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新坐标,同步备课参考】2013-2014学年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2专题3第2单元《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课时作业(4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课堂新坐标,同步备课参考】2013-2014学年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2专题3第2单元《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课时作业(4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4-07-29 21:04:41

文档简介


1.下列基团电子式不正确的是(  )

【解析】 —CH3的电子式为。
【答案】 C
2.(2013·济南高一检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1 mol乙醇的体积约为22.4 L
B.一个乙醇分子中含7个共用电子对
C.质量分数为75%的乙醇溶液常用于医疗消毒
D.乙醇是一种优良的燃料
【解析】 A项,标准状况下,乙醇为液态;B项,乙醇分子的电子式为,可知1个C2H5OH分子中含8个共用电子对;C项,体积分数为75%的乙醇溶液常用于医疗消毒。
【答案】 D
3.除去乙醇中含有的水,某同学提出了四套提纯方案,你认为最佳方案为(  )
A.向乙醇中加入少量金属钠,由于水比乙醇更易电离出H+,故钠应先与其中的水反应,待反应结束后过滤,生成的NaOH不溶于乙醇,滤液为乙醇
B.由于水的密度比乙醇的大,可将混合物置于分液漏斗中,静置足够长的时间,然后分液,所得上层液体即为纯净的乙醇
C.向含水乙醇中加入足量无水硫酸铜,加热蒸馏就可得无水乙醇
D.向含水乙醇中加入足量生石灰,然后加热蒸馏,所得馏分即为无水乙醇
【解析】 利用生石灰的吸水作用,然后蒸馏得到乙醇。
【答案】 D
4.可用于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有水的试剂是(  )
A.无水硫酸铜 B.生石灰
C.金属钠 D.浓H2SO4
【解析】 Na与乙醇也反应生成H2,生石灰和浓H2SO4与H2O均没有明显现象,无水CuSO4遇水变蓝。
【答案】 A
5.善于动脑的小明向装有无水乙醇的烧杯中投入了一小块金属钠,他不会观察到的现象是(  )
A.钠块下沉到乙醇液面下
B.钠块慢慢变小,最后消失
C.钠块在液面上游动
D.钠块表面有气泡冒出
【解析】 ρ(Na)>ρ(乙醇),Na不会在液面上游动。
【答案】 C
6.将等质量的铜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分别插入溶液中,放置片刻铜片的质量减少的是(  )
A.稀H2SO4 B.NaOH溶液
C.乙醇 D.NaCl溶液
【解析】 ,A项减少,C项不变,BD项增加。
【答案】 A
7.酒后驾车是引发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交警对驾驶员进行呼气酒精检测的原理是:橙色的K2Cr2O7酸性水溶液遇乙醇迅速生成绿色的Cr3+。下列对乙醇的描述与此测定原理有关的是(  )
①乙醇沸点低 ②乙醇密度比水小 ③乙醇有还原性
④乙醇有氧化性
A.②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解析】 乙醇沸点低,易挥发,故易被检测。K2Cr2O7具有强氧化性,可以氧化乙醇,自身被还原成Cr3+,乙醇表现还原性。
【答案】 C
8.一定量的乙醇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燃烧,得到CO2、CO和H2O的总质量为27.6 g,其中H2O的质量为10.8 g,则CO的质量是(  )
A.1.4 g B.2.2 g
C.4.4 g D.在2.2 g和4.4 g之间
【解析】 C2H5OH ~ 3H2O~2C
0.2 mol =0.6 mol
生成的CO、CO2共0.4 mol。设CO物质的量为x,据题意知:28 g·mol-1x+(0.4 mol-x)×44 g·mol-1=27.6 g-10.8 g,x=0.05 mol,m(CO)=28 g·mol-1×0.05 mol=1.4 g。
【答案】 A
9.某化学反应过程如图所示。由图得出的判断,错误的是(  )
A.生成物是乙醛
B.乙醇发生了还原反应
C.铜是此反应的催化剂
D.反应中有红黑颜色交替变化的现象
【解析】 乙醇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
【答案】 B
10.某实验小组用下列装置进行乙醇催化氧化的实验。
(1)实验过程中铜网出现红色和黑色交替的现象,请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不断鼓入空气的情况下,熄灭酒精灯,反应仍能继续进行,说明该乙醇氧化反应是________反应。
(2)甲和乙两个水浴作用不相同。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试管a中能收集到不同的物质,它们是________。集气瓶中收集到的气体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
【解析】 (1)实验过程中铜网出现红色和黑色交替的现象,是因为2Cu+O22CuO,CH3CH2OH+CuOCH3CHO+Cu+H2O。熄灭酒精灯后,反应仍能进行,说明此反应为放热反应。
(2)甲水浴的作用是加热乙醇,便于乙醇的挥发;乙水浴的作用是冷却,便于乙醛的收集。
(3)a中收集到的物质是易挥发的乙醇、反应生成的乙醛、水等。集气瓶中收集到的气体主要为氮气。
【答案】 (1)2Cu+O22CuO,CH3CH2OH+CuOCH3CHO+Cu+H2O 放热 (2)加热 冷却 (3)乙醛、乙醇、水等 氮气
11.目前,乙醇作为一种“绿色能源”而引起广泛关注,以乙醇汽油为燃料的客车正在成为城市的一道靓丽风景线。乙醇(分子式为C2H6O)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
(1)乙醇燃烧时如果氧气不足,可能还有CO生成。用下图装置验证乙醇的燃烧产物中有CO、CO2、H2O,应将乙醇的燃烧产物依次通过________(按气流从左至右的顺序填装置编号)。
编号




装置
(2)实验时可观察到装置②中A瓶的石灰水变浑浊。A瓶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B瓶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C瓶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3)装置③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装置①中所盛试剂是____________溶液,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4)装置④中所盛的固体药品是________,它可以验证的产物是________。
【解析】 H2O的检验应放在前面,检验CO前应将CO2除尽再使CO生成CO2,再验。
【答案】 (1)④②③①
(2)验证CO2存在 除去混合气体中的CO2 证明CO2已被除尽
(3)将CO氧化成CO2 澄清石灰水 检验由CO与CuO反应所生成的CO2,从而验证原产物中有CO
(4)无水硫酸铜 H2O

1.下列关于乙酸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乙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酸,是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B.乙酸分子里含有四个氢原子,所以乙酸不是一元酸
C.无水乙酸又称为冰醋酸,它是纯净物
D.乙酸易溶于水和乙醇
【解析】 乙酸分子结构中有一个羧基,能与碱反应生成乙酸钠,虽然乙酸分子中共有四个氢原子,但是只有羧基上这一个氢可与OH-反应生成水,或与较活泼金属反应置换出H2。所以乙酸是一元酸。
【答案】 B
2.下列有机物中,既能跟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又能发生酯化反应,还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的是(  )
A.乙酸         B.乙醇
C.乙酸乙酯 D.乙醛
【解析】 乙酸不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乙酸乙酯不能发生题中所述的每个反应,乙醛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不能与Na反应,不能发生酯化反应。
【答案】 B
3.炒菜时,加酒加醋可使菜变得味香可口,原因是(  )
A.有盐类物质生成 B.有酸类物质生成
C.有醇类物质生成 D.有酯类物质生成
【解析】 酒与醋酯化反应生成有香味的酯。
【答案】 D
4.根据的结构,判断它不可能发生的反应是(  )
A.水解反应
B.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C.与乙醇在浓硫酸催化下发生酯化反应
D.与碳酸钠溶液反应
【解析】 该有机物所含官能团有碳碳双键和羧基,故B、C、D正确,A错。
【答案】 A
5.当乙酸分子中的O都是18O,乙醇分子中的O都是16O,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物中水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16     B.18
C.20     D.22
【解析】 乙酸与乙醇反应方程式如下:
生成的水为HO,故水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0。
【答案】 C
6.实验室用乙酸、乙醇、浓硫酸制取乙酸乙酯,加热蒸馏后,在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上面得到无色油状液体,振荡混合液,有气泡产生,原因是(  )
A.产品中有被蒸馏出的硫酸
B.有部分未反应的乙醇被蒸馏出来
C.有部分未反应的乙酸被蒸馏出来
D.有部分乙醇跟浓硫酸反应
【解析】 在制取乙酸乙酯的过程中,随乙酸乙酯蒸出的还有乙醇、乙酸。乙酸和饱和Na2CO3溶液反应产生CO2气体。
【答案】 C
7.下列关于乙酸乙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烃
B.易溶于水
C.1 mol CH3COOCH2CH3可以与2 mol NaOH反应
D.一定条件下可发生氧化反应
【解析】 有机物中含有氧元素,不属于烃类,A错;该物质属于酯类,难溶于水,B错;1 mol CH3COOCH2CH3可与1 mol NaOH反应,C错;有机物燃烧属于氧化反应,D对。
【答案】 D
8.酯类物质广泛存在于香蕉、梨等水果中。某实验小组从梨中分离出一种酯,然后将分离出的酯水解,得到了乙酸和另一种化学式为C6H13OH的物质。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C6H13OH分子含有羟基
B.C6H13OH可与金属钠发生反应
C.实验小组分离出的酯可表示为CH3COOC6H13
D.不需要催化剂,这种酯在水中加热即可大量水解
【解析】 酯的水解需要催化剂。
【答案】 D
9.已知一些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和名称:
HCOOH
CH3COOH
CH3OH
CH3CH2OH
甲酸
乙酸
甲醇
乙醇
HCOOCH3
HCOOCH2CH3
CH3COOCH3
CH3COOCH2CH3
甲酸甲酯
甲酸乙酯
乙酸甲酯
乙酸乙酯
请据此完成问题:某有机物X能发生水解反应,水解产物为Y与Z。同温同压下,相同质量的Y和Z的蒸气所占体积相同,化合物X可能是(  )
A.甲酸甲酯       B.乙酸甲酯
C.乙酸乙酯 D.甲酸乙酯
【解析】 由题意知M(Y)=M(Z),含有n个C原子的羧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与含有(n+1)个C原子的醇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答案】 D
10.分子式为C2H6O的化合物A具有如下性质:A+Na―→慢慢产生气泡;A+CH3COOH有香味的产物。
(1)根据上述信息,对该化合物可作出的判断是(  )
A.一定含有—OH B.一定含有—COOH
C.A为乙醇 D.A为乙醛
(2)含A的体积分数为75%的水溶液可以用作________。
(3)A与金属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4)化合物A和CH3COOH反应生成的有香味的产物的结构简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C2H6O分子中只含1个氧原子,又能与Na发生反应,还能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A分子中一定含有—OH,则C2H6O一定是乙醇。(2)体积分数为75%的乙醇溶液比其他浓度的溶液具有更好的杀菌消毒效果,因而常用作消毒剂。
【答案】 (1)AC (2)消毒剂
(2)2C2H5OH+2Na―→2C2H5ONa+H2↑
(4)CH3COOC2H5
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
取代反应或酯化反应
11.
如图,在试管甲中先加入2 mL 95%的乙醇,在摇动情况下缓缓加入5 mL浓硫酸,并充分摇匀,冷却后再加入2 g无水醋酸钠,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后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在试管乙中加入7 mL饱和碳酸钠溶液。按图所示连接好装置。用酒精灯对试管甲加热,当观察到试管乙中有明显现象时停止加热。
(1)写出甲试管中的主要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2)加入浓硫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管乙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实验中球形管除起冷凝作用外,另一个重要作用是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浓硫酸、CH3COONa反应生成CH3COOH与硫酸钠,CH3COOH、乙醇、浓硫酸加热自然会发生酯化反应,故反应过程有两个,H2SO4的作用也应该是三个方面,即反应物、催化剂、吸水剂,装置图中把原来的长导管换成了球形管,作用自然还是冷凝,与长导管的不同之处是球形管插入液面以下,不会引起倒吸,而长导管不能插入液面以下,否则会引起倒吸。
【答案】 (1)2CH3COONa+H2SO4===2CH3COOH+Na2SO4;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
(2)制取乙酸,作催化剂和吸水剂
(3)液体分层,上层为无色透明的油状液体,两层间有无色气泡产生
(4)防止倒吸 当液体上升到球形管中,由于球形管容积大,导致试管中液面明显下降,使导管末端脱离液面,球形管中的液体又流回试管中,防止了倒吸
(5)中和蒸出的乙酸,溶解乙醇,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便于分层

1.下列物质属于油脂的是(  )
【解析】 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
【答案】 C
2.下列关于油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油脂属于酯类,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
B.油脂没有固定的熔、沸点
C.油脂在不同条件下水解都能生成甘油
D.油脂都不能使溴水褪色
【解析】 从油脂的定义、结构特点来分析,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所以A项正确;油脂为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熔、沸点,所以B项也正确;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和甘油,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所以C项正确;液态的油分子中含有不饱和烃基,与溴加成而使溴水褪色,所以D项不正确。
【答案】 D
3.洗涤盛放过植物油的试管,最宜选用的试剂是(  )
A.稀H2SO4 B.热水
C.热NaOH溶液 D.浓HNO3
【解析】 根据植物油的性质选择适宜的试剂,油脂在碱性条件下加热能完全水解,生成去污能力强的盐,在酸性条件下,油脂的水解是可逆反应,油脂不能完全水解。
【答案】 C
4.为鉴别乙醇、乙酸、葡萄糖溶液,选用一种试剂,可为下列中的(  )
A.钠 B.硝酸
C.碘 D.新制氢氧化铜
【解析】 只有新制Cu(OH)2悬浊液与乙醇、乙酸、葡萄糖溶液分别混合时,现象有明显区别。乙醇不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乙酸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溶液变为蓝色,浑浊消失,葡萄糖溶液与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有红色沉淀。
【答案】 D
5.下列关于葡萄糖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葡萄糖的分子式是C6H12O6
B.葡萄糖不能水解
C.葡萄糖是碳水化合物,因为它的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和6个水分子组成的
D.葡萄糖能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共热反应,生成砖红色的沉淀
【解析】 葡萄糖是一有机物分子,不是由6个C和6个H2O组成。
【答案】 C
6.下列关于淀粉和纤维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它们的通式都是(C6H10O5)n,是同分异构体
B.它们都是混合物
C.它们都可以发生水解,其最终产物都是葡萄糖
D.它们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解析】 通式相同,但通式中n不同,不是同分异构体是混合物,属于高分子。
【答案】 A
7.下列关于某病人尿糖检验的做法正确的是(  )
A.取尿样,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观察发生的现象
B.取尿样,加H2SO4中和碱性,再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观察发生的现象
C.取尿样,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煮沸,观察发生的现象
D.取尿样,加入Cu(OH)2,煮沸,观察发生的现象
【解析】 葡萄糖的检验可在碱性条件下与新制Cu(OH)2悬浊液共热,或与银氨溶液共热而完成。
【答案】 C
8.某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用以检验淀粉水解的情况。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淀粉尚有部分未水解
B.淀粉已完全水解
C.淀粉没有水解
D.淀粉已发生水解,但不知是否完全水解
【解析】 由于在水解液中加入了过量NaOH溶液,I2会与碱发生反应生成碘盐而导致无法判断中和液中是否还有淀粉存在,因此也就无法判断淀粉是否水解完全。若改为加入过量的碘水则可证明淀粉是否水解完全,或在水解液中加入碘水也可证明淀粉是否水解完全。
【答案】 D
9.膳食纤维有助于胃肠蠕动,被人们誉为食物中的“第7营养素”。下列食物中含膳食纤维较多的是(  )
①玉米 ②精制面粉 ③西芹 ④豆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纤维素的存在,玉米的果皮和西芹的茎秆中都含有较多的纤维素。
【答案】 B
10.乙醇,俗名酒精,它是以玉米、小麦、薯类等为原料经发酵、蒸馏而制成的。乙醇进一步脱水,再加上适量汽油后形成变性燃料乙醇。而车用乙醇汽油就是把变性燃料乙醇和汽油按一定比例混配形成的车用燃料。结合有关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乙醇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汽油是由石油分馏所得的低沸点烷烃,其分子中的碳原子数一般在C5~C11范围内,如戊烷,其分子式为________,结构简式及其同分异构体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醇可由含淀粉[(C6H10O5)n]的农产品如玉米、小麦、薯类等经发酵、蒸馏制得。请写出由淀粉制乙醇的化学方程式:
①淀粉+水葡萄糖(C6H12O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葡萄糖乙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淀粉可由绿色植物经光合作用等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得到,即水和二氧化碳经光合作用生成葡萄糖,由葡萄糖再生成淀粉。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________,发生光合作用生成葡萄糖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4)乙醇充分燃烧的产物为________和________。
(5)车用乙醇汽油称为环保燃料,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乙醇是可再生资源
CO2+H2OC6H12O6(葡萄糖)
淀粉葡萄糖乙醇
【答案】 (1)C2H5OH C5H12
CH3—CH2—CH2—CH2—CH3
(2)①(C6H10O5)n+nH2OnC6H12O6
②C6H12O62CH3CH2OH+2CO2↑
(3)叶绿体
6CO2+6H2OC6H12O6+6O2
(4)CO2 H2O
(5)能有效降低汽车尾气带来的严重的大气污染,改善环境质量
11.某同学设计用动物油、乙醇、30%的NaOH溶液、饱和NaCl溶液、蒸馏水为试剂制取肥皂。试回答下列问题:
(1)在提供的试剂中,加入乙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入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实验原理的化学方程式(有机物用结构简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3)证明皂化反应进行完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作有机溶剂,增大油脂的溶解度,使反应物成为均一的液体,提高反应速率 使油脂在碱性条件下完全水解,并得到肥皂
(3)取出几滴反应后的物质,加入干净的试管内,加入5~6 mL蒸馏水,充分振荡试管,如果没有油滴出现,表明皂化反应进行完全

1.(2013·苏州高一检测)下列营养物质在人体内发生的变化及其对人的生命活动所起的作用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淀粉葡萄糖CO2和H2O(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B.纤维素葡萄糖CO2和H2O(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C.油脂甘油和高级脂肪酸CO2和H2O(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D.蛋白质氨基酸人体所需的蛋白质(人体生理活动)
【解析】 纤维素在人体内不能水解。
【答案】 B
2.用酒精消毒的原理是酒精对病毒体内的蛋白质起(  )
A.溶解作用      B.还原作用
C.盐析作用 D.变性作用
【答案】 D
3.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向蛋白质溶液里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有白色沉淀析出,再加水,沉淀溶解
B.蛋白质溶液里的蛋白质分子能透过半透膜
C.误食硫酸钡不会使人中毒
D.浓硝酸溅到皮肤上,使皮肤呈黄色是由于浓硝酸和蛋白质发生了颜色反应
【解析】 饱和硫酸铵溶液使蛋白质发生盐析,该变化是可逆的,A正确;蛋白质溶液是胶体,蛋白质胶粒的直径大于半透膜的孔径,故不能透过半透膜,B错误;硫酸钡虽然是重金属盐,但是在人体内不会产生钡离子,所以不会使人中毒,C正确;浓硝酸可以使蛋白质发生颜色变化而呈黄色,D正确。
【答案】 B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可以用浓NaOH溶液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
B.往蛋白质溶液里加入饱和(NH4)2SO4溶液会产生沉淀,再加水稀释,沉淀不溶解
C.油脂的水解反应都是皂化反应
D.甘氨酸()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解析】 A项,乙酸乙酯和乙酸均与NaOH反应;B项,析出的蛋白质加水后可溶解;C项,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才是皂化反应;D项,—COOH与NaOH反应,—NH2与盐酸反应。
【答案】 D
5.下列有关蛋白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①蛋白质溶液里加浓(NH4)2SO4溶液可提纯蛋白质
②蛋白质加热凝结后,仍能在水中重新溶解
③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
④温度越高,酶对某些化学反应的催化效率越高
⑤向鸡蛋清中加食盐会使蛋白质凝固变性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②④⑤
【解析】 (NH4)2SO4为非重金属盐,其浓溶液加入到蛋白质溶液里,蛋白质会产生“盐析”现象,但盐析是可逆过程,加水后仍溶解,①正确;蛋白质受热达一定温度就会凝结,此变化不可逆,即凝结后不能在水中重新溶解,所以②错误;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都是氨基酸,③正确;在温度较高时,蛋白质会变性,且属于不可逆过程,酶是蛋白质,变性后失去了催化活性,④错误;向鸡蛋清溶液中加入食盐,会降低鸡蛋清的溶解度使鸡蛋清析出属于盐析,不会使鸡蛋清溶液凝固变性,⑤错误。
【答案】 D
6.(2013·商丘高一检测)市场上有一种加酶洗衣粉,它是在洗衣粉中加入少量的碱与蛋白酶制成的。蛋白酶的催化活性很强,衣物的汗渍、血迹及人体排放的蛋白质、油渍遇到它,都能水解而除去。下列衣料中,不能用加酶洗衣粉洗涤的是(  )
①棉织品 ②毛织品 ③竹纤维织品 ④丝织品
A.①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 毛织品、丝织品的成分均为蛋白质,在蛋白酶的作用下可发生水解,因此不能用加酶洗衣粉洗涤;棉织品、竹纤维织品的成分均为纤维素,在蛋白酶存在时不会发生水解。
【答案】 D
7.1878年,法国的葡萄园出现了一种由霉菌引起的葡萄病害,人们称之为“葡萄露菌病”。法国波尔多大学教授米亚卢德在研究中偶然发现,有位园主为了防止别人偷吃葡萄,把蓝色的硫酸铜溶液和白色的石灰水混在一起,制成既有颜色又有臭味的溶液,喷在葡萄上,奇怪的是这家葡萄园没有受到“葡萄露菌病”的影响,喜获丰收。受这件事的启发,米亚卢德根据园主提供的方法,按照不同比例,将石灰水和硫酸铜混合,最后选定了防治病害的最佳方案,制成了著名的“波尔多液”。请你思考,它能防治植物病毒的原因是(  )
A.硫酸铜使菌体蛋白质盐析
B.石灰乳使菌体蛋白质水解
C.菌体蛋白质溶解于波尔多液
D.铜离子和石灰乳使菌体蛋白质变性
【解析】 防治病毒的原因是病毒、蛋白质变性而死亡。
【答案】 D
8.狂犬病病毒为弹状病毒科狂犬病毒,属中血清/基因1型病毒,其基因编码为N、M1、M2、G、L蛋白的5个基因,以下杀死狂犬病毒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A.加热 B.紫外线照射
C.强碱液浸泡 D.NaCl溶液浸泡
【解析】 加热、紫外线照射、强碱均能使蛋白质变性。
【答案】 D
9.大豆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脂肪,由大豆配制出来的菜肴品种多,营养丰富。请回答下列问题:
(1)我们所吃的豆腐是一种________。
A.凝胶 B.蛋白质
C.脂肪 D.淀粉
(2)大豆中的蛋白质在人体中最终水解成各种________,以供人体所需。
(3)大豆中同时还含有一定量的油脂,它在适当条件下能发生水解反应,生成相应的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 (1)A (2)氨基酸
(3)高级脂肪酸 甘油
10.糖类、油脂和蛋白质是人体需要的重要营养素。
(1)a.大米 b.青菜 c.猪肉 这三种物质中,富含淀粉的是________(填字母,以下同)。
(2)a.葡萄糖 b油脂 c.纤维素 d.蛋白质 这四种物质中,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水解的物质是______。(填字母)。
(3)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用________可以检验淀粉水解是否完全。
(4)油脂在人体内通过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和________(填名称),高级脂肪酸氧化放出热量,为人体提供能量。
【答案】 (1)a (2)b、c、d
(3)C6H12O6(葡萄糖) 碘水 (4)甘油或丙三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