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新坐标,同步备课参考】2013-2014学年高中化学(苏教版)选修1课时作业:专题2第2单元 提供能量与营养的食物(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课堂新坐标,同步备课参考】2013-2014学年高中化学(苏教版)选修1课时作业:专题2第2单元 提供能量与营养的食物(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4-07-29 20:02:16

文档简介


1.下列物质不能使蛋白质变性的是(  )
A.NaCl         B.HCHO
C.浓H2SO4 D.BaCl2
【解析】 NaCl能使蛋白质溶液发生盐析现象,而不能使蛋白质变性。
【答案】 A
2.坏血病是由哪一种维生素缺乏所引起的(  )
A.维生素K B.维生素B1
C.维生素C D.维生素B12
【解析】 维生素C俗称抗坏血酸。
【答案】 C
3.误食重金属盐会引起中毒,下列不能用于解毒的措施是(  )
A.服用大量鸡蛋清 B.服用豆浆
C.喝大量牛奶 D.喝食盐水
【解析】 鸡蛋清、豆浆、牛奶均含蛋白质,能用于重金属盐引起的中毒的解毒措施。
【答案】 D
4.维生素C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其水溶液呈酸性),分子式为C6H8O6,结构如图所示。人体缺乏维生素C易得坏血病,所以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维生素C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在新鲜的水果、蔬菜、乳制品中都含维生素C,如新鲜的橙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在500 mg·L-1左右。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维生素C能使溴水褪色
B.维生素C可作食品添加剂
C.维生素C可发生酯化反应
D.维生素C在碱性条件下能稳定存在
【解析】 从题中所给的信息可知,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易被氧化,A正确。由于它对人体有益,故可以作食品添加剂,适当补充维生素C非常有必要,B正确。维生素C中含有羟基,能发生酯化反应,故C正确。由于维生素C的水溶液呈酸性,在碱性条件下能发生反应,故D不正确。
【答案】 D
5.关于生物体内氨基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分子的结构通式是
B.这些氨基酸一部分发生氧化反应,释放能量
C.人体内所有氨基酸均可以互相转化
D.两个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二肽
【解析】 生物体内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构成天然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结构特点是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同时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选项A中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正确。人体内氨基酸具有—NH2、—COOH,故有酸性和碱性;两个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以后形成的化合物叫做二肽。有8种氨基酸不能在人体中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得,故称之为必需氨基酸,所以“人体内所有氨基酸均可以互相转化”这一说法是错误的。
【答案】 C
6.维生素虽然不能提供能量,人体对它的需求量也很小,但是人类的生命活动却不可缺少维生素,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维生素A能防治干眼症
B.人体通过生理活动可以合成维生素C,故不需另外补充
C.维生素C易被氧化,受热易分解,烹饪时不宜长时间加热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
D.维生素可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大类,维生素C属于水溶性
【解析】 维生素C不能通过人体自身合成,必须由食物补充。
【答案】 B
7.对蛋白质与氨基酸的下列看法,正确的是(  )
A.蛋白质都难溶于水,所以需在蛋白酶的作用下水解,方可被人体吸收
B.有些易溶于水的蛋白质,被人体摄入后,不需水解成氨基酸,就可被人体吸收
C.在浓硫酸钠溶液中,鸡蛋白能析出,在浓盐酸中,猪肝蛋白会发生变性
D.天然蛋白质水解产物都是α-氨基酸,都只含1个羧基和1个氨基
【解析】 对于有机物来说,不管是小分子还是大分子,都需先消化后吸收。轻金属盐的浓溶液能降低蛋白质的溶解度,强酸能使蛋白质变性。谷氨酸分子中含有2个羧基。
【答案】 C
8.下列关于维生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新鲜水果及蔬菜中富含维生素C
B.维生素C能防治夜盲症
C.服用维生素越多对人体越有好处
D.牙齿发黄、掉渣是因为缺少维生素
【解析】 维生素C能防治坏血病,故B项错误。维生素摄入过多也会对自身产生不良影响,如维生素A摄入过多将会引起中毒,症状为食欲减退、头痛、视力模糊等,故C项错误。牙齿变黄、掉渣是缺少氟元素引起的,并非缺少维生素,D项错误。
【答案】 A
9.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为防止流感传染,可将教室门窗关闭后,用食醋熏蒸,进行消毒
B.医疗上常用高温煮蒸的方法对医疗器械进行消毒
C.生活中常用在豆浆中加入少量石膏的方法来使豆浆凝固制作豆腐
D.对环境进行消毒的原理是使细菌变性,可以用浓HNO3代替“84”消毒液
【解析】 浓HNO3固然能使蛋白质变性,但其有挥发性和强腐蚀性,不能用作环境消毒剂。
【答案】 D
10.(2013·铁岭高二检测)关于维生素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维生素是生物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必需的物质
B.维生素容易在体内积存,主要积存在肝脏
C.维生素容易被人体吸收,多余的随尿排出体外,不易在体内积存,所以容易缺乏
D.维生素C可以防治夜盲症
【解析】 维生素按溶解性可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不易排泄,容易在体内积存,主要积存在肝脏,水溶性维生素容易被人体吸收,多余的则随尿排出体外,一般不易在体内积存,容易缺乏;维生素A可以防治夜盲症,维生素C可以防治坏血病。
【答案】 A
11.(1)淀粉、油脂、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分别是________、高级脂肪酸和________、________。
(2)淀粉、油脂、蛋白质中,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的是________。
(3)淀粉、蛋白质溶于水后都能形成胶体,当一束光通过其溶液时,都产生________效应,若鉴别它们可用________。
【解析】 (1)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为葡萄糖;油脂水解的最终产物为高级脂肪酸和甘油;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为氨基酸。
(2)淀粉、蛋白质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油脂的相对分子质量虽然较大,但它不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而是属于小分子化合物。
(3)当一束光通过胶体时,会产生丁达尔效应;由于淀粉遇碘单质变蓝,所以鉴别淀粉和蛋白质可用碘水。
【答案】 (1)葡萄糖 甘油 氨基酸 (2)淀粉、蛋白质 (3)丁达尔 碘水
12.维生素C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其水溶液呈酸性。它的分子式是C6H8O6,人体缺乏这种维生素易患坏血病,所以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维生素C的结构简式为在新鲜的水果、蔬菜、乳制品中都富含维生素C,如新鲜橙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在500 mg·L-1左右。
某校课外活动小组测定了某品牌的软包装橙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下面是测定实验分析报告,请填写下列空白。
(1)测定目的:测定××牌软包装橙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
(2)测定原理:C6H8O6+I2―→C6H6O6+2H++2I-。
(3)实验用品及试剂:①仪器和用品(自选,略);②试剂:指示剂________(填名称),浓度为7.50×10-3 mol·L-1标准碘溶液、蒸馏水等。
(4)实验过程:取20.00 mL待测橙汁,滴入2滴指示剂。向其中逐滴加入标准碘溶液,消耗碘溶液15.00 mL时,溶液恰好变蓝色。则此橙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是________mg·L-1。
从分析数据看,此软包装橙汁是否是纯天然橙汁?________(填编号)。
A.是    B.可能是   C.不是
(5)请你站在国家质检执法人员的角度对××牌软包装橙汁做出处理意见:____________。
A.继续生产   B.停产整顿  C.调查后再做结论
(6)有关维生素C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①蔬菜应当先洗后切 ②蔬菜应温火慢煮 ③可以发生酯化反应 ④可使溴水褪色 ⑤不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
C.②③⑤ D.①②③④
【解析】 (3)此实验利用维生素C的还原性,将碘单质还原成I-,当滴定到终点时,溶液中存在I2,可以通过检验I2的存在证明维生素C已反应完全,故可用淀粉溶液作指示剂。
(4)维生素C的含量为
=990 mg·L-1。正常橙汁中维生素C含量在500 mg·L-1左右,所以该橙汁不是纯天然橙汁。
(5)应去调查后得出结论再做处理。
(6)维生素C是水溶性维生素,易溶于水,具有还原性,为防止其流失,①正确,为防止其氧化,②错误,其含有“OH”和碳碳双键,故能发生酯化反应,能使溴水和KMnO4(H+)溶液褪色,故③④正确,⑤错误。
【答案】 (3)淀粉溶液 (4)990 C (5)C (6)B
13.某种蛋白质的结构片段如下:
(1)上述蛋白质的结构片段完全水解所生成的氨基酸是________。
(2)水解所生成的氨基酸中,碳、氢原子数比值最大的那一种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形成二肽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已知上述蛋白质结构片段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66,则水解生成的各种氨基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和为________。
(3)因为蛋白质结构片段水解为4种氨基酸,需结合4个H2O,所以相对分子质量之和为:366+4×18=438。
14.蛋白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请回答下列问题:
(1)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变性,从而失去生理活性。万一误服硫酸铜溶液,此时应立即作怎样的处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青霉素是医学上一种常用的抗生素,在体内经酸性水解后得到青霉氨基酸,其结构简式为:
,请写出青霉氨基酸可能具有的一种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蛋白质与氨基酸中都有—NH2与—COOH,显两性,蛋白质在重金属盐作用下,发生变性。
【答案】 (1)喝大量的牛奶(或豆浆或鸡蛋清或灌肥皂水)
(2)酸性、碱性、与金属钠反应、能发生酯化反应等(任写一种即可)

1.下列富含糖类的食品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②
【解析】 玉米、大米中富含淀粉;豆油中富含油脂;鱼中富含蛋白质。
【答案】 D
2.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油脂的是(  )
A.润滑油         B.花生油
C.棉籽油 D.羊油
【解析】 润滑油一般指石油产品,其成分属于烃类物质;油脂属于酯类物质。
【答案】 A
3.有关糖类物质概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糖类是具有甜味的物质
B.糖类是符合Cn(H2O)m通式的物质
C.糖类是含有醛基或羟基的物质
D.糖类一般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以及能水解产生它们的物质
【解析】 淀粉属于糖类,但没有甜味,CH3COOH也符合Cn (H2O)m,但不是糖类,CH3CHO含有醛基,但不属于糖类。故A、B、C三项都错。
【答案】 D
4.下列关于油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油脂属于酯类
B.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
C.天然油脂没有固定的熔 、沸点
D.油脂都不能使溴水或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
【解析】 解题思路如下:
【答案】 D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人体内酶的作用下,淀粉可以水解生成葡萄糖
B.人体平均每天摄取的糖类氧化产生的能量占每天所需总能量的60%~70%
C.食用的脂肪在人体内酶的作用下,全部重新合成人体所需的脂肪
D.亚油酸能够降低血脂和胆固醇,防止动脉粥样硬化
【解析】 脂肪在人体内的生理功能表现在多方面,如氧化释放能量,并不是全部转化为人体所需的脂肪。
【答案】 C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蔗糖不是淀粉水解的产物
B.淀粉的水解产物能发生银镜反应
C.蔗糖是多羟基的醛类化合物
D.蔗糖和麦芽糖互为同分异构体
【解析】 淀粉水解,先生成麦芽糖,最终产物为葡萄糖。葡萄糖为多羟基醛,能发生银镜反应,而蔗糖为多羟基酮,不能发生银镜反应。
【答案】 C
7.油脂水解后的一种共同产物是(  )
A.硬脂酸 B.甘油
C.软脂酸 D.油酸
【解析】 油脂无论是碱式水解还是酸式水解,都会生成甘油。
【答案】 B
8.某广告称某品牌的八宝粥(含桂圆、红豆、糯米等)不加糖比加糖还甜,适合糖尿病病人食用。你认为下列关于糖尿病病人能否食用此八宝粥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这个广告有误导喜爱甜食消费者的嫌疑,不甜不等于没有糖
B.糖尿病病人应少吃含糖的食品,该八宝粥未加糖,可以放心食用
C.不加糖不等于没有糖,糖尿病病人食用须谨慎
D.不能听从广告或厂商的宣传,应询问医生
【解析】 由于人体内血糖浓度升高,引起多余的糖随尿液排出,从而引起糖尿病。如果食品中有糖类,其水解能产生葡萄糖,则该食品对糖尿病病人不适宜。在该八宝粥中,桂圆、红豆、糯米中含有淀粉,其水解产物为葡萄糖,故对糖尿病病人不利。
【答案】 B
9.糖原[(C6H10O5)n]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比淀粉更大的多糖,主要存在于肝脏和肌肉中,常常称为动物淀粉,下列有关糖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糖原与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与淀粉互为同系物
B.糖原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C.糖原具有还原性,是还原糖
D.糖原具有甜味,可溶于水
【解析】 糖原、纤维素、淀粉的通式相同,但n值不一样,因此它们不是同分异构体。它们都属于多糖,无甜味,最终水解为葡萄糖。
【答案】 B
10.(2013·徐州高二检测)下列关于油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人体必需的脂肪酸不能在体内合成,只能通过食用油脂弥补
B.获得足够必需脂肪酸的人,皮肤润滑而有光泽,毛发乌黑光亮
C.油脂是人体某些重要细胞的原料,在人体生理过程中有重要功能
D.人体摄入的油脂越多,体内贮存的脂肪就越多,对人的健康就越有利
【解析】 人体中脂肪越多,引起各个器官的负担就越大,容易引起各种疾病,应合理适量的摄入油脂。
【答案】 D
11.人们每天都要摄入大量的淀粉类物质,以维持机体的营养均衡。这是因为淀粉在淀粉酶作用下或在酸性环境下可以水解成葡萄糖:
(C6H10O5)n+nH2OnC6H12O6
(1)实验证明,人在长期饥饿或肝功能减退的情况下,会出现头晕、心慌、出冷汗等症状。而当一个人多食少动使得摄入的糖类过多时,又会导致肥胖。试由此推导葡萄糖在人体内的变化。
(2)由玉米可生产燃料乙醇,其生产过程如图所示:
①粉碎玉米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某学生设计了三个实验方案,用以检验淀粉的水解情况。
方案甲:淀粉液水解液中和液溶液变蓝
结论:淀粉完全没有水解。
方案乙:淀粉液水解液无红色沉淀生成
结论:淀粉完全没有水解。
方案丙:淀粉液水解液中和液产生红色沉淀
结论:淀粉已经水解。
根据上述操作、现象,首先回答结论是否正确,然后简要说明理由。
方案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步骤a的操作是________。
A.蒸发  B.萃取  C.蒸馏  D.分液
【解析】 (1)人在长期饥饿的情况下,会出现头晕、心慌等症状,说明机体缺乏能量,因而可推知葡萄糖可以氧化分解,放出能量;人在肝功能减退的情况下,也会出现上述症状,可推知葡萄糖可以合成肝糖元。而人在多食少动的情况下会发胖,说明葡萄糖也可以转变成脂肪。
(2)①固体物质粉碎成粉末状其表面积大大增加,其参加反应的速率会加快。
②解答本题应注意两点,一是与新制Cu(OH)2反应的条件;二是结论中水解程度的有关说法。
方案甲,溶液变蓝色,说明其中含有淀粉,但不能说明淀粉完全没有水解。
方案乙,无红色沉淀生成,原因是操作错误,淀粉在酸性条件下水解,但与新制Cu(OH)2反应需在碱性条件下进行,故虽然该方案不会发生与新制Cu(OH)2反应,但不能说明淀粉完全没有水解。
方案丙,有红色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有葡萄糖,说明淀粉已经水解。
③互溶而沸点不同的液体的分离用蒸馏的方法。
【答案】 (1)葡萄糖在人体内有三种变化:
①C6H12O6CO2↑+H2O+能量;
②C6H12O6肝糖元、肌糖元;
③C6H12O6脂肪。
(2)①加快反应速率
②不正确。因为最终溶液变蓝色,只能说明溶液中含有淀粉,但不能说淀粉完全没有水解
不正确。淀粉水解液呈酸性,不能与新制Cu(OH)2反应,因此不能推断淀粉完全没有水解
正确。有红色沉淀生成,因此可以推断淀粉已经水解
③C
12.孝敬父母是青少年的美德,学生小王为他患糖尿病的父亲制作了一日食谱。为评价该食谱,他获得了下列资料。请阅读该资料回答下列问题:糖尿病的致病原因之一是缺乏胰岛素,主要表现为血糖浓度增高。合理的饮食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肥胖者要限制热量,减轻体重;消瘦者要有足够的热量以恢复理想的体重。饮食中糖类所提供的热量不要高于总热量的55%~60%,胆固醇每日摄入量要低于300 mg,糖的食用要有节制。
专家对该类病人每日主要营养成分的推荐摄入量和食谱的实测数据见表:
名称
专家推荐摄入量
图中食谱实测数据
蛋白质/g
93
80
脂肪/g
70
50
碳水化合物/g
330
450
总热量/kJ
9 851
10 910
(1)已知每克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分别产生17 kJ、38 kJ、17 kJ的热量;该食谱中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所提供的热量占总热量的百分比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通过对(1)中数据的分析,小王得到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要对该食谱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还需要的数据有________、________。
(4)小王对食谱的评价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得出结论三个环节。
【解析】 该食谱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所提供的热量占总热量的百分比分别为80 g×17 kJ·g-1÷10 910 kJ×100%=12.5%,50 g×38 kJ·g-1÷10 910 kJ×100%=17.4%,450 g×17 kJ·g-1÷10 910 kJ×100%=70.1%.题干中提供的资料表明,糖尿病病人饮食中碳水化合物所提供的热量不要高于总热量的55%~60%,而该食谱中碳水化合物所提供的热量高达70.1%,所以该食谱中碳水化合物提供的热量偏高,脂肪和蛋白质提供的热量偏低。根据资料,体重与糖尿病有一定的关系,并且资料中还对每日饮食中胆固醇的摄入量作出了限制。所以如果要对该食谱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还需要的数据有体重和胆固醇的实测数据等。小王对食谱的评价过程包括获取资料、数据处理和得出结论三个环节。
【答案】 (1)12.5% 17.4% 70.1%(或13% 17% 70%)
(2)碳水化合物提供的热量偏高,脂肪和蛋白质提供的热量偏低
(3)体重 胆固醇的实测数据
(4)获取资料 数据处理
13.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80%的家庭长期使用同一种类别的食用油,如菜子油、大豆油、花生油或其他植物油。在这样传统的饮食习惯下,导致我国居民的脂肪、胆固醇摄入量普遍偏高,而各种脂肪酸和微量营养元素的摄入量却严重不足,超重、肥胖人群正在逐渐增多,人体健康存在隐患。
(1)为了改善这一状况,专家建议食用调和油来改善这一状况。食用它有何好处?
(2)如果你家买了5 L油,估计可用两个月。现有以下几种方法,你认为哪种最好?为什么?
①把油倒入灶台旁的盆中,炸完食品后可倒回盆中,这样用起来方便。
②把油放入一个大塑料桶中,随用随倒,比较省事。
③把油分装在几个干净的玻璃瓶中密封,用完一瓶再用一瓶。
【答案】 (1)调和油,取长补短,综合了各种油的优点,而且食用调和油,利于各种成分的吸收。
(2)第三种方法最好,可以减少油与空气的接触,减缓氧化。
14.右图所示为硬脂酸甘油酯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的装置图,实验步骤如下:
(1)在圆底烧瓶中装入7~8 g硬脂酸甘油酯,然后加入2~3 g的氢氧化钠、5 mL水和10 mL 酒精。加入酒精的作用为__________。
(2)隔着石棉网给反应混合物加热约10 min,皂化反应基本完成,所得的混合物为________(填“悬浊液”、“乳浊液”、“溶液”或“胶体”)。
(3)可以判断油脂皂化反应基本完成的现象是______。
A.反应液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
B.反应液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色
C.反应后静置,反应液分为两层
D.反应后静置,反应液不分层
(4)图中长玻璃导管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溶解硬脂酸甘油酯 (2)胶体 (3)D
(4)导气兼冷凝回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