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马失前蹄怎么办?
——考场作文常见失误及补救
教学目标:
1.补习考场作文审题立意的底层逻辑(重点、难点)
2.掌握常见的考场作文失误类型及其急救措施
三模作文低分卷原因分析:
1.政治倾向性错误(无)
2.态度不端正,游戏不恭(无)
3.未完篇(无)
4.技法——立意偏差、中心不明、用例不好、议论缺失、
书写潦草(有)
5.心法——己讲过。多看优秀作文,多比较、体悟、应用。
复习:
技法
考场作文须知
心法——知己知彼,悦人悦己
审题
立意
构思
行文(用语言落实)
高分52+
中上48+
成功:中等45+-
中下42-
失败:低于36分
拟题、开头、主体(结构、素材运用)、结尾、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项目 分值 一等 16-20分 二等 11-15分 三等 6-10分 四等 0-5分 备注
基础等级 内容20分 符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挚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实 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内容单薄 思想基本健康感情基本真实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确 内容不当 思想不健康 感情虚假 1.以题意、中心、内容为重点,
视思想、感情赋分。
2.满800字的四等卷在3—5内给分。
表达20分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字迹工整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流畅 字迹清楚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字迹基本清楚 不符合文体要求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 语病多 字迹潦草难辨 1、以文体、语言为重,
视结构、字体浮动赋分
2、满800字的四等卷在3—5分内给分3、注意文体意识。议论类文章,议论的文字必须超过2/3;记叙类文章,记叙的文字必须超过2/3。
发展等级 特征20分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意 较深刻 较丰富 较有文采 较有创意 略显深刻 略显丰富 略显文采 略有创意 个别语句有深意 个别例子较好 个别语句较精彩 个别地方有新意 1、按四项16个评分点要求评分,再参照基础等级的分数适当量分
2、基础等级内容、表达项都在四等的作文,发展等级只能在四等给分
保底分40分=内容15+表达15+发展10
努力升格,争取分50分
考场作文常见失误(低分)原因
失误1:立意偏差
失误2:中心不明
失误3:用例不好
失误4:议论缺失
补救策略——事前——行文前——审清题、立好意
事后——行文后——亡羊补牢
解读:
对于新材料作文满天飞的情况,立意偏差是考生在临场发挥时最容易出现的一个问题,也是最头痛的问题。
失误一:立意偏差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马失前蹄怎么办?
别慌,就地十八滚!把作文圆合起来。
体育老师教投篮球的故事……
如果是刚写了一两段就发现文章的立意有偏差,就要停下笔来冷静地审视一下已经写的部分,当机立断,利用有用的内容努力(借助关联词)向正确方向靠拢。(离题尚未万里)
当然,如果仔细审视之后发现已写部分没有利用价值,就一定要忍痛舍弃,重新开始(注意卷面整洁,讲究方法:用括号+X处理),这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下笔尚未千言)
如果写了一半,那就要在后文多多在段首或段尾等醒目处通过
点明中心的句子来强行纠偏。(离题尚未万里)
急救方法:当机立断,知错即该,纠正偏差
即便下笔已千言,离题亦万里,结尾才发现,
也要心存希望,强行调整纠偏,然后自求多福了。
三模原题: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今年三月,王安忆、余华对谈活动在上海举办。在谈到人工智能的发展对写作者提出新挑战这个话题时,余华认为,ChatGPT只能写出看似完美但本质还是平庸的小说,而事实上,文学作品的优点和缺点是并存的,伟大的文学作品也不例外。世间一切大抵如此。
以上材料对我们具有启示意义。请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材料
审提示语
审常规要求
过堂三审
审题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对材料词、句、段的理解
材料关键词
材料核心句
材料语段,命题人意图
用材料的核心概念或判断组成一句话:核心事件
你在个人思维方式下对材料核心事件的看法或判断(观点)
立意
复习:回到作文的起始点——审题立意的底层逻辑
以终(考查目的)为始,审题立意
1.给材料分层
2.材料的关键词、句:
①.人工智能的发展带来了新挑战;
②.余华从文学作品的角度看,认为文学作品应该是优缺点并存的,而ChatGPT写出来的小说看上去是完美的,这样的完美是平庸的完美。
③世间万物有优缺
概括为核心事件
如何看待优缺并存的人工智能等新生事物(世间一切大抵如此)的发展给我们带来的新挑战
比如:我们要辩证地看待新生事物的优缺点、接纳新生事物并促进它的进一步发展,从而让它由平庸走向伟大或再创新
审题之后的立意:你个人思维方式下对材料核心事件的看法或判断(观点)
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今年三月,王安忆、余华对谈活动在上海举办。在谈到人工智能的发展对写作者提出新挑战这个话题时,余华认为,ChatGPT只能写出看似完美但本质还是平庸的小说,而事实上,文学作品的优点和缺点是并存的,伟大的文学作品也不例外。世间一切大抵如此。(审材料:背景—话题—道理)
以上材料对我们具有启示意义。请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接纳发展中的不完美》《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我自向前去开拓,优缺本性任你谈》
从“是什么”的角度分析:
用一体两面的观点看,ChatGPT作为人机对话工具软件,优点是迅捷服务,但缺乏人的复杂思维和丰富情感,这个缺点几乎是必然存在,对此要具体分析,对事物不求全责备。
还可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分析优点和缺点并存的相对性,优点和缺点绝对不是简单的对半开,看问题看主流,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区别对待。
如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如何完善新生事物,放大优点减少缺点,使之趋向完美。这些思辨会极大地拓展作文思维空间,增加思想深度。
从“为什么”角度分析优缺点并存,人工智能是新生事物,人工智能能代替人进行写作,这是巨大的科技进步,应用前景广阔,可谓优点明显,但人工智能毕竟不能取代人类的思维、情感和复杂的体验,只能写出形式完美或者说从“算法”上看完美但本质平庸的小说,说明人工智能“ChatGPT”在写作运用上还有很大的缺点。我联想到了文科理科之争,科学艺术之争、中西医之争,跟盲人摸象一样的片面、狭隘。
材料从人工智能ChatGPT到文学作品再到世间一切,意思逐层推进,其精神实质是说明万事万物都是优点和缺点并存,不存在绝对完美的事物。考查考生是如何看/对待的问题?
优缺点评判的主体是人,是人的视角。任何事物不是万能的,侧重于某一层面某一方向的某一场景的运用,结果令人满意,评价就是优点,在其他方面表现平平评价就是缺点。万事万物都会受到其本质属性的限制,人工智能到底还是科技工具,不能与人类思维相媲美,从人类视角考量它,存在缺点是必然的,余华用专业作家的标准衡量其文学创作,其缺点的存在几乎就是必然的,若是它用于其它领域的写作,若是用其它标准来衡量,也许这根本就不是什么缺点。你能说阿尔法狗下围棋时的理性、逻辑和海量存储是缺点吗?
【 题外话】:苛求GhatGPT写完美的小说,谁之过?
ChatGPT是由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OpenAI在2022年11月30日发布的
全新聊天机器人模型。
ChatGPT是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它能够通过学习和理解人类的语言来进行对话,还能根据聊天的上下文进行互动,真正像人类一样来聊天交流,甚至能完成撰写邮件、视频脚本、文案、翻译、代码等任务(对它来说考试已经超纲了,它顺带写而已)。
人家本来只是一个全新的聊天机器人模型,你余华跟机器人谈文学创作的人性和缺陷的客观性,不等于是扯淡地要求会唠嗑的东北大娘(人家大娘只想自在地好好聊天)都去拿诺贝尔文学奖吗?不等于是在为自己思维的不够严密(太多的作家经常犯逻辑错误,不说人话)在找说辞吗?
君子善假于物也。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君子得知人、识物而后用,方谓之善用。
你余华说ChatGPT写的小说平庸那是太不讲武德了
从“如何做”的层面思考,既然任何事物大抵是优点和缺点并存,
那么,如何拥有识别和区分的智慧呢?
如何汲取优点使其效益最大化呢?
如何限制缺点的消极作用和影响呢?
比如,可采用包容接纳和积极转变的态度,论述应该如何对待两者并存;
对人工智能规范使用而不滥用,对事物采取扬长避短的方法;
通过改进完善事物弥补缺点,等等,都是建设性的做法。
对新生事物的优点忽视而对缺点横加指责或抱怨,那绝不是科学的态度。
可联系自身,从优缺之变中感悟出正确的态度,落实时代语境和青年角色的隐性任务:
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每个人身上必然是优缺点并存,要勇于正视,
不必骄傲不必气馁。优缺点并存,要发挥优点,回避缺点或化缺为优。
【题外话】:
在官方的《作文评分建议》中指出本次作文是一道要求围绕“优点与缺点”展开思考的思辨型作文题。只要围绕它谈就算是符合题意。材料的指向是针对万事万物中优点和缺点并存的现象,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优缺两者的互相转化并不是写作重点,如果把它作为全文立意貌似是偏离了材料的指向的。
立意应该着重论述如何看待“万事万物尤其是新生事物(人工智能的发展带来的新挑战等)当中的优点与缺点并存的问题”。
参考立意:
知优明缺,扬长避短
没有绝对的完美,只有相对的优秀
审题偏差:
1.通篇谈文学或ChatGPT
2.科技是双刃剑
3.谈科技的优缺点、
人工智能的机遇与挑战
4.写完美与平庸,创新发展
5.缺点也是一种美
6.矛盾对立统一
7.内在美和外在美
参考拟题:
《缺以促行,优以致远》
《世无无瑕玉,优缺本同生》
《正视优缺,扬长避短》
《优不自矜,缺当自强》
《不虚“优”,不隐“缺”》
三观不正的病态美,如《病梅馆记》。
残缺是个体的无奈或遗憾,
不要动不动拿断臂的维纳斯来说美,
你真觉得那样美,你试试,你来断个臂还是效个颦?
人无完人,是指人性在道德和法律之下的考量。
完不完美,是公众的评判标准问题,而不是个体问题。
这样的开头,你会猜测接下来怎么写?直觉会打多少分?
材料的核心事件是什么?
优点:首尾段各100字左右,全文6段900字,主体部分的段首可以代表段意。
王艳,这篇作文你会给它多少分?
最终得分:36.5
原因:见图示
对策上策:中医治未病——增强免疫力(审题立意)
下策:西医动手术——练习时大刀阔斧地改,升级
——考场上发现后及时强行纠偏
化腐朽为不臭
补救示范
1.最好的医生是治未病——审清题,立好意
2.马失前蹄,强行纠偏,尽量挽狂澜于既倒,死马当做活马医。前提是自知
因此(总结语,特意有逻辑地告诉阅卷人,这才是我真正的结尾),我们不能只看到文学作品的正反两面或优缺点(故意点题,表明自己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并把正反两面的概念换为材料中的优缺点),世间的一切大抵如此,比如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的GhatGPT软件写小说的现象(联系材料),比如信息茧房现象,人无完人,新生事物更是如此,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它们的优点和缺点(联系材料),用接纳来推动新生事物不断向前发展。(100字左右)——加此一段,虽也勉强,但应该可以提升到40分。
王安,这篇作文你会给它多少分?
王敏,这篇作文你会给它多少分?
本次三模作文,最高分46.5
最低分34——经鉴定,张某人偏题了
失误二:中心不明
技法解读:
所谓中心不明,就是把一些相似或是有部分相同点的话题搞混了,主题有游离的现象。或者各段不加提炼概括,看上去没有主旨句。
比如有先写“利与弊”的,后面又提到“好与坏”,还提到“优与缺”。当然,它们之间确实有一定的联系,但考场作文必须中心明确、观点鲜明。材料中提到的是优点和缺点。
优点:指人或事物的长处、好的地方。不一定会有利或是好的结果。
缺点: 指人或事物的短处、欠缺之处。不一定会有害或是坏的结果。
利:是指好的一面。好处。好的结果。
弊:是指不好的一面。坏处。坏的结果。
挽救方法:突出中心,反复强调——绕口令法
针对中心不明的毛病,我们可以在不同段落的醒目处,
尽可能把主题关键词反复呈现,以便阅卷老师扫一眼就能看到你的主题。
一篇作文,最少要4处6次(标题、开头、结尾、主体段的3段段首或段尾)突出表明你的中心。
失误三:用例不好
技法解读:有的考生审题立意都对,可得分却并不如意,究其原因,主要是论据使用得不好。
用例不好有下面几种情况:
1.所引用的例子与主旨几乎毫无关联;
2.引用的例子能体现文章所要表达的主旨,但语焉不详,阐述得不够明确,致使阅卷老师没有看出这个例子的用意;
3.所用事例过于陈旧老套,致使阅卷老师看了感到厌烦;
4.运用的例子是虚拟的、笼统的,甚至是自己临时生造的。
急救方法:加强议论,能换就换
若材料运用与主旨无关联,这种情况只能果断舍弃,因为作文不是凑字数。
对于材料过于老套陈旧的问题,若时间允许,能换最好,实在不能换,那就尽可能精简叙述素材的语言,而在议论上多显示深度或者在议论的语言上彰显文采。(枯枝发新芽)
如果引用的例子阐述得不够明确,那就要尽可能挖掘符合主题的点。
(一花一世界,参悟其理,万事万物道理自有相通之处,尽量圆通)
自己杜撰的概述性事例,还是换成具体实例为好。要储备些可变形素材。
备注:在构思后、动笔前或刚动笔的时候,发现不对就要更换。已经写了才发现不对,如可扭转则尽量扭转,不可扭转而需要换则用括号+X处理
你觉得这里用的几个事例恰当吗?
失误四:议论缺失
技法解读:有部分考生在写议论文时,经常出现的失误就是议论缺失。考生开篇提出论点后就开始举例子来证明论点,但是偏偏忘记了议论文是要通过说理来证明道理的正确性的。
挽救方法:多方思辨,增强说理
观点加材料,等于议论的失败。
文章讲究夹叙夹议,论述类文章更是应该以议论为主,而叙述应是能省则省,尽量简化。对于材料,我们可以通过正反、假设、因果等方式多方说理,从而使议论走向辩证深刻。
叙议比例占多少?
分论点
小结
讲述一个事例
小结:高考临场作文常见失误及补救
失误1:立意偏差——挽救方法:当机立断,纠正偏差
失误2:中心不明——挽救方法:突出中心,反复强调
失误3:用例不好——挽救方法:加强议论,能换就换
失误4:议论缺失——挽救方法:多方思辨,增强说理
随堂精练:
如果你是评分人,
给自己或别人的三模作文挑挑刺(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