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5张PPT。教师用书独具演示演示结束环境保护的国际行动 全球 相似性 普遍性 跨国 跨地区 全球 具体 不确定性 世界气候研究 国际地球生物圈 全球环境变化的人类因素 节约资源 环境污染 为什么里约热内卢会议确立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要求发达国家提供“新的和额外的资金”治理环境污染和改善全球环境?
【提示】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都共同拥有一个家园——地球,有责任共同保护地球环境,但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起步晚,经济落后,而发达国家工业化起步早,经济发达。不论历史上还是现在,发达国家造成的环境问题大,所以发达国家在全球环境改善和治理环境污染方面理应承担更多的责任。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节能 节水 可再生 避免或减少 保护生态 硬件设施 公众参与 建筑 垃圾分类 节水节能 联席会议 持续性 环境保护需国际行动的原因及国际行动 【问题导思】
材料 《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5.2%,而对发展中国家暂时不做减排要求;发达国家帮助发展中国家每分解一吨标准二氧化碳,就可多排放一吨相应气体,即获得一吨排放权。2008年中国某公司与丹麦签署二氧化碳减排贸易协议,丹麦将向中国购买63万吨二氧化碳减排指标。1.材料反映出国际环境保护合作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提示】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合作并进行二氧化碳排放权交易的制度对抑制全球气候变暖的意义是什么?
【提示】 促进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让环保技术;控制二氧化碳排放总量。3.结合材料,说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环境保护国际合作的主要途径。
【提示】 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禁止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污染;加强国际协商对话,签署共同行动协议。(1)全球环境基金关注的领域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
(2)上述环境问题属于在性质上有普遍性和共同性,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属于跨国、跨地区乃至涉及全球性的是___________。
(3)此类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球____________,其中最重要的是加强____________方面的国际合作。
【思路点拨】 由图中内容可知全球环境关注的领域有哪些,再回答其他问题。【解析】 第(1)题,注意从图中提取信息。第(2)题,将图中涉及的4种问题进行局部、全球尺度的划分。属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是生物多样性减少、气候变暖、臭氧消耗。第(3)题,跨区域全球性污染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球共同行动起来,进行国际合作尤其是在环境管理方面。
【答案】 (1)生物多样性 气候变化 国际水域 臭氧的消耗
(2)生物多样性减少,气候变化,臭氧的消耗 国际水域
(3)共同行动 环境管理环境保护的公众参与 【问题导思】
材料一 在2012年3月召开的“两会”期间,网民关注的十大热点中,环境污染问题再次入选,说明环境污染已成为公众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材料二 从“要我环保”到“我要环保”、从“水养鱼”到“鱼养水”,中国政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台了一系列的行政法规和环保法律,缔结并加入了国际公约30余项,我国环境保护资金投入逐年增加,有效促进了环境保护工作。1.根据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从“要我环保”到“我要环保”,从“水养鱼”到“鱼养水”的认识。
【提示】 观念的转变标志着人类重新审视调整与大自然的关系,是一种正确的生态价值观,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2.我国政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做了哪些工作?
【提示】 ①出台了行政法规、环保法律,缔结国际公约,体现了依法治理环境和保护资源的原则。②通过投资治理生态环境,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又提高了经济效益。
3.作为中学生,为实现生态和环境的良性发展,应该做些什么?
【提示】 树立环保意识,参与环保行动,节约资源,适度消费,乘坐公交出行,积极参加植树活动等。保护环境,是为了更好地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公众参与又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1.行为准则2.个别行为举例(1)两则材料反映的共同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分析木炭火烤黄了绿化树的叶子带来的环境问题。
(3)公众参与环保的基本态度应该是______________。
(4)作为一名现代中学生,我们在参与环保的活动中,应抵制哪些不良行为?(答4条以上)
【思路点拨】 由材料所反映的环境问题,回答个人在环境保护中的态度和行为即可。【解析】 第(1)题,两则材料均反映了当前环保行动阻力重重,公众参与意识淡薄的现象。第(2)题,木炭本身就意味着森林被砍伐,而木炭火又烤黄了绿化树的叶子,更说明它使森林遭到破坏,降低了森林的环境效益。因此从森林的环境效益的对立面来回答即可。第(3)题,公众参与最基本的态度是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第(4)题,注意本题中强调的是“抵制”“不良行为”,因而应从自身可能具有的不良行为来回答。【答案】 (1)我国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意识淡薄,环保工作任重道远
(2)城市绿化遭到严重破坏,降低了森林的环境效益,其吸烟滞尘、净化空气、减弱噪音、美化环境、调节气候的作用减弱,导致城市环境出现严重问题。
(3)爱护环境、保护环境
(4)①随地吐痰,随意向周围环境投放废弃物;②使用一次性商品;③浪费水、电、纸张等;④践踏草坪,乱吃野味、烧烤等;⑤在风景区乱涂乱画;⑥公共场所大声喧哗;⑦乱砍滥伐林木等不良行为。 [图表展示]
教材第96页图5-5 中国绿色标志[解图精要]
1.某商品带有绿色标志意味着该商品比同类产品具有低毒少害,节约资源和能源的优点。
2.倡导选购有绿色标志产品的最终目的是保护环境,减少污染,有益于人类及其他物种的生存和安全。[图表应用]
随着人们生态价值观的改变及对自己生活环境质量的关注,“绿色”作为一个概念成为一个时尚的名词。“绿色食品”“绿色能源”“绿色消费”是当今的热门话题。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对“绿色消费”的理解,错误的是( )
A.要求人们购买、使用绿颜色的物品
B.尽量使用对环境不造成污染的物品
C.尽量减少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
D.尽量使用可再生物品(2)下列措施中属于“绿色食品”生产的是( )
A.使用低毒农药防治病虫害
B.引进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
C.在面粉等食品中添加增白剂、防腐剂
D.利用飞机喷洒农药灭虫【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对“绿色消费”和绿色食品的理解。第(1)题,“绿色消费”是指消费者要选购绿色产品,并在消费时注意不要造成污染、浪费等,“绿色”不是指绿颜色。“绿色消费”不仅包括消费绿色产品,还包括物资的回收利用、能源的有效利用、对生物多样性和人类生存环境的保护。第(2)题,“绿色食品”是指无污染、无公害的优质、营养类食品。
【答案】 (1)A (2)B教材第93页活动(上)
【答案】 1.略。
2.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达,科技、资金力量雄厚,而中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科技、资金相对于东部地区较弱,因此,东、中、西部地区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可以借鉴“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即东部地区可以向中西部地区提供资金和先进的治污技术,帮助其参与环保合作,或补偿其经济损失。教材第94页活动
【答案】 1.略。
2.(1)绿色贸易壁垒给我国出口贸易带来以下影响:使我国外贸出口市场面临缩小的可能;成本的增加削弱了中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容易引发贸易摩擦。
(2)面对绿色贸易壁垒,环境管理部门应建立健全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强化贸易环境执法;研究国际标准,重视技术推广,适应世界潮流;并加强宣传,强化全民的环保意识;对于企业,借此改进技术,积极发展无污染产品;并积极快速的开展绿色营销,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对于消费者,提倡绿色生活方式。当今社会,建设“绿色社区”和“绿色学校”已经成为时代潮流。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不属于绿色社区范围的是( )
A.绿色建筑 B.社区绿化
C.垃圾分类 D.使用煤炭2.创建“绿色学校”的效益包括( )
①减少学校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②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社区政府、企事业单位和民间团体在学校环境教育和管理上的合作 ③投资大,影响学校的进一步发展 ④教师、学生的参与,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 第1题,绿色社区的硬件建设包括:绿色建筑、社区绿化、垃圾分类、污水处理、节水节能和新能源等基础设施。其软件建设包括:拥有环保志愿者队伍和一定比例的绿色家庭,开展持续性的环保活动等。第2题,创建“绿色学校”的效益主要是指在投资合理的情况下合理发展学校规模,师生互动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学校对环境的良好影响及有关单位的协调合作。
【答案】 1.D 2.A3.读中国台湾、朝鲜、韩国、日本和中国大陆硫沉降来源比例表,分析回答下面问题。(1)朝鲜硫沉降的来源中本国占________,中国大陆占________。
(2)以上问题说明某些环境问题具有________、________乃至涉及全球的后果。
(3)控制硫沉降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需采取的最主要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国政府应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本题要求学生读懂图表,并从中提取有用信息。根据图表可以得出一些环境问题具有区域性甚至全球性的特征,要实现跨区域环境问题的解决必须实行国际合作,同时研究新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能源结构。
【答案】 (1)44.90% 46.27%
(2)跨国 跨地区
(3)国际合作
(4)履行国际环境公约;研究煤炭中硫的回收利用技术;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1)该学校附近马路上汽车排放的尾气中往往含有________等有害气体,这种气体也是造成被称为“空中死神”的________问题的元凶之一。
(2)该学校设置了垃圾分类回收箱,其中可以放进可再生利用垃圾箱的垃圾包括________、________等。
(3)该学校打算在图中阴影部分培育一片小树林,请分析这片小树林的环境效益。
(4)请你为该学校创建绿色学校提几条建议。【答案】 (1)二氧化硫 酸雨
(2)玻璃 废纸 废塑料 废金属(任填两项)
(3)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净化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降低噪声;吸纳灰尘,杀灭细菌,美化环境等。
(4)使用风力发电机或太阳能电池板;盥洗用水回收后冲厕所;使用再生纸制成的手纸,使用可降解塑料制成的清洁用具;节约用水;进行环境教育,师生共同决策等。(3点即可) 课时作业(十六)
一、选择题
1.日本派专家帮助我国防治酸雨,韩国公民自发组织到北京郊区植树,这些都说明了( )
①环境问题可能影响到周边国家和地区 ②污染物具有残留性 ③发达国家将污染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④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国际合作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 某些环境问题对全球环境已构成威胁,全球性环境问题需国际合作。
【答案】 C
经中国科协批准,国际全球环境变化的人类因素计划中国国家委员会于2004年8月成立。结合所学知识完成2~3题。
2.中国参与和实施“国际全球环境变化的人类因素计划”的原因是( )
A.鼓励居民“绿色消费”
B.加强全民环保意识
C.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
D.减少对全球环境变化问题认识的不确定性
3.参与“国际全球环境变化的人类因素计划”后,中国应建立相应的________系统( )
A.环境保护的管理政策
B.环境保护的法规
C.分析、研究、培训
D.环境监测
【解析】 第2题,“加强全民环保意识”是“积极履行国际环境保护公约”的意义;“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是实施“ISO14000系列标准”的目的;“绿色消费”属于居民在保护环境中的“行动”。第3题,建立“环境保护的管理政策体系”的核心在于“管理”;“环境保护法规体系”建立的目的是保护和改善人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答案】 2.D 3.C
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践行循环经济、绿色发展理念,大亚湾区坚持抓清洁生产、节能减排和环境执法,努力保护生态环境,日前成功导入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实现了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目标。使得“大亚湾天蓝、山美、海迷人,风光无限好。”结合所学知识,完成4~6题。
4.ISO系列标准是________制定的( )
A.联合国 B.中国环保总局
C.国际标准化组织 D.各国消费者协会
5.关于ISO14000系列标准的不正确说法是( )
A.该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
B.该标准可以规范各企业、团体等所有组织的环境行为
C.该标准没有污染物排放绝对量的设置
D.该标准的实施具有强制性
6.大亚湾成功导入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的目的是( )
①规范地区的经营行为 ②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 ③减少环境污染 ④改善生态环境 ⑤实现与国际接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⑤
C.③④⑤ D.②③④
【解析】 第4题,ISO系列标准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第5题,ISO14000系列标准以市场消费行为、市场对企业(机构)环境形象认可为动力,是一个自愿性标准,不带有任何强制性,突破了环境管理政府行为的单一模式。第6题,ISO14000标准体系规范的是相关组织的环境行为;地区的经营行为不当,将产生一系列的环境问题;环境本身就是一种资源。
【答案】 4.C 5.D 6.A
专家认为,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等原因,预计到2100年全球平均增温4℃~5℃,这对全球环境将产生重大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完成7~8题。
7.对全球变暖的环境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北半球热带地区降水减少,海平面上升
B.灾害性天气频繁,中国自然带北移
C.洋流发生变化,大部分动物栖息地发生根本性改变
D.北欧影响最大,北半球亚热带地区降水增多
8.在节能减排中,公众可参与的有利于抑制全球变暖的行动是( )
A.充分利用太阳能,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B.采用节水措施,开发利用无污染能源
C.多种水稻,充分利用风能
D.维持能源消费结构现状,自备购物袋
【解析】 本题组考查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及措施等相关知识。第7题,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气候异常,灾害性天气频繁,温带地区因蒸发旺盛,气候变干,高纬度地区因温度升高,气候变得湿润,温带范围扩大。第8题,注意题干,“节能减排”措施,从全球变暖产生的原因入手,即矿物能源的燃烧排放大量温室气体,故应开发利用新能源,节约能源。
【答案】 7.B 8.A
9.通常所说的“白色污染”是指( )
A.冶炼厂的白色烟尘 B.石灰窑的白色粉尘
C.聚乙烯等塑料垃圾 D.白色建筑废料
【解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公众购买力的增强,那些用于放置商品的塑料袋被丢弃后,形成了城市中最难以处理的白色污染,以及铁路沿线、城市的不同地区留下的一次性饭盒同样是难以处理的。这就是所谓的“白色污染”,而不是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污染。
【答案】 C
10.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我国正加快发展绿色食品。绿色食品要求( )
①产品的原料必须是绿色植物
②产品原料的产地符合环境质量标准
③产品原料的生产过程符合生产技术标准
④产品的加工、包装和储运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绿色食品”并不是指绿颜色的产品,而是指安全、无公害的产品。
【答案】 B
二、综合题
11.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马尔代夫沉没进入百年倒计时:从高空望去,马尔代夫不愧为印度洋上的一串明珠,1 190个苍翠群岛镶嵌在蔚蓝海面上,如同珍珠一样光彩夺目,难怪这里被称为“人间天堂”。不过一个残酷的事实是,马尔代夫的美景全部位于低海拔,全国平均高度仅高出海面1.5米,八成的国土不高于1米。如果联合国对全球暖化下海面上升速度计算准确的话,最快一个世纪这些岛屿将被海水逐一吞噬。
材料二 马尔代夫举行世界上首次水下内阁会议:马尔代夫总统穆罕默德·纳希德在该国海域一处4米深的海底召开了世界上首次水下内阁会议,以呼吁各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材料三 尼泊尔在珠峰召开“世界最高”内阁会议:尼泊尔政府在其境内的珠穆朗玛峰地区海拔5 242米的一处营地举行内阁会议,旨在呼吁全球关注气候变化对喜马拉雅山脉的影响。
(1)上述材料所揭示的主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根据公平的原则,造成全球环境污染份额大的________国家应承担更大的责任。国际环保合作必须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则。
(4)环境恶化威胁人类生存。要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必须走________道路。为实现这一目标,公众参与是一个重要方面。下列哪些行动符合这一要求(多选)( )
A.实行垃圾分类存放
B.购物时,自备布袋或篮子
C.出门乘公共汽车或骑自行车
D.逢年过节,给亲戚朋友寄送贺卡
E.建议家人购买小汽车,提高消费档次
F.充分享受生活,购买象牙雕刻的工艺品
【答案】 (1)全球气候变暖引起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
(2)①生产生活中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②毁林。
(3)发达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4)可持续发展 ABC
12.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此图是________国的环境标志,某商品带有环境标志,就意味着该商品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优点。
(2)在人们的生活中,提倡“绿色消费,环保选购”,请列举一些符合此要求的行为。
(3)倡导选购有环境标志产品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4)实施环境标志认证为什么能达到上述目的?请说明其中的道理。
【解析】 本题以我国环境标志为载体,考查清洁生产、文明消费等方面的知识,要联系实际,结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进行综合分析。
【答案】 (1)中 在生产使用和处理过程中符合特定的环境保护要求,与同类产品相比,低毒少害、节约资源
(2)用无氟制品、无磷洗衣粉、环保电池,购买绿色食品等。
(3)保护环境,减少污染,有益于人类及其他物种的生存和安全。
(4)环境标志越来越成为消费者心目中衡量商品信誉的重要指标。而商品的信誉直接关系到商品的销售和企业的效益。所以,实施环境标志认证是保护环境,引导企业走向清洁生产的有效措施。