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学案】2014-2015学年高中化学 人教版选修4 同步课时检测:第二章 第三节 化学平衡(3份,含详细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金版学案】2014-2015学年高中化学 人教版选修4 同步课时检测:第二章 第三节 化学平衡(3份,含详细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5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4-07-30 06:47:39

文档简介


化学·选修4(人教版)
第三节 化学平衡
第1课时 化学平衡状态
给篮球、自行车打气,你会感到越来越费力气,最后你必须用很大的力量才能把气体打进。有些化学反应也是如此,存在着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平衡,只有给它一定的条件它才会进行得比较完全。影响反应物转化率的因素有哪些呢?我们可以通过控制温度、压强或某种反应物的浓度等条件,使反应物的转化率尽可能地变大,以提高产率。
?水平测试
1.下列各组两个反应互为可逆反应的是(  )
①2H2+O22H2O与2H2O2H2↑+O2↑
②H2SO4(浓)+2HBr===2H2O+Br2+SO2↑与
Br2+SO2+2H2O===2HBr+H2SO4
③2NO2N2O4与N2O42NO2
④2SO2+O2 2SO3与2SO32SO2+O2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C
2.(2014·珠海高二期末考)一定条件下反应 2AB(g)A2(g)+B2(g)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A.容器中各组分的物质的量不随时间变化
B.容器内三种气体 AB、A2、B2共存
C. 2v正(AB)= v逆(A2)
D.单位时间内消耗n mol A2,同时生成2n mol AB
解析:根据平衡状态的特征,容器中各组分的物质的量不随时间变化,可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A正确;由于反应为可逆反应,容器内三种气体 AB、A2、B2总是共存的,B错;应该v正(AB)= 2v逆(A2),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错;单位时间内消耗 n mol A2,同时生成 2n mol AB,都是指v逆,故D错;本题答案为A。
答案:A
3.14CO2与碳在高温条件下发生反应:14CO2+C??2CO,达到平衡后,平衡混合物中含14C的粒子有(  )
A.14CO2 B.14CO2、14CO
C.14CO2、14CO、14C D.14CO
答案:C
4.已知汽车尾气无害化处理反应为2NO(g)+2CO(g)??N2(g)+2CO2(g)。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可使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降低
B.使用高效催化剂可有效提高正反应速率
C.反应达到平衡后,NO的反应速率保持恒定
D.单位时间内消耗CO和CO2的物质的量相等时,反应达到平衡
答案:A
5.化学反应速率受外界条件的影响,下列操作是为了减慢化学反应速率是(  )
A.向H2O2中加入MnO2
B.将食物放进冰箱
C.工业合成氨采用高压技术
D.烧煤时将煤块粉碎成煤粉
解析:加入催化剂,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故A不选;降低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减慢,故B选;压强增大,反应速率加快,故C不选;烧煤时将煤块粉碎成煤粉,增大了反应的接触面积,反应速率加快,故D不选;故选B。
答案:B
6.在200℃,将a mol H2(g)和b mol I2(g)充入到体积为V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I2(g)+H2(g)2HI(g)。
(1)反应刚开始时,由于c(H2)=________,c(I2)=________,而c(HI)=________,所以化学反应速率________最大,而________最小(为零);(2)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浓度的变化趋势为c(H2)________,c(I2)________,而c(HI)________,从而化学反应速率v正________,而v逆________;(3)当反应进行到v正与v逆________时,此可逆反应就达到了平衡,若保持外界条件不变时,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体积分数、反应物的转化率和生成物的产率及体系的总压强都将________。
答案:(1) mol/L  mol/L 0 v正 v逆
(2)减小 减小 增大 减小 增大
(3)相等 保持不变
?能力提升
7.(2014·普宁二中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在一定条件下,能说明可逆反应X(g)+Y(g)Z(g)+W(g)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B.X、Y、Z、W的浓度比保持不变
C.X的消耗速率与Z的生成速率相等
D.c(X)·c(Y)=c(Z)·c(W)
解析:因为反应X(g)+Y(g)Z(g)+W(g),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故反应过程中压强保持不变,A错;根据平衡状态的特征,B正确;X的消耗速率为v正、Z的生成也是指v正,故C错;D显然错;答案为B。
答案:B
8.一定温度下,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mA(g)+nB(g)pC(g)+qD(g),当m、n、p、q为任意整数时,下列状态:①体系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②体系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③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改变;④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⑤反应速率v(A)∶v(B)∶v(C)∶v(D)=m∶n∶p∶q;⑥c(A)∶c(B)∶c(C)∶c(D)=m∶n∶p∶q;⑦生成p mol C的同时生成q mol D;⑧消耗m mol A的同时生成p mol C;⑨生成m mol A的同时生成q mol D。其中,能说明反应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⑧
C.②③④⑨ D.③④⑨
解析:判断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根本特征是v正=v逆和各成分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①压强不变,体系不一定达到平衡,因为m+n=p+q时,压强始终不变;②ρ=,体积固定,ρ始终不变,故无法判断是否达到平衡;⑤不管何时,反应速率之比都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⑥浓度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无法判断体系是否达到平衡;⑦都指的是v正;⑧都指的是v正;故选D。
答案:D
9.425℃时,在1 L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反应:H2+I2??2HI达到平衡,分别说明下列各图所表示的含义。由图中的事实可以说明化学平衡具有哪些特征。
解析:图Ⅰ:反应物为H2和I2,生成物为HI,开始时H2、I2浓度最大,随着反应的进行,浓度逐渐减小,最后达到平衡时浓度不受时间变化的影响;开始时HI浓度为0,随着反应的进行,浓度越来越大,达到平衡时浓度不受时间变化的影响。
图Ⅱ:反应物为HI,生成物为I2和H2,开始时HI浓度最大,随着反应的进行,HI浓度逐渐减小;开始时I2浓度为0,H2浓度为0,随着反应的进行,I2浓度增加,H2浓度增加,最后不变。
综合Ⅰ、Ⅱ得出化学平衡的特征。
答案:(1)动:平衡时反应物、产物浓度不为0,且保持不变,说明v正=v逆≠0;
(2)定:达平衡后各物质的浓度不再改变;
(3)同:其他条件相同时,Ⅰ、Ⅱ建立的平衡相同。
10.将一定量的SO2和含0.7 mol氧气的空气(忽略CO2)放入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550℃时,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2SO2+O22SO3(正反应放热)。反应达到平衡后,将容器中的混合气体通过过量的NaOH溶液,气体体积减小了21.28 L;再将剩余气体通过焦性没食子酸的碱性溶液吸收O2,气体的体积又减少了5.6 L(以上气体体积均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________。(填字母)
a.SO2和SO3浓度相等
b.SO2百分含量保持不变
c.容器中气体的压强不变
d.SO3的生成速率与SO2的消耗速率相等
e.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2)求该反应达到平衡时SO2的转化率(用百分数表示)。
(3)若将平衡混合气体的5%通入过量的BaCl2溶液,生成沉淀多少克?
解析:(1)平衡标志的判断:一是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二是各成分含量保持不变。浓度相等不能作为平衡标志的判断,a不正确;由于是气体体积不相等的反应,压强不变可以作为平衡判断标志;d项中均表示正反应速率,不正确。由于均为气体反应,气体的质量守恒,体积不变,密度不变,不能作为平衡的标志。
答案:(1)bc
(2)消耗O2的物质的量:
0.7 mol-=0.45 mol,
生成SO3的物质的量:0.45 mol×2=0.9 mol,
SO2和SO3的物质的量之和:
=0.95 mol,
反应前SO2的物质的量:0.95 mol,
SO2的转化率:×100%≈94.7%。
(3)在给定的条件下,溶液呈强酸性,BaSO3不会存在,因此BaSO4的质量0.9 mol×0.05×233 g·mol-1≈10.5 g。
化学·选修4(人教版)
第2课时 影响化学平衡状态的因素
在火灾现场,人的呼吸存在反应:CO+Hb·O2O2+Hb·CO(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用Hb表示),实验表明,c(Hb·CO)即使只有c(Hb·O2)的2%,就足以使人的智力受损。当空气中的CO浓度较大时,人体就感到缺氧、胸闷。而当过多的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结合时,就会因窒息而引起死亡。为什么在逃生和自救时迅速有序地离开火灾现象,到通风较好的地方或吸氧呢?
?水平测试
1.据报道,在300 ℃、70 MPa下由二氧化碳和氢气合成乙醇已成为现实:2CO2(g)+6H2(g)CH3CH2OH(g)+3H2O(g)。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使用Cu-Zn-Fe催化剂可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B.反应需在300 ℃进行可推测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C.充入大量CO2气体可提高H2的转化率
D.从平衡混合气体中分离出CH3CH2OH和H2O可提高CO2和 H2的利用率
解析:使用催化剂可加快反应速率,A正确;反应温度与化学反应吸热放热没有关系,B错;增大一种反应物浓度可提高另一种反应物转化率,C正确;减少生成物浓度可使平衡向右进行提高反应物转化率,D正确。
答案:B
2.(2014·湖南省桑植一中高三联考)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为10 L的密闭容器中,1 mol X和1 mol Y进行反应:2X(g)+Y(g)Z(g),60 s达到平衡,生成0.3 mol Z,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X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01 mol/(L·s)
B.将容器体积变为20 L,Z的平衡浓度变为原来的 
C.若增大压强,则物质Y的转化率减小
D.若升高温度,X的体积分数增大,则该反应的ΔH>0
解析:以X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2×0.3 mol/(10 L×60 s)= 0.001 mol/(L·s),故A正确;将容器体积变为20 L,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Z的平衡浓度小于原来的  ,B错;若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物质Y的转化率增大,C错;若升高温度,X的体积分数增大,则该反应的ΔH<0,D错;故选A。
答案:A
3.(双选题)可逆反应mA(g)+nB(g)pC(g)+qD(g)在反应过程中,其他条件不变,D的百分含量和T或p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温度降低,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使用催化剂,D的物质的量分数增加
C.化学方程式系数m+n<p+q
D.加催化剂,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解析:这类图象题解题时,一般先看曲线的拐点,“先拐先平数值大”,由左图知T2先拐,则T2>T1,而T2对应的D%反而减小,说明升温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逆反应方向是吸热反应,降温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同理,右图中,p2>p1,而p2对应的D%小,则平衡逆向移动,逆反应方向是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另外催化剂不会影响平衡,只能改变达到平衡的时间。
答案:AC
4.对于任何一个化学平衡体系,采取以下措施,一定会使平衡发生移动的是(  )
A.加入一种反应物   B.增大体系的压强
C.升高温度 D.使用催化剂
解析:当一个平衡体系中有固体存在时,增大固体的量(注意区别于增大固体的接触面积)不会引起反应速率的变化,平衡不移动;对于一个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的可逆反应,压强的变化不会引起平衡的移动;升高温度,化学平衡一定发生移动,因为不存在既不放热也不吸热的化学反应;使用催化剂可以同等程度地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所以化学平衡不移动。
答案:C
5.(2013·山东卷)CO(g)+H2O(g)H2(g)+CO2(g) ΔH<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
A.加入催化剂,改变了反应的途径,反应的ΔH也随之改变
B.改变压强,平衡不发生移动,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
C.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
D.若在原电池中进行,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
解析:催化剂虽然改变了反应途径,但是ΔH只取决于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ΔH不变,A错;这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的反应,改变压强,平衡不发生移动,反应放出的热量也不变,B正确;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左移,反应放出的热量减小,C错;若在原电池中进行,反应不放出热量,而是转换为电能,D错。
答案:B
6.(2013·辽宁盘锦二中测试)反应 m A+n BpC 在某温度下达到平衡。
(1)若A、B、C都是气体,减压后正反应速率小于逆反应速率,则m、n、p的关系是________。
(2)若C为气体,且m+n=p,在加压时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则平衡必定向________方向移动。
(3)如果在体系中增加或减少B的量,平衡均不发生移动,则B肯定不能为________态。
解析:(1)减压后正反应速率小于逆反应速率,说明平衡逆向移动,则m+n>p。
(2)若C为气体,且m+n=p,加压时平衡发生移动,说明A、B中至少有一种是非气体,所以平衡逆向移动。
(3)如果在体系中增加或减少 B 的量,平衡均不发生移动,说明B不影响平衡移动,因此不能为气态。
答案:m+n>p 逆反应 气
?能力提升
7.下列反应符合下图p-v变化曲线的是(  )
A.H2(g)+I2(g)?? 2HI(g)
B.3NO2(g)+H2O(l)?? 2HNO3(l)+NO(g)
C.4NH3(g)+5O2(g)?? 4NO(g)+6H2O(g)
D.CO(g)+C(s)?? 2CO(g)
解析: 根据勒沙特列原理,增大压强p,v正、v逆都增大,但气体分子数多的一边增大的幅度大,平衡向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由图示可知,v正斜率大,即随p增大v正增大的多,故v正应为气体分子数较多的一边,B选项符合图示。
答案:B
8.(2014·广东执信中学高二期中考)某温度下,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X(g)+Y(g)??Z(g)+W(s) Δ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加入少量W,逆反应速率增大
B.当容器中气体的密度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
C.升高温度,Y的百分含量增加
D.平衡后加入X,上述反应的ΔH增大
解析:A.W为固体,加入少量W,对反应速率无影响,错误;B.当容器中气体的密度不对时,反应达到平衡,正确;C.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Y的百分含量减少,错误;D.平衡后加入X,对上述反应的ΔH无影响,错误。
答案:B
9.在水溶液中,橙红色的Cr2O与黄色的CrO有下列平衡关系:Cr2O+H2O2CrO+2H+,把重铬酸钾(K2Cr2O7)溶于水配成稀溶液呈橙色。
(1)向上述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溶液呈________色,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已加入NaOH溶液的(1)中再加入过量稀H2SO4,则溶液呈________色,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向原溶液中逐滴加入Ba(NO3)2溶液(已知BaCrO4为黄色沉淀),则平衡________,溶液颜色将________。
答案:(1)黄 加入NaOH溶液,使c(H+)减小,平衡右移,c(CrO)增大,c(Cr2O)减小 (2)橙红 加入过量稀H2SO4,使c(H+)增大,平衡左移,c(Cr2O)增大,c(CrO)减小
(3)向右移动 逐渐变为无色
10.一密封体系中发生下列反应:N2(g)+3H2(g)2NH3(g) ΔH<0,右图是某一时间段中反应速率与反应时间的曲线关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处于平衡状态的时间段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t1、t3、t4时刻体系中分别是什么条件发生了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各时间段内,氨的百分含量最高的是(  )
A.t0~t1  B.t2~t3  C.t3~t4  D.t5~t6
解析:本题是考查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内在联系的一道好题。处于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必定相等,从图中可看出t0~t1、t2~t3、t3~t4、t5~t6时间段反应处于平衡状态。t1时刻,条件变化使v正、v逆都加快,且v逆>v正,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对照反应式看出条件变化应是升高温度;t3时刻,v正、v逆都同幅度加快,应是加了催化剂;t4时刻,v正、v逆都减慢,且v正<v逆,平衡逆向移动,应是由降低压强引起的。由于t1~t2时间段和t4~t5时间段中,平衡都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氨的百分含量都减小,故是t0~t1时间段中氨的百分含量最高。
答案:(1)t0~t1,t2~t3,t3~t4,t5~t6
(2)t1:升温;t3:使用催化剂;t4:降压
(3)A
化学·选修4(人教版)
第3课时 化学平衡常数
记者2009年1月6日从湖北三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合成氨尿素项目工程指挥部了解到,备受国内煤化工产业界关注的第一套15万吨/年低压联醇装置已在该公司顺利建成投产。据该公司高级工程师金力农介绍,该套装置由于采用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400NJD浮头甲醇合成塔、2400 NJ精滤甲醇分离器等多项专利技术,具有运行稳定、化学平衡常数大等特点。那么你知道化学平衡常数有什么作用吗?
?水平测试
1.对于可逆反应:C(s)+H2O(g)CO(g)+H2(g),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其平衡常数表达式正确的是(  )
A.K=   B.K=
C.K= D.K=
解析:固体和纯液体不写入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
答案:D
2.对于可逆反应:C(s)+CO22CO,在一定温度下,其平衡常数为K,下列条件的变化中,能使K发生变化的是(  )
A.将C(s)的表面积增大 B.增大体系压强
C.升高体系温度 D.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解析:对于一个固定的可逆反应,化学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
答案:C
3.(2014·潮州市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对于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反应CO(g)+H2O(g)CO2 (g) +H2 (g),达到平衡后,其他条件不变,增大CO的浓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正反应速率增大
B.逆反应速率先减小
C.达到平衡时,逆反应速率比原平衡要大
D.化学平衡常数不变
解析:对于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反应CO(g)+H2O(g)??CO2 (g) +H2 (g),达到平衡后,其他条件不变,增大CO的浓度,则正、逆反应速率增大,所以A、C项正确,B项不正确;又由于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故化学平衡常数不变,D正确;故选B。
答案:B
4.(2014·广东执信中学高二期中考)(双选)在水溶液中,重铬酸钾K2Cr2O7存在以下平衡:Cr2O+H2O2CrO+2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浓NaOH溶液后,溶液呈橙红色
B.该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C.向该溶液中滴加适量的浓硫酸,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再次达到平衡后,氢离子浓度比原溶液大
D.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是K=
解析:A.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浓NaOH溶液,平衡向右移动,重铬酸根的浓度减小,铬酸根浓度增大,溶液呈黄色,错误;B.该反应没有元素化合价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正确;C.向该溶液中滴加适量的浓硫酸,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再次达到平衡后,减弱氢离子浓度的增大而不能抵消,氢离子浓度比原溶液大,正确;D.该反应为水溶液中进行的反应,溶剂水不写入平衡常数表达式,错误。
答案:BC
5.某温度下,反应2A(g)+B(g)2C(g)的平衡常数K1=50,在同一温度下,反应2C(g)2A(g)+B(g)的平衡常数K2为(  )
A.2500    B.50    C.0.02    D.0.002
解析:K2=。
答案:C
6.(2014·广州市高三调研节选)某温度下,将0.1 mol CO和0.3 mol H2充入10 L的密闭容器内发生反应CO(g)+3H2(g)CH4(g)+H2O(g),平衡时H2的转化率为80%,求此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
?能力提升
7.在密闭容器中,反应X2(g)+Y2(g)2XY(g) ΔH<0达到甲平衡,仅改变某一条件后,达到乙平衡。对此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可能是减小了反应物的浓度,反应物X2转化率一定减小
B.可能是加入了催化剂,反应物X2百分含量(X2%)将增大
C.可能是缩小了容器的体积,但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保持不变
D.可能是升高了温度,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一定减小
解析:根据图象可知,乙达到平衡所用的时间比甲短,因此乙的反应速率比甲快,因此不可能减小了反应物的浓度,A错;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使平衡发生移动,XY的百分含量不变,故B也不正确;该反应是一个体积不变的反应,故缩小容器的体积,平衡不移动,XY%不变,C错;升高温度平衡左移,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减小,D正确。
答案:D
8.(双选题)在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CO(g)+2H2(g)CH3OH(g),其他条件不变,在300 ℃和500 ℃时,物质的量n(CH3OH)-反应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ΔH<0
B.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
C.300 ℃时,0~t1 min内CH3OH的平均生成速率为 mol·L- min-1
D.A点的反应体系从300 ℃升高到500 ℃,达到平衡时减小
解析:A.由图象可知,温度越高,平衡时甲醇的物质的量越小,故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该反应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即ΔH<0,正确;B.由图象可知,温度越高,到达平衡时甲醇的物质的量越小,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移动,平衡常数减小,错误;C.根据反应速率的计算公式及题给数据计算,300 ℃时,0~t1 min内CH3OH的平均生成速率为 mol·L-1·min-1,正确;D.A点的反应体系从300 ℃升高到500 ℃,甲醇的物质的量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氢气的物质的量增大,故达到平衡时增大,错误。
答案:AC
9.(2013·上海卷)镍具有优良的物理和化学特性,是许多领域尤其是高技术产业的重要原料。羰基法提纯粗镍涉及的两步反应依次为:
①Ni(S)+4CO(g)Ni(CO)4(g)+Q
②Ni(CO)4(g) Ni(S)+4CO(g)
完成下列填空:
(1)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要提高反应(1)中Ni(CO4)的产率,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在一定条件下的2 L密闭容器中制备Ni(CO)4,粗镍(纯度98.5%,所含杂质不与CO反应)剩余质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Ni(CO)4在0~10 min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______________。
(3)若反应(2)达到平衡后,保持其他条件不变,降低温度,重新达到平衡时__________。
a.平衡常数K增大
b.CO的浓度减小
c.Ni的质量减小
d.v逆[Ni(CO)4]增大
(4)简述羰基法提纯粗镍的操作过程。
解析:(1)反应①的正向为气体体积缩小的放热反应,因此,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采取可增大CO浓度,加压的方法提高产率;
(2)根据题意,反应的Ni为1 mol,则生成Ni(CO)4为1 mol,反应速率v=1/(2×10)=0.05 mol·L-1min-1;
(3)反应②为正向气体体积增大的吸热反应,则降低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K、CO的浓度、Ni的质量、v逆[Ni(CO)4]减小;根据反应①②的特点可提纯粗镍。
答案:(1)增大CO浓度 加压
(2)0.05 mol·L-1min-1
(3)bc
(4)把粗镍和CO放于一个水平放置的密闭的玻璃容器中,然后在低温下反应,一段时间后在容器的一端加热。
10.实验室中配制碘水,往往是将I2溶于KI溶液中,这样就可以得到浓度较大的碘水,主要是因为发生了反应:I2(aq)+I-I,上述平衡体系中,I的物质的量浓度c(I)与温度T的关系如下图所示(曲线上的任何一点都表示平衡状态)。
(1)通过分析上图可知,该反应的正反应为__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2)在T1、D状态时,v正________v逆(填“>”、“<”或“=”)。
若在T1时某状态c(I-)/c(I)=________平衡状态(填“是”、“不是”或“不一定是”)。
(3)写出该平衡常数的表达式K=________。若升高温度,K值将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若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溴水,K值将________。
解析:(1)由题意及图象知,I2(aq)+I-I,升高温度,c(I)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2)在T1、D点时,要达到平衡状态A点,T1不变,c(I)增大,反应向右进行,故v正>v逆。
又K=,而=时,不知c(I2)的大小,故无法确定是否达平衡状态。
(3)K=,升高温度,平衡逆移,故K值减小;若加入少量的溴水,改变了物质的浓度,但K值不变。
答案:(1)放热 (2)> 不一定是
(3) 减小 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