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徐州高一检测)为探究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和反应原理,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并记录了现象:
①向一定浓度的稀硫酸中插入锌片,看到有气泡生成;
②向上述稀硫酸中插入铜片,没有看到有气泡生成;
③将锌片与铜片上端接触并捏住,一起插入稀硫酸中,看到铜片上有气泡生成,且生成气泡的速率比实验①中快;
④在锌片和铜片中间接上电流计,再将锌片和铜片插入稀硫酸中,发现电流计指针偏转。
下列关于以上实验设计及现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实验①、②说明锌能与稀硫酸反应而铜不能
B.实验③说明发生原电池反应时会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C.实验③说明在该条件下铜可以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D.实验④说明该原电池中铜为正极、锌为负极
【解析】 实验①说明Zn+H2SO4===ZnSO4+H2↑;实验②说明铜与H2SO4不反应;实验③原电池反应会加快反应速率;实验④说明导线中产生电流,并根据电流计指针的偏转方向确定正、负极。
【答案】 C
2.(2013·太原高一检测)下列关于原电池负极叙述正确的是( )
A.电子流出的电极
B.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
C.与正极材料相比较活泼的电极
D.反应过程中一定变细的电极
【解析】 B项,负极发生氧化反应;C项,负极材料不一定是活泼金属电极,还与电解质溶液性质有关;D项,负极在反应过程中不一定参与反应,如燃料电池,故电极不一定变细。
【答案】 A
3.(2013·浙江杭州学军中学月考)下列装置能组成原电池,且能产生明显电流的是( )
【解析】 A项,两电极均为Cu;C项,Cu与CuSO4溶液不反应,不能产生明显电流;D项,Zn、Cu与ZnSO4溶液不反应,不能产生电流。
【答案】 B
4. 如图所示,杠杆AB两端分别挂有体积相同、质量相等的空心铜球和空心铁球。调节杠杆并使其在水中保持平衡,然后小心地向烧杯中央滴入浓CuSO4溶液,一段时间后,下列有关杠杆的偏向判断正确的是(实验过程中,不考虑铁丝反应及两球的浮力变化)( )
A.杠杆为导体和绝缘体时,均为A端高、B端低
B.杠杆为导体和绝缘体时,均为A端低、B端高
C.当杠杆为绝缘体时,A端低、B端高;为导体时,A端高、B端低
D.当杠杆为绝缘体时,A端高、B端低;为导体时,A端低、B端高
【解析】 加入CuSO4溶液发生了Fe+Cu2+===Fe2++Cu。如果杠杆为导体,则构成了原电池,此时铜在铜球上析出,故铜球变重,A端低、B端高;如果杠杆为绝缘体,因为不符合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故铜在铁球上析出,此时铁球变重,A端高、B端低,D项符合题意。
【答案】 D
5. (2010·上海高考)铁是用途最广的金属材料之一。为探究铁的化学性质,某同学将盛有生铁屑的试管塞上蓬松的棉花,然后倒置在水中(如图所示)。数天后,他观察到的现象是( )
A.铁屑不生锈,试管内液面上升
B.铁屑不生锈,试管内液面高度不变
C.铁屑生锈,试管内液面上升
D.铁屑生锈,试管内液面高度不变
【解析】 在潮湿的空气中,铁容易生锈,并且发生的是吸收氧气的腐蚀,导致试管内压强减小,液面上升。
【答案】 C
6.(2013·海口高一检测)某学生欲完成Cu+2Ag+===2Ag+Cu2+反应,设计了下列四个实验,可行的是( )
【解析】 A项中Cu、Ag均不能与盐酸反应;B项Cu、Ag也均不与CuSO4溶液反应;D项Ag与CuSO4溶液也不反应。
【答案】 C
7.人造地球卫星用到的一种高能电池——银锌蓄电池,其电池的电极反应式:Zn+2OH--2e-===ZnO+H2O,Ag2O+H2O+2e-===2Ag+2OH-。据此判断氧化银是( )
A.负极,并被氧化 B.正极,并被还原
C.负极,并被还原 D.正极,并被氧化
【解析】 Ag2O得电子是正极,被还原。
【答案】 B
8.如图所示装置中,观察到电流计指针偏转;M棒变粗,N棒变细,由此判断下表中所列M、N、P物质,其中可以成立的是( )
M
N
P
A
锌
铜
稀硫酸溶液
B
铜
锌
稀盐酸溶液
C
银
锌
硝酸银溶液
D
锌
铁
硝酸铁溶液
【解析】 由于M棒变粗,N棒变细,说明M棒为正极,且溶液中有金属阳离子在M上获得电子成为金属单质附着在M上,故C项正确。
【答案】 C
9.现有如下两个反应:
A.NaOH+HCl===NaCl+H2O
B.Zn+H2SO4===ZnSO4+H2↑
(1)根据两反应的实质,判断能否设计成原电池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不能,说明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可以,则写出正、负极材料及其电极反应式、电解质溶液名称:
负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解质溶液:________。
【解析】 由于原电池的实质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以,只有自发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才能设计成原电池。对于Zn+H2SO4===ZnSO4+H2↑,Zn失去电子作原电池的负极,H+得到电子在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正极应为活动性比Zn弱的导电固体材料,如Cu、Ag、石墨等。
【答案】 (1)A.不能;B.能
(2)A.的反应为非氧化还原反应,没有电子转移
(3)锌 Zn-2e-===Zn2+ 铜(或银、石墨等) 2H++2e-===H2↑ 稀硫酸
10.某实验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做完实验后,请在读书卡片上补全6条记录:
卡片NO.28
Date:2013.4.12
实验后的记录:
①________为正极,________为负极
②H+向________极移动(填“正”或“负”)
③电子流动方向为________→导线→________(填“Cu”或“Zn”)
④Cu极有H2产生,其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若有0.5 mol电子流过导线,则产生________mol H2
⑥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在铜锌原电池中,锌为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为Zn-2e-===Zn2+。Cu为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2H++2e-===H2↑。所以H+向正极移动,电子由锌流出,经过导线流向铜,每流过0.5 mol电子,生成0.25 mol H2。
【答案】 ①Cu Zn ②正 ③Zn Cu
④2H++2e-===H2↑
⑤0.25 ⑥Zn—2e-===Zn2+
1.不能用电解原理说明问题的是( )
A.电解是把电能转变成化学能
B.电解是把化学能转变成电能
C.电解质溶液导电是化学变化,金属导电是物理变化
D.任何溶液被电解时,必然导致氧化还原反应的发生
【解析】 从能量角度看,电解是把电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过程,故A对B错。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过程,必将伴随着两个电极上氧化-还原反应的发生,同时生成新的物质,故C、D对。
【答案】 B
2.(双选)下列关于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原电池中失去电子的电极为正极
B.在原电池的负极、电解池的阳极上都发生氧化反应
C.原电池中的阳离子移向负极,电解池中的阳离子移向阴极
D.原电池和电解池实现了电能和化学能的相互转化
【解析】 A项,原电池中失去电子的电极为负极,错误;C项,原电池中的阳离子移向正极,错误。
【答案】 BD
3.如下图装置工作一段时间后,电解质溶液的成分及浓度均未改变的是
( )
【解析】 D项中,阳极Cu溶解,阴极Cu析出,且溶解与析出的Cu量相同。
【答案】 D
4.下列过程需要通电后才可进行的是( )
①电离 ②电解 ③电镀 ④电泳 ⑤电化学腐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解析】 电解、电镀、电泳均是加了直流电源后才能进行。
【答案】 B
5. (2013·扬州高一检测)如图所示,U形管中装入含有紫色石蕊试液的Na2SO4试液,通直流电,一段时间后U形管内会形成三色“彩虹”的现象,它从左到右颜色的次序是( )
A.蓝、紫、红 B.红、蓝、紫
C.红、紫、蓝 D.蓝、红、紫
【解析】 阴极:2H++2e-===H2↑或2H2O+2e-===H2↑+2OH-;阳极:4OH--4e-===2H2O+O2↑或2H2O-4e-===O2↑+4H+。据电极反应“放氢生碱,放氧生酸”可知阴极区呈碱性,遇紫色石蕊变蓝,阳极区呈酸性,遇紫色石蕊变红色。
【答案】 C
6.如图,电解用粗盐(含Mg2+、Ca2+、SO等杂质)配制的食盐水,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a是电解池的正极
B.a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C.b电极附近有白色沉淀出现
D.b电极上有黄绿色气体产生
【解析】 a为阳极,发生氧化反应;b为阴极,2H++2e-===H2↑,产生成OH-,与Mg2+形成沉淀。
【答案】 C
7.(双选)某同学按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电解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电解过程中,铜电极上有H2产生
B.电解初期,总反应方程式为Cu+H2SO4CuSO4+H2↑
C.电解一定时间后,石墨电极上有铜析出
D.整个电解过程中,H+的浓度不断增大
【解析】 Cu作阳极,Cu溶解,Cu-2e-===Cu2+;石墨作阴极H+减少,2H++2e-===H2↑。
【答案】 BC
8.对下图中两电极加以必要的连接并填空:
(1)在图①中,使铜片上冒出气泡。请加以必要的连接,则连接后的装置叫______________。电极反应式:锌板:________________;铜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图②中,使a极析出铜,b极析出O2。加以必要的连接后,该装置叫________。电极反应式:a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依据现象递推电极反应,进而利用原电池和电解池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答案】 装置连接如图所示
(1)原电池 Zn-2e-===Zn2+ 2H++2e-===H2↑
(2)电解池 Cu2++2e-===Cu
9. 电解原理在化学工业中有广泛的应用。现将你设计的原电池通过导线与图中电解池相连,其中a为电解液,X和Y是两块电极板,则①若X和Y均为惰性电极,a为饱和食盐水,则电解时检验Y电极反应产物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解总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X和Y均为惰性电极,a为一定浓度的氯化铜溶液,通电后,发生的总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阴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电一段时间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0.1 mol CuCl2,恰好恢复电解前的浓度和pH,则电解过程中电子转移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
【解析】 ①Y极为阳极,产生Cl2,可用湿润的淀粉KI试纸检验,②n(e-)=0.1 mol×2=0.2 mol。
【答案】 ①将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放在管口,如果试纸变蓝色,证明Y电极产物是氯气 2Cl--2e-===Cl2↑ 2NaCl+2H2O2NaOH+Cl2↑+H2↑
②CuCl2Cu+Cl2↑ Cu2++2e-===Cu 0.2
10.工业上用电解熔融Al2O3的方法制取铝。
(1)写出两极电极反应式,阴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阳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欲冶炼270 g Al,需________g Al2O3,在标准状况下能产生__________L气体O2,转移电子的数目为________。
【解析】 n(Al)=mol=10 mol
n(Al2O3)=mol=5 mol,m(Al2O3)=5 mol×102 g/mol=510 g
n(e-)=10 mol×3=30 mol
V(O2)=×22.4 L=168 L
N(e-)=30NA
【答案】 (1)4Al3++12e-===4Al 6O2--12e-===3O2↑
(2)510 168 30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