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 历史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下册 历史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56.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5-17 19:17: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
1.为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  )
A.政治协商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民主集中制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2021年是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70年来,西藏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下列给西藏地区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的事件是(  )
①西藏民主改革 ②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③建立经济特区 ④修建青藏铁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各地进一步合力推进对口支援工作,支持民族地区脱贫攻坚。习近平总书记于2021年2月25日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这表明(  )
A.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在我国,各民族的政治地位一律平等
C.我国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D.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完全依靠国家的帮助和支持
4.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是 (  )
A.内蒙古自治区 B.西藏自治区
C.广西壮族自治区 D.宁夏回族自治区
5.“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频繁迁徙,逐渐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的人口分布状况决定了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为基础,建立不同类型和不同行政级别的民族自治地方。”材料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A.沿袭了古代的民族政策 B.符合我国具体国情
C.实现了各民族共同繁荣 D.推动西部地区发展
6.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之一。下列做法中,有利于民族团结的是(  )
①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 ②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
③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④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下面照片生动记录了香港回归祖国这一历史时刻。它充分说明了,香港回归祖国(  )
香港明天更好 中英香港交接仪式 香港人民欢庆回归祖国 解放军驻港部队接管香港
A.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完成 B.交接仪式1999年12月举行
C.是“九二共识”达成的结果 D.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
8.20世纪即将结束的时候,有一首歌家喻户晓,中国人唱着这首歌,迎来了一个被外国租占的领土的回归。这首歌的歌词应该是(  )
A.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B.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
C.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 D.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9.小灵对“经济特区”“民族自治区”“特别行政区”的知识进行了梳理,正确的是(  )
①都享受到了中央给予的特殊政策
②符合中国国情,且都体现了创新精神
③诞生的先后顺序是: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特别行政区
④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习近平主席在庆祝澳门回归2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回归祖国以来的20年,是澳门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快、民生改善最大的时期。澳门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得益于(  )
①“一国两制”方针的成功实践
②中央政府和内地的大力支持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④澳门社会各界的团结奋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1972年,中国致函联合国非殖民化特别委员会指出,“香港、澳门是被英国和葡萄牙当局占领的中国领土的一一部分,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完全是属于中国主权范围内的问题”。联合国采纳了中国的立场。中国政府这一举措(  )
A. 奠定了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石
B.掌握了解决港澳问题的主动权
C.是“一国两制”的具体体现
D.标志着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12.下列图片分别是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徽。下列关于两个区徽所包含的历史意义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
B.洗雪了中华民族的耻辱
C.“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
D.结束了外国列强对中国领土的占领
13.1982年,邓小平在会见撒切尔夫人时说:“收回香港,是全中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意愿,如果1997年不收回香港,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都无法向中国人民交代。”材料意在强调“收回香港”(  )
A. 只能通过和平方式完成 B.属于中华民族内部事务
C.践行“一国两制”构想 D.是大势所趋和民心所向
14.赵老师在讲授“祖国统一”这一专题时,设计了如图思维导图。其中,方框中的内容应是(  )
A.一国两制 B.国共合作 C.和平共处 D.统一战线
15.1984年12月,中英双方通过长达两年多的外交谈判,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中国政府成功的解决了香港问题。促成和谈成功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B.中英双方的共同努力
C.《南京条约》已废止 D.中国胜利重返联合国
16.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提到:“九二共识”……开辟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使两岸政治互动达到新高度。“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是(  )
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海峡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
D.两岸同胞齐心协力加强经济文化交流
17.下列关于海峡两岸交往的史实,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列,正确的是(  )
①达成“九二共识”
②胡锦涛会见连战
③两岸举行“三通”启动仪式
④习近平同马英九会面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④①② D.④①②③
18.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就两岸关系达成的“九二共识”指的是(  )
A.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加强两岸合作交流
D.反对和遏制“台独”、维护祖国统一
19.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历代中央政府管理台湾的措施先后有(  )
①设置西城都护府 ②设置台湾府 ③设置澎湖巡检司 ④设台湾省
A.①②④ B.③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②
20.海峡两岸近40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的标志性事件是(  )
A.停止对金门和马祖的炮击
B.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
C.和平统一
D.提出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21.2020年11月4日,第七届海峡两岸民营经济创新发展论坛在温州举行。统计显示,近年来温州累计引进涉台项目293个,总投资25亿美元,连续举办多届浙江台湾合作周温州会场活动,共签约项目133个。材料表明(  )
A. 两岸经济交流日益频繁 B.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发展
C.两岸制度差异完全消除 D.温州涉台项目数量最多
22.2015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会面时指出,两岸关系能够实现和平发展,关键在于双方确立了共同政治基础。没有这个定海神针,和平发展之舟就会遭遇惊涛骇浪,甚至彻底倾覆。习近平主席旨在强调(  )
A. 两岸在政治上完全达成共识
B.台湾可拥有高度自治权
C.“九二共识”推动两岸和平发展
D.“一国两制”方针实践成功
23.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布:“台湾当局一贯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反对台湾独立。这就是我们共同的立场,合作的基础。”此主张(  )
A. 推动海峡两岸实行“一国两制”
B.放弃采取非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C.证实了和平解决港澳问题的可能性
D.从实际出发,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
24.1962年台湾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在诗中写道:“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是(  )
A.盼望祖国统一 B.希望和家人团聚
C.希望台湾独立 D.祝福祖国繁荣昌盛
25.在中共十九大开幕式上,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作报告。关于两岸交流,习近平指出:“我们将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实现互利互惠,逐步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的待遇,增进台湾同胞福祉。”这表达了大陆领导人(  )
A.继续推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意愿
B.扩大两岸政治分歧的意愿
C.认为实现祖国和平统已没有任何障碍
D.打破两岸隔绝状态的意愿
二、材料分析题
26.知史爱党,知史爱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革命失败之后,共产党人失去了城市。在退出城市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又得到了农村。这种得与失,在一开始的时候并不是自觉选择的结果……执著于城市,在那个时候是非常自然的。因为中国共产党人的面前只有一个榜样,这就是已经成功的俄国革命,而俄国革命正是从城市开始,并在城市首先胜利的。然而仿效俄国人成功的经验并没有在中国取得成功。于是,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保存下来的武装革命者,在经历了1927年的失败之后,于第二年春天汇聚于罗霄山脉的中段,开始了革命在农村的发展。同城市相比,农村是落后的。但这条道路却历史地成为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之路。它最初虽然表现为失败后的退却,然而它包含着国情对于革命的制约,因此,它最终成为一种自觉的选择。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在中国这样一个有五千多年文明史、几亿人口的国家建立起人民当家做主的新型政治制度,在中国政治发展史乃至世界政治发展史上都具有划时代意义。
——摘编自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区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项目 2013年 2019年
国民生产总值 35389.3亿元 57493.0亿元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4150.2元 24179.8元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 3307.8万人 3846.7万人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整理
(1)根据材料一,回答中国共产党一开始“执著于城市”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武装革命者在经历了1927年的失败之后,于第二年春天汇聚于罗霄山脉的中端”,中国革命的重心开始发生什么变化?“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之路”指的是什么道路?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简述体现我国人民当家做主的三项新型政治制度。
(3)根据材料三,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区社会经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结合以上材料,你从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中得出什么启示?
27.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国家繁荣富强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藏真正步入现代文明始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经和平解放、民主改革、自治区成立、改革开放等重要发展阶段,西藏不仅建立起全新的社会制度,而且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材料二:如下图
图一 图二
材料三: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国家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西藏是哪一年获得“和平解放” 西藏步入现代文明的历程,得益于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什么基本政治制度
(2)材料二中的图一、图二分别是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旗。这两个地区的顺利回归,得益于哪一方针政策的实行 请分别写出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年月日)。
(3)根据材料三指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祖国统一的认识。
28.一直以来,两岸关系是世界关注的焦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天,实现中国的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台湾当局一贯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反对台湾独立,这就是我们共同的立场,合作的基础。……中国政府已经命令人民解放军从今天起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首先应当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台湾当局之间的商谈结束这种军事对峙状态,以便为双方的任何一种范围的交往接触创造必要的前提和安全的环境。
——《告台湾同胞书》(1979年)
材料二: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20日致电吴敦义,祝贺其当选中国国民党主席,希望两党以两岸同胞福祉为念,坚持“九二共识”,坚定反对“台独”,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正确方向,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之。同日,新当选的中国国民党主席吴敦义复电,对习近平总书记表示感谢,期盼两党持续深化“九二共识”,推动两岸和平制度化,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两岸永续发展,合作走向康庄大道。
——中新社北京2017年5月20日电
材料三:20年来(1992~2012)中国大陆、台湾服务贸易总额变化(单位:百万美元)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二中习近平的贺电与吴敦义的回复有何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建立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九二共识”坚持了一个什么原则?
(3)据图表概括海峡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的主要特征。面对两岸关系的发展,谈谈你的感想。
29.2022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3周年,73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披荆斩棘,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飞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统一之路]
①西藏真正步入现代文明始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西藏和平解放70多年来,不仅建立起全新的社会制度,而且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②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
…… ③海峡两岸交流大事记 1987年,被迫调整“三不”政策 1992年,海基会与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 2005年3月,第十届全国人大通过A 2008年11月后,实现“三通” 2015年11月,B同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
[外交之路]
如果说“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国从此登上政治大舞台,那么30年后……标志着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中国已与世界上180多个国家建交,并多次举办国际性盛会……
(1)材料①中西藏和平解放前实行哪一制度?解放后建立起全新的社会制度是指什么?
(2)材料②中“消除了最后-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是指哪一历史事件?
(3)在材料③A、B处填上合适的内容。写出“九二共识”的主要内容
(4)材料中“中国全面融人世界经济主流”指哪一事件?除材料中提到的成就外,请再列举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一项。
(5)请列举21世纪我国已经主办过的国际性盛会。(答出一点即可)
3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相关链接]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谈成呢?并不是我们参加谈判的人有特殊的本领,主要
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而且是个值得信任的国家……当然,香港问题能够解决好,还是由于“一国两制”的根本方针或者说战略搞对了,也是中英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邓小平《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二:望大陆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1988年1月,第一个台湾返乡探亲团抵达北京,在八达岭长城.上,他们激动地高呼:“到家了!”
(1)分别写出图一图二事件的时间和共同历史意义。
(2)根据相关链,接说明香港顺利回归的原因。
(3)诗歌《望大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材料二两则资料说明海峡两岸交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写出以上材料和分析的共同主题。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为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A项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合作制度,不符合题意;
B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符合题意;
C项民主集中制是我党的组织原则,不符合题意;
D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民族区域自治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
2.【答案】B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藏和平解放以来,我国对西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之后设立西藏自治区,西部大开发后,2003年青藏公路建成通车,促进了西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建立经济特区是在东南沿海,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对题肢进行理解识记回答,注意细心分析辨别题肢。
3.【答案】C
【解析】【分析】A.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不符合题意;
B. 在我国,各民族的政治地位一律平等 ,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这里显示的是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这表明我国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故选项C符合题意;
D. 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完全依靠国家的帮助和支持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4.【答案】A
【解析】【分析】A.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根据党中央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方针,内蒙古自治区成立,这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故选项A符合题意;
B.西藏自治区,不符合题意;
C.广西壮族自治区,不符合题意;
D.宁夏回族自治区,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5.【答案】B
【解析】【分析】A. 沿袭了古代的民族政策 ,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 各民族频繁迁徙,逐渐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的人口分布状况决定了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为基础 ”,可以看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具体国情的制度,故选项B符合题意;
C.实现了各民族共同繁荣,不符合题意;
D.推动西部地区发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不要向外延伸。
6.【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促进民族大团结,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同时重视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因此,①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 ②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③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④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都符合题意。
A:①②③④,符合题意;
B:①②④,排除;
C:①③④,排除;
D:②③④,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民族大团结,学生只需识记书本上的相关知识点即可。
7.【答案】D
【解析】【分析】A. 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完成 ,不符合题意;
B. 交接仪式1999年12月举行 ,不符合史实;
C. 是“九二共识”达成的结果 ,不符合史实;
D.根据所学可知,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图片中“香港明天更好”“香港人民欢庆回归祖国”说明香港回归祖国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注意所选择的选项要把所给的信息即所给的图片全部包括在内,切记。
8.【答案】D
【解析】【分析】 A 项反映的是抗美援朝战争,不符合题意,排除;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不符合题干中的关键信息“20世纪即将结束的时候”,排除 B ;
C 项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曲,不符合题意,排除 C ;
根据关键信息20世纪即将结束的时候”并结合已学知识可知,这首歌的歌词应该反映的是澳门回归。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比如时间等,拿它来分析备选项回答,这就需要学生理解备选项歌词所表现的重大事件。
9.【答案】A
【解析】【分析】 据题干“经济特区”、“民族自治区“、“特别行政区”,结合所学可知,“经济特区”、“民族自治区“、“特别行政区”都享受到了中央给予的特殊政策。“经济特区”、“民族自治区“、“特别行政区都符合中国国情,且都体现了创新精神。“经济特区”、“民族自治区“、“特别行政区”诞生的先后顺序是: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特别行政区。只有“特别行政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排除BCD,选项A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所学知识,细心分析辨别题肢,对题肢进行细心分析,找出它们的共同点进行回答。
10.【答案】B
【解析】【分析】 邓小平在改革开放时期,针对台湾问题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在此基础上又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这一政策在解决台湾问题之前,成功的运用到了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上,促进了香港和澳门的回归。1999年12月20日中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加上中央政府和内地的大力支持、澳门社会各界的团结奋斗,澳门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制度,与澳门无关。①②④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肢回答,注意细心分析题肢,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11.【答案】B
【解析】【分析】A. 奠定了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石,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我国对港澳拥有的主权得到了联合国的认可,这就在国际上获得了主动,掌握了解决港澳问题的主动权,故选项B符合题意;
C. 是“一国两制”的具体体现 ,不符合题意;
D. 标志着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懂题干信息含义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要注意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这样简单有效。
12.【答案】A
【解析】【分析】 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中国人民洗刷了百年的耻辱,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当然也是“一国两制”成功实施,台湾还没有回归祖国,中国还没有完成统一大业,选项A正确;
选项B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 A 。
【点评】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证明了“一国两制”构想的正确性与可操作性。
13.【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收回香港,是全中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意愿,如果1997年不收回香港,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都无法向中国人民交代。”可知,材料意在强调收回香港是大势所趋和民心所向。
A: 只能通过和平方式完成,排除;
B:属于中华民族内部事务,排除;
C:践行“一国两制”构想,排除;
D:是大势所趋和民心所向,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能力,只需认真分析题干材料即可。
14.【答案】A
【解析】【分析】 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在这一构想的指引下,中国成功实现了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一国两制”方针使海峡两岸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选项A正确;
选项B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 A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一国两制的相关史实。
15.【答案】A
【解析】【分析】 B 项不符合实情,中英谈判之时,英国尽力拖延归还时间,排除;
C 项与题意无关,排除;
D 项实际上体现的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之一,排除D 项。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科技、军事等各方面实力增强才是主要原因,即综合国力,故选 A 项。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祖国统一大业的相关知识。
16.【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1992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会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两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达成共识(即“九二共识“)。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九二共识”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九二共识是用于概括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海峡交流基金会在1992年香港会谈中就“一个中国”问题及其内涵进行讨论所形成的认识见解。其核心内容与精神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17.【答案】A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①达成“九二共识”,是在1992年,②胡锦涛会见连战,是在2005年,③两岸举行“三通”启动仪式,是在2008年,④习近平同马英九会面,是在2015年,故它们的先后顺序应该是①②③④,故选项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这些事件发生的时间的准确记忆信息排序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
18.【答案】B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次年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1992年,两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即“九二共识”。因此:
B符合题意;ACD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九二共识”的知识。难度不大,掌握“九二共识”的内容即可作答。
19.【答案】B
【解析】【分析】 设置西域都护府是西汉加强对新疆管辖的措施,不是对台湾的措施。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球(今台湾);1684年清朝设立台湾府,1885年清政府设立台湾省。故历代中央政府管理台湾的措施先后有 ③②④。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历代王朝加强对台湾管辖的措施,知道设置西域都护府是西汉加强对新疆管辖的措施,不是对台湾的措施。
20.【答案】B
【解析】【分析】A. 停止对金门和马祖的炮击 ,不符合题意;
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87年, 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 ,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逐步采取了一些开放措施, 海峡两岸近40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故选项B符合题意;
C.和平统一,不符合题意;
D. 提出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
21.【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 统计显示,近年来温州累计引进涉台项目293个,总投资25亿美元,连续举办多届浙江台湾合作周温州会场活动,共签约项目133个 ”可知,近年来两岸经济交流日益频繁。
A:两岸经济交流日益频繁,符合题意;
B: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发展,排除;
C:两岸制度差异完全消除,排除;
D:温州涉台项目数量最多,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海峡两岸的交往,只需认真分析题干关键句即可。
22.【答案】C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习近平主席提到的“共同政治基础”指的是“九二共识”,其意在强调“九二共识”推动两岸和平发展。
A: 两岸在政治上完全达成共识,排除;
B:台湾可拥有高度自治权,排除;
C:“九二共识”推动两岸和平发展,符合题意;
D:“一国两制”方针实践成功,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九二共识的作用,只需识记九二共识推动了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23.【答案】D
【解析】【分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了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材料中的“台湾当局一贯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反对台湾独立。这就是我们共同的立场,合作的基础”表明大陆方面不是强调两岸的政治分歧,而是强调了两岸和平统一的共同基础。所以,这一主张体现了从实际出发,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故 D 正确;
“一国两制”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故排除 A ;
大陆方面追求和平统一,但并没有完全放弃非和平方式,这是针对顽固台独分子和外国势力干涉,而不是针对台湾人民,故排除 B ;
香港和澳门分别于1997年和1999年回归,而台湾问题至今没有解决,港澳问题是近代殖民主义遗留问题,而台湾问题是内战遗留问题,二才亦有本质不同,故 C 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主要通过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来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
24.【答案】A
【解析】【分析】 据“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可知,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是盼望祖国统一。海峡两岸人民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台湾同胞与大陆同胞饱受分离之苦,实现祖国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选项A正确;
选项B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 A 。
【点评】 本题以1962年台湾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在诗中写道的内容为切入点,主要考查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25.【答案】A
【解析】【分析】 “我们将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实现互利互惠,逐步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的待遇,增进台湾同胞福祉”表达了大陆领导人继续推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意愿,两岸之间应不断加深的交流与合作,推进两岸和平统一的进程。选项A正确;
选项B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 A 。
【点评】 本题考查了两岸关系的相关知识,关键在于掌握建国后两岸关系发展的史实和中共对于台湾问题的政策及变化等知识。
26.【答案】(1)原因:借鉴俄国革命的经验;仿效俄国人成功的经验;以俄国革命为榜样,而俄国革命正是从城市开始,并在城市首先胜利的。变化:从城市转向农村。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井冈山道路。
(2)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行使自治权力;政治协商制度是在中共领导下,各政党、团体、少数民族和社会各界就国家的大政方针进行民主协商,是中共探索与各党派合作的创举。
(3)国民生产总值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迅速增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迅速增加。
(4)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就没有新中国的发展繁荣;坚决拥护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地社会主义道路等。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执著于城市,在那个时候是非常自然的。因为中国共产党人的面前只有一个榜样,这就是已经成功的俄国革命,而俄国革命正是从城市开始,并在城市首先胜利的。”可知,中国共产党一开始“执著于城市”的原因是借鉴俄国革命的经验;仿效俄国人成功的经验;以俄国革命为榜样,而俄国革命正是从城市开始,并在城市首先胜利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武装革命者在经历了1927年的失败之后,于第二年春天汇聚于罗霄山脉的中端”,中国革命的重心开始发生的变化是从城市转向农村。“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之路”指的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2)据材料二“建立起人民当家做主的新型政治制度,在中国政治发展史乃至世界政治发展史上都具有划时代意义。”并结合所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行使自治权力;政治协商制度是在中共领导下,各政党、团体、少数民族和社会各界就国家的大政方针进行民主协商,是中共探索与各党派合作的创举。
(3)根据材料三可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区国民生产总值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迅速增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迅速增加。
(4)结合以上材料,从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中得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就没有新中国的发展繁荣以及坚决拥护党的领导,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地社会主义道路。
故答案为:(1)原因:借鉴俄国革命的经验;仿效俄国人成功的经验;以俄国革命为榜样,而俄国革命正是从城市开始,并在城市首先胜利的。变化:从城市转向农村。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井冈山道路。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行使自治权力;政治协商制度是在中共领导下,各政党、团体、少数民族和社会各界就国家的大政方针进行民主协商,是中共探索与各党派合作的创举。
(3)国民生产总值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迅速增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迅速增加。
(4)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就没有新中国的发展繁荣;坚决拥护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地社会主义道路等。
【点评】本题考查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政治协商制度,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依据课本知识分析材料组织答案。苏联和革命道路是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中国的革命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中国共产党代表的是人民的利益,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所以我们要坚决拥护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地社会主义道路等。
27.【答案】(1)1951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政策:一国两制;时间: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
(3)基础:一个中国原则;认识: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国家统一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反对一切分裂国家的行为;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等
【解析】【分析】 (1)1951年10月,人民解放军胜利进抵拉萨,西藏和平解放。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大陆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西藏步入现代文明的历程,得益于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民族政策。
(2)香港、澳门这两个特别行政区是在一国两制这一伟大构想的指导下顺利回归祖国的。据所学知识可知, 20世纪80年代初,为了解决台湾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在“一国两制”的指导下,我国于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分别恢复了对香港和澳门行使主权。港澳回归祖国。香港和澳门回归体现了“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运用。
(3)依据材料四“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国家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分析可知,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是一个中国原则。综合上述材料,对祖国统一的认识是: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统一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反对一切分裂国家的行为;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等。
【点评】 解答材料解析题需要首先读懂材料,然后结合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所学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28.【答案】(1)变化:由军事对峙到和平统一。
(2)双方加深互信;原则:坚持“一个中国”。
(3)特征:不断增长;感想:和平、发展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期盼:统一是历史潮流;结束分裂,实现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解析】【分析】(1)据材料一“中国政府已经命令人民解放军从今天起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首先应当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台湾当局之间的商谈结束这种军事对峙状态,以便为双方的任何一种范围的交往接触创造必要的前提和安全的环境。”可知,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态度由军事对峙到和平统一;
(2)据材料二可知,材料二中习近平的贺电与吴敦义的回复的共同点是双方加深互信;这个共同点建立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九二共识”坚持了“一个中国”的原则;
(3)据材料三“20年来 (1992~2012)中国大陆、台湾服务贸易总额变化”可知,海峡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的主要特征是不断增长;本问是开放型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和平、发展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期盼:统一是历史潮流;结束分裂,实现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故答案为:(1) 变化:由军事对峙到和平统一。
(2) 双方加深互信;原则:坚持“一个中国”。
(3) 特征:不断增长;感想:和平、发展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期盼:统一是历史潮流;结束分裂,实现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点评】(1)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进行分析回答;
(2)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细心读材料,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进行分析回答;第二问是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3)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看出数据的变化回答;第二问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
29.【答案】(1)农奴制。 社会主义制度。
(2)澳门回归祖国。
(3)《反分裂国家法》、习近平。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4)中国加人世界贸易组织。外交成就:中日建交、中美建交。
(5)“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信峰会等。(结合实际,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解析】【分析】(1)和平解放前的西藏,是封建农奴制社会。20世纪60年代初期,西藏地区胜利完成民主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百万农奴翻身当家做了主人,进入社会主义阶段。
(2)结合所学可知,1999年12月澳门回归祖国,澳门回归洗雪了中华民族耻辱的一页,而且意味着西方在中国的殖民主义统治结束。
(3)2005年3月,第十届全国人大通过《反分裂国家法》;2015年11月,习近平同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九二共识”的主要内容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2001年12月,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加入世贸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标志着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将逐渐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参与全球范围内的竞争。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日关系正常化;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美关系正常化。
(5)21世纪以来,中国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信峰会等重要国际性盛会。
故答案为:(1)农奴制。社会主义制度。
(2)澳门回归祖国。
(3)《反分裂国家法》、习近平。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4)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外交成就:中日建交、中美建交。
(5)“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信峰会等。(结合实际,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西藏的和平解放,澳门回归祖国,祖国统一,新中国的外交及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西藏的和平解放,澳门回归祖国,祖国统一,新中国的外交。
30.【答案】(1)时间:图一:1997 年7月1日;
图二:1999年12月20日;
意义: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2)我国经济发展、综合国力提高;“-国两制”的基本方针;中英双方的共同努力。(答出两点即可)
(3)诗歌《望大陆》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大陆的浓浓思念。变化:由隔绝发展为双方开始交流。
(4)祖国统一。
【解析】【分析】(1)结合所学知识,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2)香港能顺利回归的原因是综合国力提升、“一国两制”政策、中英双方共同努力等。
(3)诗歌《望大陆》表达了作者对大陆故乡的浓浓思念之情。材料二诗歌《望大陆》说明海峡两岸相互隔绝。材料二“1988年1月,第一个台湾返乡探亲团抵达北京,在八达岭长城上,他们激动地高呼:‘到家了! ’”说明海峡两岸开始交流。
(4)题干材料都反映了祖国统一问题。
故答案为:(1)时间:图一:1997 年7月1日; 图二:1999年12月20日;意义: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2)我国经济发展、综合国力提高;“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中英双方的共同努力。(答出两点即可)
(3)诗歌《望大陆》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大陆的浓浓思念。变化:由隔绝发展为双方开始交流。
(4)祖国统一。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祖国统一的相关知识。注意对材料信息的提取,识记祖国统一大业的相关知识。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