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儋州川绵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检测(选择性)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海南省儋州川绵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检测(选择性)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5-19 17:09:12

文档简介

川绵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检测
历史(选择性)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Ⅰ(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七事”本是突厥人的七种行军装备,初唐时期传入中原,逐渐被唐军吸收接纳。唐高宗时期政府规定,五品以上武官佩“七事”。这反映了当时(  )
A.民族交往加强 B.藩镇割据严重
C.军事制度完备 D.对外交流活跃
2.按照清朝法律,各地的死刑案件要层层审转上报,最后由皇帝裁决。而自咸丰三年(1853年)“各省军兴,地方大吏遇土匪窃发,往往先行正法,然后奏闻。嗣军务敉平,疆吏乐其便己,相沿不改。”这反映了晚清时期(  )
A.司法权力下移 B.基层自治成熟
C.君主专制加强 D.法治重于德治
3.义和团运动时期,团民广泛使用揭帖进行宣传,如“神发怒,佛发愤,派我下山把法传……不用兵,不用团,要杀鬼子不费难……大法国,心胆寒,英美俄德哭连连”。揭帖的内容反映了(  )
A.中外矛盾的尖锐化 B.阶级矛盾的复杂性
C.反帝思想的先进性 D.封建统治的腐朽性
4.孙中山在《中国问题的真解决》一文中指出:“一旦我们革新中国的伟大目标得以完成,不但在我们的美丽的国家将会出现新纪元的曙光,整个人类也将得以共享更为光明的前景。”为此,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  )
A.倡导“扶清灭洋” B.推进立宪运动
C.推行清末“新政” D.建立共和政体
5.“它是‘学生牺牲的精神’、 ‘社会制裁的精神’和‘民族自决的精神’的结合。” 这是《每周评论》对近代某一运动的评价。该运动(  )
A.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C.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 D.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6.某同学用年代尺列举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发生在上海的重要史事,其中空白处应填写的是(  )
A.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B.中共一大召开
C.国民党组织淞沪会战 D.一二·九运动
7.1925年在中共的领导下,广州、上海等地妇女协会创办了40余种刊物,宣传国共两党的妇女运动决议,报道妇女团体的活动和鼓励妇女投身革命。这类妇女利物的创办主要得益于(  )
A.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 B.工业近代化完成
C.国民教育事业的普及 D.男女平等的实现
8.1938年日本侵占青岛后,开办“青年训练所”培养为日本效忠的伪职人员;设立“东文书院”教授中日语言,“以融洽两国青年之感情为宗旨”。这些行径意在(  )
A.促进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 B.解决日本子女的教育问题
C.推行奴化教育毒害青少年 D.破坏近代中国的教育体系
9.从1939年起中共中央领导人发表了一系列论著,如: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张闻天《共产党员的权利与义务》、陈云《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等;毛泽东特别强调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工程”。上述活动(  )
A.彻底纠正了党内的“左”倾错误
B.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C.加强了党对民族战争的领导能力
D.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正式形成
10.1946年,中国民主建国会主张:“建设一种新资本主义的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的政治,而其斗争方法和态度又是和平的、渐进的,在本质上面是改良的”、“坚决反对保守反动的道路,也不要走向暴力革命的道路”。这一主张得到多数党派的赞成。这反映了当时社会各界(  )
A.未认识到斗争的必要性 B.希望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C.拥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期盼国家实现和平民主
11.1947年,歌曲《山那边哟好地方》在解放区传唱:“山那边哟好地方,一片稻田黄又黄,大家唱歌来耕地哟,万担谷子难满仓……穷人富人都一样,你要吃饭得做工哟,没人给你做牛羊。”这反映了(  )
A.解放区土改提高了农民积极性
B.农民成为解放战争领导力量
C.共产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
D.歌曲成为政治宣传的全新途径
12.下列文献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是(  )
A.《中国土地法大纲》
B.《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工会法》
13.毛泽东指出:“我们的这个宪法,是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但还不是完全社会主义的宪法……”导致“宪法”具有这个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尚未完成 B.人民代表大会制尚未建立
C.新民主主义的过渡尚未结束 D.社会主义工业化尚未结束
单项选择题Ⅱ(四个选项中有一个选项为3分,有2个选项各为1分,错误项为0分。选出最佳项,多选不得分)
14.琼崖革命领导人冯白驹说:“不管我们的损失是如何重大,白色恐怖是如何厉害,反动统治是如何黑暗,斗争是如何残酷与艰苦,但我们都克服了,度过了难关,坚持下来”,是“山不藏人,人藏人”。其旨在说明,琼崖革命斗争的胜利(  )
A.在于坚定革命信念支撑 B.得益于人民群众的支持
C.受到独特地理环境影响 D.为大陆的解放提供借鉴
15.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期间透露,中国愿同美国谈判,也准备同蒋介石谈判,以便能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同时,毛泽东也主动通过外国来访者表示,台湾问题可以用谈判来解决,中国尤其希望和美国签订和平条约。材料表明(  )
A.新中国走上世界外交舞台
B.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正式确定
C.台湾问题已牵涉到中美外交问题
D.新中国推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二、非选择题
16.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创造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道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与五四爱国运动同时,德国、匈牙利相继爆发了响应苏俄社会主义革命的革命,西欧、北美、日本掀起了工人罢工的怒潮,亚洲各国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经过五四爱国运动高潮洗礼的中国人民深深感到这些斗争与中国的反帝反军阀斗争是联系在一起的。马克思主义迅速引起了中国多数先进知识分子的进一步重视。与“五四”前只有李大钊等极少数人传播马克思主义不同,在“五四”后,迅速形成了一个共产主义知识分子群体,李大钊、陈独秀、陈望道等人开始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并初步运用它探索中国社会根本改造的方向和道路。
——摘编自张德旺《新编五四运动史》
材料二
1949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全国范围内取得胜利后,我国革命就进入了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接着,我们先后进行了包含……三反五反和思想改造的五大运动。这些运动都是在党领导下以群众性的形式进行的,因为不采取这种形式,便不可能把广大人民群众动员起来取得运动的胜利,……了解了上述五大运动和三大改造的历史发展过程及其互相关系,就可以了解在涉及六万万人民生活的历史大变革的第一年,工农业生产不仅能够正常进行而且能够获得很大发展的根本原因。
——摘编自周恩来《1957年政府工作报告》
(1)根据材料一,概括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历史背景。结合所学,指出当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中心城市。(8分)
(2)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二“五大运动”中的其它三项内容,并简析其共同的历史作用。(7分)
17.过渡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先后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重大成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1950年初,全国仍有土匪武装260多万人,他们还有明显的政治性质。1952 年底,大规模剿匪活动结束。这项工作,对巩固人民政权、建立一个稳定安宁的社会秩序、 保证经济恢复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经济方面问题的解决更加复杂艰难得多,物价的飞 涨,使人民生活受到严重威胁,人心开始波动。这是关系到人民政权建立起来后能否站住脚跟的大问题。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在建国初巩固人民政权的重大措施,并分析其意义。 ( 12 分 )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的大规模工业化建设,属于国家工业化战略1.0版本。这一版本总体上参照苏联工业化模式,由国家发动工业化,以公有制为基础,以国有企业为主体,辅之集体企业以及后来的农村社队企业,实行重工业优先战略,以追赶超越发达工业化国家(如英国)为目标,力图跨越式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国家工业化直接带动了全国资本存量高速增长,完成了工业化的原始积累,为中国工业化长远发展、经济起飞奠定了重要基础。
——摘编自胡鞍钢《中国工业化道路70年:从落后者到引领者》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的工业改革,尽管受到了西方经济发展范式的启发,但深入观察可以发现,中国的工业改革主要是从中国经济的域观特质出发,实事求是地实行了分域推进的“渐进改革”“梯度推进”“试点推广”的改革路径。中国工业沿着世界工业化的产业核心技术路线极速发展,取得了震惊世界的成就,但也产生许多问题,甚至付出不小的代价。因此高速度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也成为工业现代化的根本方向。
——摘编自金碚《中国经济70年发展新观察》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工业化建设的探索和影响。(8分)
(2)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工业发展的特点。并指出中国工业化发展方向。(5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 分)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工业基础十分薄弱,经过长期战争的破坏,本来就脆弱的中国工业更加落后。1949~1952年,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推进,以及国内经济状况的逐步好转,新中国的经济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1952 年8月,中财委颁发的《关于编制五年计划轮廓的方针》中明确提出:“今后五年(1953~1957年)是我国长期建设的第一阶段,其基本任务是为国家工业化打下基础,以巩固国防,并保证我国经济向社会主义方向前进。”
——摘编自王天伟《中国产业发展之路》
材料二
尼克松访华后,中美之间的关系开始不断深入发展,中国得以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并改造、优化以军事工业、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结构。而大量进口技术和设备需要巨额外汇,中国由此开始向西方贷款,引进外资,以出口创汇为目标建立特区,渐进地对外开放。同时,为应对开放带来的挑战,改善政府财政能力,我国开始了以提高效率、增强活力为中心的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机制逐渐形成。随着我国工业体系的调整、完盖,我国工业体系参与国际竞争,开始进入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中心的工业化进程。
——摘编自梁孝《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研究》
(1)根据一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工业建设的主要任务。(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建设的新变化,并简析其成因。(10分)川绵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检测
历史(选择性) 答案
一、选择题
1.A 2.A 3.A 4.D 5.B
6.B 7.A 8.C 9.C 10.D
11.A 12.B 13.A
14.A(1分);B(3分);C(1分);D(0分);
15.A.1分 B.0分 C.3分 D.1分
二、非选择题
16.【答案】(15分)
(1)历史背景:五四运动的爆发;国内掀起反帝反军阀斗争;十月革命的发生;世界工人运动及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共产主义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及其宣传。(6分,任意答出3点即可)
中心城市:上海、北京。(2分)
(2)内容:土地改革、剿匪镇反、抗美援朝。(3分)
共同的历史作用:巩固了人民政权;推动了工农业生产发展;为国家向社会主义转变,实行工业化准备了条件。(4分,任意答出2点给4分)。
原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人民群众的奋斗。(4分)
17.【答案】( 12分)
(1)措施:剿匪镇反,稳定物价(银元之战、米棉之战),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开创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6分)
意义:稳定社会秩序(巩固人民政权);保证经济恢复发展;为国家向社会主义转变、实现工业化准备条件。(6分)
18.【答案】(13分)
(1)探索: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大跃进。(4分)
影响:初步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加快了工业化进程;为中国工业化发展奠定基础。(4分)
(2)特点:立足国情;借鉴西方;分域推进(渐进改革、梯度推进、试点推进);极速发展;辉煌成就(极速发展)与问题(代价)并存。(4分)
方向:走高质量发展之路。(1分)
19.【答案】(15分)
(1)任务:优先发展重工业;为工业化奠基;布局国防工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5 分,答出两点即可)
(2)新变化:借助外资和西方技术开展工业化建设;改革经济体制以适应工业化发展;以人为本推进工业化进程。(4 分,答出两点即可)
成因:国际环境发生变化;改革开放持续推进;党指导思想与时俱进。(6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