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新坐标,同步备课参考】2013-2014学年高中化学(苏教版)选修3综合检测(一)专题2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文档属性

名称 【课堂新坐标,同步备课参考】2013-2014学年高中化学(苏教版)选修3综合检测(一)专题2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4-07-30 07:26: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综合检测(一)
专题2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104s1的元素在周期表中应位于(  )
A.第4周期ⅠB族    B.第5周期ⅡB族
C.第4周期ⅦB族 D.第5周期ⅢB族
【答案】 A
2.(2013·苏州高二质检)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C.氯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3s23p6
D.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
【解析】 —CH3是CH4失去一个H原子剩余的部分,其电子式为;根据洪特规则,电子应优先占据能量低的原子轨道,且自旋方向相同,N的轨道表示式为,故B不正确;Cl-最外层达到8e-稳定结构,C正确;乙烯的结构简式中“===”不能省略。
【答案】 C
3.下列轨道表示式所表示的元素原子中,其电子排布正确且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的是(  )
A.
B.
C.
D.
【解析】 A项,2s轨道未排满,而排在了2p轨道上,能量不最低;B项,不符合洪特规则;C项,原子能量不最低。
【答案】 D
4.下列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中,其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是(  )
A.1s22s22p63s23p63d64s2 B.1s22s22p63s23p64s1
C.1s22s22p63s23p63d54s1 D.1s22s22p63s23p63d104s1
【解析】 A中有4个,B中有1个,C中有6个,D中有1个。
【答案】 C
5.已知四种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分别为:
①1s22s22p2 ②1s22s22p6 ③1s22s22p63s1 
④1s22s22p63s23p5。在以下组合中能形成共价键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解析】 由电子排布式分析知①为C原子;②为Ne原子;③为Na原子;④为Cl原子。电负性差最小的能形成共价键。
【答案】 C
6.下列叙述中,A金属的活动性肯定比B金属强的是(  )
A.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
B.A原子电子层数比B原子的电子层数多
C.1 mol A从酸中置换出H+生成的H2比1 mol B从酸中置换出H+生成的H2多
D.A元素的电负性比B元素的电负性小
【解析】 比较金属性的强弱不能看电子层数或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而应该看是否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例如,Ca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比Na的最外层电子数多1,但Ca活泼,A错;Ag虽然拥有5个电子层,最外层也是一个电子,但其金属性却弱于只有3个电子层的Na。金属与酸或水反应时的剧烈程度是判断金属活动性的依据,与置换出H+生成H2的多少无必然的联系,C错。
【答案】 D
7.下列各项叙述中,错误的是(  )
A.s原子轨道的形状相同、电子层序数越大,半径越大
B.在同一电子层上运动的电子,其自旋方向可能相同
C.镁原子由1s22s22p63s2→1s22s22p63p2时,原子吸收能量
D.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是5s1的元素,其氢氧化物一定不能使Al(OH)3溶解
【解析】 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是5s1的元素是Rb元素,其氢氧化物(RbOH)是强碱,可以与氢氧化铝(与弱碱不反应)反应,故D错误。
【答案】 D
8.(2013·延安高二质检)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s区和p区都是主族元素,d区都是副族元素
B.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第一电离能依次增大
C.同电负性变化规律一样,从左到右,同周期元素的第一电离能依次增大
D.原子轨道能量比较:E(3d)>E(4s)>E(3s)
【解析】 A项,p区包括主族和零族元素d区包括Ⅷ族。B项,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第一电离能依次减小。C项,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变化规律与电负性变化规律不一致。
【答案】 D
9.科学研究证明:核外电子的能量不仅与电子所处的电子层、原子轨道有关,还与核外电子的数目及核电荷的数目有关。氩原子与硫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都是1s22s22p63s23p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两粒子的1s原子轨道上电子的能量相同
B.两粒子的3p原子轨道上的电子离核的距离相同
C.两粒子的电子发生跃迁时,产生的光谱不同
D.两粒子都达8电子稳定结构,化学性质相同
【解析】 不同元素基态原子的相同能级(如1s)上的电子能量是不相同的,跃迁时吸收的光的波长也不相同,这样就可以区分不同元素了。元素的原子核电荷数越大,外层电子越多,电性引力越大,电子离原子核的距离越近,能量越低。
【答案】 C
10.通常情况下,原子核外p轨道、d轨道等原子轨道上电子排布为“全空”、“半满”、“全满”的时候一般更加稳定,称为洪特规则的特例。下列事实能作为这个规则证据的是(  )
A.元素氦(He)的第一电离能远大于元素氢(H)的第一电离能
B.26Fe2+容易失电子转变成26Fe3+,表现出较强的还原性
C.基态铜(Cu)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Ar]3d104s1而不是[Ar]3d94s2
D.某种激发态碳(C)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12p3而不是1s22s22p2
【解析】 B项中26Fe3+具有d轨道半满结构,更稳定。C项中全满、半满更稳定。
【答案】 BC
11.具有如下电子层结构的原子,其相应元素一定属于同一主族的是 (  )
A.3p轨道上有2个未成对电子的原子和4p轨道上有2个未成对电子的原子
B.3p轨道上只有1个空轨道的原子和4p轨道上只有1个空轨道的原子
C.最外层电子排布为1s2的原子和最外层电子排布为2s22p6的原子
D.最外层电子排布为1s2的原子和最外层电子排布为2s2的原子
【解析】 3p轨道上有两个未成对电子,可能是,因此,对应的主族元素原子是14号硅和16号硫,同理可知,4p轨道上有两个未成对电子的原子对应的主族元素可能是锗和硒,故A错;3p上只有1个空轨道的原子是硅,4p上只有一个空轨道的原子是锗,二者位于同一主族,故B正确;C中分别为He原子和Ne原子,同属于0族,但不属于同一主族。D中分别为He原子和Be原子,分别属于0族和ⅡA族,故D错。
【答案】 B
12.已知短周期元素的离子aA2+、bB+、cC3-、dD-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A>B>C>D
B.原子序数:d>c>b>a
C.离子半径:C>D>B>A
D.元素的第一电离能:A>B>D>C
【解析】 A2+、B+、C3-、D-4种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因此原子半径顺序为B>A>C>D;原子序数为a>b>d>c;离子半径为C>D>B>A;第一电离能A>B,D>C,且C>A,即D>C>A>B。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40分)
13.(10分)(1)p轨道呈________形,p轨道有________个原子轨道。
(2)某元素的原子获得能量后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34s1,则该元素的原子获得能量前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
(3)某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为3d104s2,它属于第________周期,是________族,________区元素。
(4)某元素最高化合价为+5,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半径是同族中最小的,其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元素符号为________。
【解析】 (2)该原子共有16个电子,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4(或[Ne]3s23p4)
(3)该原子共有4个电子层,属于第4周期元素;由于外围电子构型为3d104s2,应属于第ⅡB族,属于ds区。
(4)由于最外层有2个电子,且最高正化合价为+5,说明该元素属于过渡元素;又由于该原子半径是同族中最小的,该元素应属于第4周期。综上分析,该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34s2,故该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Ar]3d34s2,23号钒元素。
【答案】 (1)纺锤 3
(2)1s22s22p63s23p4或([Ne]3s23p4)
(3)4 ⅡB ds
(4)1s22s22p63s23p63d34s2(或[Ar]3d34s2) V
14.(10分)根据有关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在化学元素(0族和放射性元素除外)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元素是________,最大的元素是________。
(2)铬的原子序数是24,其价电子排布式是________。
(3)元素的电负性越大,则在化合物中此元素________越强。
(4)Be的第一电离能大于B的第一电离能,这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在化学元素(0族和放射性元素除外)中Cs金属性最强,最容易失去电子,故其第一电离能最小;F原子半径最小,故其最难失去电子,第一电离能最大。铬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4s1,3d、4s轨道处于半满状态最稳定,故价电子排布式为3d54s1。元素的电负性越大,表示在化合物中吸引成键电子的能力越强。
【答案】 (1)Cs F (2)3d54s1
(3)吸引成键电子的能力
(4)Be有2s2全满结构,而B失去一个电子后有2s22p0的稳定结构,所以B的第一电离能比Be的小
15.(8分)W、X、Y、Z是四种常见的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变化如图所示。已知W的一种核素的质量数为18,中子数为10;X和Ne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差1;Y的单质是一种常见的半导体材料;Z的电负性在同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
(1)X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________周期第________族;W的基态原子核外有________个未成对电子。
(2)写出Z元素的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X、Y、Z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解析】 W的质子数Z=A-N=18-10=8,则W为氧;X和Ne的核外电子数相差1,且图中X的原子半径大于W,则X为钠;Y的单质是一种常见的半导体材料,则Y为硅;Z的原子序数大于Y,且在同周期主族元素中电负性最大,则Z为氯。
【答案】 (1)三 ⅠA 2 (2)1s22s22p63s23p5
(3)Na Si Cl
16.(12分)(2013·泰州高二质检)Q、R、X、Y、Z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已知:
①Z的原子序数为29,其余的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
②Y原子价电子(外围电子)排布msnmpn(m≠n)
③R原子核外L层电子数为奇数;
④Q、X原子p轨道的电子数分别为2和4。
请回答下列问题:
(1)Z2+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Q、Y形成的最简单气态氢化物分别为甲、乙,其氢化物的稳定性________>________,其氢化物的还原性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式填空)。
(3)Q、R、X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数值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电负性数值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作答)
(4)五种元素中,电负性最大与最小的两种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________(填化学式)。
【解析】 由①知Z为Cu元素。由②推测,n=2,为ⅣA族元素,又由于其原子序数小于29,且m≠n,Y只能是Si元素。R的核外L层电子数为奇数,则可能为Li、B、N或F。Q、X的p轨道的电子数分别为2和4,则为C(或Si)和O(或S)。因为五种元素原子序数依次递增。故可推出:Q为C,R为N,X为O,Y为Si。
【答案】 (1)1s22s22p63s23p63d9
(2)CH4 SiH4 SiH4 CH4
(3)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