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锦瑟》同步练习(含解析)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古诗词诵读《锦瑟》同步练习(含解析)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17 10:25: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古诗词诵读《锦瑟》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册
一、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锦 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1.对这首诗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中的“五十弦”并非实指,作者只是借锦瑟的弦之多来遣词达意而已。
B.颔联中诗人用“望帝啼鹃”的典故来表达对春天来临的向往,充满了欢快、喜悦之情。
C.颈联“沧海月明”和“蓝田日暖”对仗,形成强烈的对比。诗人认为阴阳冷暖、美玉珍珠,虽然境界不同,但怅恨是一样的。
D.尾联明确提出: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无限怅恨,即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怅惘了。以多层曲折来说明那种怅惘的痛苦心情。
2.“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无端”是“无缘由”之意。写此诗时,诗人行将五十。“无端”埋怨锦瑟,何尝不是指自己虚度五十春秋给人凄凉悲怨之感。
B.“庄生晓梦迷蝴蝶”化用了“庄生梦蝶”的寓言故事。包含了诗人美好却又十分虚缈的心灵寄托,它是一种情境,也可以说是一个梦。
C.“望帝春心托杜鹃”化用了“杜鹃啼血”的典故。杜宇之悲托于杜鹃,犹如诗人无限的悲感、难言的愁绪与怨愤托于锦瑟之声。
D.沧海、明月、明珠、泪珠,这一连串凭借联想交融起来的意象,应是“幻化成了一个难以分辨的可望而不可即的明亮清新的妙境”。
4.尾联的大意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二、情景默写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0)李商隐《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李商隐《锦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海中鲛人”“蓝田美玉”两个典故,含蓄地传达了内心复杂的情感。
(12)李商隐《锦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使用了庄子和周朝末年蜀国君主的典故。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商隐《锦瑟》中先用文人、帝王、鲛人的典故铺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推出蓝田良玉的变化表达美好愿望可望而不可即。
(2)李商隐《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商隐《锦瑟》中,“_________________”一句化用宝玉埋在地下时上空会出现烟云,阳光下见得分明的典故。
三、选择题
7.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李白虽然仕途失意,在诗歌方面却成绩斐然。他游览且用诗歌赞颂过不少地方,已成为旅游胜地。
B.李商隐的诗的朦胧美首先体现在主题的表现上,他并不明确指出所咏对象,也不直接道出诗歌的主题,给人一种似有似无、捉摸不透的感觉。
C.《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常被爱诗的人吟诵。然而它又是最不易理解的一首诗,自宋元以来,人们揣测纷纷,莫衷一是。
D.诗歌以表情达意为最终目的,在鉴赏诗歌时,对其表达技巧、形象、语言等的揣摩,都是为了解读诗歌的思想感情。
8.下列对《锦瑟》中所用的典故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生梦蝶:庄生,即春秋时的庄周。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比喻人生虚幻无常。亦作“庄周梦蝶”。
B.望帝啼鹃:望帝,周朝末年蜀国君主的称号。传说他死后,魂魄化为鸟,名杜鹃,啼声哀凄,暮春而鸣,伤感春去,也哀痛亡国。
C.鲛人泣泪:古代传说南海有鲛人,能织丝绸,哭泣时眼泪变成明珠。
D.良玉生烟:相传宝玉埋在地下,上空会出现烟云,阳光下见得分明。
9.下列句中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锦瑟(一种管弦乐器)华年(青春年华,诗中指一生)望帝(蜀国君王的称号,常常哀痛亡国)
B.宵柝(夜间巡逻时用的梆子)莫愁(没有忧愁)无端(没有来由地,无缘无故地)
C.庄生(庄子)筹(更筹)春心(爱慕异性之心)
D.四纪(四十八年)杜鹃(子规)珠有泪(南海鲛人哭泣时眼泪变成明珠)
10.下面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锦瑟 毕竟 独出新裁 沧海桑田
B.蛾眉 广袤 循序渐近 根深蒂固
C.阑干 拘泥 不假思索 集思广益
D.宵柝 布署 共商国是 另辟蹊径
四、选择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李商隐在写作《锦瑟》这类诗时,往往以 的意象和曲折间接的笔法,交织渲染出迷离朦胧与扑朔隐晦的诗境,充满了绝美而难懂的魅惑力。诗前所冠尤其是“无题”之名,并不是因为在历史传承的过程中遭到无情的遗忘,导致其本题被流失而沉埋的结果;相反地,它是出自作者有意趋避隐讳的心态的产物,将具有指示和说明功能的诗题完全消解,从而让读者在缺乏人、事、时、地等具体指涉的情况下,连同创作者一起被引导到诗境的迷雾之中。
无题诗饱含的是一种 了人生总体情境的身世之感,由政治生涯的追求与失意,爱情方面的执着与落空等经验同时汇聚而来。此类诗作或许令人产生遗憾,但从那 的现实人生中所提炼出来的美丽与哀愁的结晶,无疑却更能将我们推向艺术审美的高峰,而 地直接从内心深处随之震颤低吟。这也许就是无题诗最动人的性质所在。
1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
A.精丽华美 糅合 千疮百孔 不落言筌
B.美轮美奂 弥合 千疮百孔 不落窠臼
C.美轮美奂 糅合 遍体鳞伤 不落窠臼
D.精丽华美 弥合 遍体鳞伤 不落言筌
12.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无题”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
A.全国电影院在疫情期间暂停营业,制片和宣发基本停滞,“失血”严重的中国电影行业,引起公众的普遍担忧。
B.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C.他们(指友邦人士)的维持他们的“秩序”的监狱,就撕掉了他们的“文明”的面具。
D.记者从北京市园林绿化局获悉,“十一”长假以来,全市公园接待游客已达478万人次。
1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诗前所冠尤其是“无题”之名,并不是因为在历史传承的过程中遭到无情的遗忘,导致其本题被流失而沉埋的结果。
B.尤其是诗前所冠“无题”之名,并不是因为在历史传承的过程中遭到无情的遗忘,导致其本题被沉埋而流失的结果。
C.尤其是诗前所冠“无题”之名,在历史传承的过程中并不是因为遭到无情的遗忘,导致其本题被沉埋而流失的结果。
D.诗前所冠尤其是“无题”之名,在历史传承的过程中并不是因为遭到无情的遗忘,导致其本题被流失而沉埋的结果。
五、语言表达
李商隐写过很多无题诗。为什么叫“无题”?因为他根本不是在叙事,题目就成了一种象征。他似乎有意要把自己与社会的世俗( )开来,在这个过程中,他的内心情感经历了一个( )的转变。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可能世俗道德不能够了解,最后他决定用最孤独的方式实现自我完成,就像把心脏贴在玫瑰的刺上去唱歌的夜莺一样,这是他对自己生命的一个完成,所以他的孤独苍凉与美丽,都是他自己的,与他人无关。中国正统文学是以儒家为尊崇,所以李商隐这样的诗人不会受到很大的重视,因为他私情太多,甚至会因此而受到批评。
我相信很多人私下里那么爱李商隐,就因为其实借着李商隐,我们的私情可以得到部分的满足与( )。我们读到他的“相见时难别亦难”这么( )的句子,就会觉得他说出了几千年来人类最难的事情: 。这么纠结的感受,李商隐用七个字就讲完了。
在正统文学的框架中,人们通常不太敢表达私情。这样来看,就会珍惜李商隐。因为他在讲究“文以载道”的时代,平衡了“文以载道”忽略的另外一个空间。
(选自《蒋勋说唐诗》,有删改)
14.填入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隔离 不可言喻 疏解 通俗 B.隔阂 不可言喻 化解 平常
C.隔离 不可理喻 疏解 平常 D.隔阂 不可理喻 化解 通俗
15.根据文意,在文中划线处补写一段话,描述一下“纠结”的内容。不超过50个字(含标点符号)。
16.赏析文中画“ ”的句子。
17.请在下面的横线处以“读李商隐”为内容再仿写两个句子,使之与前面的内容构成排比句。
翻阅中国灿烂的文化长卷,先哲们深刻的思想、真挚的情感令我们有所感,有所悟。读李商隐,我懂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一种缠绵的思念;读李商隐,________________;读李商隐,_________________。
六、小阅读-课内
18.下列对《锦瑟》中用典的相关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庄生梦蝶”,语出《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 ”
B.“望帝啼鹃”,望帝,周朝末年蜀国君主的称号,传说他死后魂魄化为鸟,名杜鹃,暮春而鸣,以致口中流血,其血变为碧玉。
C.“沧海明珠”,民间传说,珠生于蚌,蚌生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珠得月华,始极光莹。
D.“蓝田玉”,蓝田,山名,在今陕西蓝田东南,是有名的玉石产地。
19.《锦瑟》是李商隐诗歌中最为难解的一篇,其主旨历来众说纷纭,有悼亡说、恋情说、自伤身世说等。这首诗内容隐晦,意境凄迷,语言华美,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可以说每一联都代表了一种情境,一种心绪,你能试着赏析吗
七、非选择类
20.词类活用
庄生晓梦迷蝴蝶( )
试卷第6页,共6页
试卷第5页,共6页
参考答案:
1.B 2.示例:明亮月光,晶莹珍珠,鲛人眼泪,三者浑然一体,难以分辨,更显出作者心中之凄婉。日暖蓝田,只在春和景明时,远看丝丝青烟自玉上升起,可望而不可及。这种无奈,更加透彻。这一联写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执著爱慕,渲染出一种朦胧缥缈的意境,烘托出哀怨感伤的情怀。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能力。
B.“表达对春天来临的向往,充满了欢快、喜悦之情”错误。诗人笔下美丽而凄凉的杜鹃已升华为诗人悲苦的心灵,借此典故,似乎表明了诗人对“华年”的一往情深,即无论是不是梦,他都不会让自己的“春心”自生自灭,即使死去,也要像望帝那样借杜鹃的啼声唱出自己的悲哀。因此此联诗人用“望帝啼鹃”的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悲哀之情,而不是来表达对春天来临的向往。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意境和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颈联前一句把几个典故揉合在一起,珠生于蚌,蚌在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珠得月华,始极光莹。这是美好的民间传统之说。泪以珠喻,自古为然,鲛人泣泪,颗颗成珠,亦是海中的奇情异景。如此,皎月落于沧海之间,明珠浴于泪波之界,在诗人笔下,已然形成一个难以分辨的妙境。一笔而能有如此丰富的内涵、奇丽的联想的,实不多见。  
后一句的蓝田沧海,也并非空穴来风。蓝田,山名,在今陕西蓝田东南,是有名的产玉之地。此山为日光煦照,蕴藏其中的玉气(古人认为宝物都有一种一般目力所不能见的光气),冉冉上腾,但美玉的精气远察如在,近观却无,所以可望而不可置诸眉睫之下,这代表了一种异常美好的理想景色,然而它是不能把握和无法亲近的。这种无奈,更加透彻,这一联写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执著爱慕。
对于诗人来说,沧海月明这个境界,尤有特殊的深厚感情。有一次,他因病中未能躬与河东公的“乐营置酒”之会,就写出了“只将沧海月,高压赤城霞”(《病中闻河东公乐营置酒口占寄上》)的句子。如此看来,他对此境,一方面于其高旷皓净十分爱赏,一方面于其凄寒孤寂又十分感伤:一种复杂的难言的怅惘之怀,溢于言表。
3.D 4.尾联大意是说,如此哀怨怅恨的情怀哪里是现在回忆才感到的啊,在当时就已经令人惘然无措了。既然此等情怀在当时就如此,那么,今朝追忆此情又会惹起怎样的怅恨、怎样的哀怨、怎样的苦痛呢?诗人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怅惘、苦痛之情。
【详解】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鉴赏艺术手法的能力。
D项,“幻化成了一个难以分辨的可望而不可即的明亮清新的妙境”错误,颈联“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意思是大海里明月的影子像是眼泪化成的珍珠,只有在彼时彼地的蓝田才能生成犹如生烟似的良玉。此时作者笔下幻化成了一个难以分辨的可望而不可即的又带有哀婉的妙境,“明亮清新”错误。
故选D。
2.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只是”,“就是”、“正是”之意。“惘然”,失意的样子;心情迷茫的样子。所以尾联的意思是那些美好的事和年代,只能留在回忆之中了,而在当时那些人看来那些事都只是平常罢了,却并不知珍惜。
对于一般普通人,往往是人到老年,追思以往:深憾青春易逝,功业无成,光阴虚度,碌碌无为而悔恨无穷。但天资聪敏的诗人,则事在当初,就早已先知先觉到了,却无可奈何,无限之惘然若失。由此尾联表达了诗人无奈、怅然若失而又无比痛苦的感情。
5.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
考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注意如下重点字词的写法:瑟、弦、沧、晓。
6.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蓝田日暖玉生烟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蝴蝶、杜鹃、沧、锦瑟、弦、华年、蓝。
【点睛】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出自课内所学篇目,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另外,较长的句子不能掉字。
7.A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要做好这类题,应该熟记病句六大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不合逻辑、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同时,要掌握一些常见病句类型的特殊标志。修改病句的时候,善于从语言层面、语法层面、逻辑层面去思考。本题要求选择对“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
A项,结构混乱,偷换主语。前面的主语是李白,而“已成为旅游胜地”的应该是他游览且用诗歌赞颂过不少地方。即后面的主语应是“这些地方”。所以可在“已成为”的前面加“这些地方”。
故选A。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结构混乱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8.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诗歌用典手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其主要特点是借助一些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愿望或情感。典故用得适当,可以收到很好的修辞效果。能显得既典雅风趣又含蓄有致,可以使语言更加精练、言简意赅、辞近旨远。
A项,庄周是战国时代的人,而不是春秋时期。
故选A。
9.D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其实也是考查学生理解诗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词语的分析辨别。首先阅读诗句,把握诗句含义,然后结合诗句含义分析词语的意思是否正确。
A项,“锦瑟”,一种管弦乐器,理解错,应是弹拨乐器;
B项,“莫愁”,没有忧愁,解释错,“莫愁”在这里应解释为古时洛阳女子,该典故出自萧衍《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
C项,“春心”,爱慕异性之心,理解错,在这里应理解为伤春之心,比喻对失去了的美好事物的怀念。
故选D。
10.C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字形辨析的能力。此类试题仍然考查常用、常见汉字。学生往往在同音字、近义字上出错。有些形近但读音不同的字,可以通过读音的不同加以辨析。平时多采用义辨法,可以减少错别字。本题要求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A项,“独出新裁”错,“新”应为“心”;
B项,“循序渐近”错,“近”应为“进”;
D项,“布署”错,“布”应为“部”。
故选C。
【点睛】字形题方法指点:1、对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要辨明其义。考生只有对字的含义有了正确的理解,了解字的形、音、义,才能准确辨别错别字。2、要学会对字形进行分析、比较。如果对形声字的形旁表示的意义分析、理解得比较好,就能准确判断出词语的书写正误与否。3.了解成语典故。成语形成之初往往与某个典故相关联,因此要记准记牢成语中的字形,就必须追本溯源,这样才不会混淆。如“破釜沉舟”比喻下定决心,不顾一切干到底。而根据《史记 项羽本纪》的记载:项羽与秦兵打仗,过河后沉掉渡船,打破铁锅,只带上三天的干粮以示决一死战,不胜利不再回来。因此,只能用表示“锅”的意思“釜”字。
11.A 12.D 13.B
【解析】1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第一组,精丽华美:精巧美丽的。美轮美奂:原本多形容建筑物雄伟壮观、富丽堂皇,也用来形容雕刻或建筑艺术的精美效果。此处用来修饰“意象”,不能用“美轮美奂”,所以选“精丽华美”。
第二组,弥合:意思是使愈合。糅合:掺和;混合。此处不是使愈合之意,修饰的是混合人生总体情境的身世之感,选“糅合”取掺和之意更准确。
第三组,遍体鳞伤:意思是浑身受伤,形容受伤很重。千疮百孔:意思是形容漏洞、弊病很多,或破坏的程度很严重。此处并非指身体遭受重伤,是指现实人生中的各种不同的体会,因此选择“千疮百孔”。
第四组,不落言筌:不在语言运用上留下用工的痕迹,没有刻意地用华丽词藻和修辞手法修饰文章,却给人很好、出彩、舒服、清新的感觉。不落窠臼:意思是指比喻不落俗套,有独创风格。此处指李商隐诗歌语言的特色,是没有太多用工痕迹的,是来自于内心的真实情感,故选“不落言筌”更恰当。
故选A。
12.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D项的引号与文中引号都表示特定称谓。
A项,表示特殊含义。
B项,为直接引用。
C项,表示否定讽刺。
故选D。
13.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A项,“尤其”是副词,表示对前一句文本所述内容的进一步分析,应放在句首。“本题”应该是先“沉埋”再“流失”。
C项,“在历史传承的过程中”是用来修饰“遭到”这个动词的,应放置在“遭到”前。
D项,“尤其”是副词,表示对前一句文本所述内容的进一步分析,应放在句首。“在历史传承的过程中”是用来修饰“遭到”这个动词的,应放置在“遭到”前。“本题”应该是先“沉埋”再“流失”。
故选B。
14.A 15.见难,不见也难,见面的时候可能就吵架,觉得还是不见好,不见面的时候又开始觉得好想见面 16.(1)比喻的修辞,(2)形象地说明李商隐的诗歌创作是自我生命价值的实现,尽管这个过程是孤独痛苦苍凉的,但却是美丽的。
【解析】14.本题考查辨析和使用词语的能力。
“隔离”,不让聚在一起,使断绝往来。“隔阂”,彼此情意沟通的障碍;思想上的距离。“隔阂”是名词,而第一处括号应该填动词“隔离”。
“不可言喻”指不能用言语来说明。“不可理喻”不能够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固执或蛮横,不通情理。“不可言喻”说明的对象一般指事或理;“不可理喻”说明的对象一般是指人。由括号在句子要修饰的是“转变”,所以应选“不可言喻”。
“疏解”,①疏通调解②疏通使缓解。“化解”, ①溶化消解②教导晓悟。“疏解”侧重于缓解疏通,并没有使事物消失;“化解”侧重于使事物消失,或使明白。从括号所在句子提供的语境来看,人们内心的情感应该是到“疏解”。
“平常”指普通,不特别。“通俗”意思是浅显易懂,易于被大众理解和接受的。从“相见时难别亦难”句子本身的特点和下文对于这句子的评论来看,句子并不平常,只是浅显易懂。
故选A。
15.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
“补写句子”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来源文本。从横线前面提供的语境来看,横线上的内容应该是对于“相见时难别亦难”的解释,从题干要求和横线后面提供的提示来看,横线上所填内容应该突出“纠结的感受”。因此,答案可以整理为:见难,不见也难,见面的时候可能就吵架,觉得还是不见好,不见面的时候又开始觉得好想见面。
16.此题考查赏析文中句子的能力。
首先,由句中“像……一样”可知,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这个比喻的本体是“用最孤独的方式实现自我完成的李商隐”,指李商隐的用诗歌创作的方式来实现自我生命的价值;喻体是“把心脏贴在玫瑰的刺上去唱歌的夜莺”,“把心脏贴在玫瑰的刺上歌唱”说明了诗歌创作过程的孤独、痛苦,“夜莺的歌唱”说明了这个过程的美丽、动听。因此,这个句子形象地说明李商隐的诗歌创作是自我生命价值的实现,尽管这个过程是孤独痛苦苍凉的,但却是美丽的。
17. 我懂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一种无私的奉献; 我懂得“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是一种心灵的契合。
【详解】试题分析: 要注意文段前面的暗示性语句“先哲们深刻的思想,真挚的情感令我们有所感,有所悟”,所以选用李商隐的诗句时,要领会其思想,要有自己的感悟,而且感悟不能牵强附会。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8.B
【详解】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修辞手法。本题考查对用典的辨析,常见的典故有三种,即明典、暗典、翻典。明典者,令人一望即知其用典也。暗典者,于字面上看不出用典之痕迹,须详加玩味,方能体会。翻典者,即反用以前之典故,使产生意外之效果。
本题B项,“其血变为碧玉”不是望帝,而是苌弘。传说苌弘(周朝的贤臣)无罪被杀,三年后,他的血变成了碧玉。
故选B。
【点睛】用典,也就是用事,是一种修辞手法。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为用典。用典可以丰富而含蓄地表达有关的内容和思想。
19.首联以“锦瑟”起兴,思忆青春年华,一种惋惜、伤感和无可名状的情绪涌上心头;颔联表现出对过去美好事物或情感的怀恋,以及惆怅,迷惘之情;颈联,写美好的理想景色,然而它是不能把握和无法亲近的,寄寓了悲伤嗟悼之情;尾联,从“追忆”中醒来,知道梦已远去,并且当时就不甚分明,流露出无可奈何的情怀。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形象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此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诗中形象(意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包孕着诗人的情感,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首联用的是民歌的起兴手法。大意是一晃年已半百,回首当年,一言难尽,感慨万千。此句
给人以凄凉之感。颔联紧承上联“思华年”一语,化用庄周梦蝴蝶和望帝魂化杜鹃的典故,写诗人对美好事物或情感的怀念,以及惆怅、迷惘之情。颈联又给我们展示了两幅画面,这两幅画面尽管色调不同,但是寄寓的怅惘、悲伤之情完全一致,表现了才美不外现、美好事物不能长在的悲伤嗟叹之情。尾联“此情可待成追忆”,犹言上面说的那番感慨哪里是到今日回想往事时才有,所以接着就补足一句“只是当时已惘然”。言外之意是,当时既有怅惘之情,则今日追忆必定更加怅惘,的确是不堪回首了,表达了作者深沉的无可奈何的感情。
【点睛】鉴赏作者思想感情,可借助于“三看三抓法”答题,即看标题、看作者、看注释;抓诗眼(或词眼)、抓主旨、抓意象特征。组织答案时,要用能够准确表现作者情感特点和情感基调的词语来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平时要积累一些常见的诗歌情感规范用语。
20.名词作动词,做梦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平时注意积累、识记,再结合原文语言环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庄生晓梦迷蝴蝶”是说“庄周翩翩起舞睡梦中化为蝴蝶”,“梦”是名词作动词,做梦的意思。
【点睛】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它词类,或基本功能未改变而用法比较特殊的现象。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非常普遍,是古代汉语的重要语法特点之一,其内容主要包括名词、形容词、数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
答案第8页,共8页
答案第7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