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新坐标,同步备课参考】2013-2014学年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2专题4第2单元《化学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课时作业

文档属性

名称 【课堂新坐标,同步备课参考】2013-2014学年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2专题4第2单元《化学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课时作业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4-07-29 21:26: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航天科学家正在考虑用塑料飞船代替铝质飞船进行太空探索。其依据是
(  )
A.塑料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可以通过取代反应大量生产
B.塑料生产中加入添加剂可得到性能比铝更优良的新型材料
C.塑料用途广泛,可从自然界中直接得到
D.塑料是有机物,不会和强酸或强碱作用
【解析】 用塑料飞船代替铝质飞船,其依据一定是其性能上的差异。在塑料生产中加入添加剂改变其成分,能得到质量轻、性能好、成本低的新型材料,这就是取代铝质材料的依据。
【答案】 B
2.下列叙述不符合当今化学研究方向的是(  )
A.发现新物质
B.合成新材料
C.研究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
D.研究化学反应中的原子守恒关系
【解析】 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有新物质、新材料的支持,所以发现新物质、合成新材料符合当今化学研究的方向;科学的发展要求人类不断地探索未知领域,研究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正是人类应该探索的未知领域之一;化学反应中的守恒关系早在19世纪就为人类所认识,不是当今化学的研究方向。
【答案】 D
3.(2011·天津高考)化学在人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以下应用正确的是
(  )
A.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吸收水果释放的乙烯,可达到水果保鲜的目的
B.为改善食物的色、香、味并防止变质,可在其中加入大量食品添加剂
C.使用无磷洗衣粉,可彻底解决水体富营养化问题
D.天然药物无任何毒副作用,可长期服用
【解析】 乙烯可以作为水果的催熟剂,要想使水果达到保鲜的目的,需要及时吸收水果释放出的乙烯,由于乙烯具有还原性,可以用高锰酸钾溶液来吸收,A正确;食品添加剂需要在一定范围内才允许使用,所以其用量要严格控制,B不正确;水中氮、磷过多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所以使用无磷洗衣粉,不可能彻底解决水体富营养化问题,C不正确;任何药物都有毒副作用,不能长期服用,D也不正确。
【答案】 A
4.空气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资源。为改善空气质量而启动的“蓝天工程”得到了全民的支持。下列措施不利于“蓝天工程”建设的是(  )
A.推广使用燃煤脱硫技术,防治SO2污染
B.实施绿化工程,防治扬尘污染
C.研制开发燃料电池汽车,消除汽车尾气污染
D.加大石油、煤炭的开采速度,增加化石燃料的供应量
【解析】 增加化石燃料的供应量,只能加剧环境污染程度,不利于“蓝天工程”的建设,D项错误。
【答案】 D
5.绿色化学是人类和自然和谐的化学,是面向21世纪化学发展的方向和议题。绿色化学概念从一提出来,就明确了它的目标是研究和寻找能充分利用的无毒害原材料,最大限度的节约能源,在化工生产各环节都实现净化和无污染的反应途径。下列化工生产中体现绿色化学内涵的是(  )
①减少“三废”排放量;②考虑有关原材料的再生利用;③对出现的污染问题及时治理;④回收未反应的原料、副产物、助溶剂、稳定剂等非反应试剂;⑤拒绝使用无法替代、回收、再生和重复使用的毒副作用、污染作用明显的原料。
A.①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解析】 对出现的污染问题及时治理属于环境治理的范畴,不能体现绿色化学的内涵。
【答案】 C
6.四氯化硅还原法是当前制备较高纯度硅的一种方法,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Cl4(g)+2H2(g)Si(s)+4HCl(g)。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硅单质
B.减小压强有利于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C.高温下,氢气的还原性强于硅
D.混入少量空气对上述反应无影响
【解析】 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SiO2,A错;减小压强,反应速率减小,B不正确;D项,混入空气易发生爆炸。
【答案】 C
7.以节能减排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是保持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下列做法违背发展低碳经济的是(  )
A.发展氢能和太阳能
B.限制塑料制品的使用
C.提高原子利用率,发展绿色化学
D.尽量用纯液态有机物代替水作溶剂
【解析】 正确理解低碳经济的要点:节能、减排(CO2),特别是降低化石燃料(原料)的利用。A项,不使用“碳”;B项,减少“碳”的应用;C项,提高原子利用率,发展绿色化学,相当于减少了“碳”的使用;D项增加了“碳”的使用。故选D。
【答案】 D
8.家用洗涤剂是污水中磷元素的重要来源(洗涤剂中含有三聚磷酸钠),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磷元素大量进入水体,其原因是(  )
A.使水体酸度大大增加,腐蚀桥梁、闸门等设备
B.磷酸根进入水体,形成多种不溶性的磷酸盐,再吸附杂质,日积月累,使河床抬高造成水患
C.浮游生物得到养分,大量繁殖,死亡后腐败耗尽水中的氧,使水质恶化
D.磷酸盐有毒、致癌,不能进入人体
【解析】 含氮、磷元素的废水进入水体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使得一些藻类迅速繁殖,引起水中氧气大量减少,导致鱼、虾等水生生物死亡,水质恶化。
【答案】 C
9.(2011·江苏高考)化学与人类生活、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措施有利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是(  )
①加快化石燃料的开采与使用;②研发易降解的生物农药;③应用高效洁净的能源转化技术;④田间焚烧秸秆;⑤推广使用节能环保材料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①②④ D.②④⑤
【解析】 ①能产生大量CO2、SO2,不利于节能减排和环保;④造成能源浪费,并产生污染气体污染大气。
【答案】 B
10.国务院曾召开关于可再生能源的会议,停止了在建的煤化工项目和粮食乙醇燃料项目,在不得占用耕地、不得消耗粮食、不得破坏生态环境的原则下,坚持发展非粮食燃料乙醇。据此推断,国务院作出此决定的理由可能是
(  )
①现行的以玉米为主的粮食乙醇存在与人争粮问题 ②非粮食乙醇汽油技术目前尚未有效克服 ③煤制油项目耗资巨大,成本很高,很不划算 ④煤作为化石能源,本身是不可再生的,因而煤变油为不可持续发展项目 ⑤乙醇属可再生能源,因此在化石能源日渐枯竭的今天,发展非粮食乙醇燃料项目是大势所趋 ⑥煤制油可以提高煤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因而必须大力提倡
A.①③⑤ B.①②③⑥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⑥
【解析】 以粮食为主生产乙醇,消耗了大量玉米,引起了玉米价格上涨,实际产生了与人类争粮问题,但乙醇属可再生能源,应积极发展非粮乙醇。而煤作为化石能源,属不可再生资源,虽然煤变油可提高煤的利用率,但此项目耗资大,属不可持续发展项目,综上所述,应选C。
【答案】 C
11.(2013·信阳高一检测)化学与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利用太阳能等清洁燃料代替化石燃料,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B.凡含有食品添加剂的食物对人体健康均有害,不可食用
C.为防止电池中的重金属等污染土壤和水体,应积极开发废电池的综合利用技术
D.提倡人们购物时不用塑料袋,是为了防止白色污染
【解析】 符合国家使用标准的食品添加剂对人体健康无害。
【答案】 B
12.下列化学新技术与其试图解决的问题的对应不正确的是(  )
A.某沿海城市技术开发公司研制的海水淡化膜——资源问题
B.某洗衣机厂研制的不用洗衣粉的洗衣机——污染问题
C.研制应用于计算机领域的导电塑料——能源问题
D.中科院研制的纳米玻璃用于国家大剧院——材料问题
【解析】 海水淡化膜的研制可以解决淡水资源的缺乏问题;洗衣粉中的一些元素会对水资源造成污染,研制不用洗衣粉的洗衣机,可以减少洗衣粉对水质的污染;研制导电塑料、纳米玻璃都属于材料问题。
【答案】 C
13.在火力发电厂燃烧煤的废气中往往含有SO2、O2、N2、CO2等,为了除去有害气体SO2变废为宝,常常用粉末状的CaCO3或Ca(OH)2的悬浊液洗涤废气,反应产物为CaSO4。
(1)写出上述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SO2与CaCO3悬浊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
②SO2与Ca(OH)2悬浊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说明用熟石灰的悬浊液而不用澄清的石灰水的理由_____________。
(3)在英国进行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高烟囱可有效地降低地表面SO2浓度,在20世纪60~70年代的10年间,由发电厂排放的SO2增加了35%,但由于建造高烟囱的结果,地表面SO2浓度却降低了30%之多。
请你从全球保护的角度,分析这种方法是否可取?
【答案】 (1)①2SO2+O2+2CaCO3===2CaSO4+2CO2
②2SO2+O2+2Ca(OH)2===2CaSO4+2H2O
(2)Ca(OH)2微溶于水,石灰水中Ca(OH)2浓度太小,不利于吸收SO2
(3)不可取,因为SO2的排放总量并没有减少,形成酸雨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
14.(2013·杭州高一检测)汽车尾气(含有烃类、CO、SO2、NO等物质)是城市空气的污染源之一,治理的方法之一是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换器”(用铂、钯合金做催化剂),它的特点是使CO和NO反应,产生可参与大气循环的无毒气体,并促使烃类(C、H化合物)充分燃烧及SO2的转化。
(1)写出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2)“催化转换器”的缺点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空气的酸度,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CO和NO反应,生成可参与大气循环的无毒气体,则产物只能是N2和CO2。CO和NO在通过催化转换器时发生反应2CO+2NON2+2CO2,另有2SO2+O22SO3,由于SO3的形成,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又提高了空气的酸度。
【答案】 (1)2CO+2NON2+2CO2
(2)2SO2+O22SO3,增加了SO3等酸性气体
15.过去电子工业常用30%的FeCl3溶液腐蚀敷有铜箔的绝缘板,制成印刷电路板。
(1)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Fe3+应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证明Fe3+存在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FeCl3溶液与金属铜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工程师为了从用过的腐蚀废液中回收铜,并重新获得纯净的FeCl3溶液,准备采用如图所示实验步骤。
①写出上述实验中加入或生成的有关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d________,e________,f________。
②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Fe3+遇SCN-呈血红色的特征反应,是检验Fe3+存在的典型方法。因Fe3+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够氧化Cu:2FeCl3+Cu===2FeCl2+CuCl2。废液应含有FeCl3、FeCl2和CuCl2,由最终可将滤液b和滤液e合并制取FeCl3可知,开始时废液中加入的一定是单质铁。
【答案】 (1)KSCN(或NH4SCN) 溶液显血红色
(2)2FeCl3+Cu===CuCl2+2FeCl2
(3)①Fe FeCl2 Fe、Cu 盐酸 FeCl2 Cl2
②Fe+CuCl2===Cu+FeCl2,Fe+2FeCl3===3FeCl2,Fe+2HCl===FeCl2+H2↑,2FeCl2+Cl2===2FeCl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