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5-19 17:36:25

文档简介

高一历史试题答案
1——5: CBBCD 6——10: DAABA 11——15:DCBBD
16——20:CBBAC 21——25:BBBDD 26——30:CBDAA
31【答案】(16分)
(1)生存价值取向:东西方贸易路线受阻,而海洋文化的开放性决定了必须寻找新航路。
经济价值取向: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对资本和金银财富的需求。
人文价值取向:文艺复兴运动所提倡的人文主义鼓励人们敢于冒险,实现个人价值。(6分)
(2)不同∶材料二主要强调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后对当地土著的进步影响。
材料三认为殖民者给美洲带来了巨大的灾难。(4分)
史料价值:材料三更具史料价值。(2分)
理由:材料二是影视作品,存在虚构和夸大。《1492征服天堂》拍摄于1992年,当时正值哥伦布发现美洲500周年纪念,作为西方世界的导演有意夸大了哥伦布的伟人特质。
材料三的作者卡萨斯是曾参加哥伦布第三次探险的人,是该事件的亲历者,他的著述属于一手史料,较为可信。(4分)
32【答案】(10分)
评分标准:
明确观点(2分) 明确指出将新增一课放入第几单元第几课。(若没有阐述理由,则不得评分)
运用材料和知识(4分) 充分利用材料中的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有效。
理由阐述(4分) ①从时间、内容和历史联系三方面予以阐述。 ②观点正确,论述有据,分析合理,条理清晰。
示例一
作为第一单元第2课。
从历史分期年代上看,“古代非洲和美洲”都属于世界古代史的分期范畴。
从新增一课的内容上看,主要讲述了非洲历史上出现的一系列早期国家,美洲的印第安人创造的古代玛雅和印加文明,都是人类文明中独具特色的组成部分。在美洲大陆被“发现”之前,印第安文明独立发展并达到较高程度。
从历史联系上看,第一单元第1课的主题之一是人类文明的产生和早期发展的多元特点,但第1课主要讲述公元前3500年一公元前6世纪四大古国古巴比伦、古埃及、古代印度和古代希腊的文明产生和特点。把“古代非洲和美洲”安排在第2课中,既可以从时间上承接上一课,还可以进一步强调人类文明产生的多元特点,同时也有利于揭示人类早期文明的共同特点以及影响文明间差异的主要因素。
因此,从时间、内容和历史联系来看,把新增的“古代非洲和美洲”作为第一单元第2课比较适合。
示例二
将“古代非洲和美洲”放入第二单元第3课。
初稿的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叙述了5—15世纪的历史,空间范围涉及欧洲和亚洲,每一课具体介绍了西欧、俄罗斯、阿拉伯帝国、印度、日本等不同国家的历史发展情况。新增的“古代非洲和美洲”的时间段是4—16世纪,与第二单元的历史时段基本吻合。内容介绍的是非洲、美洲地区历史发展的基本状况,也符合第二单元的内容。将“古代非洲和美洲”放入第二单元第3课,整个第二单元就可以从欧洲、亚洲、非洲、美洲等区域,更全面地呈现中古时期的世界历史,体现出各地区、各民族、各国家对人类历史发展都作出了独特贡献,也更能体现单元的主题。所以,将“古代非洲和美洲”放入第二单元第3课较为恰当。
示例三
作为第三单元第1课。
从时间上看,“古代非洲和美洲”的时间段是4—16世纪,与自15世纪开始的“走向整体的世界”相衔接,自然顺畅。
从内容上看,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主要内容是新航路的开辟及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这两个主要内容都离不开非洲和美洲,特别是美洲。非洲己被纳入世界贸易循环,美洲农业的兴盛,城市和交通建设,以及具有其他大陆没有的马铃薯、玉米、番茄等,都可以被视为世界开始连成整体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条件。
从历史联系上看,欧洲航海探险家在寻找新大陆的过程中,多次抵达非洲,深入非洲内地,展开殖民活动和贸易,这就为发现美洲后形成的三角贸易圈奠定了基础。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和其他航路的开辟,进一步把欧洲与非洲、美洲、亚洲和大洋洲连成一体。在此基础上,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总之,把“古代非洲和美洲”一课作为“走向整体的世界”的背景,放在第三单元第1课是适合的。
33【答案】(14分)
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示例:
西方人眼中的世界
西方人眼中的世界范围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扩大。(1分)
公元1年,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交通和技术条件落后,大范围的区域联系很难实现。因而,此时期西方人眼中的世界范围主要局限于欧洲、北非、西亚、南亚、东南亚等区域。对海洋的认知更为有限,局限于已认知大陆的近海区域。(3分)
公元1500年,伴随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大范围的区域联系得以实现。因而,此时期西方人眼中的世界范围扩展到旧大陆的更广阔区域,同时发现美洲新大陆,但对于亚洲、非洲、美洲广大内陆的认知有限,主要局限于沿海地区。对于大洋的认知范围也在扩展,但是范围有限,局限于大西洋中北部海域和印度洋北部海域。(3分)
公元1800年,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快速发展,世界市场不断扩大,交通和技术条件改善,推动了更大范围的区域联系实现。因而,此时期西方人眼中的世界范围继续扩展到各大洋和大洲广大内陆地区,但自然环境较为复杂恶劣的极地、非洲和澳洲腹地等区域尚未被认知。(3分)
另一方面,由于在世界近代发展的过程中欧洲长期占主导地位,同时受主观情感的影响,因而在西方人眼中的世界空间中,欧洲一直处于中心位置。(2分)
总之,西方人眼中的世界空间范围的不断扩大是社会生产力不断向前发展推动的结果,符合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2分)2022一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2.用2B铅笔把选择题答案涂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的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当人类社会彻底脱离了丛林法则和弱肉强食的兽性,真正意义上的文明才产生。
由此可知,为真正意义上人类文明产生提供前提的是
A.高度发展的采集业
B.狩猎工具的改进
C.农耕和畜牧的产生
D.生产领域的社会分工
2.古代埃及、印度、希腊、中国等人类文明基本上都是独立发展。这主要是因为
A.政治动荡限制文明交流
B.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
C.历史发展阶段的不同
D.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
3.综合下图所示信息,最适合探究的主题应是
时间:吠陀时代(约公元前15世纪至公元前7世纪)
特点:等级森严;带有强烈的神权色彩
相关谚语:“贵族永远是贵族,永远享受特权,贱民永远是贱民,永远活
在最底层”“法官的儿子永远是法官,小偷的儿子永远是小偷”
A.古代西亚的法治文明
B.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C.古代美洲的宗教神学
D.古代日本的幕府统治
4.亚历山大东征时,沿途兴建了许多希腊式的新城。为了扩大帝国统治的社会基础,
亚历山大竭力推行马其顿人与东方人融合的政策,倡导马其顿人与东方女子结婚。
随着东征,巴比伦的天文学和数学知识也传入了希腊。上述材料说明亚历山大东

高一历史试题第1页共8页
A.是一次掠夺性战争
B.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
C.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D.希腊文化渗透到各个阶层
5.有学者认为,无论如何,中世纪的西欧都不是一个沉睡的、可怕的时代,而是一个充
满变化的时代。以下中世纪西欧的历史现象不能论证该观点的是
A.国王权力的不断加强
B.众多城市的纷纷兴起
C.英国“模范议会”出现
D.大庄园制经济的存在
6.1296年,教皇卜尼法斯八世发布救令,宣布没有教皇许可,国王既不得向教士征税,
教士也不得向国王交税,违者开除教籍。法国国王腓力四世接到这项敕令后立即
采取对策,宣布未经国王允许,其臣民不得将金银、货币、武器、马匹输出国外。材
料旨在说明中世纪西欧
A.人文主义广泛传播
B.宗教改革成效显著
C.神学束缚,禁锢人性
D.教俗二元、相互竞争
7.为快速传递商业信息、记录账簿等,腓尼基人在当时已使用音符的基础上,进一步
创造出一套拼音符号(腓尼基文字),成为书写的有力工具。可见,腓尼基字母的创

A.体现了文明的传承与创新
B.使人类建立起全球性联系
C.是亚非欧文明传播的工具
D.反映出各国文字已经成熟
8.据史料记载:美洲拥有其他大陆没有的特殊农作物,如马铃薯、玉米、花生、番茄等。
手工业有陶器、武器制造和农业工具加工。贸易物品包括棉布、蜂蜜、奴隶等。由
此可知,与古代非洲文明相比古代美洲
A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独立性
B.对外贸易扮演了重要角色
C.文化发展具有多样性
D.因自然环境阻碍了经济发展
9.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全球通史》中,将公元1500年作为世界历史的转
折点。以下哪一史实可以作为这种历史分期的依据
A.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B.新航路的开辟
C.圈地运动的发生
D.宗教改革的发端
10.下表中的现象可用于研究
15世纪早期1公斤胡椒的价值变化(单位:克白银)
印度产地
亚历山大里亚
威尼斯
欧洲消费国
1-2
10-14
14-18
20-30
A.新航路开辟的背景
B.价格革命的影响
C.工业革命的必要性
D.世界市场的形成
高一历史试题
第2页共8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