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糖类是有甜味的物质
B.糖类组成一定符合通式Cm(H2O)n
C.符合通式Cm(H2O)n的一定是糖类物质
D.糖类是人类维持生命的六大营养素之一
【解析】 A、B、C均为不一定。
【答案】 D
2.(2013·潍坊高二质检)下列哪些变化是葡萄糖发生了还原反应( )
A.葡萄糖变成葡萄糖酸
B.葡萄糖变成六元醇
C.葡萄糖变成二氧化碳和水
D.葡萄糖变成某种酯
【解析】 葡萄糖中的醛基被还原成羟基时,才符合题意,选B项。
【答案】 B
3.下列反应中,能用于检验尿液中是否含有葡萄糖的是( )
A.加金属钠,看是否有氢气放出
B.与醋酸和浓硫酸共热,看能否发生酯化反应
C.加入KMnO4酸性溶液,看是否褪色
D.与新制氢氧化铜混合后煮沸,观察有无红色沉淀生成
【解析】 葡萄糖为多羟基醛,检验时通常检验醛基,利用醛基的性质来鉴别,如银镜反应、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
【答案】 D
4.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A.取加热至亮棕色的纤维素水解液少许,滴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加热有红色沉淀物生成,证明水解产物为葡萄糖
B.利用FeCl3溶液鉴别苯酚溶液和甲醇溶液
C.利用能否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鉴别乙酸和硝酸
D.经唾液充分作用后的苹果中滴入碘水会显蓝色
【解析】 A项水解液中在加Cu(OH)2前若没有加NaOH溶液中和作催化剂的硫酸,则不会生成红色沉淀;B项苯酚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生成紫色溶液,甲醇与FeCl3溶液不反应;C项乙酸和硝酸都能在一定条件下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D项经唾液充分作用后,苹果中的淀粉在唾液中的淀粉酶的作用下完全水解,生成了麦芽糖,遇I2不变蓝。
【答案】 B
5.纤维素分子中的每个单糖单元有三个醇羟基。下面关于其性质的预测中错误的是( )
A.能跟硝酸发生取代反应
B.能跟硝酸发生酯化反应
C.能跟乙酸反应生成乙酸酯
D.1 mol单糖单元必是和3 mol硝酸发生反应,少于3 mol 则不能反应
【解析】 硝酸中的硝基将单糖单元中的醇羟基取代,形成纤维素硝酸酯,该反应既是取代反应又是酯化反应,故A、B正确;纤维素还可与醋酸反应,形成醋酸纤维,故C正确;D中,该单糖单元可与1分子或2分子HNO3反应,发生部分取代,故D错误。
【答案】 D
6.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324 g淀粉恰好与36 g水发生完全水解,生成360 g葡萄糖,此反应中淀粉与水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B.X是一种还原性单糖,Y、Z分别是由其缩合而成的二糖和三糖,若X可表示为Cn(H2O)m形式,则Y、Z均可表示为Cn(H2O)m的形式
C.因为一个结构单元中含有3个醇羟基,所以淀粉既可以任意比与水混溶,又能发生酯化反应
D.因为对应的单糖缺少还原性,所以淀粉、纤维素均无还原性
【解析】 淀粉的通式为(C6H10O5)n,因为n值在不同的分子中可多可少,所以淀粉的相对分子质量是一不确定量,所以将324 g淀粉与36 g水的物质的量之比定为1∶2是没有根据的,也是错误的;由单糖X通过缩合反应生成Y、Z,分别脱去了一个、两个水分子,如果X是“碳水化合物”[符合Cn(H2O)m]的话,Y、Z也一定符合;淀粉与纤维素的结构不同,不能把纤维素结构单元中有3个醇羟基类推到淀粉中,即使有3个醇羟基存在,未必就能溶于水,如纤维素就不溶于水;淀粉、纤维素没有还原性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它们的水解产物葡萄糖无还原性,事实上,葡萄糖有还原性。
【答案】 B
7.青苹果汁遇碘液显蓝色,熟苹果汁能还原银氨溶液,这说明( )
A.青苹果中只含淀粉不含糖类
B.熟苹果中只含糖类不含淀粉
C.苹果转熟时淀粉水解为单糖
D.苹果转熟时单糖聚合成淀粉
【解析】 青苹果汁遇碘显蓝色,说明其中含有淀粉。熟苹果汁能还原银氨溶液说明具有还原性,联想到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具有还原性,可知熟苹果汁中含有葡萄糖,它是由青苹果中的淀粉水解而来的。淀粉和葡萄糖都属于糖类。
【答案】 C
8.蔗糖酯是联合国国际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使用的食品乳化剂,某蔗糖酯可以由蔗糖与硬脂酸乙酯合成,反应如下:
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蔗糖酯也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
B.合成该蔗糖酯的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C.蔗糖分子中含有8个羟基
D.该蔗糖酯在稀硫酸的作用下水解,水解过程中只生成两种产物
【解析】 蔗糖酯并不是高级脂肪酸和甘油形成的酯,A错。该蔗糖酯在稀硫酸的作用下水解可得到葡萄糖、果糖和硬脂酸三种产物,D错。
【答案】 AD
9.某学生取9 g淀粉溶于水,为测定淀粉的水解百分率,其程序如图:
(1)各步所加试剂为:A________、B________、
C________、D________。
(2)只加A溶液而不加B溶液是否可以________,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析出2.16 g沉淀时,淀粉水解率为________。
【解析】 淀粉水解应先加稀H2SO4作催化剂,再加NaOH调至碱性,才可以检验醛和计算醛基的量。
【答案】 (1)稀硫酸 NaOH溶液 碘水 银氨溶液
(2)不可以 硫酸会破坏银氨溶液,导致不能发生银镜反应
(3)18%
10.在某些酶的催化下,人体内葡萄糖的代谢有如下过程:
(1)过程①是______反应,过程②是______反应,过程③是 ________反应。(填反应类型的名称)
(2)过程④的另一种生成物是______。(填化学式)
(3)上述物质中______和______互为同分异构体。(填字母代号)
【解析】 (1)过程①是碳碳双键的生成和羟基的消失过程,很容易想到含羟基物质的消去反应。过程②相反,去掉碳碳双键,引入羟基,应为与水的加成反应。但A和C相比羟基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其他组成没有变化,显然A与C是同分异构体,(3)答案即可得出。过程③羟基变为羰基,属于醇的催化氧化,从形式上说属于脱氢氧化。(2)过程④脱去羧基,在人体内,从葡萄糖最终代谢产物H2O和CO2上考虑,脱去的羧基应生成CO2。
【答案】 (1)消去 加成 氧化(或脱氢) (2)CO2 (3)A C
1.(2013·山东青岛高一检测)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的主要成分都是甲烷
B.苯、乙醇和乙酸都能发生取代反应
C.油脂在碱的催化作用下可发生水解,工业上利用该反应生产肥皂
D.酯类物质常用作饮料、糖果、香水、化妆品中的香料
【解析】 液化石油气为C3~C4的烃类。
【答案】 A
2.亚油酸又称9,12-十八碳二烯酸,在玉米油中的含量高达60%以上,经常食用玉米油,可降低人体血清中的胆固醇,有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硬化和血栓形成的作用,因此玉米油被誉为“健康油”、“长寿油”。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玉米油属于酯类,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B.玉米油没有固定熔、沸点,常温下为固态
C.亚油酸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也能使溴水褪色
D.玉米油营养价值高是因为饱和脂肪酸含量高
【解析】 亚油酸属于酸,故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亚油酸又属于烯酸,故又能使溴水褪色。
【答案】 C
3.(2013·抚州高二质检)下列有关油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油能使溴水褪色
B.皂化反应是指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过程
C.硬水使肥皂的去污能力减弱是因为发生了沉淀反应
D.油脂的水解反应称皂化反应
【解析】 A项,植物油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使溴水褪色,正确;B项,皂化反应特指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B项正确,D项错误;C项中生成了高级脂肪酸钙不溶于水,去污能力减弱,正确。
【答案】 D
4.(2013·湖北武汉统考)油脂既是重要食物,又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油脂的以下性质和用途与其含有的碳碳双键有关的是( )
A.适量摄入油脂,有助于人体吸收多种脂溶性维生素和胡萝卜素
B.利用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可以生产甘油和肥皂
C.植物油通过氢化可以制造植物奶油(人造奶油)
D.脂肪是有机体组织里储存能量的重要物质
【解析】 本题要求选出“与其含有的不饱和双键有关”的性质,这是解题的关键,也是容易导致出错的地方。A、B、D三项是油脂的共性,与结构中是否含有双键无关。C中的“氢化”就是与H2的加成反应,是不饱和双键的特性。
【答案】 C
5.可以判断油脂皂化反应基本完成的现象是( )
A.反应液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B.反应液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C.反应后静置,反应液分为两层
D.反应后静置,反应液不分层
【解析】 由于油脂难溶于水,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皆是溶于水的物质,若反应基本完成,静置后溶液不会出现分层的现象;虽然高级脂肪酸钠水解呈碱性,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但由于皂化反应是在碱性条件下进行的,用红色石蕊试纸无法确定油脂皂化反应是否已基本完成。
【答案】 D
6.区别植物油和矿物油的正确方法是( )
A.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振荡
B.加NaOH溶液,煮沸
C.加新制Cu(OH)2悬浊液,煮沸
D.加溴水,振荡
【解析】 植物油分子中有不饱和碳碳双键,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水反应,它的分子中不含—CHO,与新制Cu(OH)2悬浊液不反应。矿物油(如汽油、煤油)属烃类的混合物,不含—CHO,不能与新制Cu(OH)2反应,有的矿物油(如裂化汽油)中含有不饱和碳碳双键,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水反应。故A、C、D不正确。植物油属酯类,加NaOH溶液并煮沸会发生皂化反应,生成的高级脂肪酸钠、甘油和水混在一起,不分层,而矿物油与NaOH溶液不反应且互不相溶,分层,故B正确。
【答案】 B
7.下列关于皂化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油脂经皂化反应后,生成高级脂肪酸、甘油和水的混合液
B.加入食盐可以使肥皂析出,这一过程叫盐析
C.加入食盐搅拌后,静置一段时间,溶液分成上下两层,下层是高级脂肪酸钠
D.甘油和食盐的混合液可以通过分液的方法进行分离
【解析】 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的是高级脂肪酸盐,上层是高级脂肪酸盐。
【答案】 B
8.下列属于油脂的是( )
A.煤油 B.润滑油
C.凡士林 D.牛油
【解析】 A、B、C三项均为矿物油,D项是油脂。
【答案】 D
9.已知某油脂A,在硫酸作催化剂的条件下水解,生成脂肪酸和多元醇B,B和硝酸通过酯化反应生成有机物D。
(1)写出油脂A在硫酸作催化剂的条件下水解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27,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C、H、N的质量分数依次为15.86%、2.20%和18.50%。则D的分子式是________,写出B→D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是B和乙酸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的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为134,写出C所有可能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B是由油脂得到的醇,故B为甘油。化学方程式为:R1COOH+R2COOH+R3COOH
(若R1、R2、R3用R表示也可以)
(2)根据题设,有机物中C原子个数==3,同理可得H、O、N的原子个数分别为5、9、3,则D的分子式为C3H5O9N3。说明甘油与硝酸完全酯化。反应方程式如下:。
(3)C是B(丙三醇,相对分子质量为92)和乙酸反应生成的产物,且相对分子质量为134,推得产物是B和乙酸按1∶1反应所得,其可能结构有两种:
CH3COOCH2CH(OH)CH2OH、
HOCH2CH(OOCCH3)CH2OH。
【答案】 (1) R1COOH+R2COOH+R3COOH
(若R1、R2、R3用R表示也可以)
(2)C3H5O9N3
(3)CH3COOCH2CH(OH)CH2OH、
HOCH2CH(OOCCH3)CH2OH
10.参考下列(a)~(c)项回答问题:(a)皂化值是使1 g油脂皂化所需要的KOH的毫克数;(b)碘值是100 g油脂所能加成的碘的克数;(c)各种油脂的皂化值、碘值列表如下:
花生油
亚麻仁油
牛油
黄油
硬化大豆油
大豆油
皂化值
190
180
195
226
193
193
碘值
90
182
38
38
5
126
(1)单纯由(C17H33COO)3C3H5(相对分子质量884)形成的油,用KOH皂化时,写出其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中的皂化值是多少?
(3)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
亚麻仁油比花生油所含的________多,牛油比黄油所含的________大。硬化大豆油的碘值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3×56×103=190。
(3)花生油与亚麻仁油的皂化值相近,而碘值相差约一倍,说明亚麻仁油的碳碳双键多;牛油和黄油碘值相同,黄油皂化值大,说明其相对分子质量小,即烃基小。硬化大豆油分子中的双键数大大减少,故其碘值小。
【答案】 (1)(C17H33COO)3C3H5+3KOH
3C17H33COOK+CH2OHCHOHCH2OH
(2)190
(3)双键 烃基 经过了加氢硬化,使双键数大大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