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知识梳理与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秋)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知识梳理与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29.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5-17 19:06: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科教版小学科学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知识梳理与单元检测卷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是不同的。
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有些变化之改变了物质的大小、形态等,而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水是透明的并且会流动的液体,它没有味道。食盐是白色的微小晶体,它是咸的。
物质产生变化时,常常会伴随一些现象,如产生气体。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会产生新的物质。
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透明、能灭火、比空气重的气体。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发生化学变化。
贝壳和白醋混合在一起会产生气泡,属于化学变化。
(1)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
(2)蜡烛燃烧时会发出光和热,并且固态的蜡变成液态的蜡流下来,这些变化是物理变化;蜡烛燃烧还会产生水、炭黑等新物质,这些变化是化学变化。
(1)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往往会有许多现象发生,有的会发光发热,有的会改变颜色,有的会产生气体,还有的会产生沉淀。
(2)物质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可以根据是否产生新物质来判别它们。
(1)地球的很多资源如岩石、矿物、煤、石油、氧气等都是化学变化的产物。
亿万年前,植物在地底高温高压的环境下,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慢慢形成了煤。煤已经完全失去了植物的特征,所以煤是一种新物质,煤的形成过程是化学变化。
(2)绿色植物能够利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与水转化成氧气和为生物提供能量的物质,增加了大气层中氧气的含量。这一变化过程即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也就是二氧化碳经过光合作用转化成了新物质——氧气,所以说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氧气是化学变化。
食物能够为人体提供能量和营养。食物被人体消化吸收的过程是缓慢的,这个过程产生了化学变化。
情绪的产生也与化学变化有关系。
在米饭或馒头中滴入几滴碘酒,米饭或馒头就会变成蓝色。
我们在咀嚼米饭或馒头时会感觉有甜味,是因为其中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发生了化学变化。
紫甘蓝与白醋的反应是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有其美丽的一面。人类要利用好化学变化,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一、选择题(20分)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我们的教室、课本、书桌,包括我们自己都是物质构成的
B.我们生活的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C.大多数的物质都会发生变化,但是也有一些物质是不会变的
D.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点燃两支长度不同的蜡烛,如果用玻璃杯将两支蜡烛罩在里面,两支蜡烛( )。
A.同时熄灭,因为产生了二氧化碳
B.高的先熄灭,因为加热后二氧化碳体积膨胀,比同体积底部冷空气轻
C.矮的先熄灭,因为二氧化碳比空气重
D.两支蜡烛都不会熄灭
3.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现象,都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
A.汽油挥发、烘制面包 B.食物腐烂、海水晒盐
C.蜡烛燃烧、百炼成钢 D.花香四溢、滴水成冰
4.在试管中放入一枚铁钉,使其一半浸在水里,一半暴露在空气中,则铁钉最容易生锈的部位是( )。
A.水面下的铁钉 B.空气中的铁钉
C.水面与空气交界处的铁钉 D.每个部位都一样
5.小明想知道蜡烛燃烧是否还会产生其他物质,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在蜡烛上方套一个塑料袋,如果塑料袋变大,说明产生了气体
B.把手放在蜡烛的上方,如果感觉湿湿的,说明产生了水蒸气
C.在蜡烛上方罩一个倒扣玻璃杯,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产生了水蒸气
D.将一根小木棒放在火焰上方,若木棒变黑,说明产生了炭黑
6.埋藏在下列环境的铁质管道被锈蚀速度最慢的是( )。
A.潮湿严密不透气的土壤中 B.干燥严密不透气的土壤中
C.潮湿疏松的土壤中 D.干燥疏松透气的土壤中
7.以下与其他三类物质的变化不同的是( )。
A.沙里淘金 B.铁生锈 C.星火燎原 D.百炼成钢
8.下列人体活动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
A.长高 B.分泌引起情绪变化的物质 C.写字 D.呼吸
9.下列变化不属于地球家园的化学变化的是( )。
A.钻石的形成 B.海水的蒸发
C.植物的光合作用 D.石油制成塑料
10.下列物质不能使紫甘蓝发生颜色变化的是( )。
A.白醋 B.盐酸
C.小苏打溶液 D.水
二、填空题(9分)
11.我们把产生了________的变化叫作化学变化
12.饭后,小明帮忙整理厨房,他将菜刀洗好后直接放在刀架上,妈妈告诉他要将菜刀擦干,原因是________。
13.小明不小心将白醋倒在了鸡蛋上。他发现蛋壳上出现________,他猜测这是________气体。这种气体有什么特点?我们上课是用什么方法证明的? ________,_______。
14.烧菜时,小明发现虾煮熟后发生了很多变化。(至少写两点)
①________; ②_______。
15.化学变化不同于物理变化的本质特征是产生了( )。
三、判断题(10分)
16.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不能燃烧。 ( )
17.化学变化会让生活更美好,也会带来环境污染。( )
18.酒柜里的白酒打开后,白酒变少了的现象属于化学变化。( )
19.在米饭上滴碘酒,米饭上出现了蓝紫色,说明米饭中含有淀粉。( )
20.紫甘蓝与白醋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
21.早期地球的大气层中并没有氧气,经过长时间的演变,大地中的矿物分解出了氧气,增加了大气层中氧气的含量。( )
22.在“制作神秘信件”的活动中,有同学发现没有用淀粉“写字”的白纸喷上碘酒,纸张也出现蓝色,这是因为纸张本身也可能含有淀粉。( )
23.化学变化常伴随变色、产生沉淀物、产生气体,但不会发光发热。( )
24.把塑料降解是一个化学变化过程。( )
25.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后都可以自行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
四、连线题(10分)
26.连线题。
发光发热 水遇冷结冰
改变状态 白醋浸泡鸡蛋壳 物理变化
产生沉淀 铁门生锈
改变颜色 蜡烛燃烧 化学变化
产生气体 凤仙花叶子光合作用
咬了一口的苹果会变色
五、简答题(15分)
27.在我们周围,会发生很多的变化,变化的过程也会伴随着很多现象。想一想,从我们知道的变化中,可观察到哪些现象?
28.你留意过厨房里的物质吗?厨房里各种各样的物质都是什么样的?它们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29.请进行调查了解,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人们采取了哪些方法防止铁制品生锈﹖你认为其中的依据是什么?
六、实验题(21分)
30.疫情期间,小明宅家自制美食,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科学现象。
(1)小明想做一份糖醋排骨,就先把白糖放入锅里进行加热,发现固态白糖先变成________(填状态)的糖,然后颜色逐渐加深,这时要及时放入排骨进行翻炒,不然,继续加热白糖就会变成________(填颜色)的物质。
(2)小明不小心将鸡蛋壳掉进了装有白醋的杯子里,发现有气泡产生,“产生的无色气体是什么呢?”他询问爸爸。爸爸提供了下表资料,小明对照资料后对爸爸说:我认为肯定不是二氧化氮和氯气。你认为小明推测的理由是________。
气体名称 特点
二氧化氮 比空气重,棕红色,有刺散性气味,支持燃烧
二氧化碳 比空气重,无色,不支持燃烧
氧气 比空气重,无色,支持燃烧
氯气 比空气重,黄绿色,有强刺嫩性,支持燃烧
氮气 比空气略轻,无色,常用作保护气体,不支持燃烧
氢气 气体中最轻,无色,可燃,易爆
小明和爸爸继续探究:
探究一:他把点燃的细木条伸进杯子中,看到木条立即熄灭。
探究二:他把气体倒入简易天平的B端,发现B端下沉。
①根据探究一,小明判断所产生的气体肯定不是剩下气体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
②根据探究二,小明判断所产生的气体肯定不是剩下气体中的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3)小明将一些白色粉末倒进一个气球内,并在一个透明玻璃瓶内装入一定量带有酸味的无色液体,然后把气球嘴套在玻璃瓶上,最后将气球内的粉末抖落到瓶中,气球竟慢慢“吹”大了。根据本单元所学知识,你认为这种白色粉末可能是________,无色液体可能是________,这种变化属于________,此时气球里面的气体是________,取下气球并扎紧口子,放手后气球会________(填“往上飞”或“往下落”),理由是________。
加热白砂糖实验
31.白砂糖是厨房里常见的一种物质,请在对应的括号里打“√”
固态( ) 颗粒状( ) 不能溶解于水( )
液态( ) 条状( ) 能溶解于水( )
32.请根据实验中的现象为下方图片和文字描述的现象标上序号
( )白砂糖变黑并冒烟 ( )白砂糖开始熔化 ( )白砂糖熔化变黄
33.请选择正确的选项填入相应括号里
A.固态 B.液态 C.物理变化 D.化学变化 E.发光发热 F.改变颜色
(1)蜡烛在燃烧的过程中,( )的蜡烛会熔化成( )的蜡烛油,( )白砂糖会熔化成( )的糖水,这两个变化都是( )
(2)勺子底部会出现黑色的物质,这一变化是( )
(3)蜡烛燃烧的主要现象是( ),加热白砂糖的主要现象是( )
34.生活中,我们也看到过加热白砂糖实验现象 妈妈在烧糖醋排骨时会加入白砂糖;有些旅游景点的糖画艺人熔糖制作糖画
(1)上面两种情况中,如果白砂糖加热时间过长,会看到锅内出现黑色物质并闻到焦味,这样的“糖醋排骨”或“糖人”______________食用 (选填“能”或“不能”)
(2)如果继续加热,黑色物质______________,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选填“会燃烧”或“不会燃烧”)
(3)白砂糖和黑色物质是两种______________的物质,(选填“相同”或“不同”)白砂糖变成黑色物质的过程属于物质变化中的______________变化 (选填“物理”或“化学”)
七、综合题(15分)
35.物质的变化
小明在毕业典礼上表演了一个节目:他先用棉签沾上淘米水在白纸上写了“我们毕业啦”几个字。干了以后字都不见了(现象一):然后,他用喷壶在白纸上喷上一种褐色的液体,白纸上呈现出蓝色的字(现象二),同学们都鼓掌叫好。最后,小明又在纸上喷上柠檬汁。白纸上的字又不见了(现象三)。同学们觉得惊奇不已。用你学过的科学知识完成下列题目:
(1)我推测“现象一”字不见了是因为_________它属于_________变化。
(2)我推测“现象二”里,喷壶里的液体是_________。它能与淘米水里的 _________发生化学变化,生成蓝色物质。
(3)“现象三”属于_________变化。
厨房里的科学
一般的家庭厨房中都有白糖、饭勺、米饭、白醋、小苏打、杯子、食用油、菜刀等物品,为了探究物质的变化,小明同学在厨房里做了一系列实验。请你和他一起完成下列问题:
36.小明用蜡烛火焰加热饭勺中的白糖,发现( )。
A.白糖只变成液态的糖
B.白糖先变成液态的糖,然后变成黑色的物质
C.白糖先融化成白色的水,然后变成黑色的物质
37.小明吃米饭时,发现米饭经过一段时间的咀嚼,会出现甜味,这是因为米饭中含有的一种叫________的东西发生了变化。这种米饭味道的变化应该属于________变化。
38.小明把一匙小苏打倒入盛有三匙白醋的玻璃杯中,盖上玻璃片,观察到有________产生,用手触摸玻璃杯外壁,会感到________,打开玻璃片,把燃着的木条伸入杯中,会发现________,科学家经过大量研究已经确定这种气体是________。
39.小明发现厨房里的铁锅很容易生锈,他取了一块铁锈做实验。用右图所示方法是在测试铁锈的________性,实验表明铁锈________。
40.下列减缓铁锅生锈的方法,正确的是( )。
A.经常保持铁锅干燥
B.在锅里抹一层油漆
C.在锅里装一半水
参考答案:
1.C
2.C
3.C
4.C
5.C
6.B
7.A
8.C
9.B
10.D
11.新物质
12.防止生锈
13. 气泡 二氧化碳 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收集气体导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观察
14. 变红了 有香味
15.新物质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答:比如燃烧的木炭伴随的现象有:发光、发热,有气体及黑烟产生,木炭燃烧后生成炭黑;加热白砂糖,颜色改变。
28.答:厨房的用具:菜板、菜刀、锅铲、调味品罐、油壶、洗菜盆、电饭煲、电磁炉、抹布、洗碗布、洗涤液、碗筷、小勺、汤匙、水桶等。
厨房的材料:食用油、醋、盐、葱、酱油、鸡精、味精、八角、姜、胡椒粉、麻油、料酒等。
教材图片中的物质有:碗、木勺等用具,有花椒、胡椒粉、辣椒粉、桂皮等调料。其中,花椒、胡椒有颗粒状的,还有粉末状的,说明它们被碾碎了。在一定的条件下,它们有的可能形状、大小、形态等会发生改变,有的可能会产生新的物质。
29.答:
铁制品 防锈办法 科学原理
擦去水分,抹点油 避免铁与空气和水直接接触,大大减慢自行车锈蚀的速度
镀上不易生锈的金属 在金属外面镀保护层,可以避免铁与空气和水直接接触
喷漆 把汽车外壳与空气和水隔离开,达到防锈的目的
30. 液态 黑色 产生的是无色气体 氧气 氢气 氮气 产生的气体比空气重 小苏打 白醋 化学变化 二氧化碳 往下落 二氧化碳比空气重
31.固态(√)颗粒状(√)能溶解(√) 32. 3 1 2 33. A B A B C D E F 34. 不能 会燃烧 不同 化学
35. 水蒸发了 物理 碘酒 淀粉 化学
36.B 37. 淀粉 化学 38. 气泡 冰凉 木条熄灭 二氧化碳 39. 导电 不能导电 40.A
知识梳理
单元检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