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新坐标,同步备课参考】2013-2014学年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2模块学习评价

文档属性

名称 【课堂新坐标,同步备课参考】2013-2014学年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2模块学习评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4-07-29 20:36: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模块学习评价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1.(2013·南京四校联考)2011年是国际化学年,中国的宣传口号是“化学——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未来”。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家用燃煤中加入适量的生石灰能有效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量
B.利用太阳能、潮汐能、风力发电,以获取清洁能源
C.大量排放SO2或CO2都会导致酸雨的形成
D.采用纳米二氧化钛光触媒技术,将汽车尾气中的NO和CO转化为无害气体
【解析】 C项,导致酸雨形成的是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不是二氧化碳,故不正确。
【答案】 C
2.化学科学需要借助化学专业语言来描述,下列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
A.甲烷分子的球棍模型:
B.NH4I的电子式:
C.F的结构示意图:
D.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Cl
【解析】 A项,甲烷分子中碳原子半径大于氢原子半径,故不正确;B项,NH4I的电子式为;C项,F的结构示意图为 。
【答案】 D
3.(2013·宜昌高一检测)下列试剂中,能用于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有水的是
(  )
A.金属钠         B.浓硫酸
C.无水硫酸铜 D.CuSO4·5H2O
【解析】 A项,乙醇、水均与钠反应产生H2;B项,用浓硫酸吸水无现象;C项,CuSO4+5H2O===CuSO4·5H2O,现象:白色固体变蓝色;D项,CuSO4·5H2O与H2O不反应。
【答案】 C
4.(2013·苏州高一检测)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
B.离子化合物中一定有金属元素
C.蛋白质溶液、淀粉溶液和葡萄糖溶液都是胶体
D.共价化合物中各原子都一定满足最外层8电子稳定结构
【解析】 B项,离子化合物中不一定有金属元素,如NH4Cl;C项,葡萄糖溶液不是胶体;D项,共价化合物中各原子不一定满足最外层8电子稳定结构,如H2O中的H原子为2电子稳定结构。
【答案】 A
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钢铁因含杂质而容易发生电化学腐蚀
B.原电池反应是导致钢铁腐蚀的主要原因
C.钢铁电化学腐蚀的最终产物是氢氧化亚铁
D.无论哪种类型的腐蚀,其实质都是金属被氧化
【解析】 钢铁腐蚀主要是电化学腐蚀, AB项正确;依据教材可知钢铁电化学腐蚀的最终产物不是氢氧化亚铁,因为氢氧化亚铁不稳定,C错误;金属的腐蚀就是金属失电子而被氧化的过程,因此D项正确。
【答案】 C
6.根据热化学方程式2H2(g)+O2(g)===2H2O(g)  ΔH=-483.6 kJ·mol-1,下列说法或表达正确的是(  )
A.2 mol水蒸气分解生成2 mol氢气与1 mol氧气需吸收483.6 kJ的热量
B.2H2(g)+O2(g)===2H2O(l)
ΔH>-483.6 kJ·mol-1
C.H2(g)+O2(g)===H2O(l)
ΔH=241.8 kJ·mol-1
D.1 mol氢气与0.5 mol 氧气总能量小于1 mol水蒸气的总能量
【解析】 互为逆反应的两个反应,热量的吸收或放出正好相反,但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相等,表现在热化学方程式中就是热量的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故A项正确;气态水变成液态水要吸收热量,故等量的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要多于生成气态水放出的热量,B项错误;C项的ΔH缺负号;D项1 mol氢气与0.5 mol氧气总能量大于1 mol 水蒸气的总能量。
【答案】 A
7.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苯、乙酸和油脂都可以发生取代反应
B.石油经过分馏得到的汽油、煤油等馏分都是纯净物
C.乙烯、聚乙烯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在一定条件下,葡萄糖、淀粉、蛋白质都可发生水解反应
【解析】 苯的溴代反应、乙酸的酯化反应、油脂的水解反应都属于取代反应,A对;石油分馏得到的汽油、煤油等馏分都是混合物,B错;聚乙烯中不含碳碳双键,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错;葡萄糖为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D错。
【答案】 A
8.(2011·山东高考)下列与有机物结构、性质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乙酸分子中含有羧基,可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O2
B.蛋白质和油脂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一定条件下都能水解
C.甲烷和氯气反应生成一氯甲烷与苯和硝酸反应生成硝基苯的反应类型相同
D.苯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说明苯分子中没有与乙烯分子中类似的碳碳双键
【解析】 A项,乙酸的酸性强于碳酸,可以与NaHCO3反应生成CO2,故A正确;B项,蛋白质和油脂一定条件下都能水解,蛋白质属于高分子化合物,而油脂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B错误;C选项中的两反应均是取代反应,故C正确;D项,根据苯分子的结构特点和性质,可知D正确。
【答案】 B
9.甲、乙、丙都是短周期元素,其中甲、乙两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和3倍,丙元素原子K层和M层电子数之和与L层的电子数相同。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乙元素的族序数比甲元素的族序数大
B.甲、丙两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甲<丙
C.原子半径的大小:甲>乙
D.含乙元素的化合物数目比含甲或丙元素的化合物数目多
【解析】 根据提供信息,可以推断甲为C、乙为O、丙为S。甲、乙的族序数分别为ⅣA、ⅥA,族序数乙大于甲,A对;非金属性:CO,C对;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数目最多,D错。
【答案】 D
10.在25 ℃时,在容器为2 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反应进行到5分钟时达到平衡
B.25 ℃时,反应可表示为X(g)+3Y(g)??2Z(g)
C.增大压强可使反应速率减小
D.从反应开始到5 min,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1 mol·L-1·min-1
【解析】 由图示知反应进行到5分钟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再改变,达到平衡状态;从反应开始到5 min,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1 mol·L-1·min-1;该反应的方程式为 X(g)+3Y(g)??2Z(g);增大压强,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增大。
【答案】 C
11.对可逆反应N2(g)+3H2(g)??2NH3(g) ΔH=-92.4 kJ·mol-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加容器体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
B.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 mol N2的同时,消耗2x mol NH3,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达到化学平衡时,2v正(H2)=3v逆(NH3)
D.加入催化剂,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不变
【解析】 若增加容器体积,压强减小,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A错;生成x mol N2的同时,消耗2x mol NH3,均为逆反应方向,不能据此判断反应达平衡状态;B错;达到化学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v正(H2)∶v逆(NH3)=3∶2,C对;加入催化剂,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D错。
【答案】 C
12.下列各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的是(  )
A.H2O B.BF3
C.CCl4 D.PCl5
【解析】 H2O分子中,H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BF3分子中,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PCl5分子中,P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0。
【答案】 C
13.下图表示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的一部分,关于元素X、Y、Z、W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X、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为Y②Y、Z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Y③W的单质常温下呈液态
④W的原子序数比Z大9
A.只有③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 由周期表结构可知,X为N,Y为P,Z为S,W为Br。X、Y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HNO3>H3PO4,①正确;W为溴,常温下为液态;W的原子序数比Z大19。
【答案】 C
14.(2013·福建四地联考)为使反应Cu+2H2O===Cu(OH)2+H2↑能够发生,下列设计方案正确的是(  )
A.用铜片作负极,石墨电极作正极,氯化钠溶液为电解质溶液构成原电池
B.用铜片作电极,外接直流电源电解硫酸铜溶液
C.用铜片作阳极,铁片作阴极,电解硫酸钠溶液
D.用铜片作阴、阳电极,电解稀硫酸
【解析】 该反应为不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必须设计为电解池才能发生。阳极为Cu放电,阴极为H+放电,实质是用Cu作阳极,电解质溶液中为H2O放电,C对。
【答案】 C
15.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研究光化学烟雾消长规律,在一烟雾实验箱中测得烟雾的主要成分为RH(烃)、NO、NO2、O3、PAN(CH3COOONO2),各种物质的相对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图,根据图中数据,下列推论中最不合理的是
(  )
A.NO的消失速率比RH的快
B.NO生成NO2
C.RH及NO2可以生成PAN及O3
D.O3生成PAN
【解析】 由题图可看出NO在2小时的时候就基本消失了,而RH在5小时后才基本消失,选项A正确;随着NO的减少,NO2的量却在增多,说明NO生成了NO2,选项B正确;NO2和RH在减少时PAN和O3的量却在增多,推测可能是RH和NO2生成PAN和O3,选项C正确;O3与PAN同时增加,且O3增加得更多,所以不可能是O3生成PAN,选项D错误。
【答案】 D
16.(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下列实验中,所采取的分离方法与对应原理都正确的是(  )
选项
目的
分离方法
原理
A
分离溶于水中的碘
乙醇萃取
碘在乙醇中的溶解度较大
B
分离乙酸乙酯和乙醇
分液
乙酸乙酯和乙醇的密度不同
C
除去KNO3固体中混杂的NaCl
重结晶
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
D
除去丁醇中的乙醚
蒸馏
丁醇与乙醚的沸点相差较大
【解析】 A项,萃取剂的选择必须是与原溶剂互不相溶,且被萃取物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较大。I2虽在乙醇中的溶解度较大,但水与乙醇能以任意比互溶,乙醇不能做萃取剂。
B项,乙醇与乙酸乙酯均属于有机物,它们相溶,不能采取分液的方式分离。
C项,除去KNO3固体中的NaCl,可以采取重结晶法,原理是KNO3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NaCl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可通过冷却热饱和溶液法析出KNO3晶体,而NaCl留在母液中被除去。
D项,丁醇与乙醚相溶,但沸点相差较大,可以采用蒸馏的方法将乙醚蒸出,使丁醇与乙醚分开。
【答案】 D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因为乙烯和苯都能发生加成反应,所以它们都能使溴水褪色
B.石油干馏可得到汽油、煤油等多种产品
C.淀粉和纤维素的化学式都是(C6H10O5)n,因此它们互为同分异构体
D.乙酸乙酯或油脂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均有醇生成
【解析】 苯使溴水褪色是因为苯能萃取溴水中的溴,A项错误;石油分馏得到汽油、煤油等,B项错误;淀粉和纤维素的通式都是(C6H10O5)n,但二者的n值不同,分子式不同,不是同分异构体,C项错误。
【答案】 D
18.已知X、Y、Z、W、R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X是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Y元素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绝对值相等,Z的核电荷数是Y的2倍,W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最内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Z>W>R
B.对应的氢化物的热稳定性:R>W
C.W与X、W与Z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键类型完全相同
D.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弱酸
【解析】 由题中信息可推知X、Y、Z、W、R分别为H、C、Mg、S、Cl。C项,W与X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键是共价键,而W与Z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键是离子键,故化学键类型不相同。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46分)
19.(10分)(2013·杭州高一检测)有A、B、C、D四种元素,A元素形成的离子中只有一个质子,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3倍,C元素的一价阳离子核外有10个电子,D元素的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后能形成与氩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回答下列问题:
(1)画出D元素的离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
(2)工业上用电解C和D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生产D的单质,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解后的溶液能使酚酞变红的是与电源的________极相连接的区域;
(3)D单质能和A、B、C三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有0.1 mol的D单质反应时,电子转移________个;
(4)C2B2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A元素形成的离子中只有一个质子,故为氢;B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3倍,即次外层为K层,最外层为L层,故B元素为氧;C元素的一价阳离子核外有10个电子,则为钠;D元素得一个电子与氩电子层结构相同,即形成18个电子的阴离子,则D为氯。
【答案】 (1)
(2)2NaCl+2H2O2NaOH+Cl2↑+H2↑ 负
(3)Cl2+2NaOH===NaCl+NaClO+H2O
6.02×1022或0.1NA
(4)
20.(7分)有机物A易溶于水,且1 mol A能跟Na反应生成0.5 mol H2,但不与NaOH反应,已知A通过如下转化关系制得化学式为C4H8O2的酯D。
ABCD
写出①、②、③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反应。
【解析】 1 mol A和Na反应生成0.5 mol H2,但不与NaOH反应,说明A为一元醇,B为醛,C为羧酸,D分子式为C4H8O2的酯,则A分子含2个碳原子,A为C2H5OH。
【答案】 ①2C2H5OH+O22CH3CHO+2H2O
②2CH3CHO+O22CH3COOH
③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 取代或酯化
21.(7分)(2013·北京东城区联考)一定条件下,体积为1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SiF4(g)+2H2O(g)??SiO2(s)+4HF(g) ΔH=+148.9 kJ/mol。
(1)下列各项中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v消耗(SiF4)=4v生成(HF)
b.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再变化
c.容器内气体的总质量不再变化
d.HF的体积分数不再变化
(2)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如下表(表中t2>t1)所示。
反应时间/min
n(SiF4)/mol
n(H2O)/mol
0
1.20
2.40
t1
0.80
a
t2
b
1.60
通过a或b的值及化学平衡原理说明t1时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________。
(3)反应进行2 min时,容器内气体的密度减小了0.03 g/L,则这2 min内该反应的反应速率v(HF)=________mol/(L·min)。
【解析】 (2)0~t1 min,反应消耗的SiF4为0.4 mol,根据已知反应可确定消耗的H2O为0.8 mol,故a=1.6 mol,t2 min时,H2O依然为1.6 mol,故b=0.8 mol。由此可判断t1时该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3)反应中气体密度之所以减小,是因为反应生成了SiO2固体,即2 min内生成SiO2固体的质量为1 L×0.03 g/L=0.03 g,即生成HF 0.002 mol,故v(HF)==0.001 mol/(L·min)。
【答案】 (1)bcd
(2)a=1.60(或b=0.80),说明在一定条件下,t1~t2时各组分的浓度(或物质的量)均已不再发生改变,所以t1时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3)0.001
22.(8分)印刷电路板的废腐蚀液中含有大量的CuCl2、FeCl2和FeCl3,任意排放将导致环境污染及资源的浪费,可从该废液中回收铜,并将铁的化合物全部转化为FeCl3溶液,作为腐蚀液原料循环使用。
测得某废腐蚀液中含CuCl2 1.5 mol·L-1、FeCl2 3.0 mol·L-1、FeCl3 1.0 mol·L-1、HCl 3.0 mol·L-1。
取废腐蚀液200 mL按如下流程在实验室中进行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废腐蚀液中加入过量铁粉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检验废腐蚀液中含有Fe3+的实验操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上述流程中,“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________。
(3)由滤渣得到纯铜,除杂所需试剂是________。
【解析】 (1)加入过量铁粉,Fe3+、Cu2+、H+均能与铁粉发生反应。(2)利用Fe3+遇SCN-显血红色,可以加入KSCN溶液检验废腐蚀液中是否含有Fe3+。(3)滤渣中含有Fe、Cu,可以加入稀盐酸或稀硫酸除去Fe。
【答案】 (1)2Fe3++Fe===3Fe2+、Cu2++Fe===Fe2++Cu、2H++Fe===Fe2++H2↑
(2)取少量废腐蚀液置于试管中,滴加几滴KSCN溶液,溶液变血红色,则证明原溶液中含有Fe3+ 漏斗
(3)盐酸
23.(8分)在某有机物A的分子中,结构简式如

(1)A跟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跟NaHCO3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在一定条件下跟N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6分)太阳能是一种清洁能源,它的利用前景非常诱人。下面是科学家正在研究的一种利用太阳能制取氢气的方法。
(1)首先利用太阳能加热装有氧化锌和木炭的混合物,当反应塔内的温度达到1 200 ℃时,可得到高纯度的锌粉。然后将制得的高纯度锌与400 ℃以上的水蒸气反应,得到氢气,氧化锌循环使用。请写出该过程涉及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投入81 kg氧化锌粉,则理论上制得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L。(相对原子质量:Zn 65 H 1 O 16)
【解析】 (2)n(Zn)=n(ZnO)==1 000 mol
n(H2)=n(Zn)=1 000 mol
V(H2)=22 400 L
【答案】 (1)2ZnO+C2Zn+CO2↑
Zn+H2O(g)ZnO+H2
(2)22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