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学案】2014-2015高中历史必修1人民版(课件+优化训练):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7份)

文档属性

名称 【金版学案】2014-2015高中历史必修1人民版(课件+优化训练):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7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7-30 08:33:48

文档简介

课件29张PPT。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一 太平天国运动 栏目链接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一、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太平天国的兴起和发展
1.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
(1)根本原因: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2)直接原因:自然灾害严重。
2.革命的准备:洪秀全创立 ___________组织。
3.兴起过程:__________起义→东乡称王→________建制(政权初建)→北上两湖→定都________(正式建立农民政权)。
“拜上帝会”金田  永安  天京 栏目链接4.全盛:
(1)________——虽然失败,但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
(2)________——为太平天国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根据地和物质基础。
(3)________——巩固了天京。
北伐  西征  天京突围 栏目链接太平天国是如何在军事上达到全盛的?
应 用
思 考答案:太平天国通过北伐、西征和天京突围三次战役进入军事上的全盛时期。 栏目链接1.《天朝田亩制度》。
(1)时间:1853年。
(2)内容:
①土地分配问题: 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原则,以户为单位,不分男女,按________和________平均分配。
②产品分配问题:根据“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每户留足口粮,其余产品归________。
二、《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人口  年龄  圣库 栏目链接为什么说《天朝田亩制度》是空想的?
应 用
思 考答案:《天朝田亩制度》颁布的目的是要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平均一切社会财富,以求人人平等。是农民平均主义的空想,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实行过。 栏目链接(3)评价:
①进步性——革命性:是几千年农民反封建________;是农民阶级所能提出的最完整的反封建纲领。
②局限性——落后性、空想性。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落后性,在________基础上,建立绝对平均平等的社会,体现的是一种空想性。
思想结晶 小生产者  栏目链接2.《资政新篇》。
(1)时间:1859年。
(2)目的:为了振兴太平天国。
(3)内容:倡导向西方学习,进行经济、政治和文化改革。
①主张中央集权,提倡广开言路。
②效仿西方,发展工矿、交通、邮政、金融、水利等事业。
栏目链接③准许私人开办工业,奖励科技发明。
④中外自由通商,平等往来。
⑤举办学馆,建立医院,设计社会福利机构。 栏目链接(4)评价:
①进步性:这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________色彩的一个改革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__________道路的迫切愿望。
②空想性:它的实施缺乏相应的__________和实施条件,加之当时一直处于战争环境,因而未能真正推行。
资本主义  救国救民  社会基础 栏目链接三、太平天国的失败——从“天京变乱”到天京陷落
1.________——由盛而衰的转折点(1856年)。
原因:天王洪秀全和东王________的权力争夺,破坏了团结一致的局面。
影响:严重削弱了太平天国战斗力和凝聚力,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2.防御:____________与清政府勾结,太平军相继失去苏州、常州、杭州等地,天京形势日益危急。
天京变乱  杨秀清 外国侵略军 栏目链接3.失败:1864年,________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4.失败原因:
(1)主观原因——____________的局限性。
(2)客观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的联合绞杀。
5.历史功绩:
(1)是一场 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农民战争。
(2)沉重打击了________的反动统治和 ___________.天京 农民阶级  中外反动势力 反封建反侵略  清王朝  外国侵略者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一、《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比较   
1.产生背景不同:
(1)《天朝田亩制度》是1853年冬,太平天国刚定都天京后为巩固政权而颁布的革命纲领。 此时太平天国正处于强盛时期。
(2)《资政新篇》是1859年洪仁?岢龅母母锾?教旃?谡?徒ㄉ韫?业闹髡拧>??炀┦卤洌?馐碧?教旃?汛τ谒ヂ涫逼凇?
栏目链接2.有关社会经济主张的不同:
(1)《天朝田亩制度》是以改革土地制度为中心的全面系统性的纲领性文件。它要建立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以绝对平均主义为分配原则的理想的地上天国。
(2)《资政新篇》在经济方面,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和资本主义经济。即二者一个主张消灭私有制,一个主张发展私有制。
栏目链接3.群众基础不同:
(1)《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经验的直观总结,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民的利益和要求的革命蓝图,因而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2)《资政新篇》在很大程度上是洪仁??葑约涸谙愀邸⑸虾5却ρ?敖哟サ降奈鞣轿幕?白约核?私獾那榭鲂闯傻摹K?皇桥┟褚馐兜牟?铮?膊皇翘?教旃?硕?谋厝唤峁?S捎谡庖桓倭烀挥蟹从撑┟衿惹械耐恋匾?螅?蚨?挥幸?鹋┟竦那苛曳从Α?
栏目链接4.作用不同:
(1)《天朝田亩制度》这一纲领直接推动了太平天国革命斗争的蓬勃发展。
(2)《资政新篇》由于没有反映农民的迫切要求,农民对这一纲领反映不积极。 栏目链接1.1853年太平天国制定的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革命纲领是(  )
A.《四洲志》 B.《天朝田亩制度》
C.《天演论》 D.《孔子改制考》
应 用
示 例 栏目链接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历史现象的再认和再现能力。《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政权试图解决农民阶级的土地问题为中心的革命纲领。
答案:B
应 用
示 例 栏目链接二、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时代特点,理解农民阶级不能承担中国民主革命的历史重任的原因  
1.时代特点:
(1)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除了阶级矛盾激化外,还与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有关。同时从西方传来的宗教思想也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产生较大的影响,这些都是与历史上的旧式农民战争不同的。
栏目链接(2)太平天国在反封建的同时,又担负起反对外来侵略的任务。后来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这是历史上单纯的旧式农民战争所没有的新情况。
(3)太平天国的领袖后期还提出了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具有明显的资本主义因素。
栏目链接2.原因:主要是阶级局限性,农民阶级属于小生产者,不是先进社会生产力的代表,决定了农民阶级具有狭隘性、保守性、自私性、分散性等自身无法克服的弱点。
(1)思想上,没有科学的世界观和革命理论的指导,依然利用宗教来组织和发动群众,洪秀全等人利用“拜上帝会”发动起义就是证明。
栏目链接(2)政治上,特权思想和等级观念根深蒂固,无法建立先进的革命政权,不能长期保持农民群众的革命积极性。《天朝田亩制度》倡导绝对平均主义,《资政新篇》脱离小生产者占主导地位的实际,定都天京后陷入“打倒皇帝做皇帝”的循环等,都说明了这一特点。
(3)组织上,无法克服宗派主义倾向和保持内部长久团结,必然带来内部争权夺利斗争的加剧和领导集团内部的分裂,加速了革命斗争的失败。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最明显的例证就是天京事变导致革命形势由盛转衰。
栏目链接2.与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新的时代特征表现在(  )
①运动规模空前巨大 ②反封建同时反侵略 ③《天朝田亩制度》的平均主义理想 ④《资政新篇》的资本主义色彩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应 用
示 例 栏目链接解析:由于太平天国运动所处的时代决定了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①选项与当时的时代无关,③选项所表述的内容是古代农民战争的特点,因此只有②和④符合。
答案:C应 用
示 例 栏目链接课件50张PPT。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三 新民主主义革命 栏目链接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一、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创立
1.五四运动。
(1)导火线:1919年初,________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经过:
①第一阶段:中心:北京;主力:学生。
1919年5月4日,北京的3000多名大学生在天安门前集合,举行游行示威,高呼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口号。
巴黎和会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栏目链接②第二阶段:中心:上海;主力:工人。
6月初开始运动中转到________,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3)结果:取得了初步胜利,释放________,罢免了三个___________的职务;拒绝在_________。
(4)性质:五四运动是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____________的革命运动。
(5)意义:五四运动标志着________________的开端;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中共的成立。
栏目链接上海  被捕学生  亲日卖国贼  和约上签字  反帝反封建 新民主主义革命 图一和图二有何关系?从图二中我们应该学习的五四精神是什么?
读 图
思 考 栏目链接答案:(1)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五四运动中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口号,在全国人民的斗争下,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2)爱国主义精神和思想。
读 图
思 考 栏目链接2.中国共产党创立。
(1)条件:五四运动为中共的成立提供了阶级、思想等条件。
(2)创立:1921年7月23日,在________召开一大,确立党的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________专政,消灭阶级差别,实现 ________。中心任务是领导________。
(3)意义: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上海  无产阶级  共产主义  工人运动 栏目链接3.中共二大制定的最低纲领也称____________,是第一个彻底的________________的民主革命纲领。
民主革命纲领  反帝反封建 栏目链接中共一大的规定有何局限?为什么说中共二大能够制定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读 图
思 考 栏目链接答案:中共一大确立党的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是其局限性,说明中共对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革命任务认识不清。由于中共通过对中国经济政治状况的分析,揭示出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为了实现反帝反军阀的革命目标,中共也认识到必须组成“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基于以上的认识,中共二大提出了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读 图
思 考 栏目链接1.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1)条件:
①共产党方面:第一次工人运动遭受严重挫折,使共产党认识到建立_______________的必要性;
②国民党方面:在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之后,孙中山深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意与______________进行合作。
二、国民革命(1924——1927年)
栏目链接 革命统一战线  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  中国共产党  (2)建立的标志:1924年初,中国国民党________在________召开。
2.兴起:国民党“________”的召开。
“一大”  广州 一大 栏目链接3.高潮:________战争、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
(1)北伐的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
(2)北伐开始的时间:1926年7月。
(3)北伐的结果:取得巨大成功。
北伐 栏目链接4.失败:
(1)失败的标志:1927年,蒋介石制造________反革命政变和汪精卫制造________反革命政变。
(2)失败的原因:主观上中共犯了____________错误;客观上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3)教训:掌握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坚持武装斗争。
四一二  七一五  右倾机会主义 栏目链接5.意义:
(1)性质是________共同领导的国民革命运动。
(2)动摇了________的统治,沉重打击了________的侵略势力。
国共两党  北洋军阀  帝国主义 栏目链接为什么说国民革命运动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应 用
思 考 栏目链接答案:国民革命运动虽然由于国民党右派的背叛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最终归于失败,但在客观上,国民革命运动消灭吴佩孚,孙传芳等北洋军阀,北洋军阀主要还剩下占据东北的张作霖,因此可以说是元气大伤了。三、“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
1.揭开序幕。
(1)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________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
(2)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汉口,确定开展________和____________国民党的总方针,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3)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
南昌起义  土地革命  武装反抗 栏目链接2.形成道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点燃了 ______________ 的星星之火,到1930年夏,全国已建立起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工农武装割据” 栏目链接3.内容:
(1)武装斗争:开展反“围剿”斗争,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四次“围剿”。
(2)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废除________制度。
(3)政权建设:1931年11月____________共和国的成立:在实践上为尝试建设全国政权积累了经验,促进了根据地的发展。
封建剥削 中华苏维埃 栏目链接中国革命为什么要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应 用
思 考 栏目链接答案:这是由中国特殊的国情决定的。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城市工人阶级力量弱小,反动势力强大;而农村农民阶级力量强大,可以作为革命力量的联盟。4.红军长征。
(1)原因:“左”倾错误发展,第________次反“围剿”失利。
(2)时间:1934.10―1936.10。
(3)遵义会议(1935年):内容:结束了王明_______________在中央的统治、肯定了______________的正确主张,在事实上确立了________________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自己的问题,是中共从_____________走向____________的标志。
五 “左”倾教条主义  毛泽东  毛泽东  幼稚  成熟  栏目链接(4)结束: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________会师。
(5)意义:为中国革命锻炼和保存了一大批骨干。
会宁 栏目链接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应 用
思 考 栏目链接答案:遵义会议是中共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问题,妥善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矛盾和分歧,因此说遵义会议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四、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伟大的抗日战争。
(1)胜利原因: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全民族的抗战。
(2)历史地位:中华民族取得近代以来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________完全胜利。
第一次 栏目链接2.人民解放战争。
(1)战争三阶段:
背景: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坚持内战和独裁。
①战略防御:1946年夏全面内战爆发,应对: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1947年在解放区进行___________。极大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土地改革  栏目链接②战略反攻:1947年6刘邓大军跃进________,揭开反攻序幕。
③战略决战:1948年底至1949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战役歼灭国民党主力。
(2)夺取最后胜利:渡江作战,解放________,向全国进军。
大别山  辽沈  淮海  平津 南京  栏目链接怎样理解毛泽东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它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应 用
思 考 栏目链接答案:(1)反动派由于与人民为敌,不得人心,虽貌似强大,但实际上是很虚弱的,从发展的观点来看,必定衰败,为新生势力所取代。(2)作用:这是中共的一个战略思想,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民同美蒋反动派斗争的信心和勇气。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标志:新中国的成立。
(2)历史意义:推翻了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中国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建立起____________国家。改变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推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增强了世界和平的力量。
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  官僚资本主义   新民主主义  栏目链接(3)基本经验:由中共领导,走经过_________向__________发展的道路是中国人民的必然选择。
新民主主义  社会主义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一、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从时代特点和条件看,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后,发生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其杰出历史意义,就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栏目链接2.从领导力量看,在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成为运动的主力军。中国工人阶级以中国历史上空前规模的罢工参加运动,表现出高度自觉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坚定性和彻底性,对五四运动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从此,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政治指导者,已经不是属于中国资产阶级,而是属于中国无产阶级了。
栏目链接3.从指导思想和发展方向看,在五四时期,已涌现出一批拥护十月革命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分子,成为运动的左翼和领导力量。如李大钊、陈独秀,他们据以指导运动的武器,已经不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而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
栏目链接1.之所以说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其最主要的依据是(  )
A.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口号
B.受十月革命的影响,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C.无产阶级政党领导和群众基础广泛
D.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并成为运动的主力
应 用
示 例 栏目链接解析: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明确反对帝国主义及其封建军阀斗争,是工人阶级第一次登上政治舞台,它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这是以往的斗争所不具备的。
答案:D应 用
示 例 栏目链接二、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  
1.相同点:(1)社会性质相同:即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革命任务相同:即反帝反封建。(3)性质相同: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
2.不同点:
(1)领导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基本上是由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是无产阶级。
栏目链接(2)指导思想:旧民主主义革命主张走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思想武器,以争取创建人民民主共和国为政治目标。
(3)革命发展与发动群众的深度、广度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不彻底,群众发动不充分,土地问题不能彻底解决;新民主主义革命提出了彻底的革命纲领,广泛发动群众,解决了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即土地问题。
栏目链接(4)结果与前途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有胜利的一面,但最后果实被窃取,革命任务没完成,社会性质没改变,从这一意义上讲最终遭到了失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为社会主义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结果。
栏目链接2.下列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说法,不符合史实的是(  )
A.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B.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C.抗日战争的胜利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D.中共一大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奋斗目标
应 用
示 例 栏目链接解析:本题属于历史基础知识考查,中共一大主要是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即实现共产主义,中共二大则制定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即最低纲领,才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目标,故D项不符合史实。
答案:D
应 用
示 例 栏目链接三、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两次扭转危机的历史性转变  
1.转变:第一次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的兴起;第二次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到抗日战争的兴起。
栏目链接2.表现:
(1)第一次历史性转变是经历了一个历史发展过程的。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面对失败,先进的共产党人奋起抗争,通过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等,拉开了转变的序幕。党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到1930年,革命根据地迅速发展,标志着第一次历史性转变的完成。
栏目链接 (2)第二次历史性转变开始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1935年遵义会议,开始了第二次历史性转变,中国革命开始在正确路线的指导下转危为安。红军长征后,战胜了张国焘的右倾分裂主义,毛泽东发表了一系列文章,系统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中共还制定了正确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到“七七事变”后,八路军开赴抗日战场,建立了一系列根据地,八路军、新四军迅速壮大,从而胜利地完成了第二次历史性地转变。
栏目链接3.启示:
(1)中国革命的胜利,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那种脱离实际、照搬外国经验的教条主义,或者只凭主观热情而急于求成的做法都是错误的。
(2)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将中国革命实际与马列主义相结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栏目链接3.仔细观察下列图片,如果用一个主题概括图中事件的教训,最突出的应该是(  )
应 用
示 例 栏目链接A.必须尽快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B.要不惜一切代价夺取大城市
C.必须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D.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应 用
示 例 栏目链接解析:图中所反映的是土地革命时期,中共发动的三大起义,三大起义的失败,说明了照搬苏联革命的城市中心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因此必须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于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井冈山道路。
答案:C
应 用
示 例 栏目链接课件35张PPT。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二 辛 亥 革 命 栏目链接 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一、武昌起义
1.背景:
(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反动卖国的本质暴露无遗。
(2)清末______和“预备立宪”为革命准备了条件。
“新政” 栏目链接2.革命的酝酿:
(1)1894年,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________成立,第一次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
(2)1905年,在日本________成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________, 推举________ 为总理。
(3)同盟会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1911年4月在广州发动________起义,虽然失败,但加速了革命进程的发展。
栏目链接 兴中会  东京  同盟会  黄花岗  孙中山(4)1911年5月,要求收回路权的保路运动在全国范围兴起,其中_______________规模最大。为此,清政府派湖北新军进行镇压,为起义创造了有利条件。
(5)湖北革命团体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在新军和知识分子发展革命力量,进行长期的大量的准备工作。
四川保路运动 文学社  共进会  栏目链接辛亥革命前的革命风潮是怎样形成的?应 用
思 考答案:1894年,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成立,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推举孙中山为总理。同盟会成立后在思想上用三民主义思想同改良派进行论战。在军事上同盟会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1911年4月在广州发动黄花岗起义,虽然失败,但加速了革命进程的发展,革命的潮流形成。 栏目链接3.革命的爆发:
(1)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发动起义。11日,占领武昌,成立____________,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改国号为___________。
(2)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湖北军政府  中华民国 栏目链接从地域角度看,辛亥革命形势发展有何特点?出现这种特点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读 图
思 考 栏目链接答案:(1)特点:革命结束了清朝在南方的统治。(2)原因:①南方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相对强大,革命力量强。北方为清王朝的封建统治中心,封建势力强大;②南方最早遭到西方列强入侵,自然经济瓦解程度高,旧经济、旧观念受欧风美雨的冲击大;③南方受新思想、新理论的影响大。
读 图
思 考 栏目链接1.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
(1)建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职临时大总统,定都南京,定国旗为________,改用公历,以________纪年。
(2)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政策:颁布移风易俗和保护________发展的法令和措施。
性质:以资产阶级________为主体的政府。
二、中华民国的建立
栏目链接 五色旗  中华民国  资本主义  革命派 为什么说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的政府?
读 图
思 考 栏目链接答案:从政府人员组成看,政府各部实权基本掌握在同盟会成员手中;从临时政府颁布的法令、措施看,体现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要求。所以,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的革命政府。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1)时间:1912年3月11日公布,参议院制定。
(2)内容:主权________;天赋人权;三权________;责任________。
(3)意义:性质:是中国第一部宪法;它从法律上宣告了________制度的灭亡和____________政体的确立,是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在民  分立  内阁制   君主专制  资产阶级民主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反映了哪些民主思想?这些民主思想有何进步意义?应 用
思 考 栏目链接答案:反映了主权在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天赋人权等思想,给予人民以一定的民主的权利。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它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是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三、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1.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1)1912年2月,宣统帝颁布退位诏书,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灭亡了。
(2)标志:1912年3月________就任临时大总统,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袁世凯 栏目链接2.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二千多年的____________,沉重打击________和________。
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君主专制政体  封建主义  帝国主义 栏目链接(3)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提高了人民参政议政的意识,__________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4)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民主共和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一、辛亥革命与太平天国运动相比,有哪些新发展?试分析导致这些新发展的原因  1.新发展:
(1)组织形式:从旧式宗教组织“拜上帝会”发展到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
(2)领导阶级:从旧式的农民阶级发展为近代民族资产阶级。
(3)革命纲领、目标:从农民阶级的绝对平均主义《天朝田亩制度》发展到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三民主义;从追求空想的“人间天国”到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栏目链接2.原因:
(1)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成长,中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
(2)20世纪初,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两大社会矛盾汇流,民族危机加深。
(3)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民主革命思想成为社会思潮的主流。
1.中国资产阶级开始提出推翻清政府的要求反映了(  )
A.辛亥革命爆发的时机成熟
B.社会各阶层推翻封建君主制度的共同愿望
C.民族资产阶级要开辟民族资本主义独立发展道路的愿望
D.资产阶级革命派已认识到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侵华的工具
应 用
示 例 解析:A项辛亥革命爆发的时机成熟言之过早,时机的成熟要到辛亥革命时,而中国资产阶级开始提出推翻清政府的要求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就有了。B项“各阶层”不正确,如它不能反映地主阶级的愿望。D项是此后逐渐达到的认识,在刚开始提出的时候还没有完全认识到。C项说法正确。
答案:C
应 用
示 例 栏目链接二、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正确认识  
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一个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重要文献,较为集中地体现了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的革命性和民主性。之所以在1912年3月颁布,主要目的之一是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
栏目链接2.对内容的认识:(1)《临时约法》肯定了国民在国家中的主权地位,人民一律平等,并有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从而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否定了君主制的合法性。
(2)规定参议院是立法机构,临时大总统在国务员辅佐下行使行政权,法院为司法机构,从而确定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从国家体制方面排除了建立君主专制统治的可能性。
(3)规定参议院有弹劾临时大总统的权力,为解除今后可能出现的背叛民主共和的独裁者的职务提供了法律依据。
栏目链接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局限性:
(1)宪法虽然规定主权属于与人民,但是革命后普通国民的选举、监督权并没有兑现,在各级地方自治机构中,政治权利仍旧操纵在官僚、士绅手里,普通国民根本无缘参与。
(2)《临时约法》中也没有提出对妇女的参政权做任何决定。
上述这些方面既是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的原因之一,也是临时约法的不足,当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以后,它最终成为一纸空文。
栏目链接2.1912年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A.宣告了中华民国的成立
B.标志清王朝统治的结束
C.宣布废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
D.标志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的诞生
应 用
示 例 栏目链接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意义的理解分析能力,A项成立的标志是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B项的标志是宣统皇帝下诏退位,C项不属于《临时约法》的内容,故选D项。
答案:D
应 用
示 例 栏目链接三、 辛亥革命失败原因和教训  1.失败原因:
(1)资产阶级革命派始终没有一个彻底的反帝纲领。三民主义没有提出反对中华民族的主要敌人帝国主义。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还幻想得到帝国主义的支持。没有认清真正的敌人,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终归失败的原因之一。
栏目链接(2)资产阶级革命派始终没有一个彻底的反封建纲领。三民主义没有彻底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资产阶级革命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因此得不到农民的支持。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没有农民的支持就无法战胜强大的敌人。
(3)资产阶级革命派始终没有建立起自己的武装力量。在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的武装斗争都是短期的。“二次革命”中国民党人虽然掌握了一些军队,但并不是统一的革命力量,护法运动则依靠军阀的力量,因此每当遇到强大的反革命武装就不能不失败。
栏目链接(4)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政党也是松散的。同盟会建立后缺乏严密的组织和纪律,武昌起义爆发前实际上已名存实亡,没有一个坚强的革命政党,就不能使革命者紧密地团结起来形成坚强的战斗力。袁世凯能够窃取辛亥革命果实,也与同盟会的涣散、领导成员政见不一有关。
栏目链接2.教训:
(1)资产阶级革命派提不出彻底的反帝反封的纲领。
(2)辛亥革命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使革命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3)同盟会组织涣散内部派系复杂,起不到革命政党的领导作用。
栏目链接3.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从根本上看是因为(  )
A.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B.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革命的破坏
C.立宪派和旧官僚势力过大
D.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
应 用
示 例 栏目链接解析: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决定了它革命的不彻底性,没有充分发动群众,没有明确反帝,所以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答案:A应 用
示 例 栏目链接
历史·必修1(人民版)
一 太平天国运动

一、选择题
1.马克思在1853年说“太平天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共产主义性质的政权”,而蒋介石则说:“往者,洪杨诸先民,崛起东南,以抗满清,虽志业末究而遽尔败亡……在历史上足以留下一重大纪念焉。”马克思、蒋介石对太平天国的评价(  )
A.符合革命史观,角度不同
B.符合革命史观,角度相同
C.符合现代化史观,立场相同
D.符合文明史观,具有客观性
解析:从题干的关键语句“共产主义性质”和“以抗满清”来看,两人对太平天国评价角度相同,都符合革命史观。
答案:B
2.“推动了这次大爆炸(指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下列理解对此正确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反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卖国行为
B.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社会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C.太平天国运动以反对外国侵略为主旨
D.太平天国运动借鉴西方先进军事技术
解析:此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鸦片战争是推动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外因,激化了阶级矛盾,加速了革命的发生。
答案:B
3.(2013·河北重点中学联考)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正在进行,洪秀全写了一份御诏给英国特使额尔金,翻译官很艰难地把它译成英文,额尔金看后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奇特的作品,这份御诏充满着像“西洋番弟把心开,替天出力该又该,替爷替哥杀妖魔,报爷生养战胜回”这样的词句。这反映了当时(  )
A.国内阶级矛盾激化
B.列强侵略导致民族危机加重
C.中外反动势力勾结
D.强国御侮成为思潮
解析:本题考查对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原因的理解。根据所学“替爷替哥杀妖魔”表现太平军把西方基督教徒当成兄弟,把清政府看做妖魔,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主要原因是阶级矛盾,即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故选A项。
答案:A
4.拜上帝教创立后发展迅速,这从本质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  )
A.拜上帝教有创造精神 B.人民渴望平等平均
C.宗教迷信严重 D.阶级矛盾尖锐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再现历史本质的能力。农民纷纷加入拜上帝教,反映当时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答案:D
5.(2013·安徽示范高中联考)有学者在评论某部著作时说:“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它第一次闪烁着具有近代民主色彩的精神火花,是中国近代化的先声,在近代中国具有重要的启蒙作用。”(  )
A.《海国图志》 B.《资政新篇》
C.《天朝田亩制度》 D.《新学伪经考》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理解能力。根据题干中“近代民主色彩……中国近代化的先声……启蒙作用”分析,应是《资政新篇》。
答案:B
6.右图是一张太平天国颁发给获得土地的农民的田凭,它所反映的历史事实的实质意义是(  )
A.实施男女平等的方案
B.按照平均主义原则分配
C.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D.建立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
解析:此事反映的是《天朝田亩制度》颁布后农民获得了土地。要求获得土地是农民阶级的普遍愿望,其实质就是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答案:C
7.近人《世载堂杂忆》记载:“一日,殿上议事,北王问东王曰:‘闻兄有不臣之心,自称万岁。’东王闻言,积威凌北王,北王即抽刀屠东王之腹。”此事造成了(  )
A.太平军内部自相残杀
B.干王洪仁?击砣ノ?
C.天王洪秀全不理朝政
D.中外反动派联合镇压
解析:此事反映太平天国运动中天京变乱的事件,北王杀东王,属于太平军内部的自相残杀。
答案:A
8.《资政新篇》和《天朝田亩制度》中关于社会经济的主张(  )
A.互相矛盾 B.大同小异
C.完全一致 D.互为补充
解析:前者主张发展私有制,后者主张消灭私有制,实现大同社会,由此可见,两者在经济方面的主张是矛盾的。
答案:A
9.从适应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下列著作最具有进步意义的是(  )
A.《海国图志》 B.《农政全书》
C.《天朝田亩制度》 D.《资政新篇》
解析:《资政新篇》反映了部分先进的中国人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符合当时历史发展的方向。
答案:D
10.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其中对“煮豆燃萁”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是指“天京变乱”
B.是太平天国运动由盛到衰的转折
C.反映了农民阶级的狭隘性和局限性
D.作者认为因为“煮豆燃萁”,所以对洪秀全的评价难以定论
解析:从“煮豆燃萁”看所反映的事件是“天京变乱”,“莫将成败论英雄”说明D项错。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1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请回答:
(1)请回答图一、图二的经济主张分别是什么?
(2)两者的经济主张是否一致?为什么?
(3)两者都未能真正实行,其共同原因是什么?
解析:此题属于历史比较题,(1)(2)要求从经济主张的角度去分析、比较,对第(3)问从当时的背景和自身原因上分析即可。
答案:(1)经济主张:《天朝田亩制度》:要求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制度,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规定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的新产品分配原则。《资政新篇》: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学习西方。(2)不一致,互相矛盾。前者主张绝对平均主义,在小农经济基础上消灭私有制;后者主张保护私有制,发展资本主义经济。(3)共同原因:客观方面,战争环境;本身缺陷:《天朝田亩制度》违背社会发展规律,《资政新篇》不是农民阶级革命的产物。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
——《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 小弟杨秀清……奏为征办米粮裕国库事:……弟等细思安徽、江西米粮广有,宜令镇守佐将在彼晓谕良民,照旧交粮纳税……御照:胞等所议是也,即遣佐将施行。钦此。
——杨秀清上洪秀全奏折
材料三 前现圣粮刘晓喻粮户早完国课告示:“兹本大臣恭奉王命,莅临斯土,催办钱漕,兼收贡税。田赋虽未奉其定制,尔粮户等宜谨遵天定,暂依旧例章程,扫数如期完纳。”
——太平天国乙荣五年三月十七日(公元1855年4月23日)
材料四 忠天豫马内兴告示:“臣于业户固责按亩输粮,佃户尤当照额完租。兹值该业户粮宜急征之候,正属该佃户租难久拖之时,倘有托词延宕,一经控追,抗租与抗粮同办。各宜禀遵无违。”
——太平天国辛酉十一年(公元1861年)
请回答:
(1)上述四则材料,说明太平天国在不同时期,实行了哪些不同的土地租税政策?
(2)太平天国领导人是基于什么出发点实行不同的土地租税政策的?
(3)这种变化,从所有制方面来看,其实质是什么?
(4)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解析:本题问题较多,学生先通读材料,理解材料阐述的主要是太平天国运动的有关问题,而后再精读每一问题,针对有关要求结合所给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联系教材中所学知识,认真组织答案。
答案:(1)材料一有田同耕,平均分配土地;材料二、三照旧交粮纳税;材料四佃户照额交租,业户照章纳粮,抗租与抗粮同办。
(2)平均分配土地是为满足农民阶级要求土地的强烈愿望。照旧交粮纳税是根据国家财政和米粮的现实需要。
(3)由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改变为承认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4)绝对平均主义,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只是一种空想的社会,所以根本无法实现;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他们不可能建立一种新社会,决定其不能领导革命的胜利。

1.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一定影响,这主要表现在它(  )
A.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B.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
C.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D.实施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题干中的限定词“对中国近代化”。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作用在于打击了清王朝,动摇了封建统治基础,对外国侵略势力打击作用有限。而打击了清王朝封建统治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近代化进程,故选B项。
答案:B
2.(2013·江西红色六校联考)《重读近代史》一书中有这样的叙述:“(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反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与这一叙述相关的历史事件应该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国民革命
解析:太平天国运动中,洪秀全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领袖特权思想严重,等级森严,这些使贫民深感失望。故选A项。
答案:A
近代最早投身于中国反封建、反侵略斗争的外国人
——呤唎
近代中国人民反封建、反侵略的正义斗争,一贯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声援和支持,不少外国友人曾同中国人民一起出生入死、并肩作战,和中国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战斗情谊。英国人呤唎就是这些外国友人中的先驱。
呤唎(1840—1873),原是英国水手,1859年来到香港,在中国轮船上当大副,因而有机会来往于清朝统治区和太平天国境内。1860年9月,呤唎在太平天国辖属的苏州,向忠王李秀成提出加入太平军的申请,获得准许。同年底,呤唎偕同他的未婚妻葡萄牙人玛丽和两位外国朋友加入了太平军。此后,呤唎长期在李秀成的军队从事各项工作,如训练炮队,采办粮食、军火,宣传太平天国革命,介绍外国人来太平天国参观等。他还多次出生入死,亲自参战。1862年5月,呤唎率炮队随太平军包围上海附近的松江,重创美国人华尔的“洋枪队”,击毙了好几个侵略军的头目。在1863年6月的一次战斗中,呤唎负伤,他的妻子玛丽壮烈牺牲,他们和太平军将士的鲜血,共同洒在了中华大地上。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呤唎回到英国。他对中国人民的正义斗争始终怀着深厚的感情,一直对参加太平军的历史感到光荣和骄傲。1866年,他写成《太平天国亲历记》一书,热情宣传太平天国革命,并揭露和抨击清政府和外国侵略者共同镇压太平天国的罪行。
呤唎作为近代最早投身于中国反封建、反侵略斗争的外国人,他的事迹将永载史册;他的革命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将永远受到中国人民的纪念。

历史·必修1(人民版)
三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一、选择题
1.“民众雪耻心坚,全市罢工;本店金钱主义,独自开张”这副对联出现于五四运动期间,以下信息与之不相符的是(  )
A.是爱国民众讽刺个别商店没有参与反帝斗争
B.说明五四运动中民众爱国意识逐渐觉醒
C.是店主为扩大生意而作的宣传广告
D.反映了工人罢工支持学生的爱国运动
解析:五四运动中工商业者罢市,支持学生运动,从材料中“民众雪耻心坚,全市罢工”可以看出商人是支持反帝斗争的,由此,可判断A、B、D三项是正确的。
答案:C
2.(2013·广东六校联考)图一和图二反映了某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消长和成分构成变化的基本情况,其中a年和b年分别指(  )
A.1921年和1922年
B.1937年和1938年
C.1927年和1928年
D.1949年和1950年
解析:观察图,从党员数量看,可判断a年是1927年,此年大革命失败,国民党右派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共产党员数量减少,这一时期共产党员主要是工人阶级;1928年中共开展工农武装割据,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广大农民踊跃参加共产党,农民党员数量增加,成分构成也发生了变化。
答案:C
3.(2014·韶关模拟)1927年7月,宋庆龄在声明中指出:“我对革命并没有灰心。使我失望的,只是有些领导过革命的人已走上歧途。”此话针对的是(  )
A.北伐战争的失误
B.国民党右派镇压革命
C.军阀纷争
D.国民党内部分裂对抗
解析:本题考查大革命失败原因。材料“有些领导过革命的人已走上歧途”意指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镇压革命导致大革命的失败。
答案:B
4.(2013·汕尾测试)下图所示为1920年胡适等发表的《我们对于学生的希望》(部分),由此可见(  )
A.作者不完全认同五四运动
B.作者主张改革应从学生开始
C.五四运动没有带来任何影响
D.五四运动的余波延续了一年
解析:从材料的标题《我们对于学生的希望》及材料中“这是天下最不经济的事”,可知胡适并不希望学生“抛弃学业,荒废光阴”,故选A项。
答案:A
5.(2013·惠州调研)1935年起,蒋介石在国内外通过三条渠道寻找共产党进行秘密接触:一是由曾养甫、谌小岑出面,通过翦伯赞、吕振羽与中共北方局以及长江局代表谈判。二是通过宋庆龄、宋子文派以牧师身份活动的中共党员董健吾秘密到达陕北,向中共中央转达国民党要求谈判的信息。三是令驻苏武官邓文仪找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谈判。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当时(  )
A.国民党已放弃武力剿共方针
B.共产国际要求国共两党结束内战
C.国共关系正处于转折时期
D.中共呼吁结束内战一致抗日
解析:据题干时间1935年和蒋介石秘密接触中国共产党,说明国共两党关系正处于转折时期,但是蒋介石尚未放弃武力剿共的方针,排除A,选C项;B、D两项题干未反映。
答案:C
6.(2013·广东文综)20世纪30年代前期,“左”倾错误领导人把反对资产阶级同反帝反封建并列,企图毕其功于一役,使中国革命遭受巨大损失。“左”倾错误的表现有(  )
A.把民族资产阶级作为革命对象
B.坚持国民革命路线
C.放弃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D.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解析: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坚持国民革命路线与实行工农武装割据都是民主革命中的正确思想,故排除B、D两项。放弃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属于右倾错误,故排除C项。把民族资产阶级作为革命对象属于“左”倾错误,故选A项。
答案:A
7.(2014·天津六校联考) 毛泽东在《清平乐·蒋桂战争》中写道“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该词所反映的历史阶段是(  )
A.北伐战争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解析:考点: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本题是对历史发展脉络的掌握的考查。从“蒋桂战争”、“军阀重开战”、“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和“分田分地真忙”的关键信息分析可知,红军利用军阀混战时机在农村开辟革命根据地,故B项正确,排除A、C、D、三项。
答案:B
8.(2014·佛山质检)下表内容摘编自中国共产党“一大”“二大”文件,其前后变化表明中国共产党已经(  )
中共一大(1921年)
中共二大(1922年)
中国社
会性质
未阐述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革命
目标
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消灭资本家私有制,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最低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最高纲领: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
革命
对象
资产阶级
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
革命
力量
工人、农民和士兵
无产阶级、农民、其他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A.从幼稚走向了成熟
B.摆脱了苏联革命模式的影响
C.初步认识了中国国情
D.探索出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解析:考点:中共一大与二大的比较。对中国社会性质、革命目标、革命对象和革命力量的阐述越来越明确全面,可看出中共对中国国情的了解有初步的认识;从幼稚走向了成熟是遵义会议时期,B项和D项是土地革命时期的影响。
答案:C
9.毛泽东曾对一个外国来访者说:“……哎!1927年,老蒋够厉害啦!它把我们像鸡蛋一样摔在地上。可他没有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下列对“孵出小鸡”最准确的理解是(  )
A.发动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
B.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C.长征途中召开了遵义会议
D.完成了艰苦卓绝的长征
解析: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城市暴动失败,但是中国共产党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答案:B
10.(2013·惠州调研)观察下表。导致1946—1947年国共军队数量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军队
共产党军队
国民党军队
1946
127万
430万
1947
195万
370万
A.抗战结束,国共军队休整
B.内战爆发,共产党精兵简政
C.中共粉碎国军进攻,成功进行战略反攻
D.中共打败国军进攻,准备进行战略决战
解析:本题考查对解放战争战争发展的阶段特征的理解。据题干时间可知为战略防御到战略反攻阶段,由此判断选择C项。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11.下图是某校高一学生在某一主题图文结合的探究学习中搜集的图片资料,请你也参与这次探究会活动:
请回答:
(1)以上图片反映的战争(或事件)及产生了怎样的结果?
(2)从以上图片可以看出国共两党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中获得的启迪是什么?
(3)通过以上图片和问题的解决,你知道该校学生探究学习的主题是什么吗?
解析:此题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斗争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分阶段逐个进行回答。
答案:(1)图片一:北伐战争。取得巨大成功,消灭了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的势力。图片二:红军长征。取得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图片三:抗日战争。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取得完全胜利。图片四:人民解放战争。国民党政权崩溃,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
(2)合作——分裂(内战)——合作——内战。结论:合则两利,分则两伤。(3)“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中国共产党辉煌的革命历程”等。
12.观察下图,著名画家米谷绘制了蒋介石在1947年、1948 年和1949年的不同形象,高度概括了蒋家王朝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打击下迅速土崩瓦解的史实。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蒋介石三个时期的不同形象分别说明了怎样的内战形势?
(2)造成蒋介石1948年形象的原因是什么?
(3)通过读此图,你有哪些认识?
解析:根据1947年、1948年、1949年这三个不同的时间结合有关史实,分析内战形势。1948年的内战形势是人民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决战,应从国、共两方面分析原因,第(3)问要综合分析。
答案:(1)1946—1947年,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军事上处于优势地位;1948年,解放军已转入战略反攻,蒋介石陷入被动局面;1949年,进行战略决战,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国胜利。
(2)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重点进攻,转入战略反攻;国民党统治腐败,政治孤立,军队厌战,士气低落;中共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广泛支持。
(3)独裁、内战不得人心;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1.(2013·安徽示范高中联考)德国学者南特威希曾说过:“我想谈谈我个人对毛泽东的评价,毫无疑问,他的最大的功绩在于,在一个困难的时代里找到一条路,把中国从封建残余以及帝国主义侵略中解放出来,建立统一的大国。”材料中的“一条路”是指(  )
A.坚持“城市中心”
B.工农武装割据
C.坚持“持久战”
D.实行人民民主
解析: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井冈山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抗日战争中仍然坚持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故选B项。
答案:B
2.(2013·佛山顺德区测试)下列是某次会议与会各党派代表人数统计表,这次会议是(  )
政党
国民党
代表
共产党
民主
同盟
青年党
无党派
人士
合计
代表
人数
8
7
9
5
9
38
A.中国国民党“一大”
B.重庆政治协商会议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解析:据题干提供的信息有国共两党参与并有民主党派参加的会议是1945年夏在重庆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主要是为了解决抗战胜利后的国内和平问题。故选B项。
答案:B
红军长征的奇迹
从1934年10月16 日红军在江西渡过于都河,直至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中国工农红军从江西到陕北,历时两年整,行程上万里,其间经过无数次激烈的战斗。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路上行军一共368天,余下来的100天大多都在战争中度过。据美国著名记者斯诺统计:红军一共爬过了18条山脉,其中5条终年冰雪覆盖;渡过24条河流;经过12个省份;占领过62座城市;突破10个地方军阀组织的包围。此外还打败或躲过追击的中央军,平均每天行军71华里。一支大军及它的辎重要在一个地球上最险峻的地带保持这样的平均速度,可说近乎奇迹。
长征,它将成为人类历史上坚定无畏的丰碑,它永远是铭记着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精神的地球上的红飘带。

历史·必修1(人民版)
热点一 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比较  
(1)相同点:两者都是发生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日益加深的社会条件下,为使国家和民族从受奴役的地位摆脱出来而发起的爱国运动;两者都面临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将斗争矛头指向帝国主义扶植的代理人。
(2)不同点:
①从世界历史的角度看,由于两者所处的时代不同,辛亥革命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范畴,五四运动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②从革命的指导思想看,辛亥革命以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作为政治目标。五四运动促成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成为指导中国革命的正确思想。
③从革命领导阶级看,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不可能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五四运动是由先进的知识分子领导的,工人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显示了伟大的力量,他们强烈地反对帝国主义分赃的巴黎和会,反对军阀政府卖国。
④从发动群众的深度和广度来看,辛亥革命由于缺乏彻底的革命纲领,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发动了人民群众并依靠群众的力量,但没有提出彻底的土地纲领,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而五四运动的规模是空前的,遍及中国城乡。从卷入的阶层看,工、学、商,男女老幼都行动起来了,其规模之大,在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彻底性方面,是前所未有的。
⑤从革命的结果与前途看,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但革命果实最终被袁世凯窃夺,革命任务没有完成,旧民主主义革命以失败告终。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篇章,后来在中共领导下,最终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
◎例题分析:毛泽东指出:“五四运动的杰出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种“姿态”主要指(  )
A.先进阶级政党指导
B.社会主义革命
C.受十月革命的影响
D.具有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特点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五四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无产阶级在运动中表现出了斗争的坚决性和彻底性。
答案:D

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这集中体现在 (  )
A.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B.国民享有人身、言论、结社、迁移等自由
C.按照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
D.国民享有选举及被选举的权利
答案:A
2.下列关于五四运动评价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是一场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②是一场推动民主和科学进一步传播的文化运动 ③是一场反对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运动 ④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A.①      B.①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答案:B
热点二 辛亥革命与大革命的比较  
(1)相同点:两次革命从失败原因上来看是相同的:客观上都有帝国主义的干涉。辛亥革命中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大革命中,英、美帝国主义支持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中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主观上都由于革命领导者的软弱、妥协致使失败。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不敢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没有发动群众,把权力交给了封建军阀;大革命中,陈独秀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革命领导权,对蒋介石姑息,并压制工农运动,妥协退让。
(2)不同点:
①背景不同:辛亥革命发生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大革命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②领导阶级不同:辛亥革命是由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大革命是在国共统一战线的领导下进行的。
③革命成果不同: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大革命打垮了北洋军阀。
④群众基础不同:辛亥革命只依靠革命党人的力量;大革命中,工农运动蓬勃发展。
◎例题分析:国民革命与近代前期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相比,其新特点是(  )
①以国共合作为基础 ②采用武装斗争的形式 ③群众基础范围扩大 ④与国际工人运动相结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旧民主革命的比较,属于中等题。解题的关键是把握新旧民主革命的不同之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较具有以下特点:领导阶级不同;群众基础不同;所属革命范畴不同等。而这道题强调“新特点”,所以符合题意的有①③④,故正确答案为D。采用武装斗争的形式是新旧民主革命相同之处,故排除带有②的A、B、C项。
答案:D

1.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国现代化的闸门,使反动力量再也无法照旧统治下去了”,这主要指它(  )
A.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沉重打击了反动统治的依靠力量
C.动摇了封建制度的根基
D.进一步瓦解了自然经济
答案:A
2.从国民大革命(1924—1927年)失败的教训里,中共首先认识到(  )
A.夺取大城市的重要性
B.建立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性
C.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
D.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答案:C
热点三 理解井冈山革命道路的内容  
1.武装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建立人民军队的开始。中国共产党召开“八七会议”,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武装斗争最初以夺取城市为目标,以后逐渐转变方针,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在攻打中心城市受挫后,开始向农村转移,1927年10月,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探索出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2.土地革命:毛泽东在革命根据地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开展土地革命,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毛泽东还领导了根据地的经济建设,使农村经济有了发展。
3.政权建设:1930年10月—1931年秋,蒋介石对根据地发动三次“围剿”。毛泽东、朱德领导红军粉碎敌人三次“围剿”,根据地得到巩固和发展。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毛泽东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
◎例题分析: 美国一位历史学家说:“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地山区。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毛泽东这时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这位历史学家所说的“新的革命策略”是指(  )
A.武装反抗的策略
B.井冈山道路
C.建立抗日民主统一战线
D.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策略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相关内容,注意材料中的“逃进了华南山区,毛泽东、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等关键信息。A项在1927年的八七会议上做出,D项在1937年的洛川会议上做出,C项在1935年的瓦窑堡会议上做出,均不符合题干要求。毛泽东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而其指导思想就是“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所走道路即井冈山道路——“农村包围为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答案:B

1.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对当时中国革命的现实作用表现在(  )
A.保存并逐步发展壮大了革命力量
B.消除了一些人对革命前途的悲观情绪
C.挽回了王明“左”倾路线给革命造成的巨大损失
D.树立了走中国独特革命道路的光辉典范
答案:D
2.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能够开辟出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其主要依据是(  )
A.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教训
B.进攻长沙受到严重的挫折
C.中国国情和当时面临形势
D.井冈山具备有利地理环境
答案:C
热点四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阶段特征和基本线索  ①1919年5月至1927年7月
阶段特征: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与中国人民之间的矛盾。革命的中心任务是打倒列强和北洋军阀,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其突出特点是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基本线索: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共成立后,集中领导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在实践中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1924年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在革命统一战线旗帜下,进行国民大革命,基本上摧毁了北洋军阀势力,打击了帝国主义,但最终在国民党右派进攻下失败。
②1927年8月至1937年6月
阶段特征: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之间的矛盾。但随着日本加紧侵华,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抗日的民族战争提到首要地位。
基本线索:1927年,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政府,1928年形式上完成全国统一。1935年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和改订新约运动,取得一定成就。但是,内忧外患严重。
1927年8月至1936年,中共领导了反对国民党蒋介石统治的武装斗争。毛泽东军民开辟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而使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建立农村革命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1931年,在瑞金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国共对峙的局面正式形成。由于“左”倾错误和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失败,红军被迫长征,实行战略转移,长征途中召开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的标志,成为中国革命的转折点。
1936年的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国共内战基本停止,开始由对峙内战走向合作抗日。
美国罗斯福新政的成功和苏联斯大林模式下建设成就也影响着中国先进知识分子。
③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
阶段特征:在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日本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国共两党以党外合作为基础,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进行全民族抗战,最终中国人民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为世界的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
基本线索:日军分路深入中国领土,占领大量中国领土,国民政府组织淞沪、徐州、武汉、太原四大会战,给日军以沉重打击,但由于国民党推行片面抗战路线,正面战场总体是节节败退。中共召开洛川会议,制定人民战争路线,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开辟敌后战场,由此两个战场开始出现,八路军、新四军建立一系列抗日根据地,陕甘宁边区是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心和总后方。
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前夕,中国共产党召开“七大”,提出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大会规定了党的任务,确立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对于争取抗战最后胜利和战后中国的光明前途具有重要意义。
经过中国人民坚苦卓绝的努力和国际反法西斯阵营的支持,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取得伟大的胜利
④1945年8月至1949年4月。
阶段特征:在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之间的矛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为了建立在世界的统治地位,全力支持蒋介石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中国共产党为了人民利益,在种种和平努力无效的情况下,使用
人民解放战争的方式,夺取全国的胜利。经过三年多艰难曲折的解放战争,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基本线索:由于美将反动派需要时间进行战略部署,也由于国内外舆论的压力,蒋介石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三次电邀毛泽东和谈。1945年9月重庆谈判召开,双方签订《双十协定》,中共获得政治上的主动地位。
1946年6国民党发动全面进攻,全面内战爆发,人民解放军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方法,粉碎了敌人的全面和重点进攻。中共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发起土地改革运动,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可靠的人力物力保证。1947年6月,人民解放军挺进中原,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1949年4月,渡江战役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1949年初,中共召开七届二中全会,完成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为中国革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作了准备。
◎例题分析:下列是对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时期奋斗历程进行概括性的一组词语,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A.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
B.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日出东方
C.灯塔指引→日出东方→星火燎原→进京赶考→力挽狂澜
D.星火燎原→灯塔指引→日出东方→进京赶考→力挽狂澜
解析:考点:中共一大,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建立、成长、成熟发展的过程。“日出东方”属于五四运动和中共创建时期(1919—1923年);“星火燎原、力挽狂澜”属于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年);“灯塔指引”属于抗战时期(1937—1945年);“进京赶考”属于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
答案:A

1.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成熟的时期。这一时期政治上的成熟不包括(  )
A.实现国共第一次合作,国民革命蓬勃发展
B.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正确道路
C.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
D.根据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妥善处理国共两党关系
答案:A
2.“介石先生慧鉴:恩来诸同志回延安称述先生盛德,钦佩无余。先生领导全国民族进行空前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凡我国人无不崇仰。……此物此志,知先生必有同心也。敬祝健康!并致民族革命之礼!毛泽东谨启。民国二十七年九月二十九日。”根据材料判断,这封信写于 (  )
A.北伐战争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重庆谈判后
答案:C

历史·必修1(人民版)
二 辛 亥 革 命

一、选择题
1.从下列近代中国人根据当时形势创作的宣传漫画中,我们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有(  )
①武昌起义后各地纷纷响应 ②革命隐藏着失败的危机
③革命派大力弘扬民主 ④民主政治得以实现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 D.③④
解析:图一表明武昌起义后各地纷纷响应,图二表明共和成孤岛,革命隐藏着巨大的危机;图片不能体现③;④的说法本身不对。
答案:C
2.有人评论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时说:“革命之举,必假借于暴民乱人之力,天下岂有与暴民乱人共事而能完成者乎?终亦必亡,不过举身家国同毙耳。”这段话的意思是(  )
A.清朝统治最终必然灭亡
B.必须发动群众参加革命
C.革命只会导致国家衰亡
D.必须用暴力推翻清政府
解析:由材料中的“暴民乱人”、“终亦必亡”等信息可知,材料对辛亥革命持否定态度,并认为革命必然导致亡国,C项正确;A项曲解了材料中“亡”的含义;B项理解不符合材料中“暴民乱人”的称呼;辛亥革命采用的就是暴力革命的方式,D项理解错误。答案C。
答案:C
3.(2014·天津六校联考)国旗是国家的象征,国旗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从图一(大清帝国龙旗)到图二(中华民国五色旗)的变化反映了(  )
注:龙旗含义:龙是至尊无上的神圣之物,象征皇帝,按照五行之说,中央属土,土为黄色,亦为满清之色。
五色旗含义:红、黄、蓝、白、黑五色象征汉、蒙、满、回、藏五个民族共和。
①封建制度的结束 ②共和观念的深入 ③民主平等的趋势 ④民族团结的加强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考点:辛亥革命的意义。中华民国是资产阶级共和国,但社会性质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①说法是错误的;五族共和,②正确;由民族歧视到五族共和,③④正确,故选A项。
答案:A
4.“各班会党日昌明,……男子共和争促进”。该情形出现于(  )
A.辛亥革命时期
B.义和团运动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解析:由“男子共和争促进”可知是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答案:A
5.19世纪晚期一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以作乱为自振之机。”文中的守旧党、中立党和维新党分别是指 (  )
A.顽固派、洋务派和维新派
B.洋务派、维新派和抗战派
C.顽固派、维新派和革命派
D.维新派、革命派和激进派
解析:此题考查顽固派、维新派和革命派三个派别的特点,注意时间是甲午战争以后。根据各派的特点可知选C项。
答案:C
6.三民主义的各项主张中,含有较充分的富民思想,主要表现在(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主主义 D.民生主义
解析:此题考查三民主义的概念,民生主义主张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现耕者有其田。
答案:D
7.(2014·肇庆检测)下表是1912—1915年外资在华创办工厂数量变化表。影响变化的因素不包括(  )
年份
1912
1913
1914
1915
工厂数(家)
46
46
12
2
A.实业救国开始兴起
B.“一战”的爆发
C.国货运动的推动
D.反帝爱国斗争的影响
解析:从题中首先看时间是1912——1915年,可知A项不属于导致这时期变化的原因,因为实业救国思潮开始兴起于19世纪90年代。
答案:A
8.(2014·天津六校联考)清末以来,美国形象在中国教科书中所发生的变化和教科书对美国历史的解释,反映了近百年中国的美国研究及中国人认识美国的历程,以下哪一项反映的是民国初年中国人心中的美国形象(  )
A.火车时代,“乘风而行” B.战略盟友,民主国家
C.纸老虎,一天天坏下去 D.政治典范,民权楷模
解析:中华民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按美国的三权分立原则建立起来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故D项正确;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已完成,而火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A项排除;B项“战略盟友”说法错误;C项是指以蒋为首的国民政府,排除。
答案:D
9.(2014·广州调研)胡适在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指出:(它)变换了全国的空气,解除了一个不能为善而可以为恶的最上层高压势力,然后才能有各种革命的新种子在那个解放的空气里生根发芽。该事件应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解析:考点是辛亥革命的意义,从“变换了全国的空气,解除了……最上层高压势力,各种革命的新种子……生根发芽”可知是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统治,促进了思想解放。
答案:D
10.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  )
A.推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B.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C.给予了人民充分民主和自由权利
D.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解析: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被辛亥革命给推翻了,很明显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巨大变化。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11. 学习历史不仅要掌握史实,更要学会解释史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初年,全国报纸总数高达500余家,不少报纸以“民主”“民权”“民国”“国民”命名;全国报纸发行总数达4200万份,“读报者虽限于少数人,但报纸发表之意见,有公众的或私人议论,几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传”。
材料二 民国三年,戴季陶遇见一个老农,因戴氏身着日本服装,老农遂问其国籍。戴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戴氏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你将如何评价辛亥革命?
(2)依据材料二,你将如何评价辛亥革命?
(3)综合两则材料,你又将如何评价辛亥革命?为什么?
(4)你认为在解释历史时应该注意什么?
解析:本题主要要考查了学生对辛亥革命的评价,前两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第三问考查学生全面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答案:(1)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大大提高了国民参政、议政意识,等等。
(2)辛亥革命传播民主思想的范围十分有限,没有改变当时中国,尤其是农村的现状,等等。
(3)从横向讲,辛亥革命对城市和乡村的影响是不平衡的(材料一中的报纸主要在城市发行,材料二中的老农生活在农村);从纵向看,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需要有个过程,辛亥革命只是个开端。(4)证据要全面;孤证不立;不要武断下结论。(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在武昌起义后不久的《〈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中说:黄花岗起义之后,“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
材料二  时隔十四年之后,孙中山却在国事遗嘱中说:“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继续努力……”
请回答:
(1)孙中山为什么在武昌起义后不久说“大革命以成”,而在后来却说“革命尚未成功”呢? 请简要发表一下你的看法。
(2)思考:如果“同志仍须努力”,那么,他们应该怎样努力呢?提出你认为可行的建议。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的结局的理解,对第(1)问结合辛亥革命后中国历史状况进行分析;对第(2)问,从改变辛亥革命的局限性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1)在武昌起义后不久说“大革命以成”主要是因为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独立,清政府土崩瓦解,资产阶级革命派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后来说“革命尚未成功”主要是因为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未能改变我国当时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2)建议:广泛发动人民群众;采取更灵活的革命策略等。

1.(2013·惠州模拟)一部反映辛亥革命的电影,下列出现的场景,你认为哪一个不符合史实?(  )
A.大部分农村在丈量田亩,实施“平均地权”纲领
B.袁世凯与帝国主义国家代表“亲切地”交谈着
C.一位革命党人在街头演讲,大声疾呼民主共和
D.外国军舰在长江耀武扬威,向革命党施压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的理解能力。孙中山提出的民生主义由于环境不具备,并没有在农村真正推行,A项不符合史实。
答案:A
2.“一切传统均不再神圣。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唯物主义、实验主义……以及最新的布尔什维克主义,均找到支持者。”上述情景出现于(  )
A.戊戌变法时期
B.清末新政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解析:新文化运动较为彻底地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一切传统均不再神圣”;同时宣传了西方的民主和科学,因此新文化运动时期西方的各种学说得到迅速传播,一部分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即“布尔什维克主义找到支持者”。
答案:D
漫画:袁世凯骑木马
说明:1911年,张聿光在上海的《民立画报》上发表了一幅漫画,画中的袁世凯身穿清朝的官服,骑在一只儿童游乐用的木马上摇来摇去。此画的政治寓意较为深刻。一方面,袁世凯是典型的两面派,既借助清王朝的势力向革命军讨价还价,又借助革命军的力量向清王朝施压,最后成功地窃取了国家大权。另一方面,在木马上晃来晃去的袁世凯似乎给人一种奋勇前进的印象,其实是固步自封、原地不动。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