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重点中学
2022—2023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模块测试
高一历史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条形
码上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回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
答题区城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第 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小题共 3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7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
要求。
1.西亚的居民最早培植的农作物是
A. 大豆、芋头 B. 大麦、小麦 C. 水稻、粟 D. 玉米和南瓜
2.字母文字起源于西亚地区的
A. 腓尼基字母 B. 楔形文字 C. 阿拉马字母 D. 希腊字母
3. 世界古代各个文明表现出的明显特征是
A. 独立多元 B. 交流交融 C. 农耕色彩 D. 文化落后
4.10—11 世纪起,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城市以金钱和人力支持王权,这一行为
A. 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B. 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
C. 阻碍了民族国家的发展 D. 严重束缚了城市的繁荣
5.南部非洲文明的代表是 14—15 世纪进入鼎盛期的
A. 阿克苏姆 B. 摩加迪沙 C. 津巴布韦 D. 马里
6.下表是对某一美洲文明的历史解释。据此可知这一文明是
○ 位于中美洲的尤卡坦半岛。
○ 发展了以种植玉米为主的农业,建立了众多城市国家。
○制造出精美的陶器,发明独特的文字,采用 20 进制,知道“零”的概念。
A. 阿兹特克文明 B. 玛雅文明 C. 印加文明 D. 库斯科文明
7. 到 16 世纪后期先后征服西亚和北非部分地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是
A. 阿拉伯帝国 B. 笈多帝国 C. 德里苏丹国 D. 奥斯曼帝国
8.阿拉伯帝国哈里发麦蒙于公元 830 年在首都巴格达创建了国家级学术机构智慧馆,下辖
科学院、图书馆和翻译局,领导全国的翻译和学术活动。在这里收藏了数万册希腊文、古叙
利亚文、梵文、希伯来文等著作,为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提供了典籍和人才。这反映出
阿拉伯帝国
A.推动了欧洲近代思想解放 B.实行了文化扩张的政策
C.引领了世界文化发展潮流 D.融合了东西方文化遗产
9. 从 10 世纪起,法国的蒙彼利埃、阿里、马赛、土鲁斯、那旁等许多城市的工商业发达。
加佩王朝所管辖的领地位于塞纳河和卢瓦尔河中游,是法国南北贸易必经之地,国王从过境
货物中征收大量商品税。王室领地的奥尔良和巴黎两城富庶,国王向城市居民征收赋税。国
王的收税
A.严重束缚了人性的发展 B.有助于自然经济的稳定
C.遭到工业资产阶级的强烈反对 D.为王权的加强提供了物质条件
10. 15 世纪中叶,西尔维乌斯在《论自由教育》一文中,强调培养身心俱健的人,要求
通过体育、军事训练与合理饮食来强健身体,通过文学、哲学和文艺的学习来丰富精神
世界,使人拥有信仰、美德、知识和智慧。这一主张
A.丰富了人文主义的教育思想 B.重申了启蒙运动的思想内容
C.强调信仰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D.奠定了宗教改革的理论基础
11. 17 世纪初,成功探索经北冰洋通向亚洲的航路的航海家是
A. 卡蒂埃 B. 巴伦支
C. 哈得逊 D. 德雷克
12. 随着海外市场的不断拓展,欧洲出现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价格革命的主要表现有
A. 商业格局的变化 B. 商业强国的崛起
C. 金银涌入、货币升值 D. 物价上涨、投机活跃
13.在 16 世纪的新教地区,每个面包匠和烛台制造师都能拥有一本《圣经》。他们可以在
工棚里独自研究它,得出自己的结论,而不必担心在火刑柱上被烧死。这现象揭示出当时
A.贵族失去宗教特权 B.传统的惩戒方式已被废除
C.平民引领宗教改革 D.天主教会思想专制遭削弱
14. 11 世纪以来,君主触诊成为备受珍视的仪式。当时人们认为君主具备手到病除的神性,
君主的触摸可以治愈“国王病”淋巴结核等各种疾病。到牛顿和洛克的时代,触诊几乎在一
夜间销声匿迹。这种转变一定程度上表明
A.科学的发展改变了君权观念
B.医学的进步攻克了诸多疾病
C.君权的运行受到严格的限制
D.科学宇宙观动摇了教会地位
15. 西方史学界习惯上将 15 世纪中期至 17 世纪中期称为欧洲的“扩张时代”。其中,17
世纪占据海外贸易霸主地位的是
A.英国 B.法国 C.西班牙 D.荷兰
16. 1517 年,德意志神学教授马丁·路德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他主张建立独立的民族
教会,力主用民族语言进行宗教活动。这一主张的主要影响是
A. 使人们开始关注现世世界
B. 遭到市民阶层的坚决反对
C. 直接推动了资本主义的成长
D.利于德意志民族国家的形成
17. 1702 年,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去世,安妮女王即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
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这说明在当
时英国
A.议会无权制约国王 B.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
C.内阁制已基本确立 D.《权利法案》遭到破坏
18. 第一部比较完善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是
A. 英国《权利法案》 B.法国《人权宣言》
C.美国 1787 年宪法 D.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19. 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
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
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
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 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
C.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 D.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
20. 斯塔夫里阿诺斯说:“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
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这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实行
A.三权分立 B.个人专权 C.君主立宪 D.中央集权
21. 足球、椒榄球、网球、板球、游泳、射箭等现代体育运动项目、体育组织和体育联赛大
多产生于英国的根本原因是
A. 工业革命的推动 B. 健康娱乐的需要
C. 体育课程的设置 D. 人文主义的刺激
22.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通过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深刻分析,创立的揭露资本主义制度和
资本家剥削秘密的学说是
A. 辩证唯物主义 B. 剩余价值学说
C. 唯物史观 D. 阶级斗争学说
23. 18 世纪末 19 世纪初,拉丁美洲爆发了声势浩大的民族独立运动。拉开这一民族独立运
动序幕的是
A. 海地的独立 B. 乌拉圭的独立
C. 巴西的独立 D. 阿根廷的独立
24. 有研究认为,美国独立后不到半个世纪,拉丁美洲经过独立战争,推翻了殖民统治,但
拉美国家并没有像近邻美国那样独立后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而是发展停滞,究其原因,殖
民统治难辞其咎。“难辞其咎”主要是指殖民者在拉丁美洲
A.奴役掠夺土著居民 B.建立的殖民统治最早
C.进行了大量的移民 D.移植了本国生产方式
25. 1871 年,巴黎公社建立后,当时在巴黎的俄国革命者拉甫罗夫说:这次革命“与其他
革命迥然不同",革命领导者都是“无名的人”“法国最有名望的人物所不敢做和不能做成
的事情”,这些普通人却轻而易举地做成了。据此可知,巴黎公社
A.建立了稳固的工农联盟 B.废除了君主专制制度
C.体现工人政权鲜明特征 D.深受俄国革命的影响
26. 20 世纪初,亚洲除日本外,其他国家均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到 1914 年时,非洲除
了埃塞俄比亚和利比里亚,基本上沦为殖民地;拉美除原有的殖民地外,独立的国家实际上
成了英美等国的附庸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A. 不平等的国际秩序 B. 列强间矛盾的缓解
C. 资本原始积累的加剧 D. 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
27. 亚非民族解放运动从 15 世纪未到 19 世纪晚期处于自发的斗争阶段,19 世纪晚期后开
始走向民族民主运动的道路,在 20 世纪初更是走向大觉醒时代。这一变化根源于
A. 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 B. 新经济因素的不断发展
C. 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 D. 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28. 20 世纪初,欧洲形成了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其中同盟国包括
A. 德国、英国、奥斯曼帝国 B. 英国、法国、俄国
C. 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 D. 德国、俄国、法国
29. 1908 年 10 月 28 日,某国最高领导人在接受英国《每日电讯报》记者采访时说:“你
们英国人真是很棒,太棒了……到底什么事情,让你们变得如此猜疑?这可和一个伟大的民
族不相称……我的人民中大部分普遍的感觉……对英国不友好。”该国是
A. 美国 B. 法国 C. 俄国 D. 德国
30. “欧洲已经被这场四年战争弄得动乱不宁,而世界上的其他地区却在加快推行工业化;
西欧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受到了破坏,欧洲霸权的时代已经处于没落时期。”这段话主要论
述的是
A. 国联的成立 B. 美苏冷战的原因
C. 一战的影响 D. 殖民体系的崩溃
31.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源是
A. 萨拉热窝事件的刺激 B. 列强瓜分世界的争斗
C. 大国决策者心存侥幸 D. 极端民族主义的影响
32. 1921 年的国联大会通过对《国际联盟盟约》第 16 条的解释决议,强调违约国的单方
行动并不构成战争,只给予其他会员国经济制裁违约国的权利;断定违约情事是否发生,乃
各个会员国自己之事。 这一解释决议主要反映了国联
A. 坚持大国一致的原则 B. 违背了国际法的精神
C. 无法有效遏制侵略战争 D. 和平地解决了国际争端
33. 1921 年 3 月,苏俄政府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重心是
A. 调整农民与国家的关系 B. 允许私营企业的发展
C. 集中力量保证战争胜利 D. 适当地引入外国资本
34. 斯大林领导的建设社会主义的体制机制,后被成为“苏联模式”。苏联模式在政治上主
要表现为
A. 生产资料的公有制 B. 指令性的计划体制
C. 权力的高度集中 D. 农业全盘集体化
35. 下表中的历史解释描述的某种思想是
○ 坚持以暴力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 认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
○ 为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A. 马克思主义 B. 列宁主义
C. 空想社会主义 D. 自由主义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2 小题,共 30 分。
36. (15 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意大利成为文艺复兴最初的中心,这是因为它比欧洲其他地区都更接近于罗马传统。
到 14 世纪,它也在银行业和贸易方面居于欧洲领先地位。活跃的商业和城市制造业为意大利
城市提供了财富来支持新的文化活动。同时,与一些外国学者的接触,尤其是与拜占廷学者
的接触,有助于希腊——罗马风格的复兴。
——(美)斯特恩斯等《全球文明史》(第三版)
材料二 启蒙思想家宣扬自由、平等的同时,也撰写了关于人民主权的文章,启蒙思想对长
久以来存在的社会、政治秩序观念构成了一系列挑战。欧洲和美洲的革命领导者都毫不迟疑
地接受了启蒙思想,并将其作为自己理论依据和推翻旧的社会结构的思想武器。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发源于意大利的原因。(6 分)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启蒙运动对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9 分)
37.(15 分)阅读下表,回答问题。
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的主要发明
○1765 年,英国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1769 年,英国人阿克莱特发明水力纺机,1771 年开办第一家水力纺纱厂,
他被誉为“近代工厂之父”。
○1769 年,法国炮兵工程师居纽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辆蒸汽驱动的三轮汽车。
○1783 年,英国人瓦特(修理技师)改良的蒸汽机应用于棉纺织工厂。
○1807 年,美国人富尔顿设计蒸汽轮船“克莱蒙特”号试航成功。
○1815 年,英国人戴维发明了安全矿灯,解决了因火焰引起的矿场瓦斯爆
炸问题。
○1825 年,英国人史蒂芬孙研制的“旅行者号”蒸汽机车试行成功。
○1835 年,美国艺术家莫尔斯发明有线电报。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以上发明的特点与主要影响。(15 分)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参考答案
选择题:1---5 BAABC 6-10 BDDDA 11-15 CDDAD 16-20 DBCBA
21-25 ABADC 26-30 ABCDC 31-35 BCACB
36.(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发源于意大利的原因。(6分)
从材料中提炼的角度:
角度一:从文化遗产的角度看,意大利有悠久的文化传统(或意大利保存了大量的古希腊、古罗马文化遗产);
角度二:从社会经济的角度看,城市经济的繁荣(或意大利商业发达、或意大利的商品经济繁荣)奠定了经济基础;
角度三:从文化交流的角度看,意大利与国外的学术交流频繁(或与拜占庭学者的交流频繁)
从所学知识提炼的角度:
角度四:人文精神的传播推动了文艺复兴的出现;
角度五:意大利新兴资产阶级(或市民阶层)的崛起。(以上角度,任答2条即可得6分,考生的其他角度若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启蒙运动对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9分)
作答角度:解放了人类思想,有助于全球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启蒙运动进一步打击了宗教神学(或进一步打击了世界各地的宗教与神学),利于世界各地科学的发展;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或直接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或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与法国大革命);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独立提供了精神武器。(以上角度,任答3条即可得9分,考生的其他合理角度,例如为欧洲文化的世界霸权地位奠定了基础,若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37.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以上发明的特点与主要影响。(15分)
特点(6分):以英国为主;蒸汽动力的影响较大;停留在经验总结阶段(或者科学与技术没有紧密结合,或者发明者多是工匠和技师)。(以上3个要点,任答2个即可得6分,考生的其他角度若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主要影响(9分):
角度一:从珍妮机和水利纺机推动棉纺织业发展的角度分析;角度二:从三轮汽车、火车和汽船促进交通运输业发展、便利民众出行和推动世界市场形成的角度分析;
角度三:从水力纺纱厂刺激了近代工厂制的产生、改变传统的生产组织方式的角度分析;
角度四:从有线电报的发明利于长途通讯(或促进文化交流、或利于商业交流)的角度分析;
角度五:从改良蒸汽机改变了传统动力、促进生产力发展、刺激了采煤业发展的角度分析;
角度六:从改良蒸汽机、火车等发明刺激了采煤业发展、引发环境污染的角度分析;
角度七:从水利纺机、汽船等发明打击了传统行业、导致手织工、船夫等失业的角度分析;
(以上角度,任答3条即可得9分,考生的其他角度若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