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学案】2014-2015学年高中化学 鲁科版选修4 课件+习题(课标点击+课前导读+知识解惑+课堂演练):3-4 离子反应(2份,含详细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金版学案】2014-2015学年高中化学 鲁科版选修4 课件+习题(课标点击+课前导读+知识解惑+课堂演练):3-4 离子反应(2份,含详细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4-07-30 17:06:49

文档简介

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鲁科版)
第4节 离子反应
1.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浓烧碱溶液中加入铝片:
Al+2OH-===AlO+H2↑
B.以石墨作电极电解氯化铝溶液:
2Cl-+2H2O2OH-+H2↑+Cl2↑
C.硫酸亚铁溶液与稀硫酸、双氧水混合:
2Fe2++H2O2+2H+===2Fe3++2H2O
D.硫酸氢钠溶液与足量氢氧化钡溶液混合:
2H++SO+Ba2++2OH-===BaSO4↓+2H2O
解析:本题是考查离子反应方程式的正误判断,解题时一般可从电荷是否守恒,强弱电解质的拆写是否正确,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得失是否相等,是否符合实际等方面去思考。A选项中电荷、电子得失不守恒,故不正确;由于电解产生的OH-会与Al3+发生反应,故B不正确;C选项所给离子方程式符合上述要求,故C项正确;显然D选项不正确。
答案:C
2.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
A.Fe2+、Al3+、ClO-、Cl-
B.K+、Cu2+、OH-、NO-3
C.NH、Na+、Br-、SO2-4
D.Mg2+、H+、SiO、SO2-4
解析:结合离子的性质,从离子发生反应的条件入手分析,离子之间若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特别注意还原性离子(如Fe2+等)与氧化性离子[如ClO-、NO(H+)等]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A项Fe2+具有强还原性,ClO-具有强氧化性,二者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B项Cu2+能与OH-反应生成Cu(OH)2沉淀;D项H+能与SiO反应生成H2SiO3沉淀。www.21-cn-jy.com
答案:C
3.某溶液中含有HCO、SO、Na+、CH3COO-等四种离子,向其中加入足量的Na2O2固体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基本保持不变的是(假设溶液体积不变)(  )2-1-c-n-j-y
A.CH3COO-     B.SO
C.Na+ D.HCO
解析:醋酸根离子浓度不会发生变化,故A项正确;过氧化钠具有氧化性,将亚硫酸根离子氧化成了硫酸根离子,离子浓度变化很大,故B项错误;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钠,引进了大量钠离子,钠离子浓度变化很大,故C项错误;碳酸氢根离子和氢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根离子反应,碳酸根离子浓度大量减少,故D项错误。
答案:A
4.某溶液中含有Cl-、CO、OH-三种离子,如果只允许取一次该溶液,分别将三种离子检验出来,加入的试剂及顺序正确的是(  )【版权所有:21教育】
A.硝酸银、氯化钡、酚酞
B.酚酞、稀硝酸、硝酸银
C.酚酞、稀盐酸、硝酸钡
D.酚酞、稀盐酸、硝酸银
解析:检验Cl-离子可以使用硝酸银,检验CO离子可以使用酸,检验OH-离子可以使用酚酞。银离子、酸都能与氢氧根反应,故首先用酚酞检验OH-离子;由于银离子与碳酸根会生成白色沉淀,影响Cl-离子检验,故再加入硝酸检验CO离子;最后加入硝酸银检验Cl-离子,所以加入的试剂及顺序为:酚酞、稀硝酸、硝酸银。
答案:B
5.某烧碱样品中含有少量不与酸作用的可溶性杂质,为了测定该烧碱样品的纯度,进行以下滴定操作:
A.在250 mL容量瓶中配制250 mL烧碱溶液;
B.用移液管(或碱式滴定管)量取25.00 mL烧碱溶液于锥形瓶中并加几滴甲基橙指示剂;
C.在天平上准确称取烧碱样品w g,在烧杯中加蒸馏水溶解;
D.将物质的量浓度为m mol·L-1的标准H2SO4溶液装入酸式滴定管,调整液面,记下开始刻度V1 mL;
E.在锥形瓶下垫一张白纸,滴定到终点,记录终点时硫酸体积为V2 mL。
回答下列问题:
(1)正确的操作步骤是(填字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
(2)滴定管读数应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操作中锥形瓶下垫一张白纸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cn·jy·co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操作D中液面应调整到________;尖嘴部分应________。
(5)滴定到终点时锥形瓶内溶液的pH约为________;终点时的颜色变化是________。
(6)若酸式滴定管没用标准H2SO4润洗,会对测定结果有何影响________(选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7)该烧碱样品的纯度计算式是________。
解析:解决本问题时应注意:
(1)中和滴定各步操作及注意事项。
(2)注意滴定管刻度与量筒刻度的区别。
(3)滴定误差分析时,应将错误操作归为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是偏多还是偏少。该题先配制250 mL NaOH溶液,取25.00 mL于锥形瓶中,用H2SO4进行滴定,以甲基橙作指示剂,滴定过程中需注意:滴定管应用所盛的液体润洗、读数准确、赶气泡等操作问题。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答案:(1)C A B E 
(2)滴定管应垂直,装液和放液后需等一会儿,待液面上下不发生变化时才能读数;读数时目光不能俯视或仰视,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点相平;读数应到0.01 mL 
(3)便于依据溶液的颜色变化情况准确判断滴定终点 
(4)零刻度或零刻度以下的某一刻度 充满溶液,无气泡
(5)3.1~4.4 由黄色变为橙色 
(6)偏高 
(7) %
6.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将氯化钠固体中混有的硫酸钠、碳酸氢铵杂质除去并得到氯化钠溶液,设计了如下方案:

(1)操作①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教育网
解析:NH4HCO3加热易分解生成NH3、CO2、H2O而除去。
答案:除去NH4HCO3
(2)操作②是否可改为加硝酸钡溶液?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cnjy*co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除杂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改用Ba(NO3)2会使溶液中引入新的杂质离子NO,后面操作中无法除去。
答案:否,改用Ba(NO3)2会使溶液中引入新的杂质离子NO,后面操作中无法除去
(3)进行操作②后,如何判断SO已除尽,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判断SO已除尽,可取上层清液加入BaCl2溶液,若无沉淀说明SO除尽。
答案:取上层清液加入BaCl2溶液,若无沉淀说明SO除尽
(4)在操作③中为什么不在加Na2CO3溶液之前先过滤?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为避免重复操作,可先加入碳酸钠溶液,生成碳酸钡沉淀,减少实验的操作步骤;
答案:除去过量的Ba2+,减少一次过滤操作
(5)操作④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反应后溶液中加入盐酸,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加热可除去溶解在溶液中的CO2及HCl,得到较为纯净的氯化钠溶液。
答案:除去溶解在溶液中的CO2及HCl
1.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FeCl2溶液中通入Cl2:
Fe2++Cl2===Fe3++2Cl-
B.澄清石灰水与少量小苏打溶液混合:
Ca2++OH-+HCO===CaCO3↓+H2O
C.FeS固体放入稀硝酸溶液中:
FeS+2H+===Fe3++H2S↑
D.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
Al3++4OH-===[Al(OH)4]-
解析:A项中电荷没有守恒,应为2Fe2++Cl2===2Fe3++2Cl-;C项中FeS与稀HNO3能够反应,但由于HNO3具有氧化性,不可能生成强还原性的H2S气体;D项中AlCl3与氨水反应Al3++3NH3·H2O===Al(OH)3↓+3NH,过量的氨水不能溶解Al(OH)3。
答案:B
2.在pH=1的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Na+、K+、S2-、Cl-
B.Al3+、Mg2+、SO、Cl-
C.K+、Na+、[Al(OH)4]-、NO
D.K+、SO、S2O、Na+
解析:A项中S2-与H+不能共存;C项中[Al(OH)4]-与H+不能共存;D项中S2O与H+也不能共存;B项能在pH=1的溶液中大量共存。2·1·c·n·j·y
答案:B
3.(双选题)用已知浓度的NaOH溶液测定某H2SO4溶液的浓度,如图,从下表中选出正确选项(  )
锥形瓶
中溶液
滴定管
中溶液
选用指
示剂
选用
滴定管
A


石蕊

B


酚酞

C


甲基橙

D


酚酞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酸碱中和滴定仪器和指示剂的选用:酸式滴定管不能盛放碱,而碱式滴定管也不能盛放酸,指示剂选择颜色变化明显的酚酞或甲基橙,不能选用石蕊。另外还要注意在酸碱中和滴定中,无论是标准溶液滴定待测溶液,还是待测溶液滴定标准溶液,只要操作正确,都是能达到要求的,这一点是高于课本上知识的,但这也体现了高考出题的特点:基于课本而又不局限于课本,有时高于课本的特点。【来源:21cnj*y.co*m】
答案:CD
4.有关溶液中所含离子的检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加入AgNO3溶液生成的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盐酸,则原溶液中一定有Cl-存在
B.加入氨水时生成白色沉淀,当氨水过量时白色沉淀消失,则原溶液中一定有Al3+存在
C.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有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生成,则原溶液中一定有NH存在
D.加入盐酸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则原溶液中一定有大量的CO存在
解析:A项不能排除沉淀转化生成AgCl;B项加氨水生成的白色沉淀若为Al(OH)3,则它不溶于过量的氨水;D项该溶液中可能有HCO、HSO、SO。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答案:C
5.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A.除去CO2中的少量HCl:通过足量的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B.除去N2中的少量的CO2:通过足量的灼热CuO粉末
C.除去KCl溶液中的少量CaCl2:加适量Na2CO3溶液,过滤
D.除去铜粉中混有的铁:加足量稀硝酸,过滤
解析:二氧化碳不溶于饱和碳酸钠溶液,且不反应,可用于除杂,故A项正确;二氧化碳与氧化铜不反应,应改用氢氧化钠等碱性溶液,故B项错误;加入碳酸钠引入氯化钠杂质,应改用碳酸钾溶液,故C项错误;加入稀硝酸与铜反应,故D项错误。21*cnjy*com
答案:A
6.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饱和氯水中:Cl-、NO、Na+、SO
B.c(H+)=1.0×10-13mol·L-1溶液中:K+、SO、Br-
C.Na2S溶液中:SO、K+、Cl-、Cu2+
D.pH=12的溶液中:NO、I-、Na+、Al3+
解析:本题考查离子共存问题,意在考查考生对离子共存问题的理解及对题目中隐蔽条件的识别能力。饱和氯水中,SO不能大量存在,A项错误;c(H+)=1.0×10-13的溶液显碱性,所给离子均能大量共存,B项正确;S2-能与Cu2+结合形成沉淀,C项错误;pH=12的溶液显碱性,Al3+不能大量存在,D项错误。www-2-1-cnjy-com
答案:B
7.对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下列说法:①不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②只能是复分解反应;③可能是置换反应;④一定有分子参加。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③ B.③ C.①② D.③④
解析: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有:生成难溶物质,生成弱电解质,生成易挥发物质和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只有③正确。
答案:B
8.下面是对溶液中有无SO检验的实验方案:
方案甲:试液白色沉淀沉淀不溶解
方案乙:试液无沉淀白色沉淀
方案丙:试液无沉淀白色沉淀
试评价上述各种方案是否严密?分别说明理由。
解析:方案甲:如果试液中含有Ag+(或Pb2+、Hg)而不含SO,当加入BaCl2溶液时同样产生白色沉淀,并且加入稀HNO3后沉淀不溶解,故方案甲不严密(Ag+等干扰)。方案乙:只有含SO的无色透明溶液才会出现此方案的现象,故方案乙严密。方案丙:如果试液中含有SO而不含SO,当加入足量稀HNO3溶液后,SO被氧化成SO,再加入Ba(NO3)2试液后出现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故方案丙也不严密(SO干扰)。
答案:甲方案不能排除Ag+干扰,丙方案不能排除SO干扰,故均不严密;乙方案严密。
9.氯碱厂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NaOH的工艺流程示意图如下:
依据上图,完成下列填空:
(1)在电解过程中,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附近,溶液pH________(选填“不变”“升高”或“下降”)。
解析:要熟练运用电解原理,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是电解池的阳极,应是溶液中的Cl-发生氧化反应,而电解池的阴极反应为2H++2e-===H2↑,阴极附近c(H+)减小,导致水的电离平衡破坏,使周围c(OH-)增大。21cnjy.com
答案:2Cl--2e-===Cl2↑ 升高
(2)工业食盐含Ca2+、Mg2+等杂质。精制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如何除去Ca2+、Mg2+,由题中信息知,这步加了NaOH、Na2CO3溶液,根据Ca2+、Mg2+的特性,加NaOH是与Mg2+生成Mg(OH)2沉淀,加Na2CO3是与Ca2+生成CaCO3沉淀。
答案:Ca2++CO===CaCO3↓ Mg2++2OH-===Mg(OH)2↓
(3)如果精盐中SO含量较高,必须添加钡试剂除去SO,该钡试剂可以是 ________(选填“a”、“b”或“c”)。
a.Ba(OH)2   b.Ba(NO3)2   c.BaCl2
解析:要遵循除杂质不能带进新的杂质的原则,因此Ba(NO3)2不能加入,而题中BaCl2、Ba(OH)2两种试剂皆可。
答案:ac

(4)为了有效除去Ca2+、Mg2+、SO,加入试剂的合理顺序为________(选填“a”、“b”或“c”)。
a.先加NaOH,后加Na2CO3,再加钡试剂
b.先加NaOH,后加钡试剂,再加Na2CO3
c.先加钡试剂,后加NaOH,再加Na2CO3
解析:考虑问题的出发点是为使杂质离子“除净”,所加试剂均应“稍过量”,为使后加试剂有利于除去先加试剂的过量离子,应把加入Na2CO3放在加入钡试剂之后,而钡试剂与NaOH加入的先后顺序可以颠倒。
答案:bc
(5)脱盐工序中利用NaOH和NaCl在溶解度上的差异,通过________、冷却、________(填操作名称)除去NaCl。
解析:分析题中信息得,脱盐前为10% NaOH、10% NaCl溶液,脱盐后为50% NaOH溶液和NaCl晶体,显然需要蒸发、过滤。
答案:蒸发 过滤
(6)在隔膜法电解食盐水时,电解槽分隔为阴极区和阳极区,防止Cl2与NaOH反应;采取无隔膜电解冷的食盐水时,Cl2与NaOH充分接触,产物仅是NaClO和H2,相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因电解得到的Cl2与NaOH反应,可将NaCl电解方程式与Cl2和NaOH反应的方程式合并。
答案:NaCl+H2ONaClO+H2↑
10.某同学进行实验研究时,欲配制1.0 mol·L-1 Ba(OH)2溶液,但只找到在空气中暴露已久的Ba(OH)2·8H2O试剂(化学式量:315)。在室温下配制溶液时发现所取试剂在水中仅部分溶解,烧杯中存在大量未溶物。为探究其原因,该同学查得Ba(OH)2·8H2O在283 K、293 K和303 K时的溶解度(g/100 g H2O)分别为2.5、3.9和5.6。
(1)烧杯中未溶物可能仅为BaCO3,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空气中存在的CO2能与Ba(OH)2反应可生成BaCO3。
答案:由于Ba(OH)2·8H2O与空气中CO2反应,所取试剂大部分已变质为BaCO3,未变质的Ba(OH)2·8H2O在配制溶液时能全部溶解
(2)假设试剂由大量Ba(OH)2·8H2O和少量BaCO3组成。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成分检验。写出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不考虑结晶水的检验;室温时BaCO3饱和溶液的pH=9.6)。
限选试剂及仪器:稀盐酸、稀硫酸、NaOH溶液、澄清石灰水、pH计、烧杯、试管、带塞导气管、滴管
实验步骤
预期现象和结论
步骤1:取适量试剂于洁净烧杯中,加入足量蒸馏水,充分搅拌,静置,过滤,得滤液和沉淀
步骤2:取适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硫酸
步骤3:取适量步骤1中的沉淀于试管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BaCO3和Ba(OH)2·8H2O的检验,可首先通过加入硫酸,与BaCO3反应生成沉淀和气体进行检验,确定后再将混合物配成饱和溶液,结合BaCO3饱和溶液的pH为9.6加以确认。【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答案:
步骤2:
出现白色沉淀,说明该试剂中有Ba2+存在
步骤3:滴加稀盐酸,连接带塞导气管将产生的气体导入澄清石灰水中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试剂含有BaCO3
步骤4:取步骤1中的溶液于烧杯中,用pH计测定其pH
pH明显大于9.6,说明该试剂含有Ba(OH)2
(3)将试剂初步提纯后,准确测定其中Ba(OH)2·8H2O的含量。实验如下:
①配制250 mL约0.1 mol·L-1 Ba(OH)2溶液:准确称取w克试样,置于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________,将溶液转入________中,洗涤,定容,摇匀。21·世纪*教育网
②滴定:准确量取25.00 mL所配Ba(OH)2溶液于锥形瓶中,滴加指示剂,将______(选填“0.020”“0.05”“0.1980”或“1.5”)mol·L-1盐酸装入50 mL酸式滴定管,滴定至终点,记录数据。重复滴定2次。平均消耗盐酸V mL。【出处:21教育名师】
③计算Ba(OH)2·8H2O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只列出算式,不做运算)。
解析:①配制250 mL溶液应使用250 mL容量瓶,溶解固体后应恢复至室温方可转移溶液至容量瓶;②取样品溶液25 mL,浓度大约是0.1 mol·L-1,即n(OH-)大约是25×10-3×0.1 mol,据中和滴定关系,可确定盐酸浓度为0.1 980 mol·L-1较为合适;③结合Ba(OH)2+2HCl===BaCl2+2H2O即可计算。
答案:①搅拌溶解 250 mL容量瓶 ②0.198 0
③×100%
(4)室温下,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 配制1.0 mol·L-1 Ba(OH)2溶液。
解析:由上述可知,Ba(OH)2固体易与空气中水和CO2结合出现杂质,同时依据Ba(OH)2·8H2O的溶解度关系,不能配制出1.0 mol·L-1的该溶液。
答案:不能
课件78张PPT。第3章 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
第4节 离子反应 栏目链接1.了解离子反应的实质,掌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2.掌握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与离子特征反应的应用。
3.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和方法。
4.了解离子反应的其他应用。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一、 离子反应
1.定义
溶液中________之间,以及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之间发生的反应。
2.实质
溶液中某种或某些离子________。
3.类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解反应等。
离子离子原子或分子浓度降低复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 栏目链接4.发生条件
(1)复分解反应。
①生成沉淀。
a.生成沉淀:由可溶性电解质之间发生反应生成沉淀:如Ba(OH)2溶液与Na2SO4溶液混合时,其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Ba2++SO===BaSO4↓ 栏目链接b.沉淀的转化:如MgCO3与NaOH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gCO3+2OH-===Mg(OH)2+CO 栏目链接②生成弱电解质。
如稀盐酸与CH3COONa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生成气体。
如NH4Cl浓溶液与NaOH浓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CH3COO-===CH3COOHNH+OH-===NH3↑+H2O 栏目链接(2)氧化还原反应。
①非电化学原理的氧化还原反应。
溶液中,具有________性和________性的离子相遇时,二者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使离子浓度________。如用FeCl3溶液腐蚀印刷电路铜板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氧化还原降低2Fe3++Cu===2Fe2++Cu2+ 栏目链接②原电池反应。
如铜锌原电池的电池反应可表示为(电解质为稀H2SO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电解池反应。
如电解饱和和食盐水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Zn+2H+===Zn2++H2↑ 栏目链接思考
应用1.请用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解释下列问题:
(1)强酸制弱酸;
(2)高沸点酸制低沸点酸;
(3)实验室不能用H2SO4(浓)和NaBr(s)制取HBr气体。
答案:(1)强酸制弱酸符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条件;
(2)高沸点酸制低沸点酸符合有气体生成的条件;
(3)Br-能被H2SO4(浓)氧化成Br2,得不到HBr气体。 栏目链接二、离子反应的应用
(一)物质检验与含量测定
1.离子的检验
可利用离子的________来检验一些常见离子。如I-、Fe3+ 、 Ba2+、 Ca2+ 、Cu2+、Fe2+、 NH、Ag+、 Al3+ 、CO、 SO 、SO、 Cl-、 Br-
特征反应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AgNO3溶液黄色沉淀Ag++I-===AgIKSCN溶液血红色Fe3++3SCN-===Fe(SCN)3Ba2+BaSO4沉淀称量沉淀的质量强碱溶液 栏目链接思考
应用 栏目链接思考
应用 栏目链接(二)物质制备与纯化
1.物质的制备
离子反应可用于制备一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Cu(OH)2、FeSO4、CO2、SO2等。
(1)氯碱工业电解饱和食盐水生产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备CO2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酸碱盐气体烧碱氯气CaCO2+2H+===Ca2++CO2↑ 栏目链接2.物质的纯化
(1)制高纯度的氯化钠:除去其中少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需要引入的试剂离子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除去污水中重金属离子,用______________将其转化为__________________而除去,达到净水的目的。
Ca2+、Mg2+、SOCO、OH-、Ba2+沉淀剂沉淀 栏目链接(三)生活中常见的离子反应
1.胃酸过多的治疗
服用胃舒平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l(OH)3+3H+===Al3++3H2O 栏目链接2.硬水的形成及软化
(1)硬水。
①含义:含有____________较多的水;
②暂时硬水: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较多的水。
(2)形成(暂时硬水)。
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a2+、Mg2+Ca(HCO3)2、Mg(HCO3)2CaCO3+CO2+H2O===Ca2++2HCOMgCO3+CO2+H2O===Mg2++2HCO 栏目链接(3)软化方法。
①加热法软化暂时硬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加沉淀剂法:在硬水中加入________等沉淀剂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a2++2HCO===CaCO3↓+CO2↑+H2OMg2++2HCO===MgCO3↓+CO2↑+H2ONa2CO3Ca2++CO===CaCO3↓Mg2++CO===MgCO3↓ 栏目链接1.(2013?广东卷)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
A.Na+、Al3+、Cl-、CO2-3
B.H+、Na+、Fe2+、MnO-4
C.K+、Ca2+、Cl-、NO-3
D.K+、NH+4、OH-、SO2-4
活学
活用 栏目链接活学
活用解析:Al3+、CO能相互促进水解生成沉淀和气体,不能共存,故A项错误;H+、Fe2+、MnO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也不能共存,故B项错误;离子之间不反应,能共存,故C项正确;NH、OH-能结合生成弱电解质,不能共存,故D项错误。
答案:C
栏目链接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某无色溶液中加入足量稀HCl,有气体产生,且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O
B.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入稀硝酸白色沉淀不溶解,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
C.某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H
D.在某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则该溶液中一定有Cl-
活学
活用 栏目链接解析:某无色溶液中加入足量稀HCl,有气体产生,且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气体可能为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溶液中可能存在碳酸氢根离子、亚硫酸根离子、亚硫酸氢根离子等,故A项错误;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生成的沉淀也可能为AgCl,如检验SO,应先加入盐酸酸化,如无现象,再加入氯化钡溶液,如生成沉淀则可说明含有SO,故B项错误;湿润红色石蕊试纸遇碱性物质变蓝,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一定有NH,故C项正确;在某溶液中加入活学
活用 栏目链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该白色沉淀可能是碳酸银,碳酸银和盐酸反应转化为氯化银白色沉淀,所以原溶液中不一定含有氯离子,故D项错误。
答案:C
活学
活用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知识点1 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
栏目链接1.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1)写: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2)改:把易溶于水且易电离的物质(可溶性的强电解质包括强酸、强碱、大多数可溶性盐)改写成离子形式;
(3)删:删去方程式两边没有参加反应的离子;
(4)查:检查方程式两边是否遵循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是氧化还原反应的还要保证得失电子守恒。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解析:二氧化硫与BaCl2溶液不反应,故B错;FeS不能拆成离子形式,故C错;HSO也与NaOH反应,故D错。
答案:A 栏目链接变式
训练 栏目链接变式
训练 栏目链接知识点2 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否大量共存问题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2.能在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
A.H+、Fe2+、NO、SiO
B.Ag+、Fe3+、Cl-、SO
C.K+、SO、Cu2+、NO
D.NH、OH-、Cl-、HCO
栏目链接变式
训练变式
训练 栏目链接知识点3 离子反应在检验、分离和提纯中的应用
1.常见离子的检验(1)常见阴离子的检验方法。 栏目链接(2)常见阳离子的检验方法。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续表)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2)注意事项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变式
训练 栏目链接变式
训练 解析: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无味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可能有CO也可能有HCO,故A项错误;检验Fe2+应该先加几滴KSCN溶液,若不变色,再加适量新制氯水,溶液变红,说明X溶液一定有Fe2+,故B项错误;Na2CO3与CO2反应生成NaHCO3,NaHCO3的溶解度比Na2CO3小,所以向饱和Na2CO3中通入足量CO2,溶液变浑浊,析出了NaHCO3,故C项正确;检验Ag+的步骤可以先加稀硝酸,无明显现象,再加NaCl有白色沉淀,该溶液一定含有Ag+,故D项错误。
答案:C 栏目链接知识点4 酸碱中和滴定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4.指示剂 栏目链接5.操作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变式
训练 栏目链接变式
训练 栏目链接变式
训练 栏目链接变式
训练 栏目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