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化学复习专题 混合固体成分的探究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年中考化学复习专题 混合固体成分的探究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5-17 14:28: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年中考化学复习专题 混合固体成分的探究
【核心知识梳理】
1.推理阶段
固体混合物一般很难直接根据物理(颜色、气味等)性质确定其成分,需根据试题提示的物质,分析不同物质的特性,利用某些特征反应,初步确定混合物中一定含有和一定不含有的物质,然后再对可能含有的物质进一步检验,最终确定所含成分。
2.验证阶段
(1)若为盐或碱的混合固体,可通过溶解固体粉末,检验组成该盐或碱的特殊性质,确定所含物质的存在;若针对金属混合物,利用金属能否与酸反应产生气体,或金属能否与盐溶液反应,是否有固体析出或溶液颜色变化情况来确定所含物质的存在。
(2)设计实验方案并得出结论
核心思想:实验操作、试剂选择、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四者之间的对应关系。
混合物+试剂 特定现象 结论(是否含特定物质)
(3)常见固体的特征检验
①碳酸盐与酸混合可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②含有Cu(+2价)、Fe(+2价)、Fe(+3价)的溶液本身有特定颜色,且能与碱混合生成有色沉淀;
③AgCl、BaSO4是不溶于酸的沉淀;
④CaCO3和BaCO3是均能溶于稀酸的沉淀;
⑤Al、Zn及二者的氧化物与酸反应,溶液呈无色;
⑥Fe与酸反应,溶液呈浅绿色;Fe2O3与酸反应,溶液呈黄色;
⑦Cu、Ag均不与酸反应,CuO与酸反应,溶液呈蓝色。
【课时达标训练】
1.某白色粉末可能由碳酸钠、氯化钠、氢氧化钠、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确定其组成,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实验一:取该固体适量加入水,得到浑浊液体,过滤;实验二:取实验一所得滤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振荡,静置后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白色粉末中不含氯化钡 B.该白色粉末中含有氢氧化钠
C.该白色粉末中一定没有氯化钠 D.实验二中氯化钡改成氢氧化钡对实验无影响
2.实验室有一包白色固体由K2CO3、K2SO4、KCl和Cu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实验记录如下:
①取该样品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
②取适量上述溶液加过量的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过滤;
③向步骤②所得沉淀中加入过量的稀HNO3,沉淀全部消失并产生气泡。
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原固体中一定含有K2CO3,可能含有CuSO4和KCl
B.原固体中一定不含K2SO4和CuSO4,可能含有KCl
C.原固体中一定含有K2CO3和K2SO4,一定不含CuSO4
D.若在步骤②所得滤液中滴入AgNO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则原固体中一定含有KCl
3.实验室有一包白色固体,其中除了碳酸钠以外,还可能含有硝酸钡、硫酸钠、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①取少量白色固体于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足量水并不断搅拌,固体部分溶解;②继续向烧杯中逐滴加入足量稀硝酸并不断搅拌,此时固体质量变化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段对应的实验现象是固体部分溶解,无气泡冒出
B.B→C段对应溶液pH逐渐变大
C.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
D.C点对应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硝酸、硝酸钠、碳酸钠、硝酸钡
4.某固体混合物中可能含有K、Na、Cl、碳酸根、硫酸根,将该固体溶解于蒸馏水,对所得溶液进行如下实验(焰色反应实验时,用铂丝环蘸取浓溶液放在火焰上,火焰呈黄色,该溶液一定含有钠)。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该混合物一定是K2CO3和NaCl
B.该混合物可能是Na2CO3和KCl
C.该混合物可能是Na2SO4和Na2CO3
D.该混合物一定是K2SO4和NaCl
5.某固体混合物可能由Na2CO3、Na2SO4、CuSO4、KCl等混合而成,为检验其组成,依次进行下列实验,且每步所加试剂均过量,观察到的现象如表:
步骤 操作 现象
(1) 将固体混合物溶于水,搅拌 溶液无色透明
(2) 向此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
(3) 过滤,将沉淀物置于足量稀硝酸中 沉淀完全溶解,有气泡产生
(4) 向滤液中加入AgNO3和稀硝酸 有白色沉淀产生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固体混合物中肯定有KCl
B.固体混合物中可能含有Na2SO4
C.(2)中的沉淀BaCO3、BaSO4
D.固体混合物中肯定含有Na2CO3
6.小明取一包某食品包装袋内的“脱氧剂”,查阅资料发现其成分除铁粉外,可能含有碳粉、Na2CO3、NaCl、Fe2O3等,为确定其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
(1)过滤操作中除了需带铁圈的铁架台、滤纸、玻璃棒外,还需要用到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
(2)写出用pH试纸测定滤液pH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剂X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由BaCl2、NaOH、Na2CO3、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确定其成分,实验小组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所加试剂均足量,实验过程及现象如图所示。
(1)白色沉淀A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色沉淀C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3)这包白色固体是由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组成的。
8.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氯碱工业”生产的烧碱样品(可能含有碳酸钠、氯化钠等杂质)进行如下探究。
(1)定性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或结论
①取适量烧碱样品置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并用手触摸试管外壁 试管外壁发热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向①所得的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________ 一开始无明显现象,一段时间后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样品中含有的杂质是_________
③向②所得的溶液中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定量探究
用下列装置测量烧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提示:碱石灰的成分为CaO和NaOH)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 实验开始时,先通一会儿空气后再进行装置B中的化学反应,原因是____________。
② 在滴加稀硫酸时,一直滴加到不再产生气泡为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装置中所用的分液漏斗与长颈漏斗相比,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
④ 最终测得D装置中碱石灰增重2.2g,该烧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
9.某固体混合物中可能含有氢氧化钠、硝酸钠、氯化钠、硫酸钠、碳酸钠。为了研究该混合物的成分,某同学按下列流程进行了实验(各步均恰好完全反应):
根据流程图回答问题:
(1)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实验现象推断该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10.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含有NaOH、Na2CO3、K2SO4、B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Ⅰ: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加足量水,充分搅拌,静置,有固体剩余。
步骤Ⅱ:取步骤Ⅰ所得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再滴入过量稀盐酸,无气泡产生,红色逐渐褪去,得到无色溶液。
步骤Ⅲ:取步骤Ⅱ所得溶液于试管中,滴入过量Ba(NO3)2溶液,无明显现象。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Ⅱ中溶液的红色褪去,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上述实验过程,关于样品的组成,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
(3)若要进一步确定样品的组成,还需进行的实验操作是取少量步骤Ⅰ所得固体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若固体不溶解,则样品中含_________;若固体完全溶解,则样品中含__________;若固体部分溶解,则样品中含_________________
混合固体成分的探究-答案
1.B 2.B 3.C 4.B 5.D
6.漏斗、烧杯;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滤液滴在pH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稀盐酸(或稀硫酸)
7.BaCO3+2HCl=BaCl2+H2O+CO2↑ ;CaCO3;BaCl2、Na2CO3
8.(1)定性探究
①原因: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 ②稀硝酸,杂质是碳酸钠 ③样品中含有氯化钠
(2)定量探究
①把装置中的二氧化碳排出 ②使碳酸钠完全反应
③能够控制反应速率 ④53%
9.CO2+Ca(OH)2=CaCO3↓+H2O,NaCl+AgNO3=AgCl↓+NaNO3
Na2CO3、Na2SO4
10.(1)NaOH+HCl=NaCl+H2O
(2)该样品中一定含有BaCl2和NaOH,至少含有Na2CO3和K2SO4其中一种
(3)K2SO4,Na2CO3,Na2CO3和K2SO4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