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 小小志愿者——《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单价×数量=总价”这一重要的数量关系。
能够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通过学习活动,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掌握“单价×数量=总价”这一数量关系及混合运算的顺序。
三.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 呈现信息。
谈话:星期六,四(1)中队的队员们要去做小小志愿者(出示P84情境图),仔细观察,你能发现那些数学信息?
活动二:梳理信息,提出问题。
梳理信息。
师:你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表述的也很清楚。学数学不仅要能发现信息、整理信息,也要能根具信息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根具这些信息,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呢?
提出问题。教师将学生所提问题在课件上予以展示。
活动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探究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
师:我们先来解决“买10个文具盒要花多少钱”这个问题,老师把信息和问题进行了整理。课件出示“文具盒29元/个,买10个文具盒要花多少钱?”
独立试做,进行感知。
师:不要急于回答,先想一想,算式每一部分表示的意义是什么?师:谁来说说你的想法。学生回答。
师:听懂他的想法了吗?谁在来说说?
学生回答。
(2)合作交流,梳理建构。
师:刚才我们是用每个文具盒的价钱,乘买的个数,得出了总价钱。(提示)每个文具盒的价钱×买的个数﹦总价钱在日常生活中,像没个文具盒的价钱、每本笔记本的价钱......一般叫做单价(贴出磁纸条:单价)。
师:而买的个数就叫数量(贴出磁纸条),生活中的本数、只数、棵数......都可以概括为一个词——数量。
师:用单价乘上数量,所得的结果就是数量(贴出磁纸条)。
(3)活学活用,巩固理解。
师:“单价×数量=总价”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量关系,在我们的生活中,会经常用到。师:请看大屏幕,如果我们把“文具盒29元/个,买10个文具盒要花多少钱?”这个问题的信息进行交换,你还能解决吗?课件出示“用290元钱买文具盒,29元/个,可以买几个?”、“用290元钱买10个文具盒,每个多少元?”。请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
小试牛刀。
探究混合运算。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单价×数量=总价”,那么,要求“买40本笔记本和30支钢笔一共需要花多少钱”,你打算怎么做?
独立试做。
师:在练习本上,自己做做试试。学生试做,老师巡视,并请两名同学到黑板板演。
(2)合作交流。
师:我们先来看看第一种做法,请你介绍一下。师:谁和他的做法一样,我们再来看看第二种做法,能看懂吗?谁来说一说?师:“5×40”和“8×30”各求的是什么?学生回答。师:把两个总价加起来,就是买40本笔记本和30支钢笔总价的总价。
活动四:引导建构,解决问题。
引导建构。
师:对于这一道题,我们想到了用分布步计算和列综合算式两种方法。而今天除了我们刚刚学习的“单价×数量=总价”这一重要的数量关系外,混合运算也是我们学习的内容。(出示课题:混合运算)对于它的运算顺序,你又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
师:是的,像这种前后是乘法或除法,中间是加法或减 法模式的算式,计算时乘 除法可以同时算,可以在一步计算中直接先求出结果。如计算“5×40+8×30”时,我们就可以先求出“5×40”和“8×30”的积,然后再相加。
师小结:对于一道算式中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的,我们就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贴出板贴)
活动五:回归情境,拓展应用。
基本练习。
师:做两道小题试试,请拿出一号作业纸。学生做题,老师巡视查看。展示交流。
变式练习。师:自己会做了,别人做的题能不能检查对错呢?出示判断题,让学生判断。3、巩固练习。 “30元的纪念册卖了25套,50元的纪念册卖了12套,一共买了多少钱?”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解决,并集体订正。
活动六:回顾总结,体验愉悦。师:马上就要下课了,你能说说这节课你的收获吗?学生回答本节课收获。师: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啊,课后将2号作业纸做完。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