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62张PPT。教师用书独具演示●课标解读
1.结合典型环境事件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2.搜集最新事实材料,分析说明环境问题对人类的危害。
3.通过新闻、网络查阅总结出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演示结束环境问题的概念及分类 人类活动 其他生物 原生 火山喷发 地震破坏 结构和功能 次生 水体 噪声 资源 生态环境质量恶化 荒漠化 草原退化 生物多样性减少 1.下列环境问题哪些属于原生环境问题,哪些属于次生环境问题?并说出你的判断理由。
①火山喷发造成的大气污染 ②不适当的农业灌溉引起的土地退化 ③地震破坏引起的水体污染 ④森林的乱砍滥伐、草原的过度放牧造成的荒漠化 ⑤捕杀动物造成动物种群减少
【提示】 ①③属于原生环境问题,主要是由自然力引起的;②④⑤属于次生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与危害 经济 环境 资源 三废 高速增长 科学技术 生态平衡 可持续发展 2.环境问题的实质是什么?
【提示】 环境问题是伴随着人口、资源和发展问题而出现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从本质上讲,环境问题就是资源问题、发展问题。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温室效应 欧洲 我国南方 水生生物 建筑物 氟氯烃 生物多样性减少 土地荒漠化 突发性 污染范围大 核泄漏 川东油田 3.全球变暖主要是由哪些人类活动造成的?全球变暖是如何引起海平面上升的?
【提示】 全球变暖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向大气中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二是毁林,尤其是大面积热带雨林的破坏。全球变暖导致两极地区的部分冰川融化,加上海水受热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危害 【问题导思】
1.工业生产和人口增长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 一是过度索取自然资源,使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受到干扰和破坏;二是过量排放废弃物,使环境污染加剧。
2.环境污染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 人口增加,生产规模和消费规模扩大,生产和消费中排放的废弃物不断增多。3.除了工业生产和人口增长等原因的影响外,环境问题的产生还有哪些原因?
【提示】 科学技术的负面影响。
4.环境问题产生的危害表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 威胁生态平衡;危害人类健康;直接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1.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该尾矿矿渣库对环境的潜在危害,并说明为防止这种危害应采取的措施。
【思路点拨】 以四川盆地西北部边缘的涪江为背景,结合图文资料,分析矿产开发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
【解析】 由于尾矿矿渣库在江河上游地势较高的山坡上,本区夏季降水较多易发洪水和泥石流、滑坡等,一旦含有硫酸和铅的尾矿矿渣冲入江中会造成水污染危及用水安全。所以必须加固尾矿矿渣库、兴修行洪通道,防止矿渣对江水造成污染。【答案】 潜在危害:该尾矿矿渣库位于江河上游地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易发洪水、泥石流、滑坡等,若将山坡上的尾矿矿渣冲入江中,(其中硫酸、铅等)会对江水造成污染,危及沿岸用水安全。
措施:加固尾矿矿渣库;兴修必要的行洪通道,防止洪水等将矿渣冲入江中。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问题导思】
1.全球气候变暖给在全球享有盛誉的法国葡萄酒产业带来了哪些影响?
【提示】 全球变暖改变了局部地区的气候条件,降水量增加会导致病菌和虫害蔓延;高纬度地区因为气温的升高,原来不适宜种植葡萄的地区种植条件发生了改变;气候变暖使葡萄的生长期缩短,营养成分蓄积量减少,品质下降。2.我国酸雨污染每年造成超过1100亿元的损失,试分析酸雨产生的原因和危害是什么?
【提示】 酸雨产生的原因是:①人类在生产、生活中排放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②降水较多。
危害主要有: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森林和农作物生长,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危害人体健康。
3.为什么现在得皮肤癌、白内障等疾病的人增多?
【提示】 由于工业发展,人类大量使用氯氟烃等消耗臭氧层的物质,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线增加,给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4.亚马孙平原森林资源的破坏带来的危害有哪些?
【提示】 大规模毁林开垦不仅破坏区域自然景观,还会带来生态系统失衡、环境质量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等一系列问题。2.大面积的生态破坏(1)A地区沙漠化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近年来导致A周边地区沙尘暴常有发生的气候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A周边地区沙尘暴现象的出现应采取哪些治理措施?
(4)B地区酸雨现象严重,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治理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中部分河流水质严重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思路点拨】 由图可知内蒙古地区(A)土地沙漠化严重,西南地区(B)酸雨严重,三大河流水质严重下降,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解析】 从图中可看出,A地区为我国内蒙古地区,由于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加上人类的不合理开垦及过度放牧,致使土地沙化现象严重;而且在风力的作用下易产生沙尘暴现象。B地区有色金属资源丰富,工业排放的废气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硫;且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沛,易产生酸雨。从图中可以看出,长江、黄河、珠江部分河段水质较差,其原因是流域内工农业发达,废水排放量大。【答案】 (1)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 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垦殖,过度樵采,使植被遭到严重破坏
(2)降水少,春季风力强
(3)退耕还牧,植树种草。
(4)该区有色金属冶炼业发达,排放的废气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硫,且降水较丰沛易形成酸雨 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或进行回收利用
(5)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大量排入河流 [图表展示]
教材第9页图1-6 2001年我国降水pH等值线[解图精要]
1.由图中图例可知我国酸雨主要分布在四川、重庆、湖南、湖北、江西等南方省(市)。
2.由图中可知四川盆地酸雨危害严重。
3.我国北方地区重工业比较集中、酸雨反而不如南方严重。[图表应用]
我国四川盆地酸雨危害严重的原因不包括( )
A.盆地地形 B.降水多
C.有色金属冶炼 D.能源以石油为主
【解析】 我国四川盆地空气湿度大、降水多;盆地地形,污染物不易扩散;有色金属工业发达,排放的酸性气体较多;燃煤量较大。
【答案】 D教材第9页活动
【答案】 1.酸雨对环境造成多方面的影响:①使土壤酸化,土壤肥力降低,导致农作物减产;②腐蚀树叶,影响森林生长,林木成片死亡;③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④腐蚀建筑物;⑤危害人体健康。
2.由于人类大量燃烧矿物燃料释放大量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导致酸雨的产生,因此世界酸雨分布区往往分布在人口稠密、工业发达的地区,世界三大酸雨区主要集中在欧洲、北美洲和我国南方。(2013·宁波检测)据专家预测,因全球气候变暖世界海平面到2100年将升高40~50厘米。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海陆过渡地带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海平面上升40~50厘米对该地带的影响有( )
①加剧农田土壤次生盐渍化 ②滩涂面积减少 ③淹没部分耕地 ④有利于港口基础设施建设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有( )
①臭氧层破坏 ②森林被大量砍伐 ③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 ④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解析】 第1题,根据题目条件,海平面若升高40~50厘米,则据图分析,农田地下水位会上升,加上海水盐度高,会加剧土壤次生盐渍化,同时由于海平面上升,滩涂面积会减少。从图上看,海平面上升40~50厘米不会淹没农田,但对港口基础设施的影响较大。第2题,全球变暖主要是人为原因造成的,CO2增多是最重要的原因,导致CO2增多的主要原因是:一方面人类目前使用的主要能源是化石燃料和生物能燃料,燃烧时排放出大量的CO2,另一方面,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导致吸收、固定CO2的能力减弱。
【答案】 1.A 2.B3.某沿海地区工业化、城镇化过程快速推进,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根据所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3)题。(1)1998年以后,该地区酸雨出现频率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1998年以后,该地区赤潮发生次数明显增多,其主要原因有________(填正确项字母)。
A.潮汐与洋流作用加剧
B.海水养殖业发展迅速
C.热带气旋活动频繁
D.生活污水排放量增多
E.工业废水大量排放
(3)简述该地区发展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解析】 第(1)题,由图示曲线的变化趋势,可读出酸雨出现的频率总体趋势是上升的,但有波动。第(2)题,赤潮是由于水中N、P等营养元素过多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藻类过度繁殖,导致水体质量下降,过多的N、P元素主要来自于污水排放和养殖业投放过多的饲料、肥料。第(3)题,结合甲、乙两图可知,该地区主要表现为大气污染和水体污染。【答案】 (1)酸雨出现的频率较高,总体趋势上升,但有波动
(2)BDE
(3)问题:①大气污染或酸雨;②水污染。
原因:①工业生产造成的污染(或人类生产活动);②生活污水污染(或人类生活活动);③农业活动污染(或农药、化肥过量使用)。4.读我国轮廓图,回答下列问题。(1)以甲为代表的所示的地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造成这一生态环境问题的自然原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人为原因主要有____________。
(2)丙所在的地形区是________,这个地形区中的大城市由于空气污染而形成的环境问题主要是________。形成这一环境问题的气候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当地能源结构的特点是____________。(3)乙为低山丘陵地区,由于气候多雨,加之人类______________等不合理的活动使这一地区容易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
(4)图中1~8城市生活与生产面临的最大环境资源问题是__________,其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解析】 从我国主要环境问题的分布来看,甲代表的地区应是土地荒漠化严重地区,原因是这些地区地处内陆地区,降水少,植被稀疏,人为破坏严重。丙位于四川盆地,环境问题主要是因为燃烧煤等矿物燃料排放大量SO2而形成的酸雨污染。乙地区是江南丘陵地区,主要出现水土流失问题。1~8城市集中在华北地区,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水资源短缺。【答案】 (1)土地荒漠化 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烈、地表植被稀疏 过度放牧、过度开垦
(2)四川盆地 酸雨污染 湿润多雨 以燃煤为主
(3)不合理耕作、过度砍伐森林 水土流失
(4)淡水资源短缺 位于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地区,降水偏少,且春季多大风,蒸发量大,河流径流量小 课时作业(二)
一、选择题
1.下列问题不属于环境问题的是( )
A.我国北方土地荒漠化扩大
B.热带雨林锐减
C.城市化进程加快
D.噪声污染
【解析】 土地荒漠化、热带雨林锐减、噪声污染的产生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破坏和环境质量变化,属于环境问题。
【答案】 C
2.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原生环境问题的是( )
A.河北的农作物遭受寒潮的袭击
B.臭氧层出现空洞,从而危害人体健康
C.我国因水旱灾害每年损失巨大
D.某年春夏之交我国北方不少地区出现蝗虫灾害,农作物因此而减产
【解析】 A、C、D三项涉及的环境问题都是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属原生环境问题。B项臭氧层出现空洞是人们生产、生活中大量使用冰箱、空调释放氟氯烃化合物破坏臭氧层造成的。臭氧层遭破坏使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影响人体健康,属于次生环境问题。
【答案】 B
读“世界部分地区环境问题分布图”,完成3~5题。
3.图中①②③④⑤反映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
A.酸雨问题、沙漠化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海域污染问题
B.沙漠化问题、酸雨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海域污染问题
C.酸雨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沙漠化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海域污染问题
D.沙漠化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酸雨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海域污染问题
4.下列污染物与图中②环境问题无关的是( )
A.工业排放废气 B.家庭炉灶排放废气
C.汽车排放废气 D.建筑工地扬尘
5.图中土地沙漠化面积日益扩大的自然原因是( )
A.滥伐林木,植被遭到破坏
B.过度放牧,草原退化
C.沙漠边缘区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
D.降水强度大,侵蚀作用强烈
【解析】 从图中可看出:①分布在回归线附近和内陆地区,特别是撒哈拉沙漠和中亚沙漠区,是沙漠化问题;②在西欧发达国家最多,很可能是酸雨问题;③分布在非洲的原始林区和亚洲的横断山区,是原始森林破坏问题;④在中国的黄土高原、云贵高原一带较多,可能是水土流失问题;⑤分布在沿岸海域,应是海域污染问题。西欧的酸雨主要是人类活动排放的废气造成的。土地沙漠化的自然原因是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
【答案】 3.B 4.D 5.C
(2013·包头检测)下面甲图为某地区地形图,乙图为该地区人口密度分布情况图。读图,回答6~7题。
甲 乙
6.该地区长城以南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
A.凌汛 B.水土流失
C.森林面积减少 D.泥石流频发
【解析】 该区域长城以南为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
【答案】 B
7.结合甲、乙两图分析造成该环境问题的人为原因是( )
A.人口密度超过地区承载力
B.A地区的人口密度高于B地区
C.人口密度在北部最合理
D.本区人口合理承载力较大
【解析】 人为原因主要是人口稠密,过度开垦,超过了该地的承载力。
【答案】 A
(2013·杭州质检)一支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国际研究团对北极气候进行了评估,发现随着气温持续升高,北极地区可以用来反射阳光的白色积雪不断加速消融,从而导致北极熊数量日趋减少。结合所学知识,完成8~10题。
8.材料中所述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酸雨
C.全球变暖 D.臭氧层空洞
【解析】 根据材料中提到北极地区气温持续升高可知,该环境问题为全球气候变暖。
【答案】 C
9.材料中所述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火山喷发
B.地壳的抬升
C.人类活动释放的温室气体
D.气候冷暖干湿变化
【解析】 全球气候变暖,原因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最主要的因素是人类活动释放的温室气体。
【答案】 C
10.下列现象中,与该环境问题有关的是( )
①天山博格达峰雪线下降 ②东海出现南海的鱼种 ③华北地区树枝提前抽芽 ④灾害性天气出现频繁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全球气候变暖会使高山冰川融化,从而使天山博格达峰雪线升高而不是降低,会使东海的水温升高而出现南海的鱼种,会使华北地区的温度升高而导致树木的生长期提前,还会导致洪涝、干旱等灾害的次数增加。
【答案】 A
二、综合题
11.读我国主要环境问题示意图及有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气象专家分析说,2000年我国华北地区出现的扬沙天气与1999年以来北方地区普遍干旱、降水减少和土壤表层松化有明显关系。
(1)图中表示发生在我国的比较严重或发展比较快的三种环境问题。请按序号填出各图例代表的环境问题: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2)近年我国北方地区沙尘暴灾害频发,生态环境趋向恶劣,主要是自然环境中的________要素发生了变化,进而导致陆地环境中的________表层松化,导致扬尘起沙。此外,人类对陆地环境中________要素的直接破坏,也扩大了沙尘暴的范围和危害。
(3)缓解环境问题③可采取的措施有(双选)( )
A.随着中、西部地区的开发建设,我国能源消费将用水能和天然气取代煤炭
B.减少人均能源消费量
C.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科技产业,发展低污染或无污染的产业
D.提高利用清洁能源的技术水平
【解析】 本题要求理解我国主要环境问题的地区分布、沙尘暴频发的原因和缓解酸雨危害应采取的措施。
【答案】 (1)土地荒漠化 水土流失 酸雨
(2)气候 土壤 生物(植被)
(3)CD
12.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A、B、C三地出现严重的酸雨污染,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大气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等酸性气体,其污染源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A、B地区酸雨严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欧瑞典、挪威等国家降酸雨,经研究所降酸雨与A地区有关,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境内的C地,酸雨污染比重工业集中的东北地区更严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地区目前面临的最为严重的环境问题:土地__________。人为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自然原因是炎热干燥的__________风加速了环境恶化,使________沙漠日益向南扩展。
【解析】 第(1)题,酸雨污染的污染源主要是工业生产,家庭生活燃烧矿物燃料所产生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第(2)题,A、B地区由于工业和人口的密集,大量燃烧煤和石油,酸雨严重;西南风从北美东北部地区带来的废气加剧了北欧地区的酸雨严重程度;第(3)题,从地形、天气方面阐述四川盆地酸雨严重的原因。第(4)题,撒哈拉沙漠形成包括人为原因和自然原因。
【答案】 (1)硫氧化物 氮氧化物 工矿企业、家庭炉灶、汽车等燃烧煤、石油等化石燃料产生的废气
(2)工业集中、人口集中、大量燃烧煤和石油 西南风的影响
(3)西南四川盆地地形闭塞,空气不易流动,多云雾,降水量大,容易形成酸雨
(4)沙漠化 过度放牧 滥垦草原 东北信 撒哈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