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自己之歌》同步练习(含解析)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3.3《自己之歌》同步练习(含解析)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17 10:25: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3.3《自己之歌》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册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电视连续剧对我来说有特别较大的兴趣。
B.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国的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C.通过我们学习《致大海》一诗,使同学们领略了大海的壮美。
D.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和倾听着这位英雄的报告。
二、语言表达
2.许多诗歌一经翻译,原有的形式特征就会丢失或改变。试比较惠特曼《我自己的歌》(之一)的原文和译文,体味两首有什么不同,试着自己翻译一下。
原诗:
Song of Myself
I celebrate myself, and sing myself,
And what I assume you shall assume,
For every atom belonging to me as good belongs to you.
I loafe and invite my soul,
I lean and loafe at my ease observing a spear of summer grass.
My tongue, every atom of my blood, form’d from this soil, this air,
Born here of parents born here from parents the same, and their parents the same,
I, now thirty-seven years old in perfect health begin,
Hoping to cease not till death.
Creeds and schools in abeyance,
Retiring back a while sufficed at what they are, but never forgotten,
I harbor for good or bad, I permit to speak at every hazard,
Nature without check with original energy.
译诗:
我自己的歌
我赞美我自己,歌唱我自己,
我承担的你也将承担,
因为属于我的每一个原子也同样属于你。
我闲步,还邀请了我的灵魂,
我俯身悠然观察着一片夏日的草叶。
我的舌,我的血液的每个原子,
是在这片土壤,这个空气里形成的,
是这里的父母生下的,父母的父母也是在这里生下的,他们的父母也一样,
我,现在三十七岁,一生下来身体就十分健康,
希望永远如此,直到死去。
信条和学派暂时不论,
且后退一步,明了当前的情况已足,但也决不是忘记,
不论我从善从恶,我允许随意发表意见,
顺乎自然,保持原始的活力。
(赵萝蕤译)
三、小阅读-课内
3. 《自己之歌》在意象的选取上有什么特点?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4.从《自己之歌》这首诗的第一节来看,作者是如何感知大自然的?
5.根据诗歌《自己之歌》内容,绘制逻辑框架图。
6.从《自己之歌》的二、三节来看,作者是怎样来塑造“自我”的?
7.对《自己之歌》这首诗歌的艺术价值,有人认为以思想性见长,全诗充满了劝导的说教意味;有人认为以抒情性见长,注重以意象和意境的营造感染人。对此,你赞成哪一种观点?说说理由。
8.《自己之歌》难点 诗中的“我”是指诗人自己吗?如何理解诗中“我”的含义?请结合诗歌内容和相关背景简要分析。
9.惠特曼《自己之歌》这首诗选取的意象众多,但似乎与一般诗歌中的意象有很大区别,这种区别是什么?诗人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意象?
10.这首诗的标题为“自己之歌”,诗人是如何紧紧围绕“自己”构思和凸显“自己”的?
11.《自己之歌》(节选)中,诗人选取的意象有什么特点?选取的这些意象有什么作用?
12.《草叶集》问世后,评论家们议论纷纷,毁誉参半,争论的焦点就是其中的《自己之歌》。虽然当时美国文坛的领袖爱默生独具慧眼,读完诗集以后赞赏有加,并写信给惠特曼,称赞“它是美国出版过的最出色的,富有才智和智慧的诗篇”,但是,它的独特风格还是受到了绝大多数作家和批评家的猛烈抨击,请结合课文,谈一谈为什么。《自己之歌》
13.《自己之歌》节选部分的第一节,诗人选取了哪些意象?诗人借此表达了什么感情?
14.《自己之歌》(节选):诗中的“我”究竟怎样解释?
15.惠特曼的诗歌,往往由一组松散的句子构成,不仅没有严格的韵脚,而且也打破了一般的诗歌形式,开创了一种近乎口语的散文化的自由诗体。阅读《自己之歌》节选部分,分析这种“自由”的特征。
16.郭沫若曾盛赞惠特曼是一位犹如“太平洋一样”广阔的诗人。惠特曼的诗歌意境开阔,气魄宏大,有一种质朴而明朗的力量,本课选的这一节《自己之歌》,就充分展现了这一特点。诗中列举的许多自然事物,在传统的诗歌中很少出现,那么,惠特曼是如何赋予这些事物以诗意的?
17.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自己之歌(选一)(节选)
惠特曼
我邀了我的灵魂同我一道闲游,
我俯首下视,悠闲地观察一片夏天的草叶。
如何理解“我邀了我的灵魂同我一道闲游”?诗人于“夏天的草叶”中寄托了自己怎样的情感?
四、现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自己之歌(节选)
惠特曼[注]
我赞美我自己,歌唱我自己,
我所讲的一切,将对你们也一样适合,
因为属于我的每一个原子,也同样属于你。
我邀了我的灵魂同我一道闲游,
我俯首下视,悠闲地观察一片夏天的草叶。
我的舌,我的血液中的每个原子,都是由这泥土,这空气构成,
我在这里生长,我的父母在这里生长,他们的父母也同样在这里生长,
我现在是三十七岁了,身体完全健康,
希望继续不停地唱下去直到死亡。
教条和学派且暂时搁开,
退后一步,满足于现在它们所已给我的一切,但绝不能把它们全遗忘,
不论是善是恶,我将随意之所及,
毫无顾忌,以一种原始的活力述说自然。
(有删改)
[注] 惠特曼曾在美国各地流浪,与各行各业的劳动人民结交朋友,并开始诗歌创作。
18.惠特曼创造了一种空前自由的诗体,借以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试分析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19.诗歌以《自己之歌》为名,分析此处“自己”的多重内涵。
五、微写作
20.惠特曼在《自己之歌》的首句写到“我赞美我自己,歌唱我自己”,每个人都需要歌唱和赞美自己。请你写一段文字赞美和歌唱自己。文体不限,200字左右。
试卷第4页,共4页
试卷第3页,共4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A.主客颠倒,应该是“我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电视连续剧”。“特别”“较”共同修饰“大”,语义重复,应删去其一,改成“特别大的兴趣”,或者“较大的兴趣”;
C.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应去掉“使”;
D.搭配不当,“目光”与“倾听”搭配不当。
故选B。
2.我的歌
我为自己庆祝,为自己歌唱,
我设想的你们也应该设想,
因为构成了我的每一个原子都构成了你,
我闲游,并邀我的灵魂同往,
我俯着身子,悠闲地游荡着,观察着夏草的的叶子。
我的舌,我的血液中的每个原子,都是由这泥土这空气构成,
我生于这里,我的父母生于这里,他们的父母也生于这里。
我,现在三十七岁了,从出生到现在一直身体健康,
希望到死也不会停止,
信条和流派暂时搁置搁置起来,
后退一步就够了,但永远不会忘记,
不管好坏,我都不会躲起来,我允许冒着一切危险说话,
自然不受原始能量的制约。
【详解】这是一道实践的题目,没有标准答案,目的是让学生在原诗与译文的比较及翻译过程中,能够对诗歌(特别是翻译诗歌)的形式特点有更切身的体会。惠特曼的原诗十分浅近,没有太生僻的词汇和复杂的句法,阅读时可先不参考现成的译文,自己查阅生词、弄懂诗句,并大声朗诵,感受此诗在句法、节奏上的特点,而后试着进行翻译。翻译过程中,在尽量做到准确、精练的同时,也要注意保留原诗的形式特征,如相同句式的重复使用。翻译之后,可以将自己的译文与提供的译文相比较,找出不同之处。当然,在翻译过程中,要注意诗歌翻译的诸多环节,如词汇的选择、句子的构造、风格的把握等。
3.意象选取:诗人笔触细腻,从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沙一石写起,选取自然界中的草叶、蚂蚁、鹪鹩的卵、雨蛙、黑莓、母牛、小鼠、鹰雕、蝮蛇、麋鹿、海燕等生物作为诗歌的意象,这些鲜活的生命充满了灵性和神圣的色彩。
情感:诗人对这些自然界中的事物倾注了无限的热爱之情。在他的眼里,自然界中的任何一分子,无论巨大和纤小,都折射出无限的神性,从看似细小的景物里抒发伟大的情感,从而赞美万物的神圣性。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诗歌意象和思想感情的能力。
诗中的意象是极为平常且普通的事物,似乎缺乏一般诗歌意象的“美感”和“诗意”。无论是独立或游走于人类生活之外的自然物,如草叶、蚂蚁、沙粒、鹪鹩的卵、雨蛙、黑莓、低头啮草的母牛、小鼠、火成岩、爬虫、蝮蛇等,还是参与到人类生活之中的自然物,如片麻石、煤、藓苔、水果、谷粒、菜根等,都是一般诗歌中极为少见的意象,看起来似乎与诗歌这种具有高雅之美的文体不太相符。但符合诗人的身份特点,惠特曼出身于农民,是当时美国最广大的社会底层民众中的一员;而诗中这些具有自然属性的、平常的意象,也正是大自然中的普通事物。诗人选择的这些意象与他的生活相吻合。
诗歌抒发的情感,代表的是美国广大社会底层民众的情感,这样的意象使诗歌具有浓厚的自然气息和生活气息,使广大民众对诗中的“我”产生自然的代入感,使他们更容易接受诗歌所表达的感情并产生共鸣,唤醒他们内心的生命激情,引导他们追求民主、自由,推动时代发展。诗人蚂蚁、沙、鹪鹩、雨蛙、藤蔓、黑莓、母牛、小鼠等传统诗歌中少有的自然事物,表达了自然界中旺盛的生命力,体现了诗人自由的理想和自我张扬的意识。
这首诗内涵深广,气象恢宏。表面上好似诗人仅在凸显自己,实际上诗人在借用‘自己’二字,表现一个大“我”,即改造大自然、开放新大陆、建设新大陆的美国广大劳动群众,歌颂的是19世纪美国的民主代表,张扬的是自由、开放的个性。因而诗中的“自己”被赋予了两重性,一是具体的我,二是象征性的群体的“我”,“自己”是一个综合形象。诗人置身于劳动者之中,诗中的“自己”,也是美国式“新人”的形象。
4.作者对自然界的土地、山川、草木倾注了无限的热爱之情,在他的眼里,自然和宇宙都蕴涵着上帝的存在,因此,在自然界中的任何一分子,无论巨大还是纤小,都折射出无限的神性。作者笔触细腻,从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沙一石,从看似细小的景物里抒发伟大的情感。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从“我相信一片草叶所需费的工程不会少于星星,一只蚂蚁、一粒沙和一个鹪鹩的卵都是同样地完美……”可知,作者尊重世间千姿百态的生命形态,充满热情地歌颂一片“草叶”、“一只蚂蚁、一粒沙和一个鹪鹩的卵”或者“一个小鼠的神奇”,歌颂自然万物展现出的生命之美。诗人对这些自然界中的事物倾注了无限的热爱之情,诗人笔触细腻,从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沙一石写起,选取自然界中的草叶、蚂蚁、鹪鹩的卵、雨蛙、黑莓、母牛、小鼠、等生物作为诗歌的意象,表现这些鲜活的生命充满的灵性和神圣的色彩,从而赞美了万物的神圣性。
5.答案: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思想内容和结构思路的能力。
诗的第一节选择星星、草叶、蚂蚁、沙粒、鹪鹩的卵、雨蛙、黑莓、关节、母牛、小鼠等意象,通过对比,说明无论多么平凡的事物都有自己的独特价值。作者通过感知大自然,对自然界的土地、山川、草木倾注了无限的热爱之情,在他的眼里,自然和宇宙都蕴涵着上帝的存在,因此,在自然界中的任何一分子,无论巨大还是纤小,都折射出无限的神圣性。作者笔触细腻,从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沙一石,从看似细小的景物里抒发伟大的情感,诗人对这些自然界中的事物倾注了无限的热爱之情。
第二节,诗人把“我”和片麻石、煤、藓苔等平凡事物“混合在一起”,说明“我”是平凡的;“装饰着飞鸟和走兽”,说明“我”是追求自由的。“有很好的理由”远离,但“需要的时候”“可以将任何的东西召来”,体现了作者为了自由不顾一切的精神。中心意思:“我”出身平凡,但能量巨大。 从中可见诗人要表达的情感是,从自然万物深受启迪,面对生活要坚强、自信和乐观。作者塑造“自我”形象时,将自己赋予超人的神力,“全身装饰着飞鸟和走兽”,可以”将任何东西召来”,可以“快速地跟随着”“升到了绝岩上的罅隙中的巢穴”,可以飞越大地,任意东西,不受时空限制,甚至和宇宙融为一种,表现出一种“惠特曼式”的乐观精神。
第三节,这节诗运用意象组合的方式,让九个“徒然的”一气呵成,情感炽热,气势恢宏。作者大声歌唱,尽情狂欢,张扬个性,重塑自我,表达出对自我的肯定和对未来的憧憬。诗歌的节拍来自于生活,充满活力,富于幻想,表现出生活的情调和生活的真理。作者选取了火成岩、爬虫、打的怪物、鹰雕、蝮蛇、麋鹿、海燕等意象,这些意象包括天上的、地上的、海里的,是世间万物的代表。作者选取这些意象是为了说明世间万物都不能阻挡“我”。中心意思:“我”不受拘束且无所不能。诗人由自然万物进而揭示个体认知,每一个生命个体都要去勇敢追求自由与民主。
综上所述,可见作者的思维路径,由自然万物到个体认知,由自然万物感受到坚强乐观和自信,进而深受启示,人生要有理想和追求——自由民主。
6.作者将自己赋予超人的神力,“全身装饰着飞鸟和走兽”,可以”将任何东西召来”,可以“快速地跟随着”“升到了绝岩上的罅隙中的巢穴”,可以飞越大地,任意东西,不受时空限制,甚至和宇宙融为一种,表现出一种“惠特曼式”的乐观精神。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艺术形象的能力。
诗歌第二节“我看出我是和片麻石、煤、藓苔、水果、谷粒、可食的菜根混合在一起/并且全身装饰着飞鸟和走兽”作者选取渺小、平凡而又独特的意象,说“我是和”它们“在一起”,想象着自己身上“装饰着飞鸟和走兽”,赋予超人的神力,可以“将任何东西召来”,体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赋予了诗歌神奇的色彩。
第三节连用九句“……是徒然的”的句式,以“自己”面对的各种逆境反衬“自己”的形象,作者列举的众多事物,或象征着可能破坏生命的巨大自然力如“火成岩”“海洋”“大的怪物”,或是暂时还与“我”相异的生命存在,如躲藏在树林深处的麋鹿、向远方迁徙的海燕,无论是威胁“我”还是疏远“我”,都根本损害不了“我”的存在,因为“逃跑或畏怯是徒然的”。因为生命自身不停向前的进程、“我”与世界之间本质上的同一性,都是必然的事实,任何力量想要抹杀这些事实都是“徒然”的。最后一句“我快速地跟随着,我升到了绝岩上的罅隙中的巢穴”,超越任何东西,不受时空限制,甚至和宇宙融为一种,体现了诗人强烈的自信和乐观的精神。
7.观点一:以思想性见长,劝导说教意味浓厚。
①第一节重点写大自然的神奇,诗人以“我相信”领起各种意象,不仅为了引导人们热爱大自然,而且意在劝说人们,不要小看这些毫不起眼的“低等”事物的存在,它们在大自然中同样神奇,应具有平等的地位。
②第二节的说教意味更浓。前两行用平实的语言告诉人们,人类其实和自然万物没有多大不同,如果缺乏诗意与激情,何谈感染力?后两行更是以“虽然……但……”的句式向人们揭示一种道理“我”(我们)拥有非凡的力量。这些内容是以说教的方式呈现的,注重的是思想、道理的揭示和劝导。
③第三节,诗人展示自然生物的自由状态的“逃跑或畏怯”形态,意象选择缺乏美感,句式运用单调而缺少变化,但这不妨碍诗人向读者揭示一种道理:自由是美好的,万物是自由的,“我”是自由而又富有力量和激情的。感染力不能说没有,但其作用和力量是明显逊于劝导和说教的。
④用第一人称拉近读者和诗人之间的距离,像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面对面地倾诉和劝导,强化了诗歌的说教意味。
观点二:以抒情性见长,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①诗人灵活运用大自然中的生命作为意象,营造了轻松唯美的意境,将深刻的思想寓于其中,用情感的感染力来打动读者。第一、三节以极为平凡的意象,营造了自然界丰富多彩生机盎然的意境,让人们通过这些意象和意境,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感受到自然万物的平等与自由,含蓄地表达了“我”渴望自由、追求平等的思想情感,富有感染力。
②运用象征手法,巧妙传递情感,表达主旨。诗歌中的意象多种多样,“海洋”“鹰雕”“麋鹿”“海燕”等意象可视为自由的象征,诗人将现实和自己的思想相结合,将无形的自由形象化,这种美好的形象深入人心,深刻地影响着读者,唤起读者心中对自由的渴望。
③本诗形式上打破了传统的诗歌格律,以断句作为韵律的基础,节奏自由奔放,汪洋恣肆,舒卷自如,具有一泻千里的气势和无所不包的容量。第三节除尾行外,相同的句式形成一组气势磅礴的排比句,以排山倒海的力量,将诗人心中对自由、平等、民主的赞美,将歌颂生机勃勃的祖国的激情宣泄出来,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形象、技巧,品味诗歌情感的能力。
题干给出两种观点,“有人认为以思想性见长,全诗充满了劝导的说教意味;有人认为以抒情性见长,注重以意象和意境的营造感染人”,考生可以从中选取一个,然后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来谈理由。
如认可“思想性见长,全诗充满了劝导的说教意味”,考生需要到诗歌找到“劝导”的内容,分析劝导什么。诗歌共有三节,第一节以“我相信”领起下面的内容,接着写“一片草叶”“一只蚂蚁”“一粒沙”“一个鹪鹩的卵”“雨蛙”“黑莓”“手掌上的一个极小的关节”“母牛低头啮草的样子”“一个小鼠的神奇”,这是一些看起来很不起眼的低等事物,却依然有神奇的价值,“我相信”强化了这一价值,这是劝说人们不要轻视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物,要热爱大自然。第二节共有四句话,前两句“我看出我是和片麻石、煤、苔藓、水果、谷粒、可食的菜根混合在一起,并且全身装饰着飞鸟和走兽”告诉读者,人其实和自然万物没有不同,后两句“虽然有很好的理由远离了过去的一切,但需要的时候我又可以将任何东西召来”使用“虽然……但……”的转折句式强调我们的非凡力量。第三节借助“爬虫”“海洋”“鹰雕”“蝮蛇”“麋鹿”“海燕”等事物的自由状态的“逃跑和畏怯”,以“徒然”告诉读者,万物是自由的,“我快速地跟随”展现“我”也是自由而有激情的。而且诗歌采用第一人称,好像作者在和读者面对面交谈,面对面进行劝导,说教意味很强。
如果认为“以抒情性见长,注重以意象和意境的营造感染人”,考生可以从作者抒情的方式、诗歌的形式等方面分析。这首诗歌共有三段文字,第一段和第三段使用多个意象,如“一片草叶”“一只蚂蚁”“一粒沙”“一个鹪鹩的卵”“雨蛙”“黑莓”“手掌上的一个极小的关节”“母牛低头啮草的样子”“一个小鼠的神奇” “爬虫”“海洋”“鹰雕”“蝮蛇”“麋鹿”“海燕”,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盎然,借助自然界这些事物的自由展现“我”对自由平等的追求。第三节中,作者为了展现自由的状态,使用“海洋”“麋鹿”“鹰雕”等形象,这些形象本身带有象征意味,象征了自由。同时诗歌的节奏自由奔放,尤其第三节采用相同的句式,使用排比的修辞,增强气势,让人能感受到作者对自由平等的追求和赞美。从这些方面可以感受到诗歌的抒情性。
8.诗中的“我”包括作者自己,但又不仅仅指作者自己。
诗中的“我”包括作者自己。比如诗歌首节中“我相信”中的“我”可以理解为诗人自己,即惠特曼本人,而“相信”的内容可以理解为惠特曼自己对大自然的认识、理解和礼赞。“我手掌上”“我看出”中的“我”,都有惠特曼自己的影子。
诗中的“我”又不仅仅指作者自己。诗歌表面上好像在凸显诗人自己,实际上诗人在借用自己,表现一个大“我”,即改造大自然、开发新大陆、建设新大陆的美国广大劳动群众,歌颂的是19世纪美国的民主代表,张扬的是自由、开放的个性。
从创作背景来看,身处经济快速发展而文化、文学尚未独立的美国,惠特曼在超验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志在以自己和自己的创作来表现他的“特殊的时代和环境、美国、民主”,因而,诗歌中的“自己”必然会超越真实的惠特曼本人而具有一定的代表和象征意义。“自己”代表了和作者一样用生命和智慧推动美国前进的美国民众,象征了当时充满活力,拥有力量、信心和激情的美国。
从诗歌内容来看,“我快速地跟随着,我升到了绝岩上的罅隙中的巢穴”中的两个“我”,显然不是指惠特曼自己,因为诗人不可能“快速地跟随”上述诗句中的事物,更没有理由“升到了绝岩上的罅隙中的巢穴”。这里的“我”代表了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止、束缚其自由的一个群体、一个民族,甚至一个国家。再进一步,从影响惠特曼的超验主义强调精神这一点来看,这里的“我”还可以理解为作者所呼唤、赞美的美国精神—一民主与自由。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诗歌中人物形象的能力。
题干要求分析“我”是自己吗,然后理解“我”的含义,要结合“诗歌内容和背景”简要分析。
首先,诗歌中的“我”历来有争议,可以理解成就是作者自己,也可以理解为一个一般的人、一个人的象征的“我”,他可以替代各种各样的人发言、感受、行动……在某种情况下则是宇宙万物乃至宇宙本身的“我”,它是一种泛神论生命力的人格化。
本诗作为惠特曼的代表作,作为《草叶集》的缩影,它的产生背景就是《草叶集》的背景,其主题思想也就是《草叶集》的中心思想。关于这一点,诗人在《过去历程的回顾》中写道:我为我的理想追求和斗争了多年之后,“发现自己在31岁到33岁时仍然醉心于一个特别的愿望和信念……这就是发愤以文学或诗的形式,将我的身体的、感情的、道德的、智力的和审美的个性,坚定不移地、明明白白地端出和忠实地表现出来。”又说:“在我的事 业和探索积极形成时(我怎样才能表现我自己的特殊时代和环境、美国、民主呢? )我就看到,那个提供答案并叫一切事物以它为转移的主体和核心,必然是一个肉体与灵魂的统一体,一个人——这个人,我经过多次考虑和深思之后,审慎地断定应当是我自己——的确不能是任何别的一个。”
从美国历史的、民族的角度来看,19世纪上半叶,美国在经济上虽然发展很快,但仍基本_上处于欧洲殖民地的地位。至于文化,特别是文学方面,则主要从属于英国,还没有建立起本民族的与合众国相适应的民主主义文学。当时以爱默生为首的美国超验主义者提倡个性解放,鼓吹打破神学和外国教条主义的束缚,在美国来一次文艺复兴。 解放个性,就是要发现自己,从一个国家来说就是要确立本民族自己的独立人格。在这样的历史要求下,惠特曼树立自己的雄心,要通过他自己来表现他的“特殊时代、环境和美国”,于是他的“我自己”便与他们民族的“我自己”合而为一了。
从诗歌本身的内容看,例如“我手掌上一个极小的关节可以使所有的机器都显得渺小可怜”可以理解为是诗人自己的形象;“我看出我是和片麻石……混合在一起……并且全身装饰着飞鸟和走兽”,可以看出此处的“我”是跳出了诗人自己的世间的其他一切事物;“我快速地跟随着,我升到了绝岩上的罅隙中的巢穴”既有诗人自己,又有世间其他事物,是两者的结合体。
由此可以看出,我既指诗人自己,也是世间万物的代表,是民主与自由的呼唤者。
9.区别:诗中的意象是极为平常且普通的事物,似乎缺乏一般诗歌意象的“美感”和“诗意”。无论是独立或游走于人类生活之外的自然物,如草叶、蚂蚁、沙粒、鹪鹩的卵、雨蛙、黑莓、低头啮草的母牛、小鼠、火成岩、爬虫、蝮蛇等,还是参与到人类生活之中的自然物,如片麻石、煤、藓苔、水果、谷粒、菜根等,都是一般诗歌中极为少见的意象,看起来似乎与诗歌这种具有高雅之美的文体不太相符。
原因:①诗人出身于农民,是当时美国最广大的社会底层民众中的一员;而诗中这些具有自然属性的、平常的意象,也正是大自然中的普通事物。诗人选择的这些意象与他的生活相吻合。②诗歌抒发的情感,代表的是美国广大社会底层民众的情感,这样的意象使诗歌具有浓厚的自然气息和生活气息,使广大民众对诗中的“我”产生自然的代入感,使他们更容易接受诗歌所表达的感情并产生共鸣,唤醒他们内心的生命激情,引导他们追求民主、自由,推动时代发展。
【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意象鉴赏的能力。
解答本题时,首先要把握“意象”的概念。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在比较文学中,意象的名词解释是:所谓“意象”简单说来,可以说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情。
本诗选择的意象有“草叶”“蚂蚁”“沙粒”“鹪鹩的卵”“雨蛙”“黑莓”“低头啮草的母牛”“小鼠”“火成岩”“爬虫”“蝮蛇”等独立或游走于人类生活之外的自然物,“片麻石”“煤”“藓苔”“水果”“谷粒”“菜根”等参与到人类生活之中的自然物,都是在平常诗歌中不怎么见到的内容。
之所以作者会选取这些意象是,是因为(1)惠特曼的身份是农民,他喜欢游荡、冥想,喜欢大自然的美景。因此选择了这些大自然中最平常的事物,和他的生活比较吻合。(2)诗歌的重要目的在于抒发情感。惠特曼他站在进步的、正义的立场上,热情呼唤资产阶级的民主和自由,衷心赞美劳动和劳动者,强烈谴责反动的农奴制度,猛力抨击封建宗教的禁欲主义热切向往光明和未来,憧憬着一个“世界乐园”的出现。而通过这些平常常见的事物,能够引起和广大读者的共鸣,唤醒他们内心的生命激情,引导他们追求民主、自由。
10.①“自己”(诗歌中的“我”,下同)是诗歌抒情的主体,也是贯穿三个诗节的抒情线索。诗歌开篇即以“我相信”领起,统领整节内容,让所有意象与“自己”紧紧联系在一起;第二节在首行和尾行分别运用了“我”,围绕“自己”与自然的联系完成内容上的过渡;第三节浓墨重彩地描写了各种意象及其各不相同的“逃跑”或“畏怯”,看似与“自己”脱离了关系,而实际上它们“逃跑”或“畏怯”的目的都是“反对我接近”,因而,诗歌的构思仍然是紧紧围绕“自己”展开的。“自己”,是作者构思诗歌的核心。
②这首诗以大量的意象烘托“自己”,充分显现出“自己”无比的自信、无拘无束的自由、强大的力量和澎湃的激情。在首节第五行,诗人以“我手掌上一个极小的关节”与工业时代轰鸣的“机器”对比,以“机器”的“渺小”衬托出“自己”的强大。第二节,诗人再一次以“自己”拥有了“远离”的自由,同时又具有“可以将任何东西召来”的力量,显示出“自己”的自信,使“自己”进一步得到凸显。第三节,诗人更是用了九个“徒然的”,衬托出“自己”的无所不能与无比强大,尾行又以“快速地跟随着”和“升到了绝岩上的罅隙中的巢穴”,使诗歌对“自己”的凸显和强调几乎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详解】本题考查赏析诗歌中的意象、表现手法和构思特点的能力。
诗中的“我”包括作者自己,但又不仅仅指作者自己。比如诗歌首节中“我相信”中的“我”可以理解为诗人自己,即惠特曼本人,而“相信”的内容可以理解为惠特曼自己对大自然的认识、理解和礼赞。但是诗中的“我”又不仅仅指作者自己。诗歌表面上好像在凸显诗人自己,实际上诗人在借用自己,表现一个大“我”,即改造大自然、开发新大陆、建设新大陆的美国广大劳动群众,歌颂的是19世纪美国的民主代表,张扬的是自由、开放的个性。那么,诗人是如何紧紧围绕“自己”构思和凸显“自己”的呢?
首先从行文构思的角度分析诗歌是围绕“自己”来构思。
诗人让“自己”成为抒情的主体,成为诗歌构思的核心。结构上成为抒情线索,让“自己”贯穿三个诗节。开篇即以“我相信”统领整节内容,让“自己”联系所有意象,接着在第二个诗节里围绕“自己”与自然的联系过渡,最后写各种意象及其各不相同的“逃跑”或“畏怯”,“反对我接近”。所以,这首诗仅仅围绕“自己”来构思。
然后从诗中意象是烘托“自己”的角度分析这首诗又是凸显“自己”的。
“我手掌上一个极小的关节可以使所有的机器都显得描写可怜”中的“我手掌上一个极小的关节”与工业时代轰鸣的“机器”对比,以“机器”的“渺小”衬托出“自己”的强大;以“自己”拥有了“远离”的自由,同时又具有“可以将任何东西召来”的力量,显现出“自己”无比的自信、无拘无束的自由和;“逃跑或畏怯是徒然的,火成岩喷出了千年的烈火来反对我接近是徒然的,爬虫退缩到它的灰质的硬壳下面去是徒然的,事物远离开我并显出各种不同的形状是徒然的,海洋停留在岩洞中,大的怪物偃卧在低处是徒然的,鹰雕背负着青天啊翔是徒然的,蝮蛇在藤蔓和木材中间溜过是徒然的,麋鹿居住在树林的深处是徒然的,尖嘴的海燕向北飘浮到拉布多是徒然的”,这九个“徒然的”,衬托出“自己”的无所不能与无比强大;以“快速地跟随着”和“升到了绝岩上的罅隙中的巢穴”,使诗歌对“自己”的凸显和强调“自己”澎湃的激情几乎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11.一是比较独特,如鹪鹩的卵、雨蛙、黑莓、片麻石、火成岩、爬虫、大的怪物、鹰雕、蝮蛇等。这些陌生而独特的意象,体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赋予了诗歌神奇的色彩。二是范围广泛,几乎无所不包,包含天上的、地上的等。这些意象构成了诗歌开阔的意境,体现了诗人宏大的气魄。
【详解】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意象及其作用。
做本题,要先找出诗中的意象,然后分析其特征及作用。
诗歌中的意象有:蚂蚁、沙、鹪鹩的卵、雨蛙、母牛、小鼠、黑莓、片麻石、火成岩、爬虫、大的怪物、鹰雕、麋鹿、蝮蛇等,这些意象有的很奇特而且不常见,比如“鹪鹩的卵”“雨蛙”“片麻石”“大的怪物”“蝮蛇”等,这些奇特不同寻常的意象,让读者有一种大开眼界的感觉,诗歌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奇特的诗歌意境,这让诗歌充满了神奇色彩。
另外,这些意象取材范围广泛,包罗万象,涉及了好多领域:“蚂蚁”“母牛”“小鼠”“爬虫”“雨蛙”“蝮蛇”是地上跑的;“鹰雕”“鹪鹩”是天上飞的;“沙”“黑莓”“片麻石”“火成岩”等是具体物象;“大的怪物”是作者想象出的。这些意象取材广泛,似有包罗万象之态,构成了诗歌的广阔意境,体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气魄。
12.观点一 《自己之歌》过于强调自我。《自己之歌》体现了诗人强烈的自信,惠特曼一方面决心要代表他的民族,另一方面又希望自己能被平等地对待,惠特曼的自信洋溢在诗歌的字里行间。在诗中,歌唱一个人的自我,强调自己的无所不能,包罗万象,这是一种对于自我的极端表现,注定从一开始就不能被当时的人们接受。
观点二 《自己之歌》打破了当时的诗歌形式。当时美国的文学主要跟随欧洲的文学潮流。然而,惠特曼是19世纪美国的激进派民主主义者,在艺术上表现出积极的追求和革新精神,在《自己之歌》里,惠特曼在借鉴欧洲传统诗史的基础上,进行了更多的创新,它打破了传统诗歌的形式,开创了“自由体”的诗歌形式。新事物的出现,必会在开始时遭到一些人的批判,这也属于正常现象。
【详解】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本题要求对《自己之歌》的独特风格进行评价,解答时首先亮明观点,然后结合作品内容、风格特点以及自己的理解进行分析和评价。结合“毁誉参半”的评价及争论的焦点问题,我们可以确立两个角度。从诗歌表现形式上上,可以抓住《自己之歌》写法上的独特的艺术魅力,打破了当时的诗歌形式等角度分析,在《自己之歌》里可以看到惠特曼的创新之处与欧洲传统诗史的融合。《自己之歌》是《草叶集》中最长的一首诗歌,这就无疑继承了欧洲叙事史诗的传统,但《自己之歌》是一首抒情诗史,它打破了传统诗歌的形式,开创了“自由体”的诗歌形式,阅读这一诗篇,就像在欣赏一部美国式的《命运交响曲》。而新事物的出现,必会在开始时遭到一些人的批判。
从诗歌内容上,可以从《自己之歌》过于强调自我的角度分析,与19世纪许多浪漫派诗人一样,惠特曼也怀着一种强烈的自我意识,在诗歌创作中用第一人称“我”为主人公,抒发诗人个人的情感。《自己之歌》体现了诗人的强烈的自信,恐怕在惠特曼之前也没有哪个诗人像他那样感到如此自信,惠特曼一方面决心要代表他的民族,另一方面又希望自己能平等地对待自己,把自己当作一个“曼哈顿的儿子”。惠特曼的自信洋溢在字里行间。在诗中诗人的自画像体现了他的自信:我,现在37岁,一生下身体就十分健康,我辽阔博大,我包罗万象。这些都表现了诗人的极度自信,因此注定从一开始就不能被当时的人们接受。
13.诗人选取了蚂蚁、沙、鹪鹩、雨蛙、藤蔓、黑莓、母牛、小鼠等传统诗歌中少有的自然事物,表达了自然界中旺盛的生命力,体现了诗人自由的理想和自我张扬的意识。
【详解】本题考查赏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的能力。
(1)意象选取。
“一只蚂蚁、一粒沙和一个鹪鹩的卵都是同样地完美”中的“蚂蚁”“沙”“鹪鹩”,“雨蛙也是造物者的一种精工的制作”中的“雨蛙”,“藤蔓四延的黑毒可以装饰天堂里的华屋”中的“藤蔓”“黑莓”,“母牛低头啮草的样子超越了任何的石像”中的“母牛”“一个小鼠的神奇足够使千千万万的异教徒吃惊”中的“小鼠”。
(2)诗人笔触细腻,从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沙一石写起,选取自然界中的草叶、蚂蚁、鹪鹩的卵、雨蛙、黑莓、母牛、小鼠等传统诗歌中少有的自然事物作为诗歌的意象,这些鲜活的生命充满了灵性和神圣的色彩,诗人对这些自然界中的事物倾注了无限的热爱之情。在他的眼里,自然界中的任何一分子,无论巨大和纤小,都折射出无限的神性,表达了自然界中旺盛的生命力。诗人从看似细小的景物里抒发伟大的情感,体现了诗人自由的理想和自我张扬的意识。
14.这个“我”具有多重的意义。第一重意义是诗人自己,即惠特曼本人,他在诗中有种种自白,谈到自己的情况和经历,这是读者最先认出的。第二重意义是作为一个一般意义上的人,“我”可以代替各种各样的人发言、感受、行动,等等。第三重意义是在某些情况下“我”则是宇宙万物乃至宇宙本身,是一种泛神论生命力的人格化。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
具体赏析,这首诗内涵深广,气象恢宏。诗歌开头“我赞美我自己,歌唱我自己”,表面上好似诗人仅在凸显自己,实际上诗人在借用“自己”二字,表现一个大“我”,即改造大自然、开放新大陆、建设新大陆的美国广大劳动群众,歌颂的是19世纪美国的民主代表,张扬的是自由、开放的个性。因而诗中的“自己”被赋予了两重性,一是具体的我,二是象征性的群体的“我”,“自己”是一个综合形象。诗人置身于劳动者之中,诗中的“自己”,也是美国式“新人”的形象。《自己之歌》的内容是一种内在的、捉摸不着的东西,他强调要以含蓄、迂回的暗示手法将读者带入主题或思想的氛围。此诗也正体现了这一特点。
15.(1)句子的排列长短交替,非常疏散。最长的句子多达近三十个字,如“我看出我是和片麻石、煤、藓苔、水果、谷粒、可食的菜根混合在一起”,最短的句子才十几个字,“并且全身装饰着飞鸟和走兽”。
(2)诗歌形式疏散之中有整齐的诗歌韵律。节选部分第三节列举了一系列“徒然的”举动,有传统诗歌的形式之美。
(3)诗人使用的语言也平白如话,这种“自由”使得诗歌的展开,也顺乎自然,保持原始的活力。“虽然有很好的理由远离了过去的一切,但需要的时候我又可以将任何东西召来”,语言直白率真,张扬着个性。
【详解】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的能力。
《自己之歌》是美国19世纪杰出的民主诗人惠特曼《草叶集》中的第一首,惠特曼推动了“自由诗体”的发展,为了避免传统的诗艺常规,即押韵、格律等,惠特曼创造了一种空前自由的诗体,借以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自由”是他诗歌的一大特点。他的创作对欧美诗歌的发展影响极大,有“美国 ‘诗歌之父’惠特曼”之称。他的诗不跨行,而以行中短句构成一种隐约的内部节奏,随着奔放的激情、恣肆的想象和纵横的议论而形成一种舒卷自如的旋律,宛若行云流水,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句式长短不一,错落有致,随性自然,最长的句子多达近三十个字,比诗中“我看出我是和片麻石、煤、藓苔、水果、谷粒、可食的菜根混合在一起”,最短的句子才十几个字,“并且全身装饰着飞鸟和走兽”;他的诗歌语言,如同散文诗,语言直白自然,没有一定的韵律也没有规矩刻板的格式,写诗在一定程度上只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情,而并非为了形式去强加文字。
16.《自己之歌》是惠特曼最有代表性的长诗,歌唱了自我、生命和大自然。这首诗以浓烈的抒情气氛冲淡哲理的枯燥。节选部分采用诗人典型的“列举法”,使诗歌随着恣肆的想象形成诗人自己的旋律。惠特曼对自然万物情有独钟。他认为,自然蕴含了自我追求的人类价值。自然界无所不在的自由、活力和创造力都令他身心振奋。一片草叶,一样具有那种茂盛、强壮、渴盼扩张、也能够扩张的生命精神和灵魂升腾。因此,他尽力歌唱大地,歌唱自然,歌唱这源源不断为人的灵魂输送生命灵性和活力的精神源泉。
【详解】本题考查把握现代诗歌意象、理解现代诗歌写作技巧的能力。
《自己之歌》是惠特曼最有代表性的长诗,歌唱了自我、生命和大自然。这首诗以浓烈的抒情气氛冲淡哲理的枯燥。惠特曼对自然界的土地、山川、草木倾注了无限的热爱之情。在他的眼里,自然和宇宙都蕴涵着上帝的存在。因此在自然界中的任何一分子,无论巨大和纤小,都折射出无限的神性。他笔触细腻,从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沙一石写起,从看似细小的景物里抒发伟大的情感。节选部分采用诗人典型的“列举法”,使诗歌随着恣肆的想象形成诗人自己的旋律。惠特曼对自然万物情有独钟。他认为,自然蕴含了自我追求的人类价值。自然界无所不在的自由、活力和创造力都令他身心振奋。一片草叶,一样具有那种茂盛、强壮、渴盼扩张、也能够扩张的生命精神和灵魂升腾。“我相信一片草叶所需费的工程不会少于星星,一只蚂蚁、一粒沙和一个鹪鹩的卵都是同样地完美,雨蛙也是造物者的一种精工的制作,藤菱四延的毒可以装饰天堂里的华屋。我手掌上一个极小的关节可以使所有的机器都显得渺小可怜!母牛低头啮草的样子超越了任何的石像,一个小鼠的神奇足够使千千万万的异教徒吃惊”,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笔下的自然界生物都是充满了灵性的完整鲜活生命。“都是完美的奇迹,每一件都是和另一件一样的深奥”。自然界万物在惠特曼眼里都被赐予了灵魂,因此,他尽力歌唱大地,歌唱自然,歌唱这源源不断为人的灵魂输送生命灵性和活力的精神源泉,以浓烈的抒情气氛赋予自然意象诗意。
17.“我的灵魂”是指除去了外在一切的人为的虚饰后最原始、最本真的部分,这才是真正的“我”,只有这样的自己才是诗人要大加赞美和歌唱的“我”。“夏天的草叶”象征着最具有生命活力的个体,昂扬着生命的激情、鲜活的力量。
【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情感的理解能力。
针对第一问,通过诗人将“我”和“我的灵魂”分为两个个体可知,我的灵魂才是真正的“本我”,是值得诗人赞美歌唱的“我”。针对第二问,“夏天的草叶”运用了象征手法,“夏天”和“草叶”都是具有旺盛活力的意象,诗人在此诗中揭示了“草叶”的意义:自然界最平凡、最普通的草,却有着广大的生活天地和强劲的生命力量。在诗人心目中,不朽的草象征不朽的人民,正在发展中的美国、自由和民主的理想。
18.(1)人称上,以第一人称吟诵,情感奔放自由,自我意识强烈。(2)诗歌节奏明快,语言朴实,没有用规律的重音和韵脚,而是顺从讲话的语气和感情的自然起伏向前发展,气势磅礴,充满激情,展现了惠特曼诗歌豪放宏肆的风格和积极浪漫主义的特色。 19.诗中的“自己”被赋予了多重内涵,一是具体的“我”,凸显自己;二是象征性的群体的“我”,是一个综合形象,即19世纪美国改造大自然、建设新大陆、张扬个性、自由开放的广大劳动群众代表;此外,诗人置身于劳动者之中,诗中的“自己”,也是美国式“新人”的形象。
【解析】18.本题考查对诗歌艺术特色的鉴赏能力。
鉴赏诗歌的语言特色应从用词、造句以及诗歌整体风格等角度进行分析。且题干已有明确的指向“借以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故分析的落脚点应是感情的抒发。(1)由“我赞美我自己,歌唱我自己,我所讲的一切……”可知,以第一人称吟诵,情感奔放自由,自我意识强烈;(2)本诗长短句结合,并没有严格的平仄韵脚,只是根据情感的起伏来安排语句,这样更有利于表达激情与气势,更好地展现了惠特曼诗歌豪放宏肆的风格和积极浪漫主义的特色。
19.本题考查对诗歌中人物形象的解读能力。
《自己之歌》中的“自己”,首先当然是诗人本人,一个具体的个人。再往下读,会发现“自己”又代表了每一个人,因为“我所讲的一切,将对你们也一样适合,/因为属于我的每一个原子,也同样属于你”。可见,“自己”又代表了一个“大我”,即每一个生命个体。联系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这个“自己”还代表上升时期美国的新生力量。
20.示例:
一首歌,唱出一首谱;一首谱,谱出歌的一生。一首歌,不管是华丽也好,庸俗也罢,它终究是一首歌,一首唱出自己的歌。我想为自己写一首与众不同的歌,用自己的指尖,在五线谱上画出分明的符号;用自己的脚尖,随着五线谱,旋转出独特的舞步。但是,我怕。我怕太分明的符号会引起众人异样的目光;我怕太独特的舞步,只剩我一人随着音乐落寞起舞。我想用自己的声音唱出自己谱的歌。优美的歌声随着旋律缭绕在人们的耳边,萦绕在人们的心头。独特的乐曲随着风飘散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让每个角落的人们都陶醉在乐曲里。
【详解】本题考查微写作的能力。
题干要求“写一段文字赞美和歌唱自己”,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自己所要描写的内容,赞美自己,就要找到赞美点,无论是外貌、心灵、行为、感受,要找准想要赞美的内容,根据内容组织材料和语言。写作时,对赞美语言的把握要适度,用语不要过于浮夸,内容之间的联系要紧密,过渡要自然,要表达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比如:赞美自己,哪怕自己是大山里的一粒小砂,哪怕自己是大海中一滴微不足道的水珠,哪怕自己是密林中的一片绿叶,也要想到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看到自己闪耀的一面;赞美自己,不要只是片面的看待事物,不要总是看自己的不足,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写出自己的与众不同。
答案第14页,共15页
答案第15页,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