程的末速度为v,则有P=Fv
v=at1
解得t1=7 s.
(2)当达到最大速度vm时,加速度为零,
则有P=(mgsin 30°+Ff)vm
解得vm=8 m/s.
(3)汽车匀加速运动的位移x1=at12,在后一阶段对汽车由动能定理得
Pt2-(mgsin 30°+Ff)x2=mvm2-mv2
又有x=x1+x2
解得t2≈15 s
故汽车运动的总时间为t=t1+t2=22 s.
3.答案 (1)8 m/s (2)7×103 N (3)30 m
解析 (1)设过山车在C点的速度大小为vC,由动能定理得mgh-μ1mgcos 45°·=mvC2①
代入数据得vC=8 m/s②
(2)设过山车在D点速度大小为vD,由动能定理得
mg(h-2R)-μ1mgcos 45°·=mvD2③
F+mg=m,④
联立③④解得F=7×103 N⑤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过山车在D点对轨道的作用力大小为7×103 N
(3)全程应用动能定理
mg[h-(l-x)tan 37°]-μ1mgcos 45°·-
μ1mgcos 37°·-μ2mgx=0⑥
解得x=30 m.⑦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