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教学质量调研(二)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教学质量调研(二)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17 10:40:51

文档简介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相此较面言,礼治社会要比法治社会更为优越,因为礼治社会是靠人主动服礼来维疗
B.社会积累的经验因为有效才值得保守,当维持礼的经验不能有效应对生活问题时,礼
社会秩序的。
治就难以为继。
C、“调解四法"是基层社会治理的中国模式,既节约了司法资源,又解决了民间纠纷,还
保住了人情。
D.基层法治建设要通过一系列社会活动、诉诸群众的经验和感受,让百姓形成法律信仰,
信法守法用法。
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礼治”范畴的一项是(3分)
A,《论语·八佾篇》:“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B,《弟子规》:“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
C,《史记高祖本纪》:“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
D,《白鹿原》中冷先生摆酒席让白嘉轩与鹿子霖互致歉意,重归于好。
4.
新时期如何让法治扎根“乡土中国”,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小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悼念郁达夫
连士升
郁达夫先生逝世已经六周年了。这位创造社的健将,浪漫主义色彩非常浓厚的文人,他
的成就和影响,并没有被人忘记。
他的感情既浓厚而又率直,这是诗人所应具的本质。事实上,他的诗篇的清新隽逸,音
韵的响亮铿锵,用字的典雅自然,在当代诗人中算是罕见。他对于中国旧籍的根底的雄厚,
对于西洋文学的悉心研究,这都是专门学者应具的条件。至于他的放浪不羁的生活,整天和
醇酒妇人结不了缘,这又是中国传统名士的作风。
他的诗篇虽被人传诵一时,然多散见于各报章杂志,迄今未出过专集。陆丹林先生、郑
子瑜先生、谢云声先生、李冰人先生、张幼怀先生搜集郁达夫的诗篇多年,将来应该有个比
较完备的单行本问世。他的小说,战前我已经看过五六集,那种充满着颓废的作风的文字,
是否为这大时代的青年斗士所欢迎,还是个疑问。至于他的游记,这完全用素描的功夫来描
写山川景物,识见高尚,眼光深刻,这的确是不可多得的文字。
三年前(一九四八年十一月),上海杂志公司曾把郁达夫的游记,搜集了十三篇,出了
一个专集。这个专集显然有遗漏,因为它没有把作者的“马六甲游记”包括在内。这部游记
一半是纪载浙江,尤其杭州一带的景物,一半是纪载江苏、山东、安激等处。至于他个人离
开故乡后,在外国外省居住较久的地方,如日本、上海、北京、南洋,他倒很少写游记,虽
然这些地方的生活和环境,曾在他的小说里表现出来。
儿童时代的印象最深刻,家庭生活的滋味最亲切,所以古今中外许多小说家多以故乡和
家庭做背景。若论游记,很少人会注意到故乡,一来故乡的景物懂得太清楚了,反而平淡无
奇:二来故乡的掌故知道得太多了,反而不知道从何说起。所以普通写游记的人,多在外国
或外省旅行的时候,以走马看花的姿态,把一切新鲜的风景人物摄上镜头。
话又说回来,假如一个人有机会,于离乡十载二十载之后,重返故乡,把儿童时代所听
的掌故,重新听一遍:把儿童时代想看而没有看的地方,细心再看一次:这种“反刍式”的
旅行生活,并不比到外国或外省去旅行参观时的兴趣减少一分。
高一语文第3页共8页2022-2023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二)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3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4小题,15分)
1.(3分)C(“无治而治”的社会应该是“无政府”,而选项说的是“乡土社会”。)
2.(3分)A(无中生有。文中只是说明了二者的不同,并没有表明谁更优越。)
3.(3分)C(属于法治。)
4.(6分)①加强农村法治力量,增强村民法治意识;②坚持问题导向,既要感悟社情民意,又要融合法理人情;③基层法治创新,既要有威严又要有温度。④深入基层治理,开展法治系列活动,帮助群众形成法律信仰。
评分建议:每点2分,其它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赋分。
现代文阅读II(本小题共4小题,共18分)
5.(3分)A
6.(3分)C(没有惋惜之情。)
7.(6分)①在国内战乱期间,华人商人可以在南洋从事商业活动从而获得财富。②郁达夫这样的文人,在海外身处险境,组织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却遭到迫害,显得残酷。③他的文学成就并不算太多,作为文人的才华不能得以显现,显得残酷。④这句话中表达了作者对于郁达夫先生在南洋为抗日而殉国的痛心之情,也批判了日本侵略者的残忍。
评分建议:每点2分。其它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赋分。
8.(6分)①人生经历:留学日本,在外游历,在南洋参加抗日工作8年。②作品风格:浪漫主义色彩浓厚,不拘一格。诗篇清新俊逸,小说有颓废之风,游记识见高尚、技巧灵动。③情感生活:感情浓厚而又率真,情感丰富,有时候理智控制不住情感。④思想精神:在黑暗的社会环境中,他不满社会现状,思想先进,对当时的青年产生深远影响。⑤生活方式:生活放浪不羁,纵情醇酒妇人中,希望找到暂时的寄托。
评分建议:每点2分,答对3点即可。其它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二、古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9.(3分)C
10.(3分)A(都解释为“合乎”“符合”)
11.(3分)C(丁外艰是指祖父或父亲去世。)
12.(3分)D(两次担任宰相的是富弼。)
13.(4分)(1)臣取得进士及第,出仕时只授为九品京官。况且天下有才能的人,没有得到朝廷丝毫俸禄的人很多。
评分建议:忝、释褐、寸禄各1分,语句通顺1分。
(4分)(2)现在我们却抛弃百姓去帮助敌国,拒绝宾客去成就其他国家的霸业,使天下才士退缩着不敢向西来。
评分建议:资、却、业各1分,语句通顺1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4.(3分)B(“恨”是“遗憾”的意思,遗憾的是菱歌惊醒眠鸥,打破眼前的静谧,故“伤心国事”“乐景衬哀情”错。)
15.(6分)①对隋炀帝骄奢淫逸的批判:昔日汴堤绿柳,目睹繁华,隋炀帝开凿运河,诏造龙舟,沉湎美色,醉生梦死,最终导致国家灭亡。②对国家命运前途的担忧:借古讽今,写隋炀帝奢靡无度的旧事,含蓄地影射北宋王朝歌舞升平,腐化堕落,未来堪忧。③对当朝统治者的讽谏:借古喻今,借隋炀帝奢靡而亡的历史教训,希望统治者能够以史为鉴,吸取历史教训。④对历史兴亡的悲叹:一轮清秋夜月笼罩在离宫别馆之上,迷蒙而冷寂。自然永恒而时事巨变,惟见水波潋滟,枫叶悠悠。
评分建议:每点2分,答对三点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题,8分)
16.(1)霓为衣兮风为马 虎鼓瑟兮鸾回车 (2)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3)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 (4)尽挹西江 千里澄江似练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共10分)
17.(3分)①源源不断 ②大势所趋 ③历久弥坚
18.(3分)C
19.(4分)①说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共鸣,突出了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下,各国汇聚起共迎挑战、共同发展的强大合力,合作共赢是人心所向;
②通过具体数字,表现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科学性,更具说服力。
评分建议:每点2分,共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0分)
20.(6分)①避免重蹈覆辙 ②诚信亦是底线 ③更考验诚信之心。
评分建议:每点2分,共6分。
21.(4分)答案示例:
事物——竹
正面:气节和谦虚的完美结合,使你生机勃勃。
反面:既有内心空虚的不足,又有节外生枝的恶习。
评分建议:正面和反面各2分,要符合事物的特征,同时要对人生有启示作用。
作文(60分)
详见作文细则
【参考译文】
吕蒙正字圣功,河南人。其祖父吕梦奇,是户部侍郎。吕蒙正在太平举国二年(977)录取为进士第一名,被任命为将作监丞,通判升州。不久,擢升为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皇上对他说:“凡是读书人未被任用时,见当世之政事不合理的地方,则心中不满;到被任用后,应当尽其所能,即使建议不一定都合理,也应使政事符合于治道。”
李昉被罢免宰相后,吕蒙正被任命为中书侍郎兼户部尚书同平章事。吕蒙正为人厚道宽容,有很高名望,以坚守正道自律。遇事敢讲话,每次讨论时政,有不公允的,一定坚持反对意见,皇上赞许他能无所隐瞒。赵普是开国元老,吕蒙正是后来提升的官员,历任官职十二年,于是同任宰相,赵普很赞许他。不久,遭母丧,守丧未满三年被重新起用。先前,卢多逊任宰相时,他的儿子刚出仕就授官水部员外郎,后来就当作常例。到现在,吕蒙正上奏说:“臣取得进士及第,出仕时只授为九品京官。况且天下有才能的人,没有得到朝廷丝毫俸禄的人很多。现在我儿子刚成年,请求以我刚出仕时的官职补任他。”从此宰相的儿子只授给九品京官,成为法定制度。
至道初年,吕蒙正以右仆射身份出任河南府通判兼西京留守。真宗即位,进升为档案库仆射。六年,授给他太子太师一职,封为蔡国公,又改封为许国公。景德二年春天,吕蒙正上请求辞官回洛阳。到朝廷告辞那天,坐轿到东园门,命令他的儿子扶着他到宫殿,对皇上说:“对远方的人要和平共处,停止战争节省财用,是古往今来的治国上策,希望陛下经常替百姓着想。”皇上赞许并采纳他的意见。皇上对吕蒙正说:“你的几个儿子谁可以重用?”蒙正回答说:“我的几个儿子都不足任用。臣有个侄儿叫吕夷简,现任颍州推官,具有宰相的才能。”夷简从此被皇上知道。
有个叫富言的人,是吕蒙正的宾客。一天告诉蒙正说:“我的儿子十几岁,想让他入书院。”吕蒙正答应了他。见面后,惊叹说:“这个小孩将来名位与我相似,而功勋事业远远超过我。”让他与自己的儿子一同学习,供给很优厚。富言的儿子就是富弼。后来富弼两次任宰相,也是以司徒退休。吕蒙正善于识人才就是这样。许国公的封命刚下来吕蒙正就逝世了,终年六十八岁。追赠中书令,赐谥号为文穆。
作文评分细则
【作文题目】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00后女孩退房后屋里遍地垃圾”的新闻冲上热搜,于是00后被贴上了“任性幼稚”的标签;“00后整顿职场”的话题频频引发讨论,于是00后又被贴上了“敢于向潜规则说不”的标签。有人认为这样的标签生动形象,是00后的真实写照;也有人认为这样的标签以偏概全,让00后背负了不该有的刻板印象。
作为00后的你,对于这样的“标签”有怎样的认识和理解?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一、审题
【作文题解读】
《中国高考报告(2023)》蓝皮书指出,2023年命题高考命题继续聚焦时代重大现实问题、关键历史事件、社会热点话题、科技前沿进步、伟大建设成就等话题,着重考查学生的家国情怀、奋斗精神、责任担当与理想信念,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滋养学生,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激励学生,助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以“标签”命制作文题,旨在紧扣时代脉搏,加强考试内容与平时教育教学工作的勾连,努力实现语文课堂的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作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夯实信仰根基,引导创新人才培养培育,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材料共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紧扣时代特征,例举出生活中两种贴“标签”行为的原因和现象。同时用具体的事例诠释了“标签”的内涵,即标签是对一类群体特征生动而形象的高度概括。“标签”可以是正面形象的概括,也可以是负面形象的概括,可以是客观公正的,也可以是偏激窄化的。标签本义是指“贴在或系在物品上,标明品名、用途、价格等的纸片”,拓展到生活中,还可以是对人、事、国家、民族、文化、艺术等对象的特征界定。
第二部分指明人们对贴“标签”行为的两种看法。前者肯定贴“标签”的作用,即“生动形象”、“真实”,可以展现鲜活的个性,便于人们更快更好地了解对象,同时也能使被贴者获得自我认同感和社会认同感。后者否定贴“标签”的行为,即“以偏概全”,使被贴者“背负不该有的刻板印象”。可能带来认识的窄化、固化,造成刻板的印象,甚至对被贴者造成认识上的自我绑架、发展上的自我束缚。
写作任务中“00后的你”提醒考生,要立足自己的身份意识,关注自己,关注生活,写出自己的独特“认识和理解”。既不能游离于材料,又不能只是对材料作简单的演绎和续写或扩写。“写一篇文章”意味着文体没有限制,可以写议论文,也可以写记叙文,或其他自己擅长的文体,但文体一定要明确清晰,符合文体要求。
写作要求强调“选准角度,确定立意”。首先要选准角度,一是要源自材料,一切都要围绕“标签”这一主题,不可随便乱写;二是要自己有感而发,有感可写,不可任意胡写;三是要准确而辩证,不能选择片面的角度,说过头的话,写武断的文章。“确定立意”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就某一方面的某一个角度立意,并深入剖析,从而把理说透说新。
【立意的角度】
从肯定的角度:贴标签是对时代特征和群体特征的生动诠释,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便于获得自我认同。
从否定的角度:去标签化,尊重个体或群体的鲜活特征,不以偏概全,不刻板武断。
从辩证的角度:标签体现了鲜活的特征,但不是评价的唯一标准,我们要客观地看待事物的发展变化。
【写作注意点】
本次写作是引导考生正确理解“标签”的内涵和作用。所以考生必须要根据材料思考,而不是只堆积一些相关、相类似事例,或是重复别人说过的正确的话。
明确文体,是指用什么文体写就要像什么文体,而不是许多混杂在一起,四不像。
二、评分
(一)判分原则
作文阅卷要公正公平,坚持内容与形式统一的原则,注重考查考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能力,要从切题、立意、选材、结构、文体等写作基本能力和语文素养诸方面进行综合衡量,精准量分。
需注意的是:若出现具有个性化文体样式的作文,如杂文、剧本、故事新编等,只要形式、内容均恰当,要敢打高分。
(二)评分等级
本次评分为四等七类。一等卷48~60,其中一等上54~60,一等下48~53;二等卷36~47,其中二等上42~47,二等下36~41;三等卷24~35,其中三等上30~35,三等下24~29;四等卷0~23。
类别分值 审题立意 语言表达 主要特征
一等卷 48~60分 一等上 54分以上 审题精准,立意深刻或新颖。 语言有特色,言近旨远,言简意丰。 充分理解材料中“标签”的内涵和“贴标签”的影响,贴合材料的写作要求,文章有灵气,角度选择精当,结构精巧独特。议论能紧扣材料形成独到的观点,逐层展开,议论精准、灵动、深刻、洁净。
一等下48~53 审题准确,立意清晰,有见识。 语言通畅、连贯、得体,言能尽意。 能理解材料中“标签”的内涵和“贴标签”的影响,符合材料的写作要求,文章有亮点,层次清晰。议论观点正确,角度准确,说理透彻,符合逻辑。
二等卷36~47分 二等上42~47分 审题比较准确,立意比较清楚。 语言通顺,言能达意。 能理解材料中“标签”含意和材料的写作要求,思路较清晰,结构完整。议论观点明确,用例正确,说理清晰。
二等下36~41分 审题基本清楚,立意基本清楚。 语言大致通顺,偶有不尽规范准确之处。 基本能理解材料含意和写作要求。议论观点大致成立,论证不够有力。
三等卷24~35分 三等上30~35分 审题不够完整,立意不清晰。 语言不够通顺,偶有不尽规范准确之处。 未能完全理解材料含意和写作要求。议论观点大致成立,论证不够有力。
三等下24~29分 貌合神离。 语言拙劣,多有语病、标点随意。 对材料含意和写作要求理解不当,貌似相关实则无关,写作水平较差。
四等卷 0~23分 自说自话。 语言粗俗、混乱,基本功差。 全然不顾材料和写作要求,写作水平差。
(三)评分提示
1.考生能结合材料,明确一个角度,围绕对“标签”的理解行文,即不低于36分。
2.考生能正确领会材料的意义,正确分析“标签”的内涵和“贴标签”带来的影响,适当阐述如何正确对待的辩证关系,则赋分不低于42分。
3.考生不仅能正确分析“标签”的内涵和“贴标签”带来的影响,还能分析正确态度,且有自己个性化的解读,则赋分不低于45分。
4. 考生无视材料,另起炉灶,不能体现“标签”的相关内涵意义态度等,则赋分不高于30分。
5.对角度精当、见解独特、思想深刻、结构精巧、有文采、有意蕴的作文,应敢打高分。
(四)个案处理
1.经“查重”,确认抄袭的,其中二分之一篇幅与原作相同的,原则上不超过23分;三分之二篇幅与原作相同的,原则上不超过10分;内容基本相同的,最高不超过5分。
2.写成诗歌的,一律提交专家组处理。
3.完篇而字数不足,正常评分之后,再扣字数不足分,每少50字扣1分,扣满3分为止;明显未完篇的文章,视篇幅和内容的实际情况而定,但最高不能超过40分(不满100字,0~4分;200字左右,5~8分;300字左右,9~15分;400字左右,16~25分;500字左右,26~35分;600字左右,36~40分);未完篇的文章不再扣字数不足分。
4.游戏考试、游戏人生、格调低下的“问题卷”,评分最高不得超过35分;凡思想情感庸俗低下,即使是切题完篇,评分最高不得超过17分;如果内容恶俗不堪,评分最高不超过8分;政治倾向有问题的,一律提交专家组处理。
5.卷面、错别字扣分,每错(别)字扣1 分,扣满5分为止。
6.不写作文题目的,扣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